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新知识分子

作者:安·兰德

分类:作品

收藏:0

点击:29

顾文姬评分

5

346人评价

5星0%
4星0%
3星0%
2星0%
1星0%

致新知识分子内容简介

本书是安・兰德对现今盛行的哲学教条以及因之而生的“负罪、痛苦、绝望、厌倦以及无处不在的逃避氛围”的挑战。作为知识界最具争议的人物,安・兰德是一种理性的私利主义伦理学的倡导者,与利他主义和自我牺牲的伦理学形成最为尖锐的对抗。这种道德观念的基础――“一种现时生活的哲学”――正由《致新知识分子》以洪亮的嗓音宣布出来……

登录查看更多

热门摘录

道德的目的是要教你如何享受你自己、教你如何生存,而非叫你去受罪和死亡。

逻辑是一种确认非矛盾的艺术。 人形成的任何一种观念都必须在将其毫无抵牾地整合进入他的全部知识后方是有效的。如果出现抵牾,也就是意味着承认他的思考出了错误。

拒绝思考是一种自我毁灭的行为,是一种否定存在的希望,一种抹掉现实的企图。但存在是存在着的;事实不会被抹掉,它只会抹掉那些企图抹掉它的人。

生命是一种必须购买的价值,而思考是惟一买得起它的货币。

获得生命并不等同于幸免于死亡。快乐并非“痛苦的缺席”,才智并非“愚蠢的不在”,光明并不是“黑暗的缺席”,实体并非“不存在的不存在”。建设并不是通过克制自己不去破坏就能成就的;在这样的克制状态中坐等多少个世纪,也不会为你们的不再去破坏抬起一根横梁。

克制你对人们罪过的嫌恶就是一 种道德上的造假,而吝惜你对他们美德的赞美则是一种道 德上的贪污—将任何别的考虑置于正义之上就是使你的 道德货币贬值,就是为了恶而欺骗善。

爱是一个人价值观的体现,是凭你个性和人格所达到 的道德品质能挣得的最了不起的酬报,是一个人为他接受 自他人的德行而支付的情感价码。

活着,在你有限的知识范围内行动,并在余 生不断扩展你的知识范围。

“‘我们’这个词就像撒满人们一身的石灰,它会凝固下 来硬化成石头,并将它之下的一切都碾碎,原本无论是黑的 还是白的,统统混成了一样的灰。借助这个词,堕落之徒可 以窃取好心人的美德,懦弱者可以潜夺坚强者的力量,蠢人 可以强取智者的聪慧。

性是一种个人价值的肉体表现。所以他竭力想通过实际 的行动获知性的根源到底为何物。他竭力通过献身于他的 女人争得一种有关他自己的价值的感觉—但却忘了他挑 选的女人既无个性又无判断力或价值观。

一个政府惟一的正当目标就是保护人的各项权利,亦 即:保护他免受暴力之害。一个正当的政府只相当于一个 警察,充当人的自我防卫的代理人,同样的,它只有在对付 那些首先启用暴力的人时才可以求助暴力。一个政府惟一 正当的功能是:其警察,保护你免受罪犯之害;军队,保护 你免受外国人侵者之害;法庭,保护你的财产和契约不受他 人侵犯和欺诈,以理性的准则、按照客观的法律解决纠纷。

不要说你不敢信任你的头脑,因为你懂得这么少。……接受这个事实:你不是无所不知的,但扮演傻瓜更不会让你知道什么——你的头脑是可能犯错的,但不用脑子并不会使你不犯错——你自己犯下的一个错误胜似你凭信仰接受的是个真理,因为前者给你留下了改正的方法,但后者却破坏了你分辨是非的能力。别再梦想成为一个无所不知的机器人了,接受这个事实:人获得的任何知识都是凭借其自己的意志和努力获得的,这就是他在这个宇宙中的特性,这就是他的本质,他的道德,他的荣光。

别再忘记人的正确姿势是笔直地挺立着的,人拥有永不妥协的思想和穿越千山万水的步伐。 你渴慕的世界能够赢得,它存在着,它是可能的,它是你的。

我发誓——凭我的生命以及我对它的热爱——我将永远不会为了另一个人而活,也永远不会要求另一个人为了我的缘故而活。

姑且撇开康德关于“范畴”是人类概念之来源的理论实 际上是一种荒谬的发明这一事实不论,他的论点就等于是 对—不单是人类的意识,而是所有种类的意识,所有同类 意识的根本否定。他的论点概括起来说也就是:人受限于 一种具有特殊本质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以某种特殊的方 式而不是其他方式来感知事物,因此,他的意识是无效的; 人是瞎子,因为他有眼睛—是聋子,因为他有耳朵—他 被欺骗,因为他有头脑—而且他感知的事物并不存在,就 因为他在感知它们。

商人认为 知识分子不切实际;知识分子认为商人不道德。但是,私下 里,他们都认为对方拥有他自身缺乏的神秘能力,认为对方 才是现实的真正主人,才拥有处理生存问题的真止力量。

我不欠我的兄弟们一分一厘,我也不是他们的债主。 我不求任何他人为我而活,我活着也不是为了任何他人。 我不凯觑任何人的灵魂,我的灵魂谁也休想凯觑

多少世纪以来,人们一直在被灌输利他主义是最高理想的教条,所以已经毫无疑义地将其当作真理来接受了。 通过他人实现自己的自尊。二手地生活着。

如果随便哪个人停下脚步,扣心自问他是否怀有过真正的个 人欲望,他就能找到答案了。他会清楚地看到他所有的愿 望、他的努力、他的梦想、他的雄心都是由他人激发的。他 都不曾为了物质财富而真正奋斗过,拼命渴求的只是一种 二手的假象—所谓声望。一个表示同意的图章,还不是 他自己的。他在奋斗中不会有快乐,即使成功了也不会有 喜悦。他连一个简单的事实都不能说:‘这正是我想要的, 因为我想要它,而不是因为我的邻居们梦寐以求。

彼得,灵魂这种东西是没办法控制 把楔子钉进去,伸手把它操住—那 你根本不需要鞭子—他会把鞭子递到 你手里请求你鞭挞他。把他倒个个儿—他的内部机制将 听命于你。用他来反对他自己。

有很多种办 法可行。这儿就有一个。让人们感觉自己渺小。让他觉得 自己有罪。破除他的雄心整一性。

推理如下:只要有牺牲,就有某个人在享受 只要有服务,就会有享受这种服务。 那个向你宜讲牺牲的家伙实际上是在宣讲奴隶和主人。他想当 主人。

人的第一次蹙额是上帝在他前额留下的第一个指 印。是思想的指印。不过我们将既没有上帝也没有思想。

一起行动。一起思想。一起感觉。联合、同意、服从。服从、服务、牺牲。我 们终于找到它了。还记得一位罗马皇帝曾说过,他希望 人类只有一个脖子,这样他就能一刀斩断吗?多少世纪 以来大家一直在嘲笑他。但我们将是笑到最后的。我们 已经实现了他无法做到的。我们已经将人们联合起来。 这就等于造就了一个脖子,再拴上根皮带就成了。我们 已经发现那个魔力无穷的词。集体主义。

伟大的创造者—思想家、艺术家、科学家、发明 家—在他们的时代都是孤军奋战,四面楚歌。每一种伟 大的新思想最先遭遇的总是讨伐。每一项伟大的新发明遭 遇的总是指责。第一台发动机被认为蠢不可及。飞机曾被 认为痴人说梦。动力织机曾被认为是邪恶。麻醉曾被当作 罪恶。但那些具有自己原创想像力的勇士继续前行。,他们 战斗,他们受苦,他们付出过沉重代价。但他们赢了。 “没有任何一位创造者是受要为兄弟们服务的愿望所 推动的,因为他的兄弟们会拒绝他奉献的礼物,而且那件礼 物破坏了他们怠惰的日常生活。

金钱就是一个社会的美德的气压计。如果你看到贸易的进 行是强迫的而不是自愿的—当你看到为了进行生产,你 反而需要得到那些不事生产的人的允许—当你看到金钱 流向那些经营利益而不是经营产品的人—当你看到人们致富靠的更多的是贪污和门路,而不是工作,而且你们的法 律非但不是保护你们免受其害,而是保护他们对付你 们—当你看到腐败竟能得利而诚实反成为自我牺牲— 你就会知道你的社会就要万劫不复了。

比杀害一个人更卑鄙的罪行 是哄骗他自杀并让他认为那是一种德行。比将一个人抛人 自杀火坑更卑鄙的是要他出于自愿跳进这个火坑,而且连 火坑都是他自造的。

到—一种自尊的感觉。一个对自己的价值有无限自豪的 确信的男人,总会希望得到他能找到的最高级别的女性,他 所渴慕的女性,最强最难征服的女性—因为只有拥有了 一位女英雄,他才会得到一种成就感,一个没有头脑的荡妇 则毫无益处……他并不是去寻求他的价值,他是想把他的 价值表现出来。在他的精神标准和肉体渴望之间没有冲 突,和谐一致。

征服一具没有灵魂可言的肉体中又会有什么光荣可言。

因为,如果还有比压根不知道自己就是人类最高创造精神的代表的商人更悲 惨的傻瓜—那就是将商人视为自己敌人的艺术家了。”

致新知识分子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

关于安·兰德

安·兰德

安•兰德(1905—1982),俄裔美国作家、哲学家。青年时代从苏联流亡美国,以其小说和哲学闻名于世。小说《源泉》(The Fountainhead)1943年出版后立即成为畅销书,并为她赢得了巨大的声誉,至今仍以每年超过10万册的数量再版。1957年《阿特拉斯耸耸肩》(Atlas Shrugged)出版,成为美国历史上仅次于《圣经》的超级畅销书,被誉为对美国影响最大的10本书之一,全球累计销售近亿册。安•兰德推崇理性,认为人的最高美德便是理性;她不顾传统舆论的偏见,力倡个人主义,认为不能使个人利益得到最大伸张的社会,就不是理想社会。她的客观主义哲学自20世纪50年代起风靡美国,影响了几代美国人,她本人也成为美国青年崇拜的偶像。安•兰德一生著述百余种,根据她的生平拍摄的纪录片和故事片曾获奥斯卡奖。1982年安•兰德去世,此后美国创立了许多兰德书友会和专门研究安•兰德思想的机构。

安·兰德的小说 更多>>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