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专业必须要读哪些书

shengutong
业务培养目标: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文艺理论素养和系统的汉语言文学知识,能在新闻文艺出版部门、高校、科研机构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学评论、汉语言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以及文化、宣传方面的实际工作的汉语言文学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受到有关理论、发展历史、研究现状等方面的系统教育和业务能力的基本训练。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关于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
2.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以及新闻、历史、哲学、艺术等学科的相关知识;
3.具有文学修养和鉴赏能力以及较强的写作能力;
4.了解我国关于语言文字和文学艺术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本学科的前沿成就和发展前景;
6.能阅读古典文献,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干课程:
主干学科:中国语言文学
主要课程: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史、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古典文献学、外国文学史、汉语史、语言学史学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教学实习、论文写作等,-般安排8周左右。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冰蓝一
我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的,把我在上学时读的书目罗列于此,供参考:
一、中国古代文学
1.《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 朱东润主编
2.《中国文学史》 章培恒、骆玉明主编
3.《中国古代文学史》 郭预衡著
4.《中国分体文学史》 李修生、赵义山主编
5.《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 北京大学中国文学史教研室选注
6.《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 北京大学中国文学史教研室选注
7.中古文学史论著 王瑶著
8、名著选读
《山海经校注》 袁琦校注
《诗经今译今注》 杨任之译注
屈原赋译注 袁梅注
《论语译注》 杨伯峻译注
《孟子译注》 杨伯峻译注
庄子集释 郭庆藩辑,中国书店1988年版
《先秦散文选》 罗根泽选编
《史记》(校点本) 司马迁著
《史记选》 王伯祥选注
《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资料》 北京大学中国文学史教研室编
《唐诗鉴赏辞典》 程千帆等撰写,
宋诗鉴赏词典 缪钺等撰写
《宋词选》胡云翼选注
《金元明清词精选》 严迪昌选评
《元曲选》 (明)臧晋叔编
关汉卿戏曲集 吴晓铃等编
《西厢记》(元)王实甫著,王季思校注
《三国演义》 、《西游记》、《金瓶梅词话》、喻世名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封神演义》、《牡丹亭》、《儒林外史》、《石头记》、《红楼梦》、《聊斋志异选》、《水浒传》、《儒林外史》、《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孽海花》·····
二、中国现当代文学
1.《中国现代文学史》(三卷本)唐弢、严家炎主编
2.《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钱理群、吴福辉、温儒敏著
3.《新文学现实主义的流变》 温儒敏著
4.《中国现代小说史》(三卷本)杨义著
5.《中国现代主义诗潮史论》 孙玉石著
6.中国现代比较戏剧史 田本相主编
7.《中国当代作家面面观》 林建法等编
8.《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 陈思和主编
9.《中国当代文学思潮史》 朱寨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
10、名著选读
(1)小说:《呐喊》、《彷徨》、《故事新编》、《倪焕之》、《沉沦》、《迟桂花》、《子夜》、《蚀》、《林家铺子》、《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激流三部曲、《寒夜》、《憩园》、在医院中、太阳照在桑乾河上、西柳集、《边城》、八骏图、《新感觉派小说选》、包氏父子、《华威先生》、《淘金记》、《围城》、啼笑姻缘、《虾球传》、《李有才板话》、《白洋淀纪事》、《暴风骤雨》、《李双双小传》、《保卫延安》、《蝴蝶》、布礼、《林海雪原》 、《红旗谱》、《红日》、《红岩》、《李自成》、《班主任》·····
(2) 诗歌
《尝试集》胡适
《女神》郭沫若
《微雨》李金发
孩儿塔、《血字》殷夫
《望舒草》、我的记忆戴望舒
《给战斗者》田间
《大堰河》、北方、向太阳、黎明的通知艾青
礁石、双尖山、归来的哥艾青
七月诗选胡风等
《九叶集》穆旦
马凡陀的山歌袁水拍
《王贵与李香香》李季
《吐鲁番情歌》闻捷
回延安、《雷锋之歌》贺敬之
周总理,你在哪里?柯岩
小草在歌唱雷抒雁
《回答》北岛
《致橡树》、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舒婷
《中国》、我们钥匙丢了梁小斌
《情侣》廖亦武
(3) 散文:
剪拂集、语堂随笔林语堂
《饿乡纪程》、乱弹及其它瞿秋白
《缘缘堂随笔》丰子恺
《画梦录》何其芳
《写在人生边上》钱钟书
《雅舍小品》梁实秋
有关大雁塔韩东
《燕山夜话》马南
社稷坛抒情秦牧
荔枝蜜杨朔
《榆下说书》黄裳
《文化苦旅》余秋雨
(4)戏剧:
获虎之夜田汉
一只马蜂丁西林
《升官图》陈白尘
《白毛女》贺敬之等
《茶馆》老舍
《蔡文姬》郭沫若
《关汉卿》田汉
《于无声处》宗福先
丹心谱苏叔阳
陈毅市长沙叶新
小井胡同李龙云
狗儿爷涅磐刘锦云
屋外有热流贾鸿源 马中骏 瞿新华
魔方陶骏 陈亮
桑树坪记事朱晓平
三、文艺学
1.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著
2.《西方美学史》(上下卷)朱光潜著
3.《文艺心理学》朱光潜著
4.《中国文学批评史》(上中下)王运熙等著
5.《美的历程》李泽厚著
6.《中国美学史》李泽厚、刘纲纪主编
7.《中国美学史大纲》叶朗著
四、外国文学
1.《欧洲文学史》杨周翰、吴达元等主编
2.《外国文学史》朱维之编
3.二十世纪西方文学宋寅展、苏成全主编
4.《外国文学作品选》周煦良主编
6.神曲·地狱篇但丁
7.《堂·吉诃德》塞万提斯
8.《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莎士比亚
9.《伪君子》、悭吝人莫里哀
10.《浮士德》歌德
11.《唐·璜》拜伦
12.《忏悔录》卢梭
13.《失乐园》弥尔顿
15.《红与黑》斯汤达
19.《契诃夫短篇小说选》(上下)契诃夫
20.《母亲》高尔基
21.《静静的顿河》肖洛霍夫
22.《尤利西斯》乔伊斯
23.《老人与海》海明威
24.《变形记》卡夫卡
26.《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米兰·昆德拉
27.《诺贝尔文学奖文库》宋兆霖主编
28.《欧洲文论简史》伍蠡甫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
29.二十世纪的文学批评[法]让·伊夫、塔迪埃著
五、古代汉语
1.广韵(宋)陈彭年等著
2.《说文解字》(东汉)许慎著
3.《尔雅》(汉)佚名
4.《马氏文通》(清)马建忠著
5.《古代汉语》(1—4)王力主编
6.《汉语音韵》王力著
7.《训诂简论》陆宗达著
8.《十三经注疏》(标点本)李学勤主编
六、现代汉语
1.《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主编
2.《普通语音学纲要》罗常培、王均著
3.《现代汉字学》高家莺等著
4.《现代汉语词汇》符淮青著
5.现代汉语语法探索胡裕树、张斌著
6.《修辞学发凡》陈望道著
7.《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吕叔湘著
8.《现代汉语语法》朱德熙著
七、语言学
1.《中国历代语言学论文选注》吴文祺、张世禄主编
2.语言学概要刘伶等著
3.国外语言学概述赵世开主编
3.《中国语言学史》王力著
4.《汉语方言概要》袁家骅等著
八、写作学
1.《写作学高级教程》周姬昌主编
2.创作心理研究鲁枢元著
3.《写作》(修订本)王光祖主编

芝麻开花
主干课程
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比较文学、民间文学、儿童文学、影视文学、文学概论、美学、古代文论、西方文论、中国文化概论、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汉字学、音韵学、训诂学、写作、中国古典文献学、民俗学、逻辑学、书法等。
扩展资料
发展状况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我国高校中文系的主干专业,最早设立这一专业的是北京大学中国文学系(简称中文系),其前身为京师大学堂的中国文学。1910年3月31日,京师大学堂分科大学成立“中国文学门”,正式作为文科的一个教学建制。
这是我国最早的中文系,其建立标志着中国语言文学开始形成现代的一门独立学科,这之后较早设立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高等学府还有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复旦大学中文系等,其间这一学科在研究和教学中曾涌现过鲁迅、胡适、刘半农、沈从文、王力、废名等大批著名学者。
建国以后,一方面我国的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很快;另一方面随着民智的启发,文化受到重视,一时间很多高校都开设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如中国人民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厦门大学、中央民族学院等,招生规模也逐步扩大。
但在“文革”中,我国汉语言文学专业受到重挫,不仅高校停止招生,许多著名专家学者也纷纷受迫害,大量历史文献、论著被损害,这给我国汉语言文学的研究和教育造成了重大损失。
文革结束以后,这种状况才得以改变,原有高校恢复了这一专业的招生,并有不少新兴院校陆续增设了这一专业,我国汉语言文学专业又重现蓬勃生机。
目前国际上对汉语言文学的研究状况也已具有一定规模,尤其是汉语和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吸引着众多外国学者。截至1985年底,就已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上千所高等学校设立了中文系或中文专业,甚至中小学都开展了汉语教学。
另外每年都会有大批留学生、学者到我国研究、学习,国内许多著名学者也应邀出国讲学,而西方的学术精神、学术方法与东方文化相交融,常常摩擦出新的火花,这也很好地促进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传播。
改革开放以来汉语言文学专业进展很快,目前几乎所有的综合性大学、专业院校的中文系及相关院系都设立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其中以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南京大学文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清华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北京语言文化大学文化学院语言文学系等最为著名。
在以上院校的中文及相关院系中,很多还开设了硕士点、博士点,以北京大学中文系为例,共有2个研究所、2个研究中心、2个国家级教学科研重点基地、5个全国重点学科和7个博士点、11个硕士点、1个博士后点。
在师资力量上,有在编教工126人,其中教授51人,有博士学位的教员39人,45岁以下教员58人,几十年来,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本科生6000多名,硕士生1000多名,博士生300多名)。科研成果仅新时期以来22年间,就发表出版了专著约600多部,学术论文450篇。
就目前我国高校汉语言专业的分布来看,大致可分为师范类和非师范类两大类,它们在培养方式和方向上有所不同,但专业课程上是相近的,主要有马列文论、文学概论、语言学概论、美学、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论、外国文学、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民间文学概论、计算机及应用、写作等。
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实践教学环节中,更重视教师职业素养的培育和教学能力训练。
参考资料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