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三国(上)

作者:易中天

分类:作品

收藏:0

点击:56

顾文姬评分

4

15764人评价

5星0%
4星0%
3星0%
2星0%
1星0%

品三国(上)内容简介

《品三国》上册共计20余万字,包括易中天截至2006年8月在《百家讲坛》所讲的内容,基本囊括了易中天在“百家讲坛”讲三国的24集内容。其中有2/3的内容是电视台中播过的,有大约1/3的内容未播出。三国是一个风云变幻,沧海横流,英雄辈出,令人神往的时代,不知多少盖世英雄在那里大显身手,叱咤风云,正可谓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曹操就是其中一位影响历史进程的重要人物。他生前威震天下,他死后骂名最多,有人说他是英雄,有人说他是奸雄。在历史的记载中,为什么他的所作所为总是自相矛盾,众说纷纭?曹操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在他前期有着什么样的功过得失?作者易中天从平民角度为读者解读。虽然书的底稿是来源于讲稿,但编者表示,书的内容要比电视播出的丰富,“易中天对自己曾经在电视上讲过的内容进行了修补,把原来意犹未尽的话在书里全都补全。”

登录查看更多

热门摘录

曹操的这样的一种胸襟和这样的一种作风使他广纳了人才,有人统计,到曹操去世前,他的核心谋士、重要谋士、一般谋士一共有102人,其中最重要的是在前期五位,荀彧、荀攸、郭嘉、贾诩、程昱,五大谋士。如果来检索以下,我们就会发现这五大谋士基本上都是自己投奔曹操的,其中有四个人是从敌营当中投奔曹操的,贾诩来投奔的时候还捎带了一个张绣。

实际上,狡诈中有真诚,或者有时狡诈有时真诚,正是曹操的特点之一

打了败仗检讨自己,打了胜仗感谢别人,而且感谢那些劝他不要打这一仗的人,这种胸襟和情怀,和袁绍、袁术之流真不可同日而语。

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

正义要靠非正义的手段来实现,这种荒唐的事情只可能发生在荒唐的时代。

琢磨计谋是没有用的,你还是琢磨人性吧

我坚决反对你的意见,但我宁愿牺牲生命也要捍卫你说出这意见的权利

这在当时,大约也是没有办法的事;而历史,也只能在悲剧性的“二律背反”中前进。一方面,是战争只能用战争来结東;另方面,则是为了结束战争,人民必须先饱受战争的苦难。因此,当我们赞美和欣赏那些乱世英雄的时候,不要忘记那时人民所承受的痛苦。

不仅仅是外貌,更重要的是内在的气质。周瑜恰恰是一个气质高贵、气度恢弘的人。他人品好,修养高,会打仗,懂艺术,尤其精通音乐。即便酒过三巡,醺醺然之中,也能听出乐队的演奏是否准确。如果不准,他就会回过头去看,当时的说法是“曲有误,周郎顾”。因此我甚至怀疑他指挥军队也像指挥乐队,能把战争变成艺术,把仗打得十分漂亮,就像艺术品一样。

爱出险招的是郭嘉。而诸葛亮的特点,无论是史家的评论,还是他的自我评论,都是“谨慎”。陈寿说他“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应该说是实事求是的评价。也就是说,诸葛亮是萧何,不是张良和韩信。 但是,到了《三国演义》里面,诸葛亮就集萧何、张良和韩信于一身,不但运等帷幄决胜千里,而且神机妙算未ト先知。任何人,只要按照他的“锦囊妙计”行事,就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刘备集团的大将如关羽、张飞、赵云辈,有如他手中的提线木偶,理解也执行,不理解也执行。这当然不是事实,但有原因。什么原因呢?我们以后再说。

鸟。要知道,出头的椽子是要先烂的。尤其是在群雄割据、势力相当的情况下,谁挑这个头,進就会成为众矢之的。袁绍他们懂这个道理,因此尽管心里痒痒的,也只好忍住。曹操更是心里透亮。孙权劝他称帝,他一眼看穿孙权的鬼心眼,说这娃娃是想把我放在火上烤。袁术却不懂。他以为只要他一抢先,便占了上风,别人就不敢怎么样了。没想到皇帝的称号不是商标,抢先注册的结果只能是玩火自焚。 袁术死了,袁绍也得死。消灭袁绍绍的,也是曹操。其实袁术和袁绍兄弟的愚蠢,正在于他们始终就没有弄清楚谁才是自己真正的对手

真有人惦记他,尊奉他。于是天子下诏,授予曹操符节和黄饿,录尚书事。授予符节,就有了军中执法权;授予黄饿,就有了内外指择权:录尚书,就有了最高行政权。曹操成功地迈出了第一步。 不过这一步也实在只能算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因为这时的皇帝,其实被捏在别人手上,并没有什么权威。依靠并

这下子杨奉才发现上当了。董昭以曹操的名义给他写信的时候,他还真以为曹操会像信中所写的那样和他合作,他出兵,曹操出粮,由他主持朝政,曹操做外援。他哪里知道,曹操这个人,岂是给别人当后勤部长的?别人给他当后勤部长还差不多!当然,杨奉也更想不到曹操居然会以“暂幸鲁阳”之名,行“迁都许县”之实。气急败坏的杨奉想和曹操算账,却被曹操抄了老窝,最后只好去投奔袁术。

这一手实在漂亮。我们知道,帮助一个人,最重要的是不要让他觉得受了施舍,欠了人情,更不能老是提醒别人受了自己的帮助。许攸就错在这里,最后死于非命。当然,臣下给皇上送东西,历来是叫做“孝敬”的。说

毛玠说得对,“兵义者胜”。不义,气度上就差了一截。

不过,任何说法和决策都是双刃剑。毛玠和荀或为曹操设定的个“政治正确”和“正义旗帜”,给曹操戴上了高帽子,也给曹操戴上了紧箍咒。尤其是荀彧提出的尊奉天子、大公无私和弘扬正义这三大象领,全方位地遏制着曹操的个人野心;而“乃心无不在王室”和“将军匡天下之素志也”这两句话,则等于用曹操自己的话把曹操管得死死的,使他终其一生都不敢取现任皇帝而代之,悍然称帝。也许正是这个原因,曹操在自己野心膨胀的时候对他们产生了怨恨。荀彧被逼自杀,毛玠也下了大狱,差一点死掉。

为自己的人才加官晋爵。官位是国家的,人才是自己的,曹操这笔生意做得合算。 总之,把皇帝弄到许县以后,曹操就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他拥有了最大的政治资本和人力资源。;另

具体策划这次反叛行动的是张绣的谋士贾诩。贾诩,字文和,武威人,据说是张良、陈平一类的人物,实际上也堪称三国时代一等一的奇才、怪才和鬼才。他的字是“文和”,而他的“历史使命”却好像是“乱武”(这是作家周泽雄先生的发现)。灰

く第一,曹操“奉天子以令天下”(请注意贾诩的说法也是“奉天子”而木是“挟天子”),政治上占有优势,投靠曹操名正言顺,此为有理。第二,袁绍人多势众,曹操人少势弱,我们这点人马,在袁绍那里微不足道,对于曹操却是雪里送炭,必被看重,此为有利。第三,但凡有志于王霸之业者,一定不会斤斤计较个人恩怨,反倒会拿我们做个榜样,向天下人表示他的宽宏大度和以德服人,此为有安全。因此将军尽管放心。

汉献帝建安四年(公元199年)三月,袁绍不顾部分谋土士反对,决定集结十万精锐部队向许县挺进,悍然发动了一场意在剿灭曹操的战争。这时,袁绍已经消灭了盘踞在北方的公孙瓒,拥有了冀、青、并、幽四州之地,人多势众,兵强马壮,可以和曹操一决雌雄了。

一池的得失。 曹操是高明的。他能够这样,是因为他有务实的精神,深知“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的道理。袁绍则刚好相反,他是最喜欢虚名的,尤其喜欢听部下吹捧他“势不可挡”、“所向无敌”。因此,曹操一撤退,他就挺进了,全然没有想到曹操是以退为进,以守为攻

留下来。刘备投靠过许多人。他曾经投靠公孙瓒攻打袁绍,投靠陶谦攻打曹操,投靠曹操攻打吕布,现在又投靠袁绍攻打曹操。他早就习惯于寄人篱下了,怎么会不能忍受?因此,刘备的开溜,很可能是已经预感到袁绍的失败。刘备在政治上是很敏感的。他就像海轮上的那些耗子一样,知道这条船会不会沉。看来,刘备已经意识到,袁绍这里已危机四伏,最好一走了之,所以《三国志・先主传》说是“阴欲高绍”。当

刘备开溜,袁绍失了外援;许攸叛逃,袁绍丢了智囊;张郃反水,袁绍折了臂膀。所有这些,都说明袁绍大势已去,接下来只能是全军覆没,土崩瓦解 于是战争迅速进入第四阶段一一“决胜阶段”。张郃一投降,曹操马上就按照贾诩的建议,抓住机遇,集中兵力,大举反攻 这时,众叛亲离的袁绍完全丧失了斗志,带着长子袁谭弃军而走,落荒而逃。失去了

官渡之战是当时中国历史的一个转折点,因此史家多给予高度重视。《三国志・武帝纪》甚至还记载一则“神话”(也可以说是“鬼话”)。说是桓帝时,土星出现在楚(今湖南、湖北)、宋(今河南商丘带】之间,于是一个名叫殷馗的“预言家”便断言,五十年后必有真命天子起于梁国和沛国之间,而且“其锋不可当”。果然,五十年后,沛国谯县(今安徽省毫州市)人曹操在官渡大破袁绍,从此“天下莫敌矣”。

是因为袁绍愚蠢透顶。俗话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主帅一错再错,战争就一败涂地。 指挥失误的根本原因是袁绍并不具备帅帅才。荀彧就说袁绍的特点,是“迟重少决,失在后机”,也就是见事迟,反应慢,优柔寡断,总是错过时机。相反,曹操则“能断大事,应变无方”,也就是能够当机立

其实,即便没有逢纪的谗言,田丰也必死无疑。据《三国志・·袁绍传》,当朋友向田丰祝贺,说“君必见重”时,田丰的回答却是“若军有利,吾必全;今军败,吾其死矣”。田丰实在是太清楚袁绍的为人了如果打了胜仗,心里高兴,还有可能释放田丰出狱,一方面显示他的宽宏大量,另方面也可借这个“反面教员”来证明自己的伟大英明。打败了仗,恼羞成怒,便一定会迁怒于别人,拿别人的人头来给自己出气,杀正确的人来掩盖自己的错误。这样的人真不是东西!

中”就是执中能用,抓大放公,有经有权,既有原则性(经)又有灵活性(权)。道德是必须坚守的。不坚守,就会突破底线,弄得满朝都是小人。同样,小节又是不能计较的。一计较,就会没完没了,弄得部下人人自危。所以曹操必须肯定陈群,又决不能追究郭嘉。这个大方向,曹操把握得很好。这个尺寸,曹操也把握得很好。

品三国(上)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

关于易中天

易中天

易中天1947年出生于长沙曾在新疆工作,先后任教于武汉大学、厦门大学现居江南某镇,潜心写作“中华史”已出版作品:《易中天文集》(1-16卷),《易中天中华史》(1-18卷)

易中天的小说 更多>>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