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胡塞尔到德里达

作者:赵一凡

分类:作品

收藏:0

点击:11

顾文姬评分

4

915人评价

5星0%
4星0%
3星0%
2星0%
1星0%

从胡塞尔到德里达内容简介

《从胡塞尔到德里达西方文论讲稿》精选一批有特色的选修课、专题课与有影响的演讲,以课堂录音为底本,整理成书时秉持实录精神,不避口语色彩,保留即兴发挥成分,力求原汁原味的现场氛围。希望借此促进校园与社会的互动,让课堂走出大学围墙,使普通读者也能感知并进而关注当代校园知识、思想与学术的进展动态和前沿问题。

登录查看更多

热门摘录

《本源》已表示:艺术的本质是真理,而真理之所以能在作品中得以演示,是因为它以诗的方式构成。为此“一切艺术在本质上都是诗”。 请留意:海德格尔的诗,德文写作Dichtung。为何不用Poesie?我国学者陈嘉映分析说:海氏偏爱Dichtung,是看重其多重含义,譬如设计与构造。如是,Dichtung便可泛指艺术展现真理的过程,还能暗示它所蕴含的语言奥秘。海德格尔发挥说:一切艺术根底之下都是语言,而诗不过是“一种直接凭借语言的艺术方法”。

对话情境下的字词,与索绪尔定义截然不同:“没有一个活的字词,仅仅以一种方式与其所指相连。在词与物、词与说话主体之间,存在一种弹性环境。实际上,一切话语指谓的目标四周,早已布满各种解说之词。它们敞开自己,引发争论。它们包裹在一团迷雾中。或者相反,它们被其他早已说过的字词之光照亮。这些光亮相互交织,衬映出其中相同的思想和观念,以及彼此差异的判断与口音。”(巴赫金81,276)

1.所谓文论,原本是指20世纪发展起来的诸多西方批评理论。也代表发达资本主义变革态势下,不断挣扎求生的欧美新学潮流。

《本源》已表示:艺术的本质是真理,而真理之所以能在作品中得以演示,是因为它以诗的方式构成。为此“一切艺术在本质上都是诗”。 请留意:海德格尔的诗,德文写作Dichtung。为何不用Poesie?我国学者陈嘉映分析说:海氏偏爱Dichtung,是看重其多重含义,譬如设计与构造。如是,Dichtung便可泛指艺术展现真理的过程,还能暗示它所蕴含的语言奥秘。海德格尔发挥说:一切艺术根底之下都是语言,而诗不过是“一种直接凭借语言的艺术方法”。

尽管来路不一,倾向各异,文论的共同癖好却是一以贯之的反思和批判西方文明。

3.“文论”这名字因其简约,反而包容:①它彰显西方人文学术变革;②它强调文学与文化理论混合;③它借《文心雕龙》之“文”,指向西洋新学与中国文化之互动。

文论突出治理困难,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①以专业论,文论多属于杂交理论或跨学科知识。其间派系复杂,难以通约。 ②从地域看,文论多来自德、法、俄等欧陆国家,迭经传播,形成跨国理论,进而在全球遭遇误读。文学批评早已变成一只无所不包的学术熔炉,其产品,则是一种混杂出新的文化批评。 ③文论的另类,更因其富有挑战精神、革新冲动。 ④文论最大的麻烦,我认为,来自一种危机求变逻辑。其根本目的。无非要揭示危机、张扬批判、为自己寻求生存之道。

事实上,文论并非西洋福音,而是一种畸变产物。畸变原因,一如马克斯所言,来自资本主义扩张欲望、变革逻辑。

一方面,我们看到人文学术远远落后于科技进步。为生存计,它须强使自己科学化,此乃喜新厌旧的根本原因。另一方面,为完成意义阐释、文化解码的传统使命,人文学术不得不从精神道义出发,与科学冲突、与理性抵牾、直至对抗资本主义文化霸权。

本书遗留问题: 西方文论下一步方向何在?那些围绕根本性问题的争端,有无可能得到化解?而中国学术为求自身发展,又将如何与狼共舞、应时而变?

从胡塞尔到德里达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

关于赵一凡

赵一凡

赵一凡,1950年生,江苏盐城人。中学时当过红卫兵,后下乡插队。1973年安徽大学外语系毕业后留校任助教,1978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1981年获文学硕士,同年公派留美,哈佛大学史学硕士、哲学博士,兼任哈佛中国同学会主席,1989年回国。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外文所研究员。主要著作有《美国文化批评集》,三联书店,1993年;《欧美新学赏析》,中央编译出版社,1996年。译有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三联书店,1989年;《爱默生文集》,三联书店,1996年;《美国赖以立国的文本》,海南出版社,2000年。主编《西方文论关键词》,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年。

赵一凡的小说 更多>>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