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财团
摩根财团内容简介
《摩根财团》荣获1990年美国国家图书奖,也许是迄今为止有关美国银行王朝历史的第一部宏篇巨著。本书畅销书《福特》和《洛克菲勒》一样,展现了史诗小说般的宏大场面和磅礴气势,追溯了J.P.摩根帝国从维多利...
热门摘录
多年以后他说:“美国公众们似乎不愿承认这样一个事实......他们可以选择受管制的法律协议或不受管制的非法律协议。早在50多年以前我们就应摒弃那种站不住脚的教条,即认为自由竞争能保护公众利益。”我们将不断看到,摩根财团总认为政府调控胜于自由竞争,而私人垄断又胜于上述两者。
里根时代的华尔街自觉地重走20年代的老路。时事评论员注意到了这两个年代之间神秘的相似之处--繁荣的股市、共和党削减税率、拉丁美洲债务危机、货币的波动不定、公司兼并浪潮、贸易大战、农业和能源工业的不景气。
1987年美国股市大崩溃前夕,我思量撰写一部华尔街通俗史。然而,我亦心存疑虑,担心最终的作品会令作者及读者感到冗长乏味。但随后的一个突发奇想让我独辟蹊径。倘以一个银行帝国的财富为唯一的折射点来看待整个华尔街的辉煌历史如何?直觉告诉我,若以翔实生动的描述再辅以丰富的数据,读者也可以在不知不觉之间了解华尔街光辉的过去,甚至在书中找到乐趣。但哪一个银行帝国最能反映华尔街历史呢?很自然地,我想到了铸就摩根财团的J.P.摩根家族及其在大洋彼岸所建立的银行帝国。
总的来说,他从事的是狄更斯所谓的望远镜式的慈善——对抽象人性的厚爱夹杂着对他熟悉的个人的吝啬。
皮尔庞特把自己感受到的惧怕憎恨都转化成了超常的爱
由于铁路具有天然垄断性质,规模很小的竞争者也会轻而易举地使其陷入困境。
摩根文化是几代人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这种文化体现的是一脉相承的竞争意识,与时俱进的经营策略,以及纠错和自省意识。
994年,J.P.摩根的管理部门推出"风险矩阵"(Risk Metrics)系统;1997年,又推出"信用矩阵"(Credit Metrics)系统。这两套管理系统成为金融行业风险管理的滥觞。
1911年,J.P.摩根公司担任了湖广铁路债券发行承销团的主承销商。此后数十年间,公司持续投资,并扩大了在华发展的影响。J.P.摩根公司为中国的航天、电力、石化、钢铁、金属矿产等行业募集了大量资本。
这些心得,往往和我偶尔翻阅时的客观环境有关,彼时彼刻,国内外有何动态,难免会使我产生一些联想。
说到华尔街,就会想到华尔街23号那栋根本称不上雄伟高大的老楼,而直到1980年代末,一直是J.P.摩根银行的大本营。你一走进这座建于1914年的大楼,抬头就会看到装缀着1900颗水晶片的路易十五吊灯,光芒四射,熠熠生辉。
但是,拿它来比作耶路撒冷、麦加或洛阳,就不甚恰当。
尽管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小平同志在那之后不久又遇到一段艰难曲折,一直要到1978年之后,他才能真正开始实施他振兴中华,为中国人民谋求福祉的宏伟目标。
1997年,中金公司作为主承销商,出色完成中国电信(现中国移动)香港IPO,融资42亿美元,拉开了中国大型国有企业整体改制上市的帷幕。
摩根财团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