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描的诀窍
素描的诀窍内容简介
《素描的诀窍》中的每一章都包含一些设计,这些设计是让读者对所讨论的诀窍进行运用。每章的最后都有一个回顾及设计自我评估部分。这些设计都有的放矢,要求在一定时间内解决一定数量的问题。其中有一些设计要求明确,从特殊角度对物体进行观察,或是夸大现实。这样做并不是为了要画出好看的图,而是要让你了解新的观察方法并作出反应。这本书中包含了大量作画的类型——快速作画、草图作画、写生簿作画以及完整的构图作画。有些地方使用了照片作为辅助,以免产生不真实的印象。除非有另行注明,书中绘画都为作者本人所作。读者可以按顺序阅读书中各章内容设计。不过,如果你也像我一样相信机运,倒也是妨根据情况选择最为适合自己的阅读顺序。包含55种提高绘画能力的具体诀窍,48节帮助掌握技巧的自助课程,8张评估自身进步的自评列表,让它们带你去重新认识视觉艺术。
热门摘录
在于要你学会相信自己的眼睛,学会用不同的方法来增强这种信任。作画主要是一个观察的过程,而不是去严格运用法则。 绘画是满足其科学好奇心的一种方法。 不管是科学的好奇心,还是视觉的好奇心,亦或是两者都有,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你带着好奇心走近所要了解的领域,而正是这点使得你的绘画获得了用其他的方式所无法得到的威信和美丽。
形状四规则 1.先画大的形状,再画小的形状 2.画出“装饰”形状,(强光、阴影、反射、图案、笔触) 3.把各种形状连在一起 4.圈围形状也要画下来 我认识一个画家,他在画风景画时,总是背对风景,俯下身去,从两腿间看风景。
光的性质能够牵动人的情感。在某些条件下的光可能会触发那些过于细微而无法用语言表达的记忆。有时,当我走在明朗的夏日阳光下时,会回想起在亚利桑那州凤凰城所度过的童年时光。阳光如此耀眼,以至极亮地反射到了阴影中去,这样的阳光也总让我回想起相册中那早已褪色的照片。
试着使用“盲画”至少三四次。不要抹擦,而要在画中留有两个以上的“叠笔”。作画时间至少半个小时。
观察才是第一位的。在规则与观察相互冲突时,忘记规则,按照规则作画。去观察某个事物,好像从没见过它一样。
我们会听到这样的问题:“你会画手、或画马、或画树吗?”答案是:我们画的并不是“事物”,而是线条。
“那个形状是否会逐渐变细?成为一点?”“它是笔直的,还是弯曲的?”“这个形状和旁边那个相比怎么样?更小还是更大?” 我们用的不是事物语音(海洋、树木、手、头发) 而是形状语言(拉长的三角形、方拐角、半月形、橄榄形) 因此,画的是什么真的并不重要。什么都可以画好,什么都一样对待。
大量感觉出来的线条,几处不正确的起笔,一些靠近的观察,加上极力使用的聚焦技能,这些都让我们感觉到德拉克罗瓦的冲动、活力、灵活和信心。
我知道对事物的某些认识可能会导致无法清楚正确地观察,但是像透视观察、剖析、透视缩短、光和影这类的绘画原则呢?难道这类知识不是帮助,而是阻碍我们作出一幅好画吗?我们曾利用这些原则来理解所观察的事物。但是他们并不是第一位的。观察才是第一位的。在规则与观察相互冲突的时候,忘记规则,按照观察作画。这就是所谓的保留“纯视觉”。也就是说,去观察某个事物,就好像从未见过它一样,不被事物应该是怎样的假设所困扰。有一条简单的规则:每次碰到困惑或者混淆的时候,就问自己:“我看到的是什么?”
在规则与观察相互冲突时,忘记规则,按照观察作画。这就是所谓的保留"纯视觉"
我认识一个画家,他画风景时,总背对风景,俯下身去,从两腿间看风景。他认为这样可以从一种全新的角度观察风景。画圈围形状也有同样的“新鲜”效果,把我们从通常观察事物的方式中脱离出来。
作画时你看哪儿?是画本身呢,还是作画对象? 如果眼睛主要集中在多画对象上,就会画得更好些。当你关注的是作品,特别是在刚开始作画时,你就会对自己所做的努力加以判断。结果就导致了一种自我干涉、自我分析的批评模式;作品中的东西不是“错的”就是“不像”。你可能更多的是依赖于所学的规则和技巧,而不是去画实际观察到的事物。你也可能会变得没有耐心。初学画者往往会因为依赖于批评性对华而变得迷惘、困惑。
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种风格还要通过临摹去不断发展。
尽力把对象原原本本画下来不会抑制你的创造力,临摹和仿效也不会。个性的成长就像野草在混泥土中成长一样。如果担心采用太多某个画家的风格,就转去模仿一个与之完全不同风格的画家。不管怎样,模仿中总有自己的一些东西。
因为是热爱秩序的生物,所以我们在重复中感到平静,但也因为不安宁的天性,所以我们也在变化中感到快乐。
素描的诀窍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