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常识答问(插图本)
佛教常识答问(插图本)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了佛陀和佛教的创立,佛法的基本内容和佛教经籍,僧伽和佛的弟子,佛教在印度的发展、衰灭、复兴,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发展、演变等内容。
热门摘录
宇宙一切现象,都是此生彼生、此灭彼灭的相待的互存关系,其间没有恒常的存在。所以任何现象,它的性质是无常的,表现为刹那刹那生灭的。
佛陀的意义是“觉者”或“智者”。“佛陀”是印度早就有了的字,但佛教给它加了三种涵义:①正觉对一切法的性质相状,无增无减地、如实地觉了;②等觉或遍觉不仅自觉,即自己觉悟,而且能平等普遍地觉他,即使别人觉悟;③圆觉或无上觉自觉觉他的智慧和功行都已达到最高的、最圆满的境地。
问:什么叫三观? 答:一是真空绝相观,二是事理无碍观,三是周遍含融观。
问:佛教是不承认灵魂的,但是阿赖耶识可否说是变相的灵魂? 答:佛教内部对这个问题也有争论,甚至后来瑜伽系的学也有删去第七、第八识而只谈六识的。但主张阿赖耶缘起论的人认为阿赖耶不是一个常住不灭的东西,而是永在迁流变化着的,这与一般灵魂的意义不同。好像远望中的瀑布,看上去以为是一片白布下垂那样,把极其急速而微细的迁流变化的阿赖耶识,认作是一个常住不变的“我(或叫做灵魂)的存在,这是错觉。这个错觉,就是未那识。唯识家的目的仍然是破除我执,把有漏(烦恼)之识转成为无漏之智。
我国五台山被认为是文殊师利的道场,峨眉山是普贤的道场,普陀山是观世音的道场,九华山是地藏的道场,称为四大名山。
“如来”这个名词是从梵语译出来的。“如”字就是“真如”,即一切法(事物)的真实状况,它又包含“如实”的意义。佛经对“如来”的解释是:“乘真如之道而来”。“如来”是一个通用名词,它是“佛陀”的异名。
“无常”就是生灭相续,它不仅包括“刹那生灭”的意义,而且包括“因果相续”的意义。“无我”就是没有主宰,没有一身之内的主宰,也没有宇宙万有的主宰。 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
六度是六个到彼岸的方法。第一是布施,有三种:凡以物质利益施予大众的叫做“财施”,包括身外的财务和自身的头目手足和生命;凡保护大众的安全使他们没有怖畏的叫做“无畏施”;凡以真理高知大众的叫做“法施”。第二是持戒,戒也有三种,即防止一切恶行,修集一切善行和饶益有情。第三是忍,即为利益有情故,忍受毁骂打击,以及饥寒等苦,所谓“难行能行、难忍能忍”,终不放弃救度众生的志愿。第四是精进,即不懈息的努力于自度度他、自觉觉他的事业。第五是禅定。第六是般若,为自觉觉他而修禅定和智慧。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有佛性者,皆得成佛。
若此有则彼有,若此生则彼生;若此无则彼无,若此灭则彼灭
诸法因缘生,缘谢法还灭,吾师大沙门,常作如是说
问:僧伽中有没有定期的会议? 答:每半个月举行一次布萨羯磨(诵戒的集会)。僧众齐集念诵戒本,根据戒律,检查每个人半月中的生活。方式是自己发露(坦白说出过失),别人举过。每年雨季安居期满后,举行集会。这个集会名叫"自恣","自"的意思是自己发露,"恣"的意思是恣别人举出自己的罪过,从而忏悔,这仍然是检查生活的集会。至于商办事情是临时召集会议。
佛陀是佛宝,佛所说的法是法宝,佛的出家弟子团体——僧伽是僧宝
“缘起”即“诸法由因缘而起”。简单地说,就是一切事物或一切现象的生起,都是相待(相对)的互存关系和条件,离开关系和条件,就不能生起任何一个事物或现象。因,缘,一般的解释就是关系和条件
◆问:什么是佛教? ◇答:佛教,广义地说,它是一种宗教,包括它的经典、仪式、习惯、教团的组织等等;狭义地说,它就是佛所说的言教;如果用佛教固有的术语来说,应当叫做佛法(Buddha Dharma)。
佛教常识答问(插图本)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