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

作者:刘庆和

分类:作品

收藏:0

点击:8

顾文姬评分

暂无评分

中国农业内容简介

不断变革中的中国农业正成为一个日益开放、与国民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联系越来越广泛和紧密的产业部门。因此,至少从逻辑上看,传统的建立在“局部均衡孤岛假设”或“防水舱假设”之上的封闭、静态、微观和局部的研究方法,已经越来越不适合用来研究我国农业经济的运行,必须代之以开放、动态、宏观和整体的研究方法,把农业置于整个国民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宏观背景下来考察。 基于上述考虑,本书综合应用宏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农业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的有关理论和方法,建立了一个把农业和宏观经济联系起来的“ 中国农业一宏观经济联结模型”,并以此为基础,通过若干动态模拟实验,开放、动态、宏观和整体地分析了利率、汇率、农业税收政策和农产品价格等因素的变动对农业和宏观经济的影响,探讨了我国农业一宏观经济联系的特性及其数量关系。 本书的首要创新与贡献是,建立了“中国农业一宏观经济联结模型”这一分析平台。长期以来,农业被视作“国民经济的基础”;除个别时期外,农业对于国民经济的单向影响受到广泛关注,而农业与国民经济之间事实上存在的双向的、动态的宏观联系却被长期忽视。大量视农业为“局部均衡孤岛”的著述,自然不大可能从宏观、开放的视角来考察农业经济问题;为数不多的其他一些著述虽然注意到了以“局部均衡孤岛假设”为基础的研究的严重缺陷,并试图将一些宏观经济变量引入他们的农业部门均衡模型,但这些宏观经济变量往往都是外生给定的,因此整个模型仍然不能够描述农业与国民经济之问事实上存在的双向的、动态的宏观联系。国外现有的有关中国农业发展的几个模型,也都存在类似的问题。本书建立的模型则把农业纳入整个宏观经济体系来考察,真正体现了处于不断变革中的我国农业正成为一个日益开放、与国民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联系日益广泛和紧密的产业部门这一经济现实,从而使得我们能够突破传统的建立在“局部均衡孤岛假设”或 “防水舱假设”之上的封闭、静态、微观和局部的研究范式与方法的局限,以开放、动态、宏观和整体的研究范式和方法,来研究农业经济的运行。这是本书与迄今为止的相关研究在方法论上的主要区别,也可以说是本书的主要创新与贡献。 本书的第二大创新与贡献是,以“中国农业一宏观经济联结模型”为分析平台,运用动态政策模拟实验方法,分析了汇率、利率、农业税、农产品价格等宏观经济因素和农业经济因素的变化对农业和宏观经济的影响以及这些影响的动态行为,在证明农业与国民经济存在很强的互动关系的同时

登录查看更多

中国农业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