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简史
神话简史内容简介
凡有人类的地方,必有神话。
神话史就是一部人类发展史——神话是关于我们自身的故事,也是我们曾经的信仰,神话意味着我们对世界的好奇,也意味着我们认知世界的努力;神话将我们与远祖和其他人彼此相连。神话还是我们了解宇宙的一块基石。阿姆斯特朗将我们带入旧石器时代的狩猎神话,一直绵延到近五百年间的西方大转折时期,并讨论了科学对神话的质疑。
在这项由全球重量级作家参与的“重述神话”大型图书工程中,阿姆斯特朗的《神话简史》独树一帜,充满深刻的洞见和雄辩的论证。他才华横溢而又深思熟虑地阐述了最广义的神话历史,并揭示出人类当今的困境——为何我们离弃了神话,且只在危难时刻才重新对神话投怀送抱?
本书全面讲述世界神话的起源与流传,其中包括了古希腊、希伯来、中国、埃及、罗马等国家的远古神话。所谓神话,就是有关诸神的故事,其目的在于远古的人类解释世界的方式。 数千年来,世界各地有许多哲学家、文学家都要不断去神话中吸取养分。神话影响着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本书是这个领域的权威之作。
第一章 何谓神话
第二章 旧石器时代
狩猎神话(约公元前2万年——公元前8000年)
第三章 新石器时代
农耕神话(约公元前8000年——公元前4000年)
第四章 早期文明
(公元前4000年——公元前800年)
第五章 轴心时代
(公元前800年——公元前200年)
第六章 后轴心时代
(公元前200年——1500年)
第七章 西方大转折时期
(1500年——2000年)
热门摘录
新城市神话交织着担忧和希望,开始反思“秩序”与“混乱”之间永无止境的纠缠争斗。 因此,有人将文明视为一场灾难也不足为奇。《圣经》的作者们认为文明是人类被逐除伊甸园后与神隔离的狱警。城市生活似乎带着与生俱来的暴力,充斥着杀戮和剥削。建造城市的开山鼻祖该隐就是世上的第一个谋杀者,而且,恰巧又是他的后裔发明了各式各样的文明技艺……
但美索不达米亚人自身却将城市视为在大地上对失去乐园的一次重建,它本身就是接近神性之地。……在远古世界,每座城市都是圣城。
古以色列人因为神庙二队美索不达米亚人发出的指责并不确实,他们并没有犯下傲慢骄矜之罪。美索不达米亚人清醒意识到,尽管他们身居巍峨壮观的城市,但与那依然构成他们他们日常生活背景的诸神的世界相比,人类的生活更显得黯然失色且转瞬即逝。
在当时,性活动也被视为一种能使大地更为丰盛富饶的神性力量。在早期的新石器时代神话中,丰收被看作“圣婚”(hierogamy)的成果——土地是女性,种子是神圣的精液,雨水则是天地交合的产物。在播种季节,男女之间举行欢好燕合的性交仪式极为常见。性交被视为神圣之举,它将激发土地的潜力、促进万物生长。农人的犁也像神圣的阳具,它将深入大地的子官,并以种子让它受孕。
理性并不能把人类从未开化的自然状态中救赎出来,一座集中营和一所优秀大学所秉持的理性精神并不存在实质性的差异。
逻各斯全方位地提升了我们的生活品质,但它并没有取得对神话的彻底胜利。对于那些幸运地生活在发达国家的人们来说,一个“祛神话化”的世界真是再舒服不过了,但是,培根和洛克所预言的那个人间天堂并未出现。仔细思索20世纪的黑暗面,我们会发现,现代性焦虑不单纯是一场自我放纵的精神疾症。我们正在面对前所未有的困境。
在物质方面,我们已经足够丰富复杂,但在精神层面,我们仍然止步于轴心时代——由于对“密索斯”的压制,我们甚至有可能已经倒退了。
虽然我们不可能完全改变现代生活,取消现代教育带来的理性偏见,彻底返回到前现代意识中去,但我们可以改变对神话的态度,至少更为尊重它的存在。
时至20世纪,大量危险的现代神话冒了出来,而它们最后都导致了灭绝人性的大屠杀和种族清洗。这些神话忠告失败是因为他们违背了轴心时代的伦理范式。所有生命都包含着神圣的光芒,而这些杀戮神话缺乏对这些神圣生命应有的慈悲和尊敬,也缺乏孔子倡导的“仁道”。它们充斥着狭隘的民族情绪、种族歧视、党同伐异,自我膨胀,通过对他者的妖魔化达到自我神化的目的。 我们需要神话——它所蕴含的包容性能让我们接纳所有的同类,而不是用种族、国家和意识形态来分门别类。
1922年,T.S.艾略特在他最杰出的诗作《荒原》里预言了西方文明的精神解体。《荒原》通过中世纪的“圣杯”神话隐喻现代西方的生存状况,人们在“荒原”过着不真实的生活,盲目追随社会规范,却没有来自内心深思熟虑的坚定信念。
《荒原》本身是一个预言。作家和艺术家们比宗教领袖更为急切地走进了荒原的精神真空,努力把古老的神话智慧作为对人类的献礼。他们试图寻找一种解药,以消除现代性的贫乏和冷漠、残忍。比如,画家就已经转向神话主题……西班牙画家毕加索在巴黎世博会上展出了《格尔尼卡》,这幅杰作震惊了全人类,它几乎就是耶稣十字架上受难事件的现代版和世俗版。
……《格尔尼卡》似乎还原了旧石器时代的神话直觉,在这场灭绝人性的大屠杀里,人和动物都成了牺牲品。
作家也转向神话,开始探索现代的“两难”处境。从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就可管窥全豹。……博尔赫斯、格拉斯和卡尔维诺、安吉拉·卡特和拉什迪等魔幻现实主义作家对逻辑霸权发出了挑战,将超自然与现实融合在一起……另一些作家则将眼光转向未来,乔治·奥威尔1949年出版的《1984》预言了专制警察社会社会的危险,他们通过不断修改历史来吻合现实。
小说家和艺术家们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远古的神话制造者,他们拥有同样的意识水准,自然会倾向于同样的主题。
神话则是一门艺术,它记录历史之外的事件,指向人类存在中 的永恒,让我从随机事件的混乱无序中超脱出来,去一窥真实之堂奥。
一部作品如果在创作和阅读中都令人全神贯注,那么无论是一部小说、一则神话还是任何一件伟大的艺术品,它们都能达到同样的效果:它将以它的转化功能,帮助我们穿过生命的痛苦之旅,从人生的一个阶段抵达另一个阶段,从心灵的一个层次转向另一个层次。一部小说,犹如一部神话,教会我们用不同的方式看世界,教会我们洞察自己的内心,并以一种非功利的视角看待世界。如果宗教领袖不能在神话传说中教导人类,那么,艺术家和有创造力的小说家或许能够接过这一神圣职责,为这个失落迷惘、遍体鳞伤的世界带来新的洞见。
在早期神话里,农耕几乎是一场暴力行为,人们不得不跟死亡和灭背后的神圣力量进行艰苦卓绝的较量。种子被播进大地,为了开花结果而进入“死亡”状态;对种子而言,这是一次充满痛苦和创伤记忆的死亡仪式。耕地的工具形如武器,五谷杂粮必须先碾成粉末,葡萄在酿成美酒之前必须被踩成难以辨认的果浆——这一切在母神神话里都有所映射,她们的配偶几乎无一例外地都会遭受被撕碎、肢解或者残忍杀害的命运,然后他们与五谷一起重生,获得新的生命。所有这些神话的本质其实都是与死亡抗争。
神话简史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