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分钟

作者:科埃略

分类:作品

收藏:0

点击:23

顾文姬评分

5

554人评价

5星0%
4星0%
3星0%
2星0%
1星0%

十一分钟内容简介

本书是保罗・科埃略发表于2003年的作品。小说的主人公玛丽亚原是巴西内地一个纯洁无邪、活泼美丽的姑娘,她十九岁中学毕业后,在一家布店工作。后来她去里约热内卢度假,认识了一个来自瑞士一家舞厅的老板。老板为她在日内瓦找了份工作,她梦想出国去那儿成为既有荣誉又有财富的女人,但她却沦为了妓女。后来,玛丽亚遇到了一位英俊的青年画家,她那原本绝望的爱情观面临着挑战。在她漫长的自我探寻中,玛丽亚必须选择是追寻黑暗的道路和性本身的乐趣,还是冒险去寻找她“内心的光明”、神圣的性和由爱情而来的性。《十一分钟》对社会起警世作用,具有现实意义。国外有书评家认为,本书是一部揭示性与爱情的本质、灵与肉的紧张而又困难的关系以及如何使二者达到完美结合的小说。“在这部既大胆又吸引人的新作里,科埃略细致地挖掘了性与爱的神圣本质,邀我们一同去征服偏见与魔鬼,拥抱我们自己‘内心的光明’。”

登录查看更多

热门摘录

生活有时候很吝啬:人日复一日、周复一周、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地生活着,却没有感受到任何新的东西。然后一旦打开一扇门,一场真正的雪崩就会夺门而入。一时间你一无所有,接下来就会有了比你所能接受的多得多的东西

“你想要我职业化吗?” “我想要你随便” 不,他不能回答这个问题,因为这正是她锁听到的。再一次地震、火山、暴风雨。不可能逃脱她自己的陷阱,她要失去这个男人了,永远不会真正拥有他了。

Although my aim is to understand love, and although I suffer to think of the people to whom I gave my heart, I see that those who touched my heart failed to arouse my body, and that those who aroused my body failed to touch my heart.

It hurt when I lost each of the various men I fell in love with. Now, though, I am convinced that no one loses anyone, because no one owns anyone. That is the true experience of freedom: having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n the world without owning it.

Keeping passion at bay or surrendering blindly to it-which of these two attitudes is the least destructive?

我在这里待了也不知道有多久了,我不讲这里的语言,我在听着收音机里的音乐、望着房间、想着巴西、盼着工作时的到来中度过白天,然而在工作时,又盼着回公寓时间的到来。或者说,我不是在过现在,而是在将来。

不过,总而言之,在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不是一只脚踩在童话故事上,另一只脚踩在深渊里,我们就这样开头吧。

海滩上没有人注意到这个女孩在第一次接触海洋、海神、海流、浪花,还有大西洋彼岸生活着狮子的非洲海岸。

还在巴西的时候,她读过一本关于一个牧人的书,说的是这牧人在寻宝的过程中,历尽千辛万苦,而这些辛苦帮他得到了他所希望的东西。

世界就是如此:人们好像什么都知道似的在说,而如果你斗胆问上一句,他们又什么都不知道。

…他成为史上最可悲的人。为什么?因为没人与之交谈。他想接受建议,而又不能和同事们议论一番,因为这些人会尽一切努力说服他呆在原地。他不能和老婆讲,长年以来她伴随着他的辉煌历程,她非常理解安稳,但不理解冒险。你能想象得到这个男人的感受吗? 当她明白了解脱心灵上的压力比起解脱肉体上的压力来说是同样得利或更为得利之后,就又常去图书馆了。她开始借阅有关夫妻、心理、政治问题的书。

她开始有规律地阅读报纸,只要有可能,就关注经济版面,因为她的大部分客人都是经理之类的。她借了一些自助书籍——因为几乎所有人都想听听她的建议。

她去看了一些黄色电影,然而也许除了变换一下性伴侣人数外,还是没有发现什么有意思的东西。

最强烈的爱是那种能表现自己脆弱的爱。

当我们想达到自己目标时,我们需要准备好去承受每日定量的痛苦和不舒服。起初,这让人不舒服并让人失去目标,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明白了这是感觉良好的一个过程,然后就到了这样一种时候,就是一旦不感觉痛苦,我们就觉得练习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几乎所有人都在寻找痛苦和牺牲,而且感到是被释罪的,是纯真的,值得受到子女丈夫邻居上帝的尊敬。

士兵上战场是去杀敌?不是:他是去为自己的国家而死。女人是希望想自己的丈夫表示她有多么高兴?不是:她是想让他看到她有多投入,为了看到他幸福而受多大的苦。丈夫去工作是认为会实现自己的价值?不是:他为了家庭的幸福在付出自己的汗水和眼泪。由此类推:子女拒绝梦想是为了让父母高兴,父母拒绝生活忍受痛苦和折磨是为了让子女高兴,以此来证明那只带来愉悦的东西:爱。

十一分钟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

关于科埃略

科埃略

保罗·科埃略一九四七年出生于里约热内卢市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少年时期便立志成为像若热·亚马多一样成功的职业作家。在从事文学创作之前,曾担任过编剧、剧场导演和记者,为巴西最著名的摇滚乐歌星创作过《减生于一万年之前》 等六十余首歌词。后沉迷于研究炼金术,魔法、吸血鬼等神秘事物 ,作为媒皮士 周游世界,与一些秘密团体和东方宗教社会有过接触。一九八二年自行出版了《地狱档案》一书,但未曾引起任何反响。一九八五年又出版《吸血鬼研究实践手册》一书,但后又收回,理由是他本人认为该书“质量低劣”。一九七七年,在周游世界时他参加了一个名叫拉姆的天主教组织,一九八六年,按该组织的要求, 保罗·科埃略沿中世纪三条朝圣路线之一,历时三个月,徒步行走近六百公里的 路程,从法国南部穿越比利牛斯山脉,抵达西班牙加利西亚地区孔波斯泰尔的圣地亚哥朝圣。他以这次朝圣之旅为素材,于翌年出版《朝圣卜书》,讲述了他在此 次行程中的种种体验以及所受到的种种启示,富有浓厚的宗教色彩。这部纪实性作品获得极大成功,至一九九九年已印行一百十七版次。一年之后,凭借《一千零一夜》中一个故事的启发,保罗·科埃略创作出版了寓言故事《牧羊少年奇幻之旅》,(原著名《炼金术士》)。这部译成中文只有十万字的作品初期销售情 况并不理想,出版商和作家本人都没有料到,《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一书后来竟 使洛阳纸贵,名列巴西畅销书排行榜长达六年之久。截止到一九九九年,该书在巴西已印行至一百五十二版次,印数超过两百万册,成为巴西有史以来销售量最 多的一本书。《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不仅风靡巴西,使作家在国内声誉鹊起,而且被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五大洲出版,并在美国、法国、意大利、德国、阿根廷、 加拿大、澳大利亚、智利、墨西哥、西班牙。葡萄牙等十八个国家名列畅销书榜首。迄今为止,该书在国外已售出九百五十万册,称得上是一本世界畅销书。做羊少年奇幻之旅》讲述的是人生寻梦的历程:西班牙牧羊少年圣地亚哥两次做了同一个梦,梦见他能在埃及金字塔附近找到一批埋藏的珍宝。他跨海来到非洲,穿越一望无际的撒哈拉大沙漠,一路奇遇迭起,最后他终于看到了金字塔,并悟出了珍宝的藏身之地。《牧羊少年奇幻之旅》是部追求梦想、完善人生的寓言故 事,启示人们实现梦想要经历一个艰难的过程,需要勇气、智慧、执著和经受考验。这部富有强烈象征色彩的作品在世界各地受到盛赞,评价之高几乎达到无以复加的程度。美国出版的英文版封面介绍文字称:“能够彻底改变一个人一生的书籍,或许几十年才出现一本,您所面对的正是这样的一本书。”美国图书馆协 会将该书推荐为“青少年最佳读物”。法国文化部部长将保罗·科埃略称为“数百万读者心中的炼金术士”。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赞誉“保 罗·科埃略深谙文学炼金术之奥妙”。一九九七年,中国文学出版社出版了由英文转译的书名为倾金术士一书,但似乎并未引起人们的注意,是否是因为东西方 文化的差异所造成,不得而知。此后,保罗·科埃略又陆续出版了《笼头》(1990)、《主神的使女们》 (1992)《我坐在彼德拉河畔哭泣》(1994)、《第五座山》(1996)、《光明斗士手册》(1997)和《韦罗妮卡决定去死》(1999)等多部作品,每部作品都风靡一时,使保罗·科埃略成为当今巴西拥有读者最多的一位作家。其作品现已 被译成三十九种语言,在七十四个国家和地区出版发行,至一九九八年七月,共售出两千一百余万册,仅仅数年之间,他便步入世界畅销书作家的行列,成为继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百年孤独》一书的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之后拥有读者最 多的拉丁美洲作家。由于其在文学创作上所取得的成就,保罗·科埃略不止一次获得法国、意大利、美国、澳大利亚、南斯拉夫、爱尔兰等国家颁发的文学奖,一九九六年被法国政府授予艺术与文学骑士勋章,一九九八年被巴西政府授予里约布兰科骑士勋章。

科埃略的小说 更多>>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