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杜甫真的很瘦吗?
历史上的杜甫真的很瘦吗?
最新跟帖

kathyb
诗人的相貌被误传千年,是有可能的。但是杜甫老爷爷的瘦,真没有被误传。从古诗中探寻,可以给诗人杜甫做形象定位:清瘦,头发稀疏,失眠,爱流泪,晚年多病,腿脚不便。不信,我们一起从杜爷爷诗中寻找诗人形象吧:杜爷爷头发稀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唉,头发苍白又稀少,哪堪凌乱搔痒,簪子也插不住了!杜爷爷身体很不好——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爷爷失眠似乎是常态——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杜爷爷感怀时易流泪——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杜爷爷腿脚不便——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一群顽童抱走他屋上仅有的茅草,可怜杜爷爷只能柱着拐杖空发悲叹,以他的蹒跚腿脚,实在追不上顽童们啊!还有,杜爷爷动辄涕泪交零,有悲伤的原因,还有可能他患有鼻炎。因为我时常会如此,也算代杜爷爷感同身受。年轻时的杜甫,也曾身形矫健过,爬树摘枣多少回也不在话下,可惜那样的日子过得太短暂——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起上树能千会。杜甫也曾经身手敏捷,游历山水,可是到后来过了太多“残羹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日子,即使是俊朗少年,也变为清瘦、多病的老翁一枚了!这其中的忧患之情和怀才不遇,让他的心时刻处于煎熬中,又如何身宽体胖?杜甫和之前他的偶像李白相比较,完全是两种形象,他们一个沧桑忧虑,一个满怀豪情。但是无论杜爷爷个人是什么形象,在独领风骚唐诗作者里,他都是功载千秋的大手笔,大赢家!(完)我是粒粒七七,吟诵诗词,感悟红楼,也书写影评。请关注我,您会获得知识和魅力的!

曼联帝国
毕竟是千年以前的事,我们只能推测一下这位诗圣老人家是胖还是瘦,我个人主观的认为他是偏瘦的。纵观他一生都在贫困潦倒中度过,心中又念念不忘着功名,仕途偏又不顺,可想内心是多么的煎熬。我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放在杜甫身上,再合适不过了,他不是没有能力,只是不识时务。也许他的能力,只能用在写诗吧。杜甫祖上曾经也辉煌过,晋代大将军杜预就是他先祖,杜牧也是他后代,不同支。祖父杜审言倒是朝廷命官,只是情商极低,狂妄之大,恃才傲物,等他死了,人脉也给他破坏完了,后代也没有沾到什么光。杜甫就继承了他爷爷的低情商和狂妄自大。但他毕竟还惦记着功名,得到京城长安去讨生活啊!京城遍地是权贵,任你再傲娇,也得把头低下。所以他写下了“朝叩富儿门,暮随肥马尘”的屈辱日子。在京城苦苦敖了十多年,得了一个兵曹参军的小职务,位置还没坐稳,爆发了安史之乱。他安置了家人之后,赶紧去找组织,后人爱戴他,还有这份爱国情操。朝廷见他衷心,给他个左拾遗的言官,这个职务虽没什么实权,毕竟在皇帝身边,想要翻身机会有大把。偏偏他犯了口无遮拦的毛病,帮一个犯了错的旧相识说话。一下触怒了龙颜,把他遣回老家了。在老家其实他还有机会,剑南西川节度使严武是他旧相识。在故人的帮助下,好歹有了安身之处,在浣花溪草堂,杜甫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句。按我们常人情理,是不是对朋友有点感激之情。这位老爷倒是好,全不放心上,一次喝酒在酒席上对故人破口大骂,要不是朋友的老娘赶来,当场就把他法办了。后来可想而知,道不同不相为谋,朋友对他敬而远之。杜甫肯定想不通,自己一身正气凛然,混到老连饭到吃不饱。最后病死在客船上。他一生在患得患失中度过,哪里能胖的起来。

思想在裸奔
杜甫的文学形象是给我们一种忧国忧民的老年人形象,但不能就直接说杜甫现实中的相貌就和文学上的形象相反。我们可以从他的诗中去找这个答案:“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起上树能千会”从这句诗中我们可以看出十五岁的杜甫肯定不是胖子,没有哪家胖子能上树千回^O^,杜甫说他自己健如黄犊肯定是一个清瘦俊朗的少年。“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羹与冷炙,到处潜悲辛”这个时候的杜甫不用说了,饭都吃不饱,肯定瘦不拉几的(可怜我大诗圣)到后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别说吃的了,住的地方都没了。所以我哦的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杜甫肯定没胖过。其实胖和瘦又有什么关系,你们只要把我大诗圣的那种伟大精神传承下去就行了,“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啊!欢迎欢迎八音财子,持续更新优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