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经济史的趣味

作者:赖建诚

分类:作品

收藏:0

点击:10

顾文姬评分

4

61人评价

5星0%
4星0%
3星0%
2星0%
1星0%

西洋经济史的趣味内容简介

如果馬鈴薯是劣等財、是季芬財,那你為什麼還會去麥當勞排隊買薯條?本書為華文出版中,首次以深入淺出,饒富學理興味的生活實例,勾稽並探求西洋經濟史的發展圖像,為一般讀者開啟豐富而有趣的探索途徑。開放性的閱讀終點,卻是新的知識起點,令人回味無窮。25短文集結,由歷史事件重新解讀、剖析,讀起來興味盎然。為什麼電腦鍵盤不依ABCD排列?股市的紅綠與天氣晴雨有關係?為什麼1866-68年芬蘭饑荒會餓死十萬人?這些事件跟經濟都有很大的關係,令人意想不到。作者以幽默感風趣的筆法,帶領我們進入西洋經濟史的世界。

登录查看更多

热门摘录

(1)Interesting(读起来有趣),(2)Entertaining(有娱乐效果),(3)Provoking(具有争辩性)。

(1)能增加某个题材的新知识,这类型的文章篇数最多;(2)能提出某项新观念,来分析旧题材而得出新意义,这种文章就少多了;(3)能改变我们对某个题材的认知与理解,这才是上品。

(1)先综述整个议题的来龙去脉;(2)把焦点聚在争论点上;(3)说明新证据为何能改变我们的认知。

2000年12月号的American Economic Review刊登一篇论文,以爱尔兰裔的银行挤兑为例,显示在特定族群内,特别容易产生谣言、耳语、跟风、狂热、恐慌。其实盲从跟随的情形,在农民选择作物、大学生选课、抢购物资这类的行为上,都是常见的事,只是不易有确切的量化证据。

西洋经济史的趣味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

关于赖建诚

赖建诚

赖建诚(lai@mx.nthu.edu.tw,www.econ.nthu.edu.tw),1952年生,巴黎高等社会科学研究院博士(1982),哈佛大学燕京学社访问学者(1992—1993)。台湾清华大学经济系教授,专攻经济史、经济思想史。学术著作:《近代中国的合作经济运动:1912—1949》(1990)、Adam Smith across Nations: Translations and Reception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2000,Oxford UP,主编)、《亚当•斯密与严复:〈国富论〉与中国》(2002,2009)、Braudel’s Historiography Reconsidered(2004)、《梁启超的经济面向》(2006,2010)、《边镇粮饷:明代中后期的边防经费与国家财政危机,1531—1602》(2008,2010)。半学术性的文集:《重商主义的窘境》(1992)、《绿野仙踪与中国》(1998)、《经济史的趣味》(2011)、《经济思想史的趣味》(2011)。并译有《年鉴学派管窥》(1996,2003),以及雷蒙•阿隆《入戏的观众》(1987,1992,2000,2006)和西蒙•波伏娃《波伏娃的告别:与沙特的对话》(2002,2006)、《波伏娃的告别:再见,沙特!》(2002,2006)。

赖建诚的小说 更多>>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