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真实记录历史的书吗?

如题,《史记》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真实记录历史的书吗?
提到的作品

[作品]史记

“中华经典藏书书系”,内容经典,形式精美,全面体现“经典藏书”理念。 该书简介:《史记》为其中之一。 《史记》是我国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史学巨著,列“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到汉...

司马迁

[作品]山海经

《山海经》是一部想象力非凡的上古百科全书,这一部国际通行的学科划分带来麻烦的奇书,当代任何一门学科都无法使它对号入座。它不属于任何一门学科,却同时又属于所有学科。这部宏大奇瑰的神秘著作,彰显了人类对自...

倪泰一,钱发平,

[作品]左传

本书为“中国家庭基本藏书·史学名著卷”中的一本,该卷包括《左传》、前四史及《资治通鉴》,它们是中华史学的精华,认识历史,当从此着手。本书是为普通读者提供的一个《左传》选本,所选篇章或长或短,基本上囊括...

左丘明

[作品]

《诗》由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

蒋伯潜 蒋祖怡

[作品]绎史

《绎史》则上遡太皞,下乞亡秦,纪事纪人,总以首尾为疆畔,其独胜者三也。一曰论次之最核也。中垒着书,仅有题署;承旨作史,并绝赘疣。知人论世,不太略欤?《绎史》则文成踰万,其旨盈千,或夺或予,遂以笔舌为衮...

马骕

[作品]三国志

《三国志》(上下)(图文珍藏本)(精装)图文珍藏本兼具普及性和学术性,其文字,仍以百衲本为底本,参校了清乾隆四年武英殿刻本、清同治六年金陵书局活字印本、清光绪十三年江南书局刻本等旧刻本和以中华书局标点...

陈寿

[作品]资治通鉴

司马光编撰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记录了从三家分晋一直到五代十国,十六个朝代,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历史。全书分二百九十四卷,共有三百多万字,取材十分广泛,历史资料十分丰富。《资治通鉴》刻...

司马光

[作品]明史

《明史》是《中国历朝通俗演义》系列之一。《中国历朝通俗演义》系列为风靡海内外的一部通俗历史巨著,浩浩一千余回,写尽几度春秋,上起秦始皇,下至1920年,共记述了2166年的历史,共计11部1040回,...

蔡东藩

[作品]战国策

《战国策(修订版)》内容简介:《战国策》主要是战国时代游说之士的言行汇集,也有一些历史史实和人物的记录。其书作者不详,大概不是一人一时所作,故书中不免有自相矛盾之处。《战国策》一书名称为刘向校定其书时...

刘向

最新跟帖
回味

回味

当然不是。

先问一句,所谓的真实记录历史指的是什么?严格来讲,任何一部史书都不可能完全真实的记录历史。因为史书是人写的,既然是人,就会有各种因素对其作品产生影响。比如司马迁作为汉代的人,那么他所写的《史记》必然会倾向于汉朝的赞美,而不可能有批判汉朝,或者书写汉朝所忌讳的事件。



另外,鉴于古代的思想环境,对于帝王或者一些事件的记载,少不了带有封建迷信色彩,这是所有的史书都不可避免的。但是,这些自然不会是真实的历史,只是神话了的或者编造的历史。

从这点来看,《史记》是不可能百分百真实记录历史的。既然是这样,那么只能说是相对来说,尽可能真实的记录历史。



这样的话,《史记》不可能是唯一记录历史的书,至少《史记》也只是24史中的一部,24史的每一部都是记录历史的史书。

作为官方编写的24史,除去封建和政治色彩的内容,都是比较真实的记录历史的史书。当然,24史的水平也是高低不同,公认最好的是前4史,即《史记》《汉书》《后汉书》和《三国志》,其次新五代史《明史》的水平也是较高的。



除了24史之外,我国古代还有其他一些记载历史的书籍,比如《绎史》《左传》《战国策》等等,大量的史书记载着不同时期的历史。

当然,这些史书的水平也是参差不齐的,其中内容真假相伴,想要辨别真假,则需要一定的历史功底,通过不同的记载去分辨真假。

我国史书浩如烟海,其中记载了很多的真实历史,而《史记》只是这些史书中比较有名的一部罢了。

BRYAN没有T

BRYAN没有T

答:肯定不对。

原因: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二十四史之首。它开创了中国纪传体的历史学和历史传记文学。被鲁迅曾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学上,《史记》所开创的“纪传体”,被历代史学家沿用。文学上,《史记》是我国古代传记文学的典范。

不可否认,《史记》有其卓越的史学和文学价值,但名气响地位高就代表它所记载的就一定是真实的历史吗?答案当然是否认的。


史记》记载的仅是司马迁个人听闻、搜集和推测的历史事件,他出生的时候当事人都死掉了,怎么可能知道历史人物的真实经历和对话?

史记》记载了黄帝至汉武帝太初年间约三千年的历史,哪怕自仓颉造字后,故事一代传一代,也不可能像《史记》中描述的那么生动、详细、仿佛太史公亲自在现场记录一般。

譬如项羽和刘邦看到秦始皇出巡时的感触,霸王别姬的对话,刘邦与朝臣的密话,都是当时在他们身边的人才知道,司马迁不过是道听途说或根据文史资料汇总出来而已的。

司马迁是史学世家,不排除家学渊源,有许多书籍文本佐证他记录的事件,但且不提仓颉造字前发生的事情,甲骨文直到清朝才被发现,那么在发现甲骨文之前,史学家其实并没有有力的证据,证明民间口耳相传的故事就是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

史记》的文学价值高本身就佐证了它不可能是唯一的真实,任何事物一旦加入了个人观点和主观描述,都会失真。更何况它还史无前例的去塑造历史人物、安排情节和设计语言对话。


如果把《史记》当作神话看也很合情合理

古代人迷信思想严重,早期留下的文史资料常带有神话色彩。近年来《山海经》在考究党的努力下居然在现实世界找到似是而非的证据,我们能说《山海经》是记载真实历史的史书吗?目前显然是不能的。

在崇尚科学发展观的今天看来,《史记》里本来就有很多不“真实”的记录,比如刘邦是刘媪在梦里和神仙相遇然后怀上的,刘太公又亲自见证刘媪在野外睡着了,身子上趴着一条龙——那条龙趴在刘媪身子上干了什么?!

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於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史记・高祖本纪

如果这段记录是真实的,那刘邦是刘媪和神在梦中相遇后怀上的呢?还是那条趁她睡趴她身上的蛟龙的呢?身为读者的我们是相信做春梦就能怀孕呢,还是相信跨物种不存在生殖隔离呢?

司马迁是西汉人,连本朝的记录都这么神幻,更别说三皇五帝的故事了。


五帝是故事还是真实?迄今还不能盖棺论断

三皇五帝存在过吗?考古界没有定论。史记写的内容都发生过吗?不一定。

譬如四大凶兽,近现代一直把它们当作神话传说,在推崇无神论的今天,如果说它们真实存在过,需要更多的证据。而如果真的找到这些证据,绝对会引来翻天覆地的变化——等于神被证明是真实存在的。

昔帝鸿氏有不才子,掩义隐贼,好行凶慝,天下谓之浑沌。少皞氏有不才子,毁信恶忠,崇饰恶言,天下谓之穷奇。颛顼氏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话言,天下谓之梼杌。此三族世忧之。至于尧,尧未能去。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天下谓之饕餮。天下恶之,比之三凶。舜宾於四门,乃流四凶族,迁于四裔,以御螭魅,於是四门辟,言毋凶人也。——史记・五帝本纪


史记的创作背景是减少文化损失

时间、战乱、政治需求等原因,导致东汉时许多书籍的遗失,为了减少更多的文化损失,东汉建立后召集人才整理文书。

不仅汉朝立国后成立专案组整理书籍,唐朝、明朝、清朝等都在建国初期召集文人整理文书。其政治需要不言而喻。

创作背景:东周时期王道废弛,秦朝毁弃古代文化典籍,以致明堂、石室的珍贵图书典籍散失错乱。汉朝建立后,萧何修订法律,韩信申明军法,张苍制立章程,叔孙通确定礼仪,品学兼优的文学之士逐渐进用,《》《》等被毁弃的古书亦不断在各地被爱好文学的人士搜寻并献出。

太史公虽然惨遭阉割后,还依然坚持撰写史记,但不代表他就没有了现实压力和政治立场,某些事情的真实性,统治阶级不允许存在的就不会存在,或者最终被歪曲存在。

而《史记》在东汉时期就有残缺,缺失的章节是后人填补的。也就是说,哪怕一开始司马迁写的都是真实的历史,但经历了几千年,朝代更迭,时移世易,今天我们能看到的《史记》早已不是最初的内容。

今本《史记》一百三十卷,篇数跟司马迁自序所说的相符。但汉书·司马迁传说其中“十篇缺,有录无书”。三国魏张晏注:“迁没之后,亡景纪、武纪、礼书、乐书、兵书(即律书)、汉兴以来将相年表、日者传、三王余篇”,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著录冯商所续《史记》七篇;刘知几认为续补《史记》的不只是褚、冯两家,而有十五家之多。

例如清朝人写《明史》:你说历史上有没有对应的人物?有。《明史》里记载的都是真实的?不一定。朱厚照这个皇帝,最近几年便有洗白的迹象,洗白党居然还特有理有据,我甚至都分不出真假。


史记》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是第一本纪传体通史,而不是它的真实性

史记》是司马迁整理和论述历史的一本书,司马迁只是把自己认为有用的信息采集整理成书并发表自己的看法。重点在整理、论述,而不是记录真实。

如果没有《史记》,先民的历史文化必然断层的更加厉害,所以无论真假,它都是一本伟大的书。经过历史的冲刷,我们只知道有些事确实发生过,但但真相如何谁也不知道。

例如三皇五帝中的三皇司马迁就没写,难道说五帝一定存在,三皇就一定不存在吗?



我是红颜日记,关注我,聊聊历史和美人。

mandyoooo

mandyoooo

非也。历史还不会这么留下这么多空白。《史记》是一部纪传体通史,而且是中国第一部,但不是唯一的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是纪传体通史,但具有明显的文学色彩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从上古的黄帝时代一直记录到汉武帝年间,时间跨度很大,用时十四年才完成,其本纪世家列传表书的体例成为了后代纪传体史书的楷模。出了事一部优秀的史学著作,但它同时也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也就是说其文学性很强,也是一部文学著作。著作中有司马迁自己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好恶,因此,不可能是真实记录历史。比如苏秦列传中可能就有司马迁本人的身世经历的影子。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司马迁是一位优秀的史官,秉笔直书应该是没有问题的,这是当时史官的一贯作风,不畏权力,刚直不阿,的确在记史的时候认真考辩筛选严谨甄别。历史学家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司马迁当时所记录的历史也不例外,是他自己眼中的历史。他会把自己的的观点和判断有意无意地流露与笔端。他在写作的时候,经常查找各种资料,而且会经常做对比考察,最后按照自己思考的结论进行记述,他自己也说“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所以《史记》之历史一定程度上也是司马迁所在时代的“当代史”。

“纪传体通史”著作不止一部

纪传体很多,断代史很多,但纪传体通史确实比较少。《资治通鉴》也是一部通史,但它是编年体通史。《史记》是中国第一部这样的著作,但不是唯一的一部,通志记录了三皇至隋的历史,还有南朝均的通史也是纪传体通史,记录了三皇到南朝齐的历史。

史记》是一部优秀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非常好的文学著作,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记录时间跨度达3000年之久,对后世史书影响巨大。

blackcall

blackcall

当然不是。

首先,《史记》虽然是二十四史之首,但也仅仅是二十四之其一。《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等史书,也都相对忠实地记录了部分史实,我们怎么可以说《史记》是唯一呢?

史记》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众所周知,秦始皇曾经“焚书坑儒”,当时烧掉了绝大多数不符合秦朝官方口味的诗、书、医等各类书籍。这势必会造成记载的断代和混乱。

西汉末年,刘歆在整理一些挖掘出来、保存相对完好的古书时,发现古文经典不仅经文与今文经互异,而且篇章也多出不少。如礼多三十九篇,《》多十六篇。

岳麓书院秦简,是湖南大学购藏的秦代简牍。该书简是秦代的,主人是一名法律工作者,书简是他的私人笔记,里面就记载了一些和《史记》有冲突的历史场景。经过专家深入研究和分析,认为比史记 秦始皇本纪中的内容更为真实可信。

书籍的断档,势必会造成一些记录方面的混乱和失真,《史记》对于之前的历史,根本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忠实记录了。



焚书坑儒

史记》的作者是司马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立场、喜好厌恶等,司马迁自然也不会例外。司马迁写《史记》的时候,就立意“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个“成一家之言”已经说明白了,我所记录的并不都是确凿无误的史实,我只是提供了一种历史的可能性,表达的是我自己对历史的看法。

在《史记》中,司马迁描写的战国纵横家四处游说的场景很为牛逼,尤其以苏秦张仪列传最为传奇,里面记载苏秦和张仪是同学。但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战国帛书战国纵横家书,证明张仪在苏秦之前成名,苏秦是在张仪死后才开始在诸侯间活跃起来的,所以《史记》中苏秦激怒张仪的和其他他们二人同台的故事就目前看来是与此不符的。苏秦的故事其实寄托着司马迁自己的身世和生死观、价值观。

我们经常能在法庭辩论、交通事故等场景中见到,利益双方口若悬河、信誓旦旦,都是自己才是真实和正确的,可是事情的真相其实只有一个啊。

司马迁作为一个有情感、有思维的人,势必会在书中掺杂一些个人的喜好等,从而脱离了一定的历史事实。《史记》又怎么可能真实地记录历史呢?

司马迁画像

最后,用《史记》中一个荒诞的情节来结束吧:刘邦的母亲刘媪在池塘边休息,因困就地睡着了,梦见与神邂逅,突然间,天色昏暗,雷电交加,刘邦的父亲跑去看,看到一条龙趴着刘媪身上,不久后就怀孕生下来刘邦。

Ctx

Ctx

史记》的作者,为太史公司马迁,司马迁写《史记》之前,司马家族既是史官。过去的史官因怕记录国王、皇帝不好的事会被杀头或抄家、灭族,大都只有记录国王、皇帝做的好的事。而更为久远的中国远古、中古历史,又多以故事、传说的形式留传后世。

司马迁也因写《史记》,家族蒙难,个人受了“宫刑”,遭受了男人所难以承受的奇耻大辱。但司马迁坚持秉笔直述,决心记录历史的真人真事,且在写《史记》之前,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已有了非常丰厚的历史、文字和社会阅历的积累。所以,中国的“可信史”是从司马迁所著的《史记》开始的。

但我们知道,“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意犹未尽”,书籍、语言、历史,都不可能记录历史完全的真实。社会本就是一个多元复杂庞多的大系统。尽信史不如不信史。因此,就连《史记》的记载,也不可能是完全、绝对真实的历史。都是相对而言,相对真实罢了。”二十四史,乃二十四家之列传也”,每一个朝代都想留传自己的美好,改朝换代后的后朝,往往又多会采用否定前朝,以更好的肯定和宣扬自我。这就是历史。

故而,我们只能说,《史记》是中国可信史记录的开始,一切历史也往往全是历史上的历史,一切历史也都并不是历史上完全的真实。《史记》之后的历史,也更是这样。

hefanhuangxi

hefanhuangxi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唯一真实记录历史的书。它开创了中国纪传体的历史学和历史传记文学。从史学上说,作品记载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约三千年的历史,史无前例地对这一长时期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过程作了概括的记述。这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的浩瀚巨著,分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在通史的总则下,以人物为中心,把五种体例有机的组成整体。它所开创的“纪传体”,被历代史学家所沿用。从文学上说,《史记》又是我国古代传记文学的典范。它在塑造人物、安排情节和语言运用方面,独具匠心,从唐代传奇到明、清小说都有着它的影响。而《史记》平易简洁的文字,又为唐宋以后散文大家所推崇。至于《史记》所提共的历史故事,更为后代小说、戏剧的不朽题材。正由于《史记》有其卓越的史学和文学价值,鲁迅曾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予以高度平价。

aprilwyq

aprilwyq

秦始皇巡游天下,过会稽山,人群中的项羽看到始皇帝出行仪仗威严,前呼后拥,说:“彼,可取而代之也!”

出差途中的刘邦也看到了始皇帝出行,威严肃穆,气势恢宏,说:“大丈夫当如是也!”

这两句话分别记载在史记·项羽本纪和史记·高祖本纪。那么问题来了,当时司马迁是跟在项羽身边呢,还是在刘邦身上装了录音机?

很显然,都没有。甚至可以说就是司马迁编的,那为什么后人对司马迁的这个记载深表赞同呢?因为他的表述符合人物刻画。项羽是楚国贵族,是楚人虽只三户,也要亡秦的代表;刘邦下级小吏,看到大人物由衷的眼馋羡慕。



白登之围,刘邦被匈奴冒顿单于围困白登山,七天七夜,没信号,没粮食。后来陈平出主意,走夫人路线,用重金贿赂匈奴阏氏,在阏氏劝说下,冒顿解围,汉军得以突围。《史记》就是这样记载的。

但原文最后还有一句:“......高帝既出,其计秘,世莫得闻。”

很明显刘邦也觉得这事不露脸,吩咐陈平别瞎嚷嚷。司马迁的记载也是“其计秘,世莫得闻”。既然是“世莫得闻”,司马迁怎么知道的?



韩信攻下齐地,派人去找刘邦。说这个地方人心散,队伍不好带,你要不假装封我做个齐王。名正言顺,我好管理啊。彼时的刘邦正被项霸王打的焦头烂额,满心期待韩信来帮忙,结果韩信却来要封赏,气的破口大骂。这时候,张良和陈平偷偷的踩刘邦的脚,提醒刘邦不能得罪韩信。刘邦顿悟,说:“大丈夫定诸侯,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

陈豨被任命为巨鹿郡守,临走之前去拜别韩信。韩信拉着陈豨的手,屏退左右,为陈豨分析了天下大势和处境。和陈豨约定,日后起兵,里应外合。结果“汉十年,陈豨果反!”

这些都记载在史记·淮阴侯列传中,书中交代的很明白,韩信屏退左右,拉着陈豨特意走到院子当中,四周无人,确保无人能听见的地方商量的是谋反的事啊!司马迁是怎么知道的?偷偷踩脚这种私下谋划不光彩的事是刘邦会说给别人,还是张良、陈平敢说给别人?

很显然,这些也是太史公自己的发挥。那为什么今天的我们对这个记载深以为然呢?因为以刘邦的人设,骂人踩脚的事他做的出来;以韩信的能力,策划谋反的能力他有。后来陈豨之所以敢反,很重要的原因也是对韩信“信其能”。


所以,历史啊,她是个小姑娘!

PiLLoWpILl

PiLLoWpILl

历史他只是记载一个事件,没有一个人完全还原历史。

前年说是找到曹操墓了,看电视节目,有个专家在电视前大言不惭说,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曹操,这专家不是瞎扯吗?两千多年前的曹操,当代人能知道两千年前曹操是什么样吗?他连曹操长什么样子都不知道,何谈告诉你真实的曹操。这专家在做节目时候他老婆背着他干什么都不知道,他又怎么知道真实的曹操。同样,司马迁写史记,他真知道大禹长什么样子吗?他在哪里治水,那一年治水,他史记都没有记载。有些都是口口相传的,历史没有真相,更不能还原一个真实的历史。你能知道历史人物事件时间是真实的一定不错了。

就像历史上记录一场战争,后人写一场战争的他都没有上战场,他怎么写,只有通过道听途说,胡编乱造写出来的,别深究历史,他经不起推敲。

rivercaty

rivercaty

司马迁和他的先人都是史官,出生在这样一个以写史为已任的家庭里,司马迁无疑是司马家族中的集大成者。司马迁阅读了大量的皇宫档案,游历了祖国的名山大川,考察了许多的古物遗迹,为写《史记》做了大量的材料准备。司马迁所写的《史记》基本完原了历史的基本原貌。但是基于历史的局限,《史记》上的历史也不完全就是真实的历史。根据现在的考古发现,有些史实《史记》中根本就没有记载,或者牛头不对马嘴,或者严重失实,试举几例。

第一,马王堆轪侯夫人乃皇娘的事情,在《史记》中连影子都沒有,这一事实的存在完全颠覆了汉文帝是刘恒还是另有其人即刘如意的存在,事实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可以说在司马迁眼皮子底下发生的事情,而司马迁一无所知。

马王堆汉墓,要真是一位普通的轪侯夫人,司马迁完全可以忽略不计,但这是一位有皇家葬制,并且还享有朱棺的轪侯夫人。能使她享受朱棺葬制的汉文帝到底是谁?难道真是刘恒吗?这个离司马迁只有百来年历史的事情,司马迁为何一无所知,仅在关于陈平使用过哪些计策时怀疑陈平有些计策外人不知,仅在关于吕后死因时刘如意灵魂现身,这些唯心主义的解释要现代人怎么相信历史的真实?或者,司马迁知道这一情况,可是皇家不准写入《史记》,司马迁已经因李陵的事情得罪了汉武帝,自己也受了宫刑,他不想因为写马王堆轪侯夫人就是皇娘戚夫人而更加得罪汉武帝,所以干脆不写,人云亦云,皇家怎么说,我也怎么说。只略微泄露这两点事实,让后人去考证吧!两千多年后,马王堆汉墓冤气冲棺,事实摆在那里,你不得不相信这位皇娘经历了怎样的传奇。

第二,从马王堆出土的文物中,司马迁根本没搞清楚张仪和苏秦根本不是同时代人,而是张仪在前,苏秦在后。两人虽有交集,但时间不长。苏秦活动高潮时,张仪垂垂老矣。所以,司马迁把苏秦的活动张冠李带,把苏秦弟弟苏代,苏厉的事情冠到苏秦头上,造成了史实的混乱。

在马王堆出土的战国纵横家书里有关苏秦的言行占了三分之二的篇幅,在前十四童中,有十二章和第四章的一部分内容是《史记》中所沒有的。这些资料反映了公元前288年前后的一段时间里,苏秦为燕王到齐国进行间谍活动的经过,齐闵王亡国前夕的局势变化,齐,燕,三晋(赵,韩,魏)五国合纵击秦的部分细节以及相互之间勾心斗角的一些内幕,内容十分丰富。

燕昭王破齐是战国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一个重大的历史转折一一由齐奏对垒变为强秦独霸,客观上为秦统一全国创造了有利条件。但《史记》对这件事记载极不详备,至于苏秦,倘若按照传记上所说,这时已成亡鬼,因此,他在这个事件中的活动更是只字未提。而从帛书中看,苏秦正是这幕重要历史剧中的主角。由此可知这许多文书司马迁是沒有看到的。

其他就不多说了。

爱吃鱼的凌小昔。

爱吃鱼的凌小昔。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