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年谱

作者:唐宝林

分类:作品

收藏:0

点击:13

顾文姬评分

4

16人评价

5星0%
4星0%
3星0%
2星0%
1星0%

陈独秀年谱内容简介

依然白发老书生——从陈独秀的晚年生活说起

--------------------------------------------------------------------------------

http://people.sina.com.cn 2003年12月15日 09:25 新浪论坛

作者:淮 茗

自来亡国多妖孽,

一世兴衰过眼明。

幸有艰难能炼骨,

依然白发老书生。

1942年5月27日,四川江津城三十里外、一座偏僻的乡间小院,一个寂静得使人窒息的夜晚,一位瘦骨嶙峋的老人在饱经忧患磨难之后,终于没能逃脱死神的魔掌,极为不甘地停止了呼吸,在无限凄苦、孤独中走进了另一个世界。很难将眼前这位满脸沧桑的老人与当年那个如雷贯耳的名字划上等号,也很难把如此悲凉凄惨的场景与这位老人早年轰轰烈烈的壮举联系起来。这不是虚构的戏剧情节,也并非夸大其辞的文学渲染,它是活生生的残酷现实。而此刻,几百里外,火光冲天,炮声隆隆,这个令他念念难忘、深深眷恋的古老民族正在苦难的深渊中艰难挣扎。这位生性倔强、刚强、一生被捕五次、被称为“永远的反对派”的老人的去世对某些人来讲无疑意味着麻烦的结束和尴尬的解脱,但盖棺定论这句古话对这位老人显然并不适用,因为他此刻还背负着“汉奸”、“托匪”、“反革命”、“机会主义”等种种极为恶毒的骂名,即使是其中只有一项罪名成立,就足以使老人跌进无边的深渊而永无出头之日。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但所有的是非成败都能随着一盏生命之灯的熄灭而从此变成虚空吗?

没有哪个人包括这位经常预测世界未来走势的老人本人能想到,一位叱咤风云、风流倜傥的历史领军人物最后竟走到穷途末路、以致于靠朋友接济来维持生存的悲惨境地。为什么一个一呼百应、对整整一代人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政治、文化领袖到最后竟然会被各种政治力量所抛弃,成为一个在夹缝中苦苦挣扎的多余者?为什么这个号称礼仪之邦的古老国度如此吝啬,竟然未能给一位如此挚爱着他的优秀儿女一个哪怕是仅仅维持生计、安身立命的归宿?确实,这位老人在晚年陷入了重重困境,这种困境一方面是生活上的,连续的战乱和不断上涨的物价使他屡屡陷入困境,没有亲友的接济和帮助完全是寸步难行,有时甚至还要看别人的眼色,但更大的困境则是精神上的,几乎所有的政治派别都在指责他,从延安到重庆,从莫斯科到上海,共产党、国民党、苏联、中国托派……,无不视他

登录查看更多

陈独秀年谱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