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提箱

作者:谢尔盖·多甫拉托夫

分类:作品

收藏:0

点击:3

顾文姬评分

5

233人评价

5星0%
4星0%
3星0%
2星0%
1星0%

手提箱内容简介

藏在手提箱里的俄罗斯
书评人 查莫宁 发布时间: 2005-10-14 10:41 来源:新京报

谢尔盖·多甫拉托夫,俄罗斯侨民文学“第三浪潮”的代表作家,这本出版于1986年的《手提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从这本既像小说、又像回忆录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清楚地读到俄罗斯文学的伟大传统:虽然只有薄薄的100来页,里面却蕴藏着契诃夫的辛酸、左琴科的讽刺、赫尔岑的庄重。还有,多甫拉托夫的乡愁。

1978年多甫拉托夫离开列宁格勒开始流亡生活的时候,已经36岁了。男人在这个年纪,不用说肯定有太多的牵挂。不过内务部告诉他,能放他走就不错了,他只可以带走3个箱子。于是多甫拉托夫开始收拾。一套东德产的黑色西装、一双皮鞋、一件绒布夹克、一顶防寒帽、三双芬兰产的袜子、一副手套和一条军官皮带,这些东西装在一个手提箱里面就可以带走……

谢尔盖·多甫拉托夫,俄罗斯侨民文学“第三浪潮”的代表作家,这本出版于1986年的《手提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从这本既像小说、又像回忆录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清楚地读到俄罗斯文学的伟大传统:虽然只有薄薄的100来页,里面却蕴藏着契诃夫的辛酸、左琴科的讽刺、赫尔岑的庄重。还有,多甫拉托夫的乡愁。

多甫拉托夫带着他的手提箱离开了前苏联,奇妙的是,这个箱子却从来没有被打开过,直到几年之后他们全家在纽约团聚。有一天,多甫拉托夫淘气的小儿子在壁橱里发现了这个古老的箱子,于是箱子被打开了:箱子顶上贴着一张布罗茨基的照片,底下垫着的则是一张真理报,在两者的中间,是多甫拉托夫带出来的7样东西,7段故事。这也是一个中年男人,一个俄罗斯作家36年的故国生活。

在多甫拉托夫的笔下,往事多多少少带着一丝荒谬的色彩。就拿那三双芬兰绉纺袜子来说吧,当时苏联还造不出这样的袜子,只有黑市上能买到走私货,每双市价6卢布,而走私者的进货价格不过60戈比而已———利润900%,我们的主人公做的就是这样的生意。不过实在不巧,就在他和朋友吃下几百双袜子之后不到一周,苏联工业却突然造出了这种袜子,一时间满街都是绉纺袜子,多甫拉托夫当然也就没有赚到钱。不过他赚到了袜子,这些袜子够他穿一辈子了,一直穿到美国。

不光是袜子,多甫拉托夫带出来的东西,每一样似乎都是一段荒谬往事:那双皮鞋属于市长,主人公把它从市长及其保镖的眼皮底下偷了出来,结果是市长找不到鞋取消了原定的演讲,会场也一下子进入了紧急状态。再看那条军官皮带,它原来

登录查看更多

热门摘录

莱热的至理名言是:"雷诺阿所描绘的是他所看到的,我所描绘的是我所理解的。"

我喜欢独处,但近旁要有另外一个人⋯⋯

我们却在河畔的喷泉溜达。

她们简直是在为获得给我治疗眼睛的权力而厮杀拼搏。

日古廖夫斯克市生产的啤酒成为仅存的昔日辉煌。

漆成绿颜色的啤酒棚位于青苔街和对虾街的拐角处。

就让整个弗列斯特·希尔思城都认识那个“没有汽车的多甫拉托夫”吧!

我们降生之前是深渊,我们死后还是深渊。我们的生命只是冷漠无情的苍茫大海中的一粒沙。所以我们要想办法不让沮丧和忧郁的情绪冲淡哪怕这一瞬间!要在地壳上挠上一道。

她的生活似乎就是电视荧光屏上的过场。画面、人物和声音在切换,善良与邪恶同赶一趟车。我心上人不时瞟瞟荧光屏,手里做着更重要的事情……

我们以自己的唯一天赋——冷漠,抵抗生活中的全部诱惑和恐惧。

手提箱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

关于谢尔盖·多甫拉托夫

谢尔盖·多甫拉托夫

谢尔盖·多甫拉托夫(1941-1990),美籍俄罗斯著名作家,1978年起侨居美国。发表多部作品,是俄罗斯侨民文学“第三浪潮”的主要代表人物。代表作有:《手提箱》(1986)、《我们一家人》(1983)等。

谢尔盖·多甫拉托夫的小说 更多>>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