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鲁智深和林冲的关系究竟怎么样?

sueden
谢邀。历史上二人关系究竟如何,几乎找不到任何记载,我只知道《水浒传》中他们是真爱,奉劝大家不要总是以厚黑学和阴谋论的角度解读《水浒》。
有很多人认为二人关系渐行渐远,是因为沧州分别后,鲁智深前脚刚走,林冲后脚就把他给卖了,向两个防送公人道出了救他的和尚正是东京大相国寺的鲁智深。原文为证:两个公人道:“好个莽和尚,一下打折了一株树!”林冲道:“这个直得甚么,相国寺一株柳树,连根也拔将起来。”二人只把头来摇,方才得知是实。
这一说害得鲁智深被高俅派人捉拿,从此失去了立足之地,像个丧家之犬流落江湖,迫不得已落草二龙山。在三山聚义打青州之后,二龙山全体好汉也入伙梁山。上梁山后,鲁智深和林冲只有一次对话,原文交代:鲁智深动问道:“洒家自与教头沧州别后,曾知阿嫂信息否?”林冲答道:“小可自火并王伦之后,使人回家搬取老小,已知拙妇被高太尉逆子所逼,随即自缢而死;妻父亦为忧疑,染病而亡。”
至此之后二人再无交集,似乎形同陌路。所以,很多人认为鲁智深对林冲当年的所作所为耿耿于怀,大为不满,二人的关系出现裂痕。我认为,这种论调纯属无稽之谈,看书不精囫囵吞枣的结果。
首先,即使林冲守口如瓶,那两名防送公人,董超和薛霸也早已猜到这个凶神恶煞的莽和尚就是大相国寺的鲁智深。且看原文:薛霸道:“我听得大相国寺菜园廨宇里新来了一个僧人,唤做鲁智深,想来必是他。回去实说,俺要在野猪林结果他,被这和尚救了,一路护送到沧州,因此下手不得。舍着还了他十两金子,着陆谦自去寻这和尚便了。我和你只要躲得身上干净。”董超道:“也说的是。”两个暗商量了不题。
这段描写正是对应上文“二人只把头来摇,方才得知是实”这段文字,林冲的话印证了薛霸的猜测。这两个公人回去如何向高俅交差,他们已经打好了如意算盘。就算林冲不说,以这二人的小人脾性,他们也会在高俅面前一口咬定是鲁智深所为,把自己推的干干净净。所以,这口锅鲁智深背定了。
其次,鲁智深是什么样的人?豁达大度,率性而为,在他眼中,万般皆下品,惟有真性情。以他这样的性格,断不会为了如此小事耿耿于怀,斤斤计较,说不准早就忘得一干二净了。
有人说了,鲁智深因为此事从此亡命天涯,落草为寇,彻底改变了人生轨迹,这能叫小事吗?我还真告诉你,对于鲁智深来说,这的的确确是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甚至不是事儿。搭救林冲就意味着得罪高俅,难道他想不到这点吗?鲁智深虽然粗鲁,但不代表他没脑子,他心中跟明镜似的,他压根就不尿高俅。
原文中有一段文字更能证明我的观点:智深笑道:“你两个撮鸟,问俺住处做甚么?莫不去教高俅做甚么奈何洒家?别人怕他,俺不怕他。洒家若撞着那厮,教他吃三百禅杖。”可见,当鲁智深决定救林冲的时候,这些后续的问题他都想到了。
林冲无意中说漏嘴也好,有意向两个公人炫耀也罢,如果鲁智深就此事耿耿于怀,认为林冲害得他流落江湖的话,那么他起初也断然不会出手搭救林冲。更不会说出“杀人须见血,救人须救彻。洒家放你不下,直送兄弟到沧州”这样赤子之心的话。义薄云天的鲁智深,几时变得如此爱惜自己的羽毛?以此来断定鲁林二人关系出现隔阂,典型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最后,我认为,鲁智深和林冲的关系一直很铁,从头到尾都没有变过。《水浒》是一部雄性激素爆棚的小说,很爷们很干脆,从不拖泥带水,没有一句多余的废话。 毕竟《水浒》是108条好汉的故事,施公已经在鲁智深和林冲身上倾注了太多的笔墨,后面还有很多人和事需要安置。
自三山入伙后,还要写晁天王中箭,宋江上位,赚卢俊义上山等等情节。一味的描写鲁林二人上山后如何交情深厚,如何形影不离,这些旁枝末节阻碍了总体行文的布局,不如直接砍掉不提,这样一来,也间接给读者造成了二人关系疏远的错觉。
我是西岳顽石,一个放浪形骸的历史神侃手,一个狡猾多变的腹黑肿裁,一个半打节操的现实教主~~~

yolandaYLP
说林冲出卖鲁智深的都是以小人自信度君子之腹。。。这么有本事的大和尚,脑门这么亮,身上这么花,谁还会不知道他,还用得着林冲去出卖他?之所以这么说,是警告那俩小人,眼睛擦亮点,人家可是倒拔垂杨柳的英雄好汉,去惹他没好果子吃,间接替鲁智深解围。至于随后的离开,也是正常的,打死镇关西以后一直都在漂泊江湖,花和尚难道还会留恋那份看守菜园子的铁饭碗?。。。水浒是讲故事说好汉的,在山寨平时两个大男人喝酒聊天,情投意合的事想想就可以了,何必再写出来。


lllforever
月淡风青认为,两人关系从开始就很铁。一直很铁。直到鲁智深坐化杭州六和寺。
只不过关系铁并不一定在一块儿。个人有个人的事儿,没上梁山前,鲁智深在二龙山忙活,林冲在梁山憋屈。王伦死后,鲁智深二龙山事业有成,没必要去投林冲。
救孔明时,孔亮上梁山求救,是因为白虎山、二龙山、桃花山三山的人马都不足以拿下青州府,梁山兵马救了孔明叔侄,鲁智深意识到,得有个会谋划的,而且人多好办事。再加上周围的人都说宋江好,鲁智深才兵合一处上了梁山。这三个理由都是林冲不具备的。可见,关系铁是一方面,能不能解决问题才是关键。
《水浒传》前边单打独斗时,两个人的细节已经交代的很清楚,很铁的那种。后边分工不同,重点表现宋江和吴用的排兵布阵,个人的事也就描述的少了,但少并不是说两人关系不好。人都得分生活和工作两块儿。
再加上鲁智深之前和林冲的父亲林提辖有交情,鲁智深的菜园子又没什么事儿,就整天围着林冲转。带泼皮帮林冲,帮林冲找陆谦,林冲被诬陷后又去衙门蹲守,得知陆谦诡计后,又提前去野猪林等候,沧州路上一路护送,甚至为了林冲丢了工作。为朋友做这么多,算不算铁,大家一目了然。
有人说,鲁智深丢了工作,是因为林冲泄露了鲁智深的身份。我认为不是这样的。其实在林冲说话之前,薛霸早已猜到了。薛霸道:“我听得大相国寺菜园廨宇里新来了个僧人,唤做鲁智深,想来必是他。回去实说,俺要在野猪林结果他,被这和尚救了,一路护送到沧州,因此下手不得。舍得还了他十两金子,着陆谦自去寻这和尚便了。我和你只要躲得身子干净。”
林冲道:“这个直得甚么?——相国寺一株柳树,连根也拔将出来。”林冲这句话也只是让二人确认了。二人只把头来摇,方才得知是实。
所以,那些说林冲先害鲁智深,然后鲁智深和林冲反目的心机论,是不是可以歇歇了。
个人有个人的生活圈子。鲁智深上二龙山之前得知林冲的消息,是杨志告诉的。杨志的现身说法,使鲁智深知道林冲在梁山并不如意。此时去投奔,那就是给林冲找麻烦。鲁智深那么磊落义气的人,绝对不会这么做。林冲的徒弟曹正出了个主意,鲁智深、杨志、曹正三人合力拿下二龙山,随后武松、施恩、孙二娘、张青四人上山,山上也是七星聚义。这七个人脾气相投,鲁智深又是头把交椅,二龙山虽小,却是老大,寄人篱下的寨主哪有占山为王来的潇洒快活?!此时相忘于江湖也许是最好的做法。
上梁山之后,救史进是带的武松,因为和武松实际一起工作的时间长,相互之间配合默契。和林冲脾气不对,出去救人,又不是喝酒,得找配合好的,才能提高成功率。
至于到了宋江吴用调兵遣将的阶段,因为鲁智深和武松是步兵,又都是出家人;林冲是骑兵。所以,工作期间不在一起很正常。你和你的好哥们好姐们,工作时间也不一定在一起吧?至于休息时间,两人在一起聚了没有,那肯定是聚了。不过后半部分对这些都没有描述,并不是只有他们两个没有描述。这只是作者的笔法省略而已。并不能说两人关系疏远了。
最后,鲁智深和武松留在了杭州六和寺,林冲也留在了那里,不应该是巧合吧。鲁智深死后半年,林冲也死了。杨志死后埋回老家,林冲没说,应该在六和寺附近,和鲁智深就伴。
综上所述,鲁智深和林冲的关系很铁,一直很铁。很铁并不是非得穿一条裤子,能交心,能聊得来,能为对方着想,能为他两肋插刀,就够了。
ccalp
历史上,恐怕就没有林冲这个人…
许多人找水浒人物原型总喜欢拿同时期同名同姓的人生怼,逻辑文史妹对他们这种考证的方法并不是很赞同,而林冲这个角色,在同时期更是没有一个比较出名的同名同姓的人,所以想要让他再和一个历史上也未必存在的鲁智深产生关系,着实有些困难。
《水浒传》里梁山好汉的故事,一般认为是由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事件衍生而来的,但《宋史》中只说宋江作乱,却没有对宋江以外的其他义军头领做任何程度的介绍,甚至连名字都没有记载。直到南宋时期,不知何人创作的宣和遗事以及画家龚开所著的三十六人赞才让我们第一次知道,原来人家宋江起义可是一共有36员头领呢,这三十六人的名字虽然各有不同,但花和尚鲁智深的名字均在内,林冲并没有得到龚开的青睐。而就算林冲确实在宣和遗事中是头领之一,但纵观全书,他与其他没有运输花石纲的头领一样,仅仅是挂名,并没有任何戏份。
也就是说,关于林冲的故事背景,就是一片空白(好歹其他人的剧情可以拿赞诗改编啊)。到了南宋末年及元朝,元杂剧的兴起让百姓有了新的消遣方式,元杂剧中也不乏许多水浒戏,在众多水浒戏中,燕青和李逵戏份是最多的,我们的林教头只在梁山七虎闹铜台一剧中露了个脸。此剧一共四折,林冲在此剧中首次出现,并且在楔子部分介绍了一下自己是身世:
从在东京为教首,今来山内度时光。银甲金盔光闪烁,青骢战马紫丝缰。某林冲是也,今徃忠义堂见俺宋江哥去。可早来到也。兀那偻罗报复去,道有林冲来了也。这是林冲在元杂剧中的首次亮相,从他的描述中我们能知道之前林冲是在东京为官的,至于为什么上梁山,编剧可没说,但从林冲来“度时光”的态度来看,林冲可不是被逼上梁山的。略为尴尬的是,林冲在楔子部分出场的意义只是为了引出张顺,虽然他也是此剧的七虎之一,可在一至三折的主要剧情部分,林冲居然没有参与。直到最后一折剧终时,林冲才再次出场混了个脸熟。说白了,林冲在此剧中虽然有了形象,但完全的凑数的。
等我们到了《水浒传》中就惊人的发现,林冲不仅有了超多的戏份,还成为了逼上梁山的代表人物,更是我国文学史上塑造得最成功, 最有生命力的艺术形象之一。而对于林冲的设定,施公除了沿用元杂剧中其京师为官的履历外,在形象刻画方面直接参考了《三国演义》中的张飞,所以为什么林冲外号叫“豹子头”,说的就是他的长相,所以我们也能理解为什么关胜上山很晚,最终排名还压了林冲一位,毕竟人家可是关羽的话说,辈分怎么也得高过张飞吧。
林冲虽有张飞的长相,但性格完全和张飞搭不上边,所以我们总觉得李逵的形象更符合张飞,但李逵在元杂剧中是个热门人物,从初期的风流倜傥到后期的嗜杀残忍,创作者很乐意让李逵变的残暴无情,那自然林冲也只能是外表像张飞而性格却走了另一个极端。无独有偶,林冲的命运是因为高衙内而转变的,而元杂剧中有不少恶衙内的剧目,施公正是按照这个逻辑把衙内这一素材很好的转嫁到林冲身上,于是林冲的悲剧就这么发生了。所以林冲虽然不存在于历史上,也是元杂剧中的酱油人物,但正是因为他的背景干净的像一张白纸,才让施公有了大胆创作的空间。
这样一来,林冲和鲁智深在历史层面就没什么可关联的点了。
鲁智深的历史原型,并非是宣和遗事或是三十六人赞中那位与其同名同姓之人,而南宋大将韩世忠或许正是鲁智深的取材人物。二人身上有诸多相同的点,首先二人的性格都是豁达开朗,也都是擒拿方腊的人,并且鲁达救助的金翠莲与韩世忠赎回的梁红玉也有异曲同工之妙。这样一来鲁智深的历史形象就比林冲要饱满太多了,而在小说中施公又巧妙的让二人的故事主线有了交集,成为了《水浒传》开篇的两大主角,也让他们的故事在民间久久的传颂。
上梁山后,二人的交流并不多,毕竟二人兵种不同,施公也没有兴趣去描写这些小场面的戏份。最终林冲风瘫病亡,鲁智深于钱塘江圆寂。电视编剧倒是很愿意让花大场面去描写二人的兄弟情,但从历史角度来看,二人是毫无交集的~
文/逻辑文史妹

哇哇
鲁智深与林冲的关系一直很好,并不像网上一些朋友说那样日渐疏远。
在《水浒传》里,鲁智深是林冲唯一的结拜兄弟,林冲也是鲁智深唯一的结拜兄弟。两人义结金兰,兄弟感情矢志不渝,这点不会因为任何评论家的意见而改变。
《水浒传》原著里,鲁智深确实是因为救林冲而丢了看菜园的工作。但要说林冲是有意出卖鲁智深,这就很过分了。某故事家甚至说“林冲被救,马上告诉官差这是鲁智深”,这完全是脱离原著了。事实是,鲁智深救下林冲后,董超和薛霸人就已经怀疑这人就鲁智深。
而董超薛霸两人证实鲁智深身份,是“行了十七八日,近沧州只有七十来里路程”的时候,那是鲁智深道别前,为了警告两名官差,把一棵松树给打折了。
两个公人道:“好个莽和尚,一下打折了一株树!”林冲道:“这个值得甚么,相国寺一株柳树,连根也拔将起来。”原著写得很明白,因为两名官差感叹鲁智深武功,林冲这才下意识的夸起鲁智深。要说林冲有意出卖鲁智深,他图什么?出卖这两人林冲能得什么好处?是能减少配军年限,还是能免去杀威棒?还是说在已经有防备的情况下,林冲还怕他们下毒手,所以要讨好?
就是因为林冲这无意中的夸耀,足以说明林冲是一个没有心机、思想单纯的老实人。如果说林冲有心机,刚与高衙内、陆谦发生冲突没多久就被高俅召见,林冲能不怀疑么?专家越是说林冲出卖鲁智深,看了原著,我越觉得林冲这人很单纯。
有的专家还说,鲁智深对林冲的称呼,从原来的“兄弟”变成了“教头”,这是因为鲁智深已经开始嫌弃林冲。说这种话的人,是完全没有看过原著的,基本是被影视剧影响或者是被某评论家的解析给忽悠的。鲁智深与林冲的结拜在小说第七回,两人结拜后,相互之间的称呼是这样的:
在东京,鲁智深多称林冲为“教头”,有一次称林冲为“阿哥”;林冲一直称鲁智深为“师兄”;野猪林救下林冲后,鲁智深称之为“兄弟”;梁山上再见面,鲁智深又称林冲为“教头”。鲁智深本来就称林冲为“教头”,梁山见面再这么叫,这有什么好奇怪的呢?
鲁智深和林冲之间不是武侠小说那样,张口就是大哥小弟。说鲁智深对林冲的称呼由兄弟变为教头,以此来推断两人关系的,多是没看原著、被专家给影响了。
鲁智深在哪里圆寂?杭州六和寺。武松在哪里出家?杭州六和寺。林冲因病在哪里留在?杭州六和寺。这不一定仅仅是巧合。鲁智深与武松是好搭档,鲁智深和林冲又是结拜兄弟,如此,武松和林冲关系好也是自然。
对比一下李俊装病时,点名要童威、童猛这两人照顾,可见他们关系是很好的,不是好兄弟谁会放弃封官加爵去照顾。如果说武松与林冲关系不好,为什么是他来照顾林冲?你以为照顾一个风瘫病人是一件容易的事?武松已经断臂自理都有些困难。退一步讲,如果宋江真爱兄弟,那也应该是留下一两个小兵照顾他们才合理,但事实只有武松一人,只能说这是武松自愿。关系一般的朋友,谁能做到自己已经断一只胳膊的情况下,还去照顾一个风瘫(就是瘫痪)的病人。
既然武松与林冲关系不错,那只能说明鲁智深和林冲关系一直是不错的。鲁智深、武松、林冲三人最终都选择六和寺,这不仅仅是偶然的因素,也侧面暗示了三人关系的非同寻常。

uniquefay
谢邀!鲁智深和林冲,以前同为朝廷的军官,有共同语言,而且惺惺相惜,鲁智深对林冲的感情很深,在林冲落难时多次出手搭救,林冲也记在心里,二人上梁山以后,虽然小说没有什么叙述,但是不难想象,他二人的关系,应该是不同于常人的。

小莓莓
林冲这一辈子只交了两个朋友:一个是陆谦,另一个就是鲁智深。即使是在100多个兄弟聚集的梁山上,林冲也找不到能和他说得上几句话的人。这从侧面说明林冲在交朋友上是一个失败者。他的前一个朋友陆谦出卖了他,他出卖了后一个朋友鲁智深,还会有谁愿意和他做朋友呢!
林冲与鲁智深的关系,以林冲出卖鲁智深为节点,之前是好朋友,兄弟相称无话不说,之后则形同陌路再不相扰!
那些喜欢林冲的人总是不愿意相信林冲是有意出卖的鲁智深,总要找理由想替他遮掩一番。可是能遮掩过去吗?
说林冲是为了夸赞鲁智深而无意中泄露了京大相国寺的人,你愿意相信林冲是那样弱智的人吗?在董超、薛霸打听鲁智深的住址时,鲁智深立即挑明其目的是让高俅来害他,林冲能不知道?
说董超、薛霸已经猜到鲁智深是倒拔垂杨柳的和尚的人,你能解释他们为什么还要当面去问鲁智深吗?难道他俩不怕鲁智深打他们甚至杀了他们?再说全国有武功的和尚那么多,来救林冲的就一定是倒拔垂杨柳的那一个吗?
总之,林冲就是有意想将鲁智深逼出东京,免得他在高衙内逼奸林娘子时作梗,坏了他卖妻求安的如意算盘。他如果心中无愧,在宋江派他到二龙山与鲁智深谈合并时,就不会只是畏畏缩缩地站在一边不说话,老友重逢,又是自己的救命恩人,林冲不该冲上前拥抱一下,再道一声谢吗?

王小唄
鲁智深和林冲在大相国寺菜园子里初识并且结拜。
两个人只是相识并未深交,或者说并未来得急深交。两个人的性格不同,所处环境不同,能共同的就是酒上的爱好,武艺上的探讨。除此再无共同语言了。
林冲为人循规导矩,做事谨慎。鲁智深却大大咧咧,想到就要做的人。正因为这样,林冲家里出了事:林娘子被高牙内纠缠、逼迫。林冲心中极其苦闷,却有苦无人诉说。虽新结识了鲁智深,但也未与他提及。一来自己有些主意。二来知鲁智深是个撞的人怕坏了自己盘算。
后最终还是遭高太尉陷害被刺配沧州,也只是与丈人、娘子做一了断分别,并未派人通知结拜兄弟鲁智深与之道别。或许是怕连累兄弟,又或是顾不上、忘记了。
可鲁智深却是火一样的人,只要他看重的人他会记一辈子,时刻都会关心你。林冲的一举一动早已打听了清楚,在野猪林救了林冲。一路送到沧州。鲁道:“帮人帮到底,救人须救彻。”鲁智深做到了言行统一。
后来林冲上了梁山,鲁在二龙山落草又归并了梁山。在梁山上两人似乎并无交集。其实不然,征方腊胜利后,鲁智深,林冲,武松是在一起的。都在六合寺歇马安顿,林冲已经风瘫。是武、鲁二人在照顾。武松看似与林冲没有交集。却是鲁的生死战友加兄弟。鲁又是林冲的结拜兄弟加恩人。可以想象到三人在梁山的生活。
最后鲁智深坐化,武松留寺修行服侍了林冲半年后林病逝。可见三人的感情。而维系三人感情的灵魂人物是鲁智深。
林、鲁二人由初识到深交或许是在梁山的共同生活的岁月里加深加厚,一直到最后生死相依的好兄弟

郝雨
一开始,鲁智深把林冲当兄弟,跑前跑后地帮助他,可是在野猪林救了林冲性命,但却被林冲出卖(鲁智深前脚刚离开,林冲就对解差董超与薛霸说鲁智深在相国寺拔得出柳树,转弯抹角泄漏了鲁智深的住址),不得不离开东京相国寺而亡命天涯后,鲁智深就不再把林冲当兄弟看了。从鲁智深与林冲在梁山上第一次会面的谈话就能看出:林冲一见鲁智深就答谢相救之恩,鲁智深却称林冲为教头(不叫兄弟),还顾左右而言他,问阿嫂(林娘子)的信息。之后再未见二人有亲近的言行,即使行军打仗也很少在一起。与鲁智深经常来往的是武松、史进这些热血汉子。而林冲呢,性格内忍阴毒,虽与鲁智深二人都是朝廷体制中人,性格却大不相同,这也是上梁山后二人关系疏远的原因。
众观水浒全书,梁山一百零八条好汉称得起侠士者,唯有鲁智深一人,因为他从头至尾,都是为了帮别人而使自己陷入绝境,因金翠莲受欺打死镇关西而丢了铁饭碗,因野猪林救林冲而亡命天涯,在桃花村路见不平打周通,为救史进蹲大狱,鲁智深太侠义了,所以最后得以坐化成佛。而林冲呢,处处都为自己,时时克制隐忍,只从以下就能看出:在草料场他彻底绝望,杀了陆谦等三人准备上梁山时,书中描写他将三人人头摆在供桌上,然后整理衣服,戴好帽子,将葫芦里的冷酒吃尽了才丢掉葫芦,提枪出庙门奔东去了。注意,林冲大彻大悟杀了三人准备离去时,居然还要将剩下的酒喝尽了才扔掉葫芦!这种性格的人如何能与豪爽不羁的鲁智深相处得来呢?

葫芦娃
肯定很好,毕竟是老交情,上山后作者不可能再写他们的私生活。不能相信有人分析被鲁被林出卖了,瞎掰,即使有不愉快以鲁的个性也不会斤斤计较。

四好阿官
鲁智深和林冲的关系是林鲁联合体
尽管宋江占的山头多、派系广,但还是有一个看似松散实则团结的派系,让宋江摆不平、睡不着,那就是林鲁联合体。何谓林鲁联合体?
当然是林冲与鲁智深双方的力量联合,是各自公司的力量加总。严格说起来,林冲没有山头,也没有派系。如果一定较真,只有一个操刀鬼曹正,是他的徒弟,但却是与鲁智深、杨志等落草在二龙山。此外,就林冲的个性来说,也不是善于拉帮结派之辈,否则在晁盖上梁山火并王伦之后,他也不会把梁山的前三把交椅轻松让出。不过,这并不是说,林冲就没有任何派系。事实上,王伦被林冲杀死之后,杜迁、宋万、朱贵等人就自动归到他门下了,这个是不以他的意志为转移的事情。
更重要的,不管林冲是否有山头与派系,一遇上鲁智深,就不好说立不立山头与结不结派系,这是个水到自然成的问题。林鲁二人在杭州大相国寺菜园一见如故,是《水浒传》中明确写道的第一对结义兄弟。后来林冲被高俅陷害发配沧州时,鲁智深置五台山住持替他谋下的职务于不顾,千里送义弟。那份情义,比起关公在曹营照顾嫂子可能差些,但绝不比赵云千里走单骑护阿斗差分毫。这样的友情和特殊经历,决定了一旦鲁智深起事或主张什么,林冲肯定义无反顾地支持。
林冲没有山头,没有派系,或者说没有像样的山头与派系,但鲁智深有。九纹龙史进在世上就佩服两个人,一个是师傅王进,一个是鲁智深。在寻师不遇之际,史鲁二人在渭州相聚,大有英雄相见恨晚之感。尤其是鲁达在送被救的金氏父女时,身上没钱,史进二话不说掏出十两银子,二人的友谊一下子升华了。那次把酒言欢后,史进到延安府寻师不遇,而鲁智深正亡命天涯受困于瓦罐寺,二人联手杀死恶僧邪道,然后史进投身少华山,鲁智深则与杨志联手夺得二龙山,二人基本同时成为山大王。后来,鲁智深的二龙山公司一加入梁山公司,就亲自去邀史进的少华山公司也加入梁山公司,听说史进身陷于官府,想都不想就杀入官府去救史进。鲁史深情,由此可见一斑。
除了二龙山与少华山外,桃花山大王李忠是史进的开手师傅,应该算是史进一党。这样仅鲁智深一人,就在江湖上拥有三大山头,其中有两个都在前三名以里。如果说梁山英雄中有一个可以挑战宋江的山头领导人,那一定是鲁智深而非旁人。
还是看看林鲁联合体的核心竞争力吧。
林冲不消说,本身是八十万禁军教头,更是对梁山发展立下不世之功的英雄,其不求名利的境界本身,在江湖上就很有号召力。人望,能力,都是超一流的。卢俊义功夫肯定超过林冲,但在梁山与江湖上的地位,恐怕要让林冲一分到二分。而关胜,更多是托祖宗福荫,这个他自己也很清楚。
鲁智深的领导水平与菩萨心肠,在梁山甚至整个江湖都是罕见的,其后来能够以圆寂方式退出江湖,即可见其非寻常人。而武松的武神地位,又是任何梁山英雄也无法撼动的,即使武功超过的也不行。史进与杨志,都是人望好、功夫出众的英雄。而朱武的智囊水平,逊色于吴用但似乎不是天壤之别。
这样算来,林鲁联合体控制着三大山头(二龙山、少华山、桃花山),马步两军将帅齐整,又有军师,是梁山唯一可以独立发展的力量。换言之,在梁山控股集团公司里,林鲁公司是整个集团实力最强、利润率最好、专利数最多、真正拥有核心竞争力的公司。当然,也是最容易不服从集团公司的下属公司。梁山公司的政治问题,近一半出在这里。日后一定要引进关胜并且排在林冲之前,与这个有直接关系。

宝宝de窝
鲁智深与林冲之间的关系可以分成三个阶段,不同的阶段二人感情大有不同:
第一个阶段,大相国寺相识,由熟人变成朋友。
林冲在大相国寺初次遇到鲁智深时,鲁智深正在表演武艺。林冲亲眼看到鲁智深武艺精湛,不禁开口喝彩,两人由此相识。
当时,林冲乃是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在京城中地位不算很高,却也决不算低,加上武艺高强,在军中备受尊崇。
故此,那些泼皮一见林冲喝彩,立刻说:“此人说好,定然是真的好!”
因此,这时的林冲面对鲁智深时十分坦然。
但是,两人之间的平等地位很快就被打破——高衙内调戏林冲的娘子,林冲竟然挥拳不敢打。恰恰被鲁智深看见。鲁智深十分不快,当时就要替林冲出头,却被林冲劝阻。
此时林冲对鲁智深看似热情,其实多半嫌其多事。后来,鲁智深在大相国寺久等林冲不来,便可见林冲不想再和鲁智深交往了。
一直到四天之后,鲁智深找上门来,又恰逢陆虞侯赚林冲娘子去会高衙内,林冲心中十分苦闷,于是两人一起出去喝闷酒。两人关系好了许多。
后来,林冲被骗,误入白虎堂背叛下狱,鲁智深多番打探。可惜他只是个和尚,没权没势,救不得林冲。
总体来说,此时两人的情谊尚可,说不上多深,勉强算是好朋友。
第二个阶段,林冲刺配沧州,鲁智深千里随行。
得知林冲刺配沧州,鲁智深放心不下,千里护送,一直到野猪林董超薛霸要下黑手,方才大喝一声跳出来阻止。
鲁智深可谓一片丹心对林冲,那林冲呢,对鲁智深十分感激,但是,却还是劝鲁智深莫要胡为,不能杀死董超、薛霸,并且再三劝鲁智深离开。
二人分手后, 因林冲泄漏了鲁智深行踪,鲁智深回不去大相国寺,只好去二龙山落草。
之后林冲在沧州坐牢,后来火烧草料场,柴进指点他上梁山。他没有一次想到鲁智深,上了梁山后也没有与同样当土匪的鲁智深联系。
为什么?因为鲁智深与林冲之间的关系是不平等的。鲁智深是恩人,林冲是受恩。林冲出身名门,性格骄傲,绝不可能白受别人大恩。偏偏鲁智深不求回报,这就使得林冲与鲁智深貌似和睦,其实心中已经有了隔阂。
第三个阶段,同在梁山,貌似和睦,其实平淡。
鲁智深上梁山后,按理来说两兄弟重逢,应该多亲多近。可是,鲁智深开口便问林冲娘子下落,让林冲很不欢喜。
一来,是鲁智深见面就打听人家老婆,多少有些失礼;
二来,林冲在对待老婆的事情上其实做得比较无情。面对高衙内调戏,林冲不但不敢挥拳,并且还主动休掉妻子。看似是为妻子着想,其实是想洗脱自己。
当得知林冲娘子早就自杀后,鲁智深对林冲好感度大降。从此之后两人虽不至于成陌路,却也就是平平淡淡,如普通人一样。

run
以书中可以可以看出,他们性格相似,情投意合,义气使他们走到一起,关系很好,其基础源于两人武功差距不大,又有豪侠气质,可能林武功高于鲁,因鲁很是佩服林,野猪林救林并送于仓州就是例证,一方面体现了鲁的侠义,另一方面林之武艺折服了鲁,打心底里服林,否则,鲁不会千里保林,在宋朝能这样做,不仅仅需要的是勇气,那艰辛的后果是可想而知的,所以,他俩关系非但一般,直是兄弟之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