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经济史的趣味
西洋经济史的趣味内容简介
如果馬鈴薯是劣等財、是季芬財,那你為什麼還會去麥當勞排隊買薯條?本書為華文出版中,首次以深入淺出,饒富學理興味的生活實例,勾稽並探求西洋經濟史的發展圖像,為一般讀者開啟豐富而有趣的探索途徑。開放性的閱讀終點,卻是新的知識起點,令人回味無窮。25短文集結,由歷史事件重新解讀、剖析,讀起來興味盎然。為什麼電腦鍵盤不依ABCD排列?股市的紅綠與天氣晴雨有關係?為什麼1866-68年芬蘭饑荒會餓死十萬人?這些事件跟經濟都有很大的關係,令人意想不到。作者以幽默感風趣的筆法,帶領我們進入西洋經濟史的世界。
热门摘录
(1)Interesting(读起来有趣),(2)Entertaining(有娱乐效果),(3)Provoking(具有争辩性)。
(1)能增加某个题材的新知识,这类型的文章篇数最多;(2)能提出某项新观念,来分析旧题材而得出新意义,这种文章就少多了;(3)能改变我们对某个题材的认知与理解,这才是上品。
(1)先综述整个议题的来龙去脉;(2)把焦点聚在争论点上;(3)说明新证据为何能改变我们的认知。
2000年12月号的American Economic Review刊登一篇论文,以爱尔兰裔的银行挤兑为例,显示在特定族群内,特别容易产生谣言、耳语、跟风、狂热、恐慌。其实盲从跟随的情形,在农民选择作物、大学生选课、抢购物资这类的行为上,都是常见的事,只是不易有确切的量化证据。
西洋经济史的趣味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