明清文学史讲演录
明清文学史讲演录内容简介
《明清文学史讲演录》的作者着眼于明清文学与明清文化的关系,以20世纪以来的明清文学史研究为背景,对明清文学史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宏观的描述和个案的分析。作者首先从总体上概述明清文学史的构成特点以及明清文学史研究的成果、难点和意义,然后从纵的线索上梳理明清文学的历史发展过程,从横的方面考察明清文学与明清政治、经济、思想之间的密切关联,最后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就作家研究、文本研究、文学史研究三个方面,讲解如何进行明清文学史研究的相关问题。作者在讲授时坚持三个原则:一是“泛而不专”,即以宽泛为主,而不以专精见长;二是“大而不小”,所选专题都具有较大的涵盖面,而不是专注于某一研究点的;三是“实而不虚”,问题的提出和展开大都实实在在,以大量的实例为证明,并与学生进行切实的对话。因此全书视野开阔,文史兼融,信息丰富,观点明晰,深入浅出,娓娓道来,体现出作者深刻的睿智和澎湃的激情。
热门摘录
比如说《金瓶梅》的作者找出多少个了,可是不管怎么找,寻找者相互之间往往不对话。相互之间不对话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就是你找了很多很多可能的作者,但是你只证明了一点,就是《金瓶梅》这样的作品在当时产生有它的必然性,许多人都有可能写作《金瓶梅》。但是现在找出来这么多人,可能没有一个是写《金瓶梅》的,因为都没有确凿的材料可以验明作家的“正身”。于是,既然已经找出这么多人,那么就有可能找出更多的人,这就吸引了许多人继续漫无目标地寻找,结果没有把问题缩小,反而把问题撑大了,学术成果不断膨胀,但是却不增值。
在阅读材料的时候,你的问题意识要非常鲜明。因为材料和问题是一堆矛盾,材料是为了说明问题的,问题是需要材料支撑的,在这一对矛盾里,起决定作用的是问题而不是材料……那么,什么是问题意识呢?我认为,就是对你提出的问题,你要审视它:它是不是一个问题。如果是,就要把问题梳理得非常非常清晰……一定不要虚化,虚化的问题是没有价值的。所以问题意识的第一点就是它的具体化,咱们要问到点子上去,要问得很具体。
我认为,文学史实际上就是文学记忆的历史,有记忆就有遗忘,因此也可以说文学史就是遗忘的历史。而文学史写作就是一种记忆和遗忘的筛选过程,文学史写作者在大量的文学现象当中进行筛选,大多数作家、作品被筛掉了,剩下的作家、作品就是人们认为值得记忆的,不值得记忆的就该遗忘。
我可以坦白地告诉大家,明清文学史研究当中,凡是众口相传、成为定论的东西大都是可以质疑的,都是需要质疑的。
你在进行任何一个领域的研究的时候,包括作家,包括作品,包括一些流派,你在提出任何一个问题的时候,都要对前人的研究进行仔细的清理。不清理,你的研究就不能建立在一个坚实的基础上。
前几年有一位研究者突然异想天开,随意地捏造出一整套假设,说全部脂砚斋评语抄本系统的版本都是假的。他根本不跟脂评抄本系统版本的研究者认真对话,就空口白舌地说是假的。他的证据是,胡适是第一个发现脂评抄本系统版本的人,在这之前没有人发现过,所以胡适是在造假……这位研究者追问道:为什么除了胡适就没有别人发现呢?为什么这么多年了,别人都没有发现,就胡适发现了?
明清文学史讲演录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