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通鉴(共20册)

作者:戴逸

分类:作品

收藏:0

点击:10

顾文姬评分

4

23人评价

5星0%
4星0%
3星0%
2星0%
1星0%

清通鉴(共20册)内容简介

《清通鉴(共20册)》主要内容包括:《清通鉴(1) 明万历十一年起 太宗天聪四年止》、《清通鉴(2) 太宗天聪五年起 世祖顺治五年止》、《清通鉴(3) 世祖顺治六年起 世祖顺治十八年止》、《清通鉴(4) 圣祖康熙元年起 圣祖康熙二十二年止》、《清通鉴(12) 仁宗嘉庆九年起 宣宗道光元年止》、《清通鉴(10) 高宗乾隆三十四年起 高宗乾隆五十二年止》、《清通鉴(9) 高宗乾隆十六年起 高宗乾隆三十三年止》、《清通鉴(8) 世宗雍正十三年起 高宗乾隆十五年止》、《清通鉴(7) 世宗雍正二年起 世宗雍正十二年止》、《清通鉴(11) 高宗乾隆五十三年起 仁宗嘉庆八年止》、《清通鉴(13) 宣宗道光二年起 宣宗道光二十一年止》、《清通鉴(14) 宣宗道光二十二年起 文宗咸丰四年止》、《清通鉴(15) 文宗咸丰五年起 穆宗同治二年止》、《清通鉴(18) 德宗光绪十一年起 德宗光绪二十年止》、《清通鉴(20) 德宗光绪二十八年起 宣统三年止》、《清通鉴(11) 高宗乾隆五十三年起 仁宗嘉庆八年止》、《清通鉴(16) 穆宗同治三年起 穆宗同治十二年止》、《清通鉴(17) 穆宗同治十三年起 德宗光绪十年止》、《清通鉴(6) 圣祖康熙四十六年起 世宗雍正元年止》、《清通鉴(19) 德宗光绪二十一年起 德宗光绪二十七年止》是按照《资治通鉴》的体例写作的第一部编年体清史,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清史,使我国古代的“通鉴体”编年史终成完璧。按照我国的史学传统,往往是后继的政权为前朝修史,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民国政府在短暂的38年间,没有也不可能完成清史的编纂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毛泽东、董必武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就提出了新中国要完成“隔代修史”的任务。《清通鉴》用浅易文言书写,文风力求简明扼要。所谓简明,即文字简练,干净,不艰涩,不枝蔓,眉目清楚,尽可能生动;所谓扼要,即分清主次,抓住要害,不东拉西扯,让人读后不知所云。全书文字风格虽大体定位在“浅易文言”,由于时代不同、史料不同以及作者主观条件不同,可能会有,也允许存在文风上稍许差异,特别是鸦片战争以后各朝。《清通鉴》的出版,将对完成“隔代修史”的任务奠定良好的基础。《清通鉴(共20册)》与《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明通鉴》等编年史一脉相承,是广大读者了解清代300年历史的最佳读物,是各地图书馆、资料室和文史爱好者的必备图书。

登录查看更多

热门摘录

后乾隆帝赋诗称赞费英东:“萨尔浒之役,冲锋首建功;遂成破竹势,直是冠军雄!”

额亦都,钮祜禄氏。年十三,手刃仇人。与努尔哈赤倾心深谈,相见恨晚,决意随其创业。姑母以为年少,不许。额亦都发誓道:“大丈夫生世间,岂能碌碌终乎!此行任所之,誓不遗姑羞。”遂与同行。时年十九。努尔哈赤起兵初,内患外敌,处境凶险,倚额亦都如臂膀。初讨尼堪外兰图伦城,额亦都率从先登。时努尔哈赤为族人所恨,数被侵辱,矢及于门。额亦都护左右,卒弭其难。以后诸役,无不身先士卒,搴旗斩将,骁勇绝伦。

1615年四月,努尔哈赤幽禁弟舒尔哈齐。诛其长子、三子,复将其亲信乌尔昆蒙兀焚烧而死。余怒未尽,复欲加害其二子,为诸子力劝方罢。

“俘获”,满文汉译,指凡在战斗中掳获之战利品,包括人口、牲畜、贵金属、衣物等动产,故又译作“人畜”。

万历四十六年正月十六,清晨月将落时,有黄光贯月中,宽若布幅。努尔哈赤见之,谓诸贝勒大臣曰:汝等勿疑,吾意已决,今岁必征明国。 三月十三日,努尔哈赤将步骑二万征明。临行书“七大恨”告天。 十五日,陷抚顺。李永芳出城降。 二十六日,金兵还国。 努尔哈赤将第七子阿巴泰长女妻李永芳,称额驸。金国征明取边城,自抚顺始。明边将降金,自永芳始。

胡俗皆剃发,只留脑后少许,上下二条辫结以垂。口髭亦留左右十余茎,余皆镊去。

1619年六月十六日,金国取开原。开原一带原有士民男妇十万余口,生逃者约千余人。明欲将牛车数十辆载死尸,于城外分别男女埋之,无敢往者。

林丹汗书辞倨傲,努尔哈赤命暂羁来使,待遣归时亦书恶言以相报。

努尔哈赤令辽东新旧民户房合住、粮同食、田同耕。曰:曾命女真、汉人合居同住、同食、同耕。今闻女真命同居之汉人赶其牛车输送粮草,并勒索其财物。汉人岂为尔等奴仆?…女真人若违此谕,欺凌侵害汉人,则汉人可执之告于法司。

凡女真、汉人开设店肆之人,务将肆主姓名刻于石上或木上立于肆前。无店肆物售卖之人概行禁止,以防下药鸩人。尤应晓谕我女真妇孺,凡购食之人,务要记住肆主之名。

汉人军士及百姓凡有弓矢刀枪炮等军械,限于二十日内送交各该管官。禁止汉人工匠售卖军械。

努尔哈赤密谕诸贝勒:尔等不明审断之法,何故将汉人与我女真等同视之?倘我女真犯罪,当问其功论其劳。稍有口实,即可宽宥之。汉人乃生还之人,若不忠心效力,复为盗贼,岂可不灭其族而杖释之?

努尔哈赤下令屠“无粮之人”。金国本缺粮,强迫辽民迁徙,使粮荒益重。本年初清查汉人粮食,每口有粮三四升而无牲畜者算作“无粮人”。至是,下令全部杀死。

努尔哈赤命各地甄别汉人。谕曰:凡以谣言煽惑本地乡民者,或原为明官、或已革生员、罢职之官员,此等人皆另行甄别正法。…八旗大臣遂分路前往,至各屯堡大事杀戮。杀毕,复加甄别,余者加以编庄(赏给女真官员)。此次屠杀,书生几被杀绝。

十年间,明朝尽天下之兵,未尝敢与金军一战。袁崇焕宁远之捷,亦只凭坚城击却之。是役,明军连续鏖战,关外诸城俱安然无恙,士气因之大振。

1631年七月初二日,征明师自皮岛还。是役,金军既不习水战,且乏船只,火器亦相形见绌。舍长用短,招致失败。明方则视此为海外大捷。 【考异】此次皮岛之役,金军败绩,而清官修史书均讳言事实。兹记事系据明朝《兵部题行稿簿》、《朝鲜仁祖实录》卷二四。

如凡人与系红带者(宗室)相斗,不得詈及祖父。若有互相斗殴揪扯衣领者听之。若以互相斗殴诉于法司,亦只视事之曲直定罪。

野史所载,如交战几合,逞施法术之语,皆系妄诞。恐无知之人信以为真,当停其翻译。

1643年,俄人波雅科夫率远征队侵黑龙江达斡尔地区,遭痛击。波觅粮无处,令食所杀异族人尸。黑龙江人遂称其为“吃人恶魔”。

崇祯十七年腊月二十七日,杀明“伪太子”于北京。先是有一男子自称太子,崇祯帝公主见而相向大哭。周奎奏闻于朝廷,袁妃断定其为伪,而内监杨玉、常进节、指挥奎时荫等十五人认定其为真。法司结论为假,太子与十五人皆弃市。【考异】其重要依据乃袁妃认定为准,而袁妃早死于崇祯帝殉国之时,此袁妃实献媚清廷之假冒者。且公主与昔日近侍皆确认其太子之身份,该男子无疑为真太子。孟森于此论之甚悉。

遣朝鲜国王次子李淏归国,九义士从之。先是李慨然有兴复明室之志,故黄功、冯三仕、王以文、郑先甲等九义士陆续为其赎为管下。至是九人决意随其东赴朝鲜。既至,颇受优礼。阅数年,李继为国王。九人虽居异域,却时念故国,皆不受朝鲜所授官职。其后世子孙仍秉承其忠于亡明之遗志,历数百年不渝,被誉为“九义士子孙”。

弘光元年五月二十五日,南明弘光帝被俘献南京。帝乘坐无幔小轿入南京城,其首蒙包头,身着蓝布衣,以油扇掩面。汪陈二妃乘驴随后,夹路百姓唾骂之,甚有投瓦砾者。

弘光元年六月十五日,颁布剃发令曰:向来剃发之制不即令画一,姑听自便者,欲俟天下大定始行此制耳。

弘光元年闰六月初一,南明江阴典史阎应元、陈明遇率众拒不剃发,举城抗清。清人参与攻此城之兵近十万众。八月二十一日,大雨如注,城颓倾,清兵拥入。应元题门曰:八十日戴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万人同心死义,留大明三百里江山。自杀不死被执,见贝勒不跪,被害于栖霞寺。明遇奋战死。城中死骸枕藉,街巷皆满,竟无一人降者。而清兵死者亦不下万人。 后隆武帝闻而泣曰:“吾家子孙遇江阴人,虽三尺童子,亦当敬而拜之!”

弘光元年闰六月十九,南明黄淳耀、侯峒曾率嘉定士民走兵抗清。激战十余日,城破。时失败自杀者众。清兵大开杀戒,竟三屠其城,杀百姓多达数万。

张玉乔原乃陈子壮侍妾,李成栋见其貌美,娶之。玉乔本怀奇志,因忍辱相从。揣知成栋有归明意,劝其举事。成栋道出家口仍在松江,玉乔毅然曰:“丈夫不能割爱乎?公如能举大义者,妾请先死君前,以成君子之志。“言毕,突拔刀自刎。东栋抢救不及,哭道:”我乃不及一妇人!“益感愤。遂出示许士民复冠裳,用永历年号。

南明监国鲁王为定西侯张名振迎至健跳所。每日朝会于水殿,即御舟之稍大者。落日狂涛,冠裳相对,臣主艰难,于斯为极。

顺治十年,俄国遣切奇金等五人往北京,拟觐见中国皇帝,欲中国举国归顺入籍为民。

永历十年六月,郑成功部将黄梧以海澄降清。郑成功以揭阳失利事斩苏茂,诸将士破为寒心,而黄梧尤心怀怨愤。清廷封黄梧海澄公。黄梧掘郑氏祖坟,株求郑氏亲党,漳泉之民大受其害。

顺治十三年七月初二,襄亲王因妃子董鄂氏为顺治帝所热恋,申斥之。为帝所闻,乃亲手打亲王一记耳掴。亲王乃因愤致死,或言竟是自杀而亡。年十六岁。 八月二十五日,内大臣鄂硕之女董鄂氏,立为贤妃。 九月二十九日,封董鄂氏为皇贵妃。

清通鉴(共20册)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