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上中下)
曾国藩(上中下)内容简介
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既写曾国藩的文韬武略,也写他的待人处民与生活态度;既写他的困厄与成功,也写他的得宠与失宠。曾国藩制胜的兵法、治军行政的方针,他独特的人生观、处世哲学,他的文化素养和人格品位等等,都在作品中得以表现。
热门摘录
至于读书之法,在专一经;一经果能通,则诸经可旁及;若遽求专精,则万不能通一经。 文章之学,非精于义理者不能至。
过一会,曾国藩感慨地说:“世上之人,其聪明才力相差都不太远,此暗则彼明,此长则彼短,在用人者审量其宜而已。山不能为大匠别生奇木,天亦不能为贤主更生异人。” “大哉,宰相之论也!”赵烈文不由得高声赞叹。
昔唐明皇与宰相张说对弈 时邺侯李沁年方七岁 在旁戏玩 张说对着棋盘随口念了四句诗"方如棋盘 圆如棋子 动如棋生 静如棋死"邺侯应声对了四句"方如行义 圆如用智 动如逞才 静如遂意" 由下棋联想到治世为人 小小年纪 邺侯不愧为古今无双之神童 棋道和世道 人道本是相通的
轻取其芒,动即有伤,是为凶器;深藏若拙,临机取决,是为利器。
眼红、妒忌是人的通病,散财分谤这是古人常用的方法,“名之所在,当与人同分,利之所在,当与人共享
慎独则心安,主敬则身强,求仁则人悦,习劳则神钦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道德经扉页:大柔非柔,至刚无刚。
66 像上的老人是一样的,只是头上不包布,而戴着一顶处士巾,也有船山自题的《念奴娇》一首:“孤灯无奈,向颓墙破壁,为余出丑。秋水蜻蜓无着处,全现败荷衰柳,画里圈又,图中黑白,欲说原无口。只应笑我,杜鹃啼到春后。当日落魄苍梧,云暗天低,准拟藏衰朽。断岭斜阳枯树底,更与行监坐守。勾撮指天,霜丝拂项,皂帽仍粘首。问君去日,有人还似君否!”曾国藩问世全:“令先祖诗词集中好像没有收这首词?” 世全回答:“的确没收。什么原因,现在已不得而知。想必是家先祖兴之所至,率尔操觚,书以自嘲。过后又不以为然,便不放进集中。”
山人陈敷以相阴宅地学自荐,迂回切入正题,摸清对方心结,為涤生相人相面,打消顾虑,适时吹捧,树立标榜,最后“天机不可泄露”故弄玄虚 游说曾公出山~
“ 当罗泽南将这场战斗的经过报告曾国藩后,引起曾国藩的深深忧虑。罗泽南的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金松龄的败不相救。绿营在广西战场上与长毛作战,失败的主要原因就在此。倘若不对此事严加处罚,今后湘勇就会步绿营的后尘,后果不堪设想。罗泽南劫营失之轻率,然其勇气可嘉。书生带兵,最怕的就是缺乏勇气,罗泽南的这种勇气不可挫伤;尽管金松龄不赞同罗泽南的轻率冒进,但他终究答应了共同行事,即使不答应,也不能见死不救。金松龄罪不可放。”
官场暮气沉沉,绿营腐朽透顶,他们自己什么正事都不干,而别人要干事,则又是嫉妒,又是掣肘,最后弄得你一事无成方肯罢休。这里好比一群鸟鸦麋集之地,只有当你浑身变得和它们一样黑的时候,オ不会听到前后左右的聒噪声。
看、读、写、作四者每日不可缺一
扬善于公庭,规过于私室
曾的三大乐趣:宏奖人才,诱人日进,一乐;读书声出金石,飘飘意远,二乐;勤劳而后憩息,三乐。
肉食者鄙 未能远虑 大丈夫不封万户侯 枉此一生
围棋乃尧帝亲手所制,当初是制棋目的,,原是为了陶冶太子丹朱性情,使之去嚣讼嫚泛而走入正道,顾史书上有“尧造围棋,丹朱擅奕”的话。
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机。难得而易失者时也,时至而不旋踵者机也。故圣人常顺时而动,智者必因机而发。
选择哨官,主要在实心办事,有忠义血性;其次在能吃苦,号令严明,有智谋,此中尤以实心办事最为重要。德才兼备最好,二者不可兼得,宁用才低而德好的人,绝不用才高德薄之人。
他强作笑容说:"湖南士人为学,向来重经世致用,大都懂些军事、舆地、医农之学,不比那些光会寻章摘句的腐儒。"
要办大事,就要有很多人,人多了,就要有组织;维系这个组织,就要有信仰。至于这个信仰是真理还是谬论,暂时可不管,只要大家相信就可以了。
近来,曾国藩在军务之暇,悟出了许多人世诀窍,他把这些诀窍归之为"八本":"读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戒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做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
今日游赤壁,我到想起东坡谪居黄州时所写的一首猪肉诗,道是:"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他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曾国藩吩咐贞干不要惊醒厨子,悄悄地盛些冷饭给国华吃了,又收拾几件衣服,拿出一百两银子来给他。然后,双手抱着六弟的肩膀,嗓音哽咽,好一阵才说出四个字:"兄弟珍重!"
一阵江风吹过,胡林翼很觉舒畅。他纵目向东望去,只见江面上一只大木船正鼓满风帆,缓慢地向上游行来,船头船尾有七八个大汉在合力摇桨,不时传出有节奏的号子声,一群江鸥追逐着船边起伏的浪花,时而俯身紧贴水面,时而惊起高飞,欢快矫健,意趣盎然。这幅风景镶嵌在蓝天白云之下、浩浩长江之上,极富诗情画意。 胡林翼感叹地说;“难怪东坡说‘江山如画’,平时没有闲情,还真领会不出这句词的妙处哩!涤生,我作鄂抚,你作江督,我居江之腰,君居江之尾,我们齐心合力,扫净贼氛,使万里长江永远静谧如画!”
现在城围粮尽,众心解体,倘若不走,将会被清妖一网打尽。陛下,天京固然重要,但天国的命运应在天京之上呀!
原来,《瘗鹤铭》刻好后,一直竖立在焦山上。唐代宗大历年间,它失落长江中,在水底躺了三百年,直到北宋熙宁年间,才从江中捞出一块断石。一百年后,南宋淳熙年间又打捞出三块。不料到了明洪武年间,这四块断石复又坠江。康熙时,镇江知府陈鹏年是个金石专家,他不惜巨资募船民打捞,终于在距焦山下游三里处,将这四块残石捞了出来。《瘗鹤铭》的坎坷遭遇,令两位湘中名人嗟叹不已。
将欲造福,先去忮心;将欲立品,先去求心。忮不去,满怀皆是荆棘;求不去,满腔日即卑污。
面前这位衰朽老头,竟完全应了那句"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的老话,他怎么会有这样一副婆婆心肠!昔日那个杀金松龄、参陈启迈、劾李元度、斗何桂清的不可一世的湘军统帅的威凛之气到哪里去了?康福想着想着不觉生发出一种怜悯之情来:这个老头子真的怕离死期不远了。他本想就韦俊一事与曾国藩辩个是非,听了这番话后,打消了这个念头,言不由衷的说:"曾大人,你说哪里话来,大人对我的情分,我一辈子都忘不了。"
由于肃顺炙手可热的权势和有意笼络,各省督抚、带兵的将军都统,各个与他书信来往密切,且信中极尽谄媚言辞,而唯一没有在肃顺府中留下字迹的只有曾国藩。
凡病之起,多由于郁。郁者,滞而不通之意也。人秉七情,皆足以致郁,喜则气缓,怒则气上,忧则气凝,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行气紊乱,皆致x滞,足以郁结。
曾国藩(上中下)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