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通史

作者:丁建弘

分类:作品

收藏:0

点击:14

顾文姬评分

4

345人评价

5星0%
4星0%
3星0%
2星0%
1星0%

德国通史内容简介

配有精彩的插图、图文并茂 终篇于20世纪末,体系完整,脉络清晰,叙述生动 凝聚了作者长期治史心得,反映了国内外学术界的新成果 阐述了英国的兴盛之道,透视了其成功走现现代化的历程 揭示了英国民族的禀赋和创造力,展现了其所开创的现代文明 各章之后的作者话语把历史和现实联系起来,言近旨远,启人心智

登录查看更多

热门摘录

由第四任团长赫尔曼·冯·萨尔查(Hermann von Salza,1209—1239在位)奠定的、完全自治的普鲁士骑士团国家,作为“欧洲的角柱”,在普鲁士土地上最终形成,它名义上属于神罗圣马帝国。到14世纪末,骑士团国家被视为中世纪欧洲治理最佳的国家之一。

霍亨索伦家族是德意志的高级贵族和王家世系。该家族在1100年因领有索伦堡而受封为索伦伯爵。

公元三世纪到公元六世纪的日耳曼部族民大迁徙,与其他游牧“民族”进入农耕世界一样,一方面给被征服地区带来掠夺和破坏,另一方面在他们定居下来后,受当地生产力水平的影响,过渡到农耕,扩大了农耕经济的领域,同时也促进了不同地区的民族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日耳曼人给了西罗马奴隶制帝国的灭亡以最后的一击,而自己的社会制度也在这一撞击中解体。

870年,日耳曼人路德维希和秃头查理签订墨尔森条约,瓜分了洛林王国,大致以默兹河和索恩河为界,洛林王国西部、阿尔萨斯和勃艮第北部给了路德维希,秃头查理获得今荷兰南部、比利时与洛林一带。洛林王国南部后来形成意大利国家。墨尔森的分割不仅最终注定了卡罗林帝国的瓦解,同时也为将要形成的法兰西王国和德意志王国奠定领土基础。洛林则长期成为法德争夺的目标。

无有些人以我们德意志人——而且只有我们——从没有被罗马人征服而自豪。对于热爱德意志祖国的人来说,倒是应该为这个事实悲叹,因为这正是我们远远落后于许多欧洲民族的原因。——L.波尔纳

919年开始的萨克森王朝的统治(919—1024),在德意志历史上是一件重要事件:创立了德意志王权。亨利一世 奥托(亨利之子)把他的王国政策的重点放在南方,即放在意大利,而把对东方的政策大体总是交给东部的马克伯爵们负责。 王国内部的巩固问题被忽略了。 但皇帝的头衔不是自动传给每个德意志国王的,德意志国王为得到皇帝称号和皇位,必须去罗马由教皇加冕方可,没有加冕的只能称作“德意志国王”或“罗马人国王”。由于这种依赖关系,就产生了后来的严重纠纷。

在11—15世纪,德意志王国一直是在侵略别人而很少遭人入侵,这就使它并不强烈地感到需要民族统一,

德国通史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

关于丁建弘

丁建弘

丁建弘(1936- ),浙江金华人。1953年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世界史专业,受业于齐思和、杨人楩、周一良、邓广铭、张芝联诸名家,并成为民主德国史学家维纳•洛赫的德国史专业弟子。1958年大学毕业,留校任教。60年代初开始连续发表论文和专作。1961年出版《蔡特金》一书后,被《光明日报》作了专访报导。1978年调入杭州大学历史系,1981年晋升为副教授。1981-1984年留学西德,受业于德国史学泰斗、国际历史学家协会前主席卡尔•埃尔德曼教授,得益匪浅,所撰德文论文《俾斯麦与德国统一运动》获国内外学界的一致好评。1984年回国后任杭大历史系副主任,1986年晋升为正教授,兼任大学图书馆馆长。1988年省委拟委任为浙师大校长,被婉拒,理由是“不当官,不经商,只搞业务。”1991年创办“杭州大学德国研究中心”,任主任。1992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学术性的社会兼职主要有:国家一级学会“中国德国史研究会”副会长、会长、名誉会长;浙江省欧美同学会副会长;欧美同学会杭大分会会长;浙江省历史学会理事;英国剑桥国际名人中心(IBA)和美国“国际名人研究院”(ABI)顾问委员会名誉理事等。1999年四校合并后,任新浙大历史系教授和世界历史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2002年退休。丁建弘教授主攻西洋史,欧美现代化史,特别是德国史。对德国史专题的开放性研究,从20世纪70年代末才开始。80年代发表了一系列有创见性的论文,有代表性的如《德国统一和沙俄覇权》、《俾斯麦统一德国的前提和后果》、《俾斯麦在德国统一中的作用》、《希特勒的上台与德国法西斯的实质》、《视线所窥、永是东方——中德文化关系》等,不仅改变了中国学界的德国观,而且引领了中国学界的德国史研究方向。在国内开始主持一些国家级的课题研究:“六五”期间社科院的《德国史》,“七五”期间国家教委的《德国史教程》,“八五”期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点课题《战后德国的分裂和统一》,“九五”期间浙江省社科重点课题《发达国家的现代化道路研究》。90年代至今是德国史研究集大成时期。1991年专著《德国通史简编》(主编)问世;1994年专著《普鲁士的精神和文化》出版,1997年专著《战后德国的分裂和统一》(主编)出版;1999年专著《发达国家的现代化道路》(主编)出版;2003年专著《德国通史》出版;2004年专著《德国文化:普鲁士精神和文化》出版。初略统计,共发表有关德国史的论著10部,参编著作4部,中文论文约70篇,德文论文7篇,译著6种。丁建弘教授1981年获联邦德国最高学术荣誉的洪堡研究奖学金,在西德作两年的访问研究。此后多次应邀参加在德国或瑞士举办的国际学术会议。1988-1995年间相继受聘为基尔大学、柏林自由大学、斯图加特大学、美茵茨大学的客座研究员或客座教授,从事德国统一运动、中德关系、世界现代化和中国现代化的研究和讲授。1996年获德国对外交流中心(DAAD)的研究奖。

丁建弘的小说 更多>>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