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诗的境界
英诗的境界内容简介
所谓境界,是指作品所展示的情感和精神世界。英国诗所达到的境界,在这个集子所谈到的作品里有多种表现的,但并非全貌。有不少重要诗人——例如乔叟、莎士比亚、特莱顿、彭斯和当代的泰特·休斯、东尼·哈里逊等——没有包括在内,包括了的也未必涉及其最重要的作品,这是因为本书并非系统的学术著作,而是若干则读诗随笔,每则也只谈一二点笔者确有所感的,不求全面,写法也是看人看诗而有不同。
热门摘录
人们常说诗不能译,主要是指诗艺难于通过译文再现。这里试验的结果是:好的译诗多少可以传达一点诗艺,或传达诗艺中的某些部分,例如结构、句法、形象、某些(不是全部)音韵效果、某类气氛。有些东西在翻译过程里是会失落的,但这不限于译诗,译散文或任何体裁的文章也都会有所失落。说译诗难是不错的,但如进而说诗根本不可译则等于否定了一切翻译。
它们(注:指民谣)的艺术最简单,但又最顶事,经历了几百年上千年的考验而更加精炼,寥寥数笔,立时须眉毕现。故事性强,戏剧性强,音乐性也强,常有叠句和重复结构,因此也便于记忆和朗诵。
斯宾塞,十六世纪诗人,站在近代英诗发展的起点,诗艺精湛,被认为全部英国诗史上最重要的六七个诗人之一。 他的诗内容丰富,形式完整,在诗律上多所创造,如建立了优美流畅的“斯宾塞体”(即九行体),影响深远,后世拜伦、雪莱、济慈、丁尼生等人都曾用它写出佳作,因此人们称斯宾塞为“诗人的诗人”。
斯宾塞的十四行诗集《爱情小唱》出版于一五九五年。当时英国诗人中写十四行诗的很多,莎士比亚就是一个,这种诗体成为一时风气,其中斯宾塞所作自有特色。十四行诗体原是从意大利传入英国的,斯宾塞运用其形式而调整了它的脚韵安排,把意大利式的abba abba adeced改为abab bcbc cdcd ee,人称斯宾塞式。
林琴南译的《撒克逊劫后英雄略》使司各特名扬中国。作为一个历史小说家,他的功绩是不可没的。 但他也是一个诗人,特别擅长叙事诗,曾经独步英国诗坛,后来青年拜伦写的东方故事诗夺去了他的市场,他才转而写起小说了。 然而写苏格兰历史上的英雄任务,司各特却比拜伦更为拿手。他的诗笔雄迈,音韵铿锵,善于利用某些老的形式,如用中古时代行吟歌的形式痛斥背弃祖国的可怜虫。
世上可有这样死了灵魂的人, 他从未对自己说过一声; 这是我的祖国,我的故乡! 他的心从不沸腾, 当他的脚步走近家门, 尽管经历了异域的流浪。 如有这样的人,盯住他, 行吟者不因他而诗兴勃发, 不管他的名词多大,官位多高, 又有多少世人稀罕的财宝; 名、位、金钱种种, 帮不了只顾自己的可怜虫, 他活着得不了荣光, 他死了身魂两丧, 本是尘土,回归尘土, 无人敬,无人歌,也无人哭! ——《末代行吟者之歌》
他比当时的后浪漫派要朴素、深刻,而他的土生土长的气质和英国传统的艺术手法又使他截然不同与当时正在蜂蜜西方世界的现代派诗人艾略特。事实上,后者是攻击哈代所做的,而且颇有附和者。然而时间是公正的评判者。到了今天,人们越来越多地看到哈代诗作的内在优点,而艾略特等人炫奇的手法则已过时,以致有的论者认为现代主义诗歌只是一个旁支,哈代才代表了英国诗歌的主流。
谁也夺取不了这个高峰 除了那些把世界的苦难 当作苦难,并且日夜不安的人。 None can usurp this height But those to whom the miseries of the world Are misery, and will not let them rest.
"Beauty is truth, truth beauty,"—that is all Ye know on earth, and all ye need to know.
英诗的境界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