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两代小说兴盛的原因是什么?

Elaine紫色轻风
明清两代是中国小说史上的繁荣时期。从明代开始,小说这种文学形式充分显示出其社会作用和文学价值,打破了正统诗文的垄断,在文学史上,取得与唐诗、宋词、元曲并列的地位。
明代小说是在宋元时期说话艺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明代章回体长篇小说的崛起,标志着中国大型叙事文学体制的成熟。明代的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词话》,体现了明代长篇章回小说的演进历程。 明代文人模拟话本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十分繁荣。最为著名的是冯梦龙的“三言”( 《喻世明言》《醒世恒言》、《警世通言》)与凌蒙初的“ 二拍”( 《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清代则是中国古典小说盛极而衰并向近代小说转变的时期。清代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以及思想文化领域的斗争给予小说深刻的影响。从清初到乾隆时期,是小说的全盛时期,代表民主倾向的、真实描写社会现实的作品是这个时期小说的主流,《红楼梦》是它的最高代表。除此以外,还有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国古代文言小说的压轴之作。它们标志着长篇章回白话小说和短篇文言小说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笆篱95
文学是历史的反映。明清小说繁荣,有其社会历史和文学发展的原因。
就社会历史角度来分析其原因,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是明中叶以后,逐渐产生了资本主义的萌芽,新的经济因素必然要在包括文学艺术在内的社会意识形态中得到反映,所以最能够反映市民阶层思想感情和复杂的社会生活的通俗文艺形式小说和戏曲,便打破正统诗文的一统天下而得到长足的发展。
其二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明清两代,随着工商业市镇繁荣和书坊、刊刻印刷业的迅速发展,适合广大平民欣赏的趣味性小说具有广阔的市场需要而广泛流传。当时无论是士人还是商贾农工,都喜欢读小说,听说书,而清代时更有人将小说视为与儒、佛、道三教并列而影响更广的又一教。
其三是,明清两代统治阶级对知识分子采用笼络和高压两手政策,在这种情况下,许多文人心有余悸,不敢在诗文创作中触及现实政治,唐宋以来的正统诗文创作在明清时期发展受阻,文人墨客将创作的潜力发挥在小说创作上,客观上加强了小说创作的力量与空间。
就其文学发展角度来分析,有以下原因:
其一是中国古典小说经过由唐至元三代的酝酿、准备、发展,无论在艺术方法以及情节、人物塑造、结构和语言诸方面都积累了相当丰富的艺术经验,为明清时期小说的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小说、戏曲以其自身的创作成就,显示了它们不容忽视的社会作用和文学价值。明中后期就有一些文学家如李贽、袁宏道等人,打破传统的文学偏见,起来为一向被人轻视的小说戏曲争文学地位,作出极为崇高的评价,这就在理论上为小说戏曲的发展开拓了道路。
其二是明嘉靖、万历以后,以王艮、李贽为代表的进步思想家,批判程朱理学,反对“存天理,灭人欲”的反动说教。李贽又倡“童心说”,认为表现童心的作品才是好作品。这些进步思想对小说戏曲的创作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例如在《牡丹亭》和一些拟话本小说中就有鲜明的反映。明末清初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等人的进步思想,对《聊斋志异》、《儒林外史》和《红楼梦》的创作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ever_
因为历史很有趣,而且,在那个时代的文化也很吸引人。再比如说,服装啊,语言啊,等等,都特别特别的有趣。我就很喜欢,但我并不是特别了解,我可能是盲目的喜欢。再说,现在的小说,一般都写得很风趣,没有了以前的古板,很多人喜欢也是正常啊。

好人有好命
简答(括号内为进一步解释):
经济因素:资本主义的萌芽,商品经济日益发展,生产力水平提高。(经济基础提高,相应的包括文化在内的上层建筑随之而变。)
阶级因素:城镇发展,市民阶层壮大。(文化需求日益丰富)。
政治因素:八股取士遏制文人参与科举的热情(正统诗文创作发展受阻,文人将创作的精力发挥在小说创作上)。
对外因素:闭关锁国,海禁政策,。
科技因素:印刷术的进一步发展。
思想因素:明清反封建专制的思想萌芽(进步思想为小说戏曲的创作推波助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