禀父母·在京事事节俭

——(清代曾国藩曾国藩家书

  男国藩跪禀

  父母亲大人礼次,正月十五日,接到父亲,叔父十一月二十所发手书,敬悉一切,但折弃于腊月念八,在长沙起程,不知四弟何以尚未到省?祖母葬地,易敬臣之产甚是,男去冬已写信与朱尧阶,请渠寻地,兹又寄书与敬臣,尧阶看妥之后,可请敬臣一看,以尧阶为主,而以敬臣为辅,尧阶看定后,若毫无疑议,不再请敬臣可也,若有疑议,则请渠二人商之,男书先寄去,不再请敬臣可也,若有疑议,则请渠二人商之,男书先寄去,若请他时,四弟再写一信去,男有信禀祖父大人,不知祖父可允从否?若执意不听,则遵命不敢违拗,求大人相机而行。

  大人念及京中恐无钱用,男在京事事省俭,偶值阙乏之时,尚有朋友可以通挪,去年家中收各项,约共五百金,望收藏二百勿用,以备不时之需,丁戊二年不考差,男恐无钱寄回,男在京用度,自有打算,大人不必挂心,此间情形,四弟必能详言之,家中办丧事情形,亦望四弟详告,共发孝衣几十件,飨祭几堂,远处来吊者几人,一一细载为幸!

  男身体平安,一男四女,痘后俱好,男妇亦如常,闻母亲想六弟回家,叔父信来,亦欲六弟随公车南旋;此事须由六弟自家作主,男不劝之归,亦不敢留,家中诸务浩繁,四弟可一人经理;九弟季弟,必须读书,万不可耽搁他,九弟季弟亦万不可懒散自弃,去年江西之行,已不免为人所窃笑,以后切不可轻举妄动,只要天不管,地不管,伏案用功而已,在京时时想望者,只望诸弟中有一发愤自立之人,虽不得科名,亦是男的大帮手,万望家中勿以琐事耽搁九弟季弟;亦望两弟鉴我苦心,结实用功也,男之癣疾,近又小发,但不似去春之甚耳,同乡各家如常,刘月搓已于十五日到京,余俟续呈,谨禀。(道光二十六年正月十八日)

《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家书《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成书于清19世纪中叶。该书信集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近1500封。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到,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中蕴育真知良言,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曾国藩作为清代著名的理学家、文学家,对书信格式极为讲究,显示了他恭肃、严谨的作风。
《曾国藩家书》热门篇章

【曾国藩】简介

  一、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惧。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


  二、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片刻,来复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三、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沾恋。)


  四、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断不看他书。东翻西阅,都是徇外为人 。)


  五、读史(每日圈点十页,虽有事不间断。)


  六、谨言(刻刻留心)


  七、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


  八、保身(节欲、节劳、节饮食。)


  九、写日记(须端楷,凡日间身过、心过、口过,皆一一记出,终身不间断。))


  十、日知所亡(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分德行门、学问门、经济门、艺术门。)


  十一、月无忘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积理的多寡,养气之盛否。)


  十二、作字(早饭后作字。凡笔墨应酬,当作自己功课。)


  十三、夜不出门(旷功疲神,切戒切戒。)

0

更多曾国藩作品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