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维

作者:尼科洛・马基雅维里

分类:作品

收藏:0

点击:14

顾文姬评分

5

441人评价

5星0%
4星0%
3星0%
2星0%
1星0%

论李维内容简介

本书是对李维《罗马史》前10卷的评注。是一本怀古的、品德高尚的共和派手册。马基雅维里在本书中涉及了他关于政治、道德、命运和必然性等重大观点。在本书中他告诫共和国的公民、领袖、改革家和奠基人如何自我治理,如何捍卫他们的自由,避免腐败。书中讨论了古代与现代的共和主义,在这里我们尤其可以看到他与亚里士多德政治主张的密切关系,也涉及了他对基督教的批判,显示了他本人对自己时代世俗化与现代性的看法。《论李维》无疑是西方政治思想传统中最为重要的作品之一,被哈林顿说成是为中世纪后的欧洲恢复和应用基本上是古典意义的政治自由所做的最为重要的尝试。

登录查看更多

热门摘录

人有嫉贤妒能的天性,故发现新方式和新秩序的危险,历来不亚于寻觅未知的水源和沃土,此乃人皆善于指摘而非褒扬他人的行为使然

我认为,造成此种状况的,主要不是当今的宗教使世界羸弱不堪,或贪婪的惰怠给众多基督教地区或城市带来的罪孽,而是缺少真正的历史见识,在阅读史书时既无感悟,亦品不出其中的真谛

批览古史可知,共和国采取三种方式扩张。一是与若干共和国结为同盟,它们的权力和地位不分高下。另一种方式是结为盟友,但不让你拥有发号施令的身份、帝国的地位和名号。第三种方式是不结为盟友,而是直接征服。

经常发生的情况是,像这一类人物,如果他们爬上了最高长官的位置,从那个位置细细端详事情的原委,他们就能识别混乱的起源、迫在眉睫的危险也能克服它们的困难了。在认清了混乱之因是机遇而不是人之后,他们会突然换一副脑筋,变成另一种人,因为对细节的了解,使他们走出了那个把问题大而化之的自设的骗局。

可以断定,只要一个君主或人民获得了极高的威望,使另一些君主或人民不敢冒犯他们,对他们心存畏惧,那么不到万不得已,这些人是绝不会攻击他们的。如此一来,这个霸主想同哪个邻邦交战,想让哪个邻邦太平,便几乎完全操之于他的股掌。这些邻邦部分地出于对其霸权的敬畏,部分地被其招安手段所骗,是很容易安分守己的。另一些相距遥远的霸主,与它在利益上没有瓜葛,便采取隔岸观火的态度。它们苟安于一隅,直到大火烧至城下。此时它们若想歼灭来犯之敌,只能依靠自己的军队;然而它们的兵力不足以御敌,因为那霸主已经变得过于强大。

在有君主的地方,情况恰恰相反,令他惬意者一般有损于城邦;适合于城邦者则有损于他。倘若命运使那个专制者尚保留一些德行,他能以自己的勇气和军队的优势扩张权力,结果也只是对他本人有利,而不会有益于共和国。对于他用专制手段加以统治的德才兼备的公民,他不能予以奖挹,因为他不想引起他们的猜忌。他也不能让他夺取的城邦成为自己的臣属,或对他作为专制者进行统治的城市有所给予,因为使其强大于他不利。让国家维持分裂状态,使每个城镇和地区惟其马首是瞻,才符合他的利益。可见,从他的获取中收益的,并不是他的祖国,而是只有他一个人。

由此可以断定,只要看到城邦内的一帮人招来外国军队,即可断定其制度恶劣,因为在它的城廓之内,除了反常手段,缺少让人发泄胸中恶气的制度。

罗马人在平原奋战汉尼拔 每个人都知道汉尼拔如何冒险犯难翻越分隔伦巴底与高卢的山区,又如何冒险犯难翻越分隔伦巴底和托斯卡纳的山区,可是罗马人先后在提挈诺河和阿雷佐守候他。罗马人宁可让他们的军队在能够大胜仗的地方呗敌人吞没,也不要在险恶的山区自掘坟墓。

他采用了冲账处理法

所以,在他们眼里,人民的自由无异于奴役

群体固然桀骜不驯,一旦变得孤零零,便各自心怀恐惧,都成了顺民。民众对于君主的决定,经常敢于放言无忌;可是,当他们面临惩罚而又互不信任时,他们就会乖乖服从。既无首领又桀骜不驯的民众固然可怕,但他们也有着不堪一击的弱点;只要你驻守于要塞,能够躲过他们的第一次打击,那么即使他们兵戈在手,也可以让他们缴械。当人们的头脑有了片刻的冷静,每个人都意识到还得回家谋生时,他们就会怀疑自己,思量着如何保住性命,要么逃跑,要么俯首称臣。群体固然强大,但当人人思忖个人的安危时,他们便成了软弱可欺的胆小鬼。

可见,你若想做到人多势众,兵戈随身,足以创建伟大的帝国,那么你也会使他们获得一种品质,那是你无法按一己之方式加以治理的。如果你为了便于治理,使民众人数甚少或不事武备,那么当你获得统治权时,也无法保住他们,或者他们会变得不堪一击,使你沦为任何侵犯者的刀俎。

他们颇为看重这种行事方式,因为他们断定,对于统帅军队的人,自由和献身精神,不受外界干扰的决策,至关重要,所以他们不想给危难之时再添危险;他们认为,倘若这般行事,无人能够表现惊优异。

罗马人虽然热衷于荣誉,但是他们对于服从一个过去听命于他们的人,或是服役于一支曾受他们主宰的军队,并不视为可耻。这种习俗与我们这个时代公民的意见与风尚适成对照。

从这件事也可以看出,人们关注财产,远甚于看重荣誉。罗马贵族在荣誉上总是向平民作出让步,并未引起不寻常的麻烦。然而一涉及到财产,他们便成了顽梗不化的守财奴,平民也只好借助于上述手段来发泄自己的欲望。

我以为,在共和国里,立了法律又不予遵守,乃是开了最恶劣的先例,若是立法者不遵守自己的法律,那就是不足为训。

故有云,人因饥馑困顿而勤劳,因有法纪而良善

如上所述,卜兆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充当着古代异教信仰的基石,它也是罗马共和国兴旺繁荣的缘由。因此较之于其他制度,罗马人对他们更加在意,无论执政官会议、开创事业还是挥师征战,他们在一切重要的内政和军事活动中,一概加以利用;除非他们能说服士兵,众神将保佑其获胜,他们从不进行远征。

或是因为轻率地告诉了你所钟爱的女人、娈童或诸如此类的冒失鬼,例如迪姆努斯。他同菲罗塔斯合谋反对亚历山大帝时,把这个秘密告诉了他所宠爱的娈童尼克马舒思。这男孩立刻把它告诉了自己的兄弟赛巴斯努斯,后者又转告了国王。

古代作家早有格言,人慣於在逆境中憂慮,在順境中厭倦,這兩種感情可以產生相同的效果。人若是不因迫不得已而爭鬥,便會因野心而爭鬥,蓋那方寸之間,野心之盛,使他無論擢升于何等高位,它也不會放過他們。此乃上天造人之時,便令其欲壑難填,守成乏術。既然欲望總是勝過獲取的能力,他對自己的所有便會不滿意,對其缺少滿足感。人之命運變幻多端,此其因也。有人貪多,有人患失,他們先是反目成仇,繼而大打出手,國邦之此盛彼衰,蓋由此而生焉。

When One Sees a Great Error Made by an Enemy, One Ought to Believe That There Is a Deception Underneath

Here one can advantageously note that a captain of armies ought not to put faith in an error that the enemy is evidently seen to make, for fraud will always be underneath it, as it is not reasonable that men be so incautious.

But often the desire to conquer blinds the spirits of men, who do not see but what appears to be done for them.

肥沃的地点要有明智的政府 因此,如果土地肥沃的负面影响能够控制在恰当的法律范围之内,我主张在肥沃的地方建城是比较明智的选择。亚历山大大帝有意兴建一座城市以彰显自己的荣耀,建筑师戴诺可勒悌斯向他说明可以建在圣山顶上,那个地方除了易守难攻,还可以改造赋予人形,那将是令人惊叹而且举世无匹的事,配得上他的伟大。亚历山大问他居民靠什么维生,他回答说他没想到那一点。前者听了大笑,排除那一座山,建了亚历山大,居民会因为那片土地的丰产以及海洋和尼罗河的便利而乐意留下来。

第11章 罗马人的宗教 毫无疑问,任谁有意愿在目前这个时代建立一个共和国,都会发现在山地人当中比在已经习惯生活于城市的人当中容易进行,前者民风依然纯朴而后者社会已经腐败。雕刻家从一块粗糙的大理石材比别人笨手笨脚打造粗模的石材更容易雕出漂亮的石像。

不愿为善者不妨邪路走到底 这种手段很残忍,是在跟既有的生活方式为敌,不但忤逆基督教,而且违背人性,因此应该避免,宁可过着平民的生活也不要成为摧残人类的国王。话虽这么说,没有意愿走这条路行第一等善的人如果要维护自己的利益,那就必须走邪路。倒是想采取什么中庸之道的人坏处多端,因为他们既不能坏到底也不能好到底,正如下一章将举例说明的。

斐迪南对巩萨沃无情无义 我们这个时代,在世的人没有一个不知道巩萨沃·费兰帖多么尽心尽力而且德性可感。他投效阿拉贡国王斐迪南麾下,在那不勒斯王国奋战驻扎当地的法国人,为主子征服了那个王国。到了论功行赏的时候,斐迪南离开阿拉贡,来到那不勒斯,县剥夺他对于武装部队的冰泉,接着接收他的要塞,然后带他回西班牙,在那儿他不久就屈辱以终。由此可见君主的猜忌是自然不过的事。他们不可能克服疑心病,不可能感激凭战功建立威名的手下。

论李维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

关于尼科洛・马基雅维里

尼科洛・马基雅维里的小说 更多>>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