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光如梦
流光如梦内容简介
三十年间,一次决定中国命运的会议让冰河缓缓解冻,大众文化开始生长起来——一位叫邓丽君的台湾女歌手带着她的天籁之音悄然来袭,各种大众文化热潮自此一发不可收;柔靡轻款的歌声未息,香港的声画让佛家少林寺开创了数十年的视听武打之风。一种叫“朦胧诗”的文学体裁席卷全国,一代青年都是文学青年;让人如痴如醉的《霍元甲》、万人空巷的《上海滩》,开拓了民众精神世界新的疆域;金庸的“成年人童话”在有华人的地方数十年不衰,琼瑶的小说竟成“爱情教科书”。一个“新民俗”——春节联欢晚会,承载了多少人的文化记忆;王朔的文字,让人知道崇高可以挖苦,高尚可能可笑;席慕蓉的清浅诗行滋润了多少人的心灵,由北向南辐射的“汪国真热”竟以笑柄煞尾;余秋雨由万众仰首的文化大师变成了对世故文人的“千年一叹”;“全民选秀”造成的电视传播业奇观……《流光如梦》通过唤醒曾让我们沉醉的记忆,检视三十年来伴随国人心智开放、成熟的种种文化现象与文化心理。
热门摘录
太阳去追赶黑夜/又被另一群黑夜追赶 (《案件》) 有一盏可爱的小灯/在河里悄悄洗澡(《还记得那条河吗》) 有时祖国只是一个/巨大的鸟巢/松散的北方枝条/把我环绕/使我看见太阳/把爱装满我的篮子/使我喜爱阳光的羽毛(《有时》)
也许是相对胆小,有的武侠小说以“全庸”或“金康”署名,字体为草书,不注意看就让人以为是金庸。既搭了金庸热的车,又规避了法律风险,书市上最早的“盗贼”们起点甚高。 伪金著的泛滥似乎无人重视、无人管理,更无人澄清,很多读到这些书的人都以为这就是金庸手笔,在武侠小说读者圈里产生了对无辜的金庸很不利的舆论。那时我们一群小伙伴全部迷恋武侠小说,分为迷金庸的一派和迷梁羽生的另一派。“梁派”吴小舰捍卫梁羽生的言辞十分雄辩:“梁羽生每本小说都写得好,他对每本书都认真对待;不像金庸,经常粗制滥造!
1986年,曾是争议旋涡的苏小明《军港之夜》出现在春晚上。6年前那些为这首歌不写水兵“战斗”、而写水兵“睡觉”而愤怒的批评者们,看见这样的“靡靡之音”赫然登上国家级的央视晚会,傻了一大眼。 这一年引起热议的节目还有陈佩斯和朱时茂用10天时间排演出来的小品《羊肉串》,香港歌星张德兰的《春光美》、《祝福歌》,彭丽媛的《勿忘我》及她与蒋大为合唱的晚会序曲《拜年歌》——这是彭丽媛第一次登上春晚舞台。
流光如梦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