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资料20个字

小脑袋
叶圣陶(1894.10.28-1988.2.16)现代作家、儿童文学作家、教育家。原名绍钩,字圣陶,主要笔名有叶陶、 圣陶、桂山等。江苏苏州人。
叶圣陶原名时绍钩,生于江苏苏州。父亲在地主家做帐房,家境清苦。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毕业后在一个初等小学当教员。1914年被排挤出学校,闭居期间作文言小说发表在礼拜六等杂志上。

cloudnine
叶圣陶(1894年10月28日—1988年2月16日),男,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1916年,进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公学校执教,推出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人》。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1923年,发表长篇小说《倪焕之》。
1949年后,先后出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民进中央主席。1983年当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是第一至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
1988年2月16日,叶圣陶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编辑于 2020-09-23
查看全部55个回答
齐白石书画作品品质之选,口碑超好
值得一看的齐白石书画相关信息推荐
齐白石书画作品好口碑,专注学习培训,齐白石书画作品0基础/简单易学,多年教学经验,有效提高每个学员学习能力。
本月75人已申请相关服务
咨询
北京三快科技有限公司广告
古典瓷器-京东家装,缔造品质,打造美好生活
捷致 瓷瓶 摆件景德镇花瓶陶瓷摆件 明清古典仿古瓷器装饰礼品 手绘粉彩珐琅彩 将军罐黄色
¥6008 元
景德镇仿明青花麒麟高足果盘古董古玩仿古瓷器全手工绘画古典家居装饰摆件 仿古青花果盘摆件
¥98 元
景德镇泥之恋仿明青花鸳鸯戏水高足果盘古董古玩仿古瓷器全手工绘画古典家居装饰 青花果盘摆件
¥99 元
景德镇陶瓷花瓶青花瓷花瓶瓷器摆件手绘釉下仿古古典古玩礼品 赏瓶 带底座
¥98 元
京东广告
更多专家
叶圣陶资料20个字
专家1对1在线解答问题
5分钟内响应 | 万名专业答主
马上提问
最美的花火 咨询一个休闲娱乐问题,并发表了好评
lanqiuwangzi 咨询一个休闲娱乐问题,并发表了好评
garlic 咨询一个休闲娱乐问题,并发表了好评
188****8493 咨询一个休闲娱乐问题,并发表了好评
篮球大图 咨询一个休闲娱乐问题,并发表了好评
动物乐园 咨询一个休闲娱乐问题,并发表了好评
AKA 咨询一个休闲娱乐问题,并发表了好评
— 你看完啦,以下内容更有趣 —
齐白石书画作品品质之选,口碑超好
齐白石书画作品优质品牌,师资强大,专业培训,齐白石书画作品0基础无需担心,启发式教学,让学习更高效。
广告2021-08-30
叶圣陶简介(20字内)
简介:叶圣陶,男,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 叶圣陶的第一篇关于儿童文学的学术论文题作儿童之观念,批评了中国儿童受到的坏影响。 事实上,叶圣陶是20世纪20年代第一位写童话的作者。他的作品《稻草人》于1923年出版。 这部儿童读物在许多青少年当中极受欢迎。另一个作品古代英雄的石像,讲述了一块石头被雕刻成英雄的形象。这个简单易读的故事背后的寓意是嘲笑专家的傲慢自大与人们的麻木。 扩展资料 叶圣陶教育思想的“七大观”: 1、是“学校教育应当使受教育者一辈子受用”的教育本质观。 2、是“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的素质教育观。 3、是“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教学哲学观。 4、是“受教育的人的确跟种子一样”的学生主体观。 5、是“德育总跟智育、体育结合在一起”的全面发展观。 6、是国文是“发展儿童心灵的学科”、“应付生活的工具”的语文教育观。 7、是“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的师表风范观。 叶圣陶无意构建自己的理论体系,但是他丰富、广阔和深刻的教育智慧,事实上支撑起一座素朴谨严而又不失恢宏气度的教育思想大厦;叶圣陶的名字,因此毫无愧色地跻身于中外著名教育家的行列。 叶圣陶教育思想的特色,在于它的实践性、民族性和创新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叶圣陶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重新“发现”叶圣陶
111赞·7,600浏览2018-11-20
关于叶圣陶的资料2o字
叶圣陶(l894一1988),原名绍钧,字巨,后字圣陶。江苏,省苏州市人著名文学家教育家编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
14赞·397浏览2019-10-11
作者叶圣陶的资料
叶圣陶(1894年10月28日—1988年2月16日),男,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1] 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1916年,进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公学校执教,推出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人》。[2]1918年,发表第一篇个人白话小说春宴琐谭。1923年,发表长篇小说《倪焕之》。[3] 1949年后,先后出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民进中央主席。1983年当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是第一至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 1988年2月16日,叶圣陶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中文名 叶圣陶 别名 叶绍钧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日期 1894年10月28日 人物关系 叶至诚 儿子 叶至善 儿子 叶兆言 孙子 姚澄 儿媳 快速 导航 人物轶事人物贡献个人作品作品风格人物评价人物纪念 人物生平 1894年10月28日,出生于江苏苏州吴县。 叶圣陶童话选 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毕业后任小学教员。1914年被排挤出校,开始文言小说创作。 1911年11月,改为现名叶圣陶,笔名有叶锦、圣陶、斯提、桂山、秉丞、郢生等。同年中学毕业,后成为乡镇小学教师。 1915年,任上海商务印书馆尚公学校国文教员,为其编写小学国文课本。 1916年,进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公学校执教。我国的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人》是他写的。 1917年,应聘到吴县甪直吴县第五高等小学任教,进行教育改革,编写新的教科书,工作到1922年,并开始写作。 1918年,在妇女杂志第4卷2、3号上发表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1] 1919年,加入了北京大学的新潮社,开始白话文学的创作,发表小说、新诗、文学评论和话剧剧本。 1921年与周作人、沈雁冰、郑振铎等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共同举起“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旗帜。“五卅”运动,与胡愈之等人创办公理日报,进行反帝爱国宣传,后又主编中国济难会的光明半月刊。同年,与茅盾、郑振铎等人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提倡“文学为人生”。 1921年冬,发表了小白船,表达的是“爱”和“善”的理想主义。 1923年,进入商务印书馆从事编辑出版工作,发表了长篇小说《倪焕之》。 1930年任开明书店编辑。“九一八”事变后,参加发起成立“文艺界反帝抗日大联盟”。同年,转入开明书店,主办《中学生》杂志。[1]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发起成立“文艺界反帝抗日大联盟”。 抗战期间,他前往四川继续主持开明书店编辑工作,同时还参加发起成立“文艺界抗敌后援会”。 不知疲倦的叶圣陶 1939年,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 1946年,回到上海后,担任了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总务部主任及上海市小学教师联合进修会和中学教育研究会的顾问。 1949年,到达北平,担任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主任,后任全国文联委员。 1949年后,先后出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民进中央主席。[1] 1983年当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是第一至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 1988年2月16日,叶圣陶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人物轶事 叶圣陶曾数次改名,他原名叶绍钧,他12岁入苏州长元吴公立小学时,请先生章伯寅取一个立志于爱国强国的字。章先生说:“你名绍钧,有诗曰‘秉国之钧’,取‘秉臣’为字好。”并教育他要爱国就得先爱乡土,晓得乡土的山川史地名人伟业。1911年10月15日,苏州在辛亥革命中光复了。次日,叶绍钧找到章伯寅先生说:“清廷已覆没,皇帝被打倒了,我不能再作臣了,请先生改一个字。”先生笑了笑说:“你名绍钧,有诗曰‘圣人陶钧万物’,就取‘圣陶’为字吧。”这样叶绍钧满意而去。1914年6月10日,叶绍钧在小说丛报第2期发表文言小说玻璃窗内之画象,署名“圣陶”。以后他又把姓“叶”与笔名“圣陶”连了起来,成为著名于世的笔名。[1] 人物贡献 文学贡献 叶圣陶的第一篇关于儿童文学的学术论文题作儿童之观念,批评了中国儿童受到的坏影响。 叶圣陶 事实上,叶圣陶是20世纪20年代第一位写童话的作者。他的作品《稻草人》于1923年出版。 这部儿童读物在许多青少年当中极受欢迎。另一个作品古代英雄的石像,讲述了一块石头被雕刻成英雄的形象。这个简单易读的故事背后的寓意是嘲笑专家的傲慢自大与人们的麻木。 叶圣陶热切的主张规范现代汉语包含规范的语法、修辞、词汇、标点、简化字和除去异体汉字。他又编纂和规范了出版物的汉字并且规定了汉语拼音方案。他所做的努力改进了编辑工作的质量与组织结构。 最重要的是,叶圣陶在出版领域提倡使用白话文。 他的杂志和报纸大多使用白话文,这极大地方便了记者和读者的阅读。所有的这些贡献促进了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4] 教育贡献 叶圣陶教育思想对中国特色现代教育理论作出了具有独创性、系统性的重要贡献。这一教育思想,以中国教育改革实践为逻辑起点,形成了唯物辩证的中国教育改革之学;在探索和回答中国教育改革实际问题中,精辟、独到地揭示了中国现代教育基本原理;在总结和提炼中国教育改革实践经验中,发展、创新了中国现代教育教学理论。
73赞·7,717浏览2020-09-27
叶圣陶资料20个字 — 找答案,就来「问一问」
4457位专家解答
5分钟内响应 | 万名专业答主
关于叶圣陶的资料
叶圣陶,1894年生,江苏苏州人。原名叶绍钧,字秉臣。1911年11月,改现名叶圣陶。笔名有叶锦、圣陶、斯提、桂山、秉丞、郢生等。1911年中学毕业后,当乡镇小学教师。1916年进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公学校执教。1919年加入北京大学学生组织的“新潮社”,开始发表小说、新诗、文学评论和话剧剧本。1921年与周作人、沈雁冰、郑振铎等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共同举起“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旗帜。“五卅”运动,与胡愈之等人创办公理日报,进行反帝爱国宣传,后又主编中国济难会的光明半月刊。1923年任商务印书馆编辑。1930年任开明书店编辑。“九一八”事变后,参加发起成立“文艺界反帝抗日大联盟”。1939年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1946年后参加爱国民主运动,任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总务部主任。1949年任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主任。 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副署长兼编审局局长,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出版社社长和总编辑,教育部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民进第六届中央副主席、第七届中央主席、名誉主席,全国文联第一至四届委员,中国作协第二、三届理事、顾问,中华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1983年当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是第一至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 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是文学研究会在创作上最有成绩的作家,也是五四时期除鲁迅之外最重要的现实主义小说家。创作了我国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1923年)和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倪焕之》(1929年)。其他作品还有:短篇小说集隔膜(1922年)、《火灾》(1923年)、线下(1925年)、《城中》(1926年)、未厌集(1928年)等。在长期的编辑生涯中,先后主编或编辑过《诗》杂志、文学周报、《小说月报》、《中学生》、中学生文艺、国文月刊、开明少年、笔阵、国文杂志、中国作家等多种重要的文学、语文教育刊物和几十种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撰写过十多本语文教育方面的论著,为语文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曾经发现培养和举荐过一批青年作者,如巴金、丁玲、戴望舒等。1980年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了《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2] 1988年2月16日在北京逝世,终年94岁。
60赞·2,041浏览
叶圣陶的简介
叶圣陶的简介如下: 1、叶圣陶(1894—1988),男,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2、叶圣陶以中国教育改革实践为逻辑起点,形成了唯物辩证的中国教育改革之学在探索和回答中国教育改革实际问题中,精辟、独到地揭示了中国现代教育基本原理;在总结和提炼中国教育改革实践经验中,发展、创新了中国现代教育教学理论。 3、叶圣陶主张规范现代汉语包含规范的语法、修辞、词汇、标点、简化字和除去异体汉字。他又编纂和规范了出版物的汉字并且规定了汉语拼音方案。他所做的努力改进了编辑工作的质量与组织结构。 扩展资料: 1、叶圣陶纪念馆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甪直镇叶圣陶公园,保圣寺西侧,建于“吴县立第五高等小学”原址上,1917年至1922年,叶圣陶曾在这里任教。 2、纪念馆院落中的几幢建筑,都是经过整修后的校舍。纪念馆后是一个花园,一角是叶先生在五高时创办的先生农场的旧址。花园另一角是叶圣陶先生的墓地。 3、2014年9月,纪念馆对馆区、周边环境进行改造后,重修开馆。纪念馆叶圣陶事迹展共分8个部分,展出的实物有85件,照片172张,文字资料149份。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叶圣陶 百度百科_叶圣陶纪念馆
795赞·18,994浏览2019-10-31
雕塑公司大型校园雕塑_定制厂家_可提供校园雕塑方案
南京普乐环境艺术有限公司广告
易县兴旺铜雕雕刻技艺精湛,点击定制!

qghost
叶圣陶(1894—1988),男,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1]
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1916年,进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公学校执教,推出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人》。[2]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1923年,发表长篇小说《倪焕之》。[3]
1949年后,先后出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民进中央主席。1983年当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是第一至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
1988年2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中文名
叶圣陶
别名
叶绍钧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江苏苏州
人物关系
叶至诚
儿子
叶至善
儿子
叶兆言
孙子
姚澄
儿媳
快速
导航
人物轶事人物贡献个人作品作品风格人物评价人物纪念
人物生平
1894年,出生于苏州吴县。
叶圣陶童话选
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毕业后任小学教员。1914年被排挤出校,开始文言小说创作。
1911年11月,改为现名叶圣陶,笔名有叶锦、圣陶、斯提、桂山、秉丞、郢生等。同年中学毕业,后成为乡镇小学教师。
1915年,任上海商务印书馆尚公学校国文教员,为其编写小学国文课本。
1916年,进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公学校执教。我国的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人》是他写的。
1917年,应聘到吴县甪直吴县第五高等小学任教,进行教育改革,编写新的教科书,工作到1922年,并开始写作。
1918年,在妇女杂志第4卷2、3号上发表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1]
1919年,加入了北京大学的新潮社,开始白话文学的创作,发表小说、新诗、文学评论和话剧剧本。
1921年与周作人、沈雁冰、郑振铎等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共同举起“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旗帜。“五卅”运动,与胡愈之等人创办公理日报,进行反帝爱国宣传,后又主编中国济难会的光明半月刊。同年,与茅盾、郑振铎等人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提倡“文学为人生”。
1921年冬,叶圣陶开始尝试童话创作。小白船是他的第一篇童话,表达的是“爱”和“善”的理想主义。
1923年,进入商务印书馆从事编辑出版工作,发表了长篇小说《倪焕之》。
1930年任开明书店编辑。“九一八”事变后,参加发起成立“文艺界反帝抗日大联盟”。同年,转入开明书店,主办《中学生》杂志。[1]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发起成立“文艺界反帝抗日大联盟”。
抗战期间,他前往四川继续主持开明书店编辑工作,同时还参加发起成立“文艺界抗敌后援会”。
不知疲倦的叶圣陶
1939年,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
1946年,回到上海后,担任了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总务部主任及上海市小学教师联合进修会和中学教育研究会的顾问。
1949年,到达北平,担任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主任,后任全国文联委员。
1949年后,先后出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民进中央主席。[1]
1983年当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是第一至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
1988年2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人物轶事
叶圣陶曾数次改名,他原名叶绍钧,他12岁入苏州长元吴公立小学时,请先生章伯寅取一个立志于爱国强国的字。章先生说:“你名绍钧,有诗曰‘秉国之钧’,取‘秉臣’为字好。”并教育他要爱国就得先爱乡土,晓得乡土的山川史地名人伟业。1911年10月15日,苏州在辛亥革命中光复了。次日,叶绍钧找到章伯寅先生说:“清廷已覆没,皇帝被打倒了,我不能再作臣了,请先生改一个字。”先生笑了笑说:“你名绍钧,有诗曰‘圣人陶钧万物’,就取‘圣陶’为字吧。”这样叶绍钧满意而去。1914年6月10日,叶绍钧在小说丛报第2期发表文言小说玻璃窗内之画象,署名“圣陶”。以后他又把姓“叶”与笔名“圣陶”连了起来,成为著名于世的笔名。[1]
人物贡献
文学贡献
叶圣陶的第一篇关于儿童文学的学术论文题作儿童之观念,批评了中国儿童受到的坏影响。
事实上,叶圣陶是20世纪20年代第一位写童话的作者。他的作品《稻草人》于1923年出版。 这部儿童读物在许多青少年当中极受欢迎。另一个作品古代英雄的石像,讲述了一块石头被雕刻成英雄的形象。这个简单易读的故事背后的寓意是嘲笑专家的傲慢自大与人们的麻木。
叶圣陶热切的主张规范现代汉语包含规范的语法、修辞、词汇、标点、简化字和除去异体汉字。他又编纂和规范了出版物的汉字并且规定了汉语拼音方案。他所做的努力改进了编辑工作的质量与组织结构。
最重要的是,叶圣陶在出版领域提倡使用白话文。 他的杂志和报纸大多使用白话文,这极大地方便了记者和读者的阅读。所有的这些贡献促进了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4]
教育贡献
叶圣陶教育思想对中国特色现代教育理论作出了具有独创性、系统性的重要贡献。这一教育思想,以中国教育改革实践为逻辑起点,形成了唯物辩证的中国教育改革之学;在探索和回答中国教育改革实际问题中,精辟、独到地揭示了中国现代教育基本原理;在总结和提炼中国教育改革实践经验中,发展、创新了中国现代教育教学理论。[5]
个人作品
时间 作品 类型
1918 春宴琐谭 短篇小说
1921 小白船 童话
1921 《一粒种子》 童话
展开全部
报纸 杂志
上海时事新报 礼拜六
上海民国日报 《儿童文学》
文学周报 《中国语文》
展开全部
作品风格
叶圣陶小说的突出艺术成就,在于他对“灰色人生”的冷静观察和客观描写,表现出鲜明的现实主义的特征。作家的冷隽、客观的风格色彩并不排斥他内在热情和主观见解的表达。冷静观察和客观描写,在叶圣陶小说风格的诸因素中最为突出。他带着一双透入的观世的眼,冷静地审视着蜷伏在旧中国暗诹一角被侮辱与被损害的民众。他的内心满蕴着悲悯之情,而在落笔之际却藏而不露、冷隽含蓄,意常见于言外,情不外露于文中。[7]
叶圣陶先生
同情与讽刺兼备,是叶圣陶对小市民知识分子用笔的基本特色,在生活碾盘重压下的知识者,他看不惯他们的怯弱、空虚、玩忽职守、自私自利、因此要刺它一下,期望他们有所改变;但是他也深知他们的甘苦,造成他们这些不良表现的原因是复杂的,有时他们自己也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因此,他在嘲讽的同时又毫不含糊地把笔锋指向其背后的黑暗现实制度,从而使他的批判现实主义达到了一定的深度。[7]
人物评价
叶圣陶先生是中国文艺界、教育界的老前辈,他为人敦厚,彬彬有礼。著名诗人臧克家曾经说过:“温、良、恭、俭、让这五个大字是做人的一种美德,我觉得叶老先生身上兼而有之。”[8](臧克家、新浪网评)
叶老虚怀若谷,平易近人,办起事来刚强果断,认真负责。比如编讲义,写教材,他不但不满意有的人只是照搬照抄,而且指出其中须包括自己的研究,带有自己的心得,这种主张是他负责精神的表现。又如编制“引得”,尤其为大部头的书编制“引得”,许多人虽明知有益于学术研究,但觉得这毕竟是为他人的工作,又耐不住工作进程中的辛苦和单调,不肯去尝试。叶老却曾用商务印书馆铜版《十三经》白文做底本,编出一部巨册的“引得”。初着手时,困难重重,又缺乏助手,但他既已认定这是有益于广大读者的工作,就成年累月不知疲劳地去做,决不半途而废,这是他工作中负责精神的又一表现。[9](中国网评)
人物纪念
叶圣陶纪念馆建于县立第五高等小学的原址上,1917年至1922年,叶圣陶曾在这里任教。
叶圣陶纪念馆
纪念馆位于苏州吴中区甪直镇叶圣陶公园,与保圣寺相邻(保圣寺西侧),坐落在保圣寺西,与寺院仅一墙之隔。这里是文学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叶圣陶工作过的地方。叶老逝世后,甪直人民为了表示对他的崇敬和怀念,将当年叶老执教的几处旧址重行修建,辟为叶圣陶纪念馆。

songzhuoran
叶圣陶(1894一1988),原名叶绍钧,字圣陶圣族人,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解放后,叶圣陶曾担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叶圣陶,1988年2月16日于北京逝世,享年94岁。

sharezxj
叶圣陶(1894—1988),男,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扩展资料叶圣陶曾数次改名,他原名叶绍钧,他12岁入苏州长元吴公立小学时,请先生章伯寅取一个立志于爱国强国的字。章先生说:“你名绍钧,有诗曰‘秉国之钧’,取‘秉臣’为字好。”并教育他要爱国就得先爱乡土,晓得乡土的山川史地名人伟业。1911年10月15日,苏州在辛亥革命中光复了。次日,叶绍钧找到章伯寅先生说:“清廷已覆没,皇帝被打倒了,我不能再作臣了,请先生改一个字。”先生笑了笑说:“你名绍钧,有诗曰‘圣人陶钧万物’,就取‘圣陶’为字吧。”这样叶绍钧满意而去。1914年6月10日,叶绍钧在小说丛报第2期发表文言小说玻璃窗内之画象,署名“圣陶”。以后他又把姓“叶”与笔名“圣陶”连了起来,成为著名于世的笔名。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叶圣陶全文

袁园Serena
叶圣陶(1894—1988),男,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扩展资料
1911年10月15日,苏州在辛亥革命中光复了。次日,叶绍钧找到章伯寅先生说:“清廷已覆没,皇帝被打倒了,我不能再作臣了,请先生改一个字。”先生笑了笑说:“你名绍钧,有诗曰‘圣人陶钧万物’,就取‘圣陶’为字吧。”这样叶绍钧满意而去。
1914年6月10日,叶绍钧在小说丛报第2期发表文言小说玻璃窗内之画象,署名“圣陶”。以后他又把姓“叶”与笔名“圣陶”连了起来,成为著名于世的笔名。
参考资料:

Quinton_Chen
叶圣陶(1894年-1988年),原名叶绍钧,字圣陶,汉族人,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解放后,叶圣陶曾担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他也是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委员、民进中央主席。叶圣陶于1988年2月16日于北京逝世,享年94岁。

Missdull
叶圣陶(1894—1988),男,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1]
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1916年,进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公学校执教,推出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人》。[2]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1923年,发表长篇小说《倪焕之》。[3]
1949年后,先后出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民进中央主席。1983年当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是第一至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
1988年2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中文名
叶圣陶
别名
叶绍钧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江苏苏州
人物关系
叶至诚
儿子
叶至善
儿子
叶兆言
孙子
姚澄
儿媳
快速
导航
人物轶事人物贡献个人作品作品风格人物评价人物纪念
人物生平
1894年,出生于苏州吴县。
叶圣陶童话选
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毕业后任小学教员。1914年被排挤出校,开始文言小说创作。
1911年11月,改为现名叶圣陶,笔名有叶锦、圣陶、斯提、桂山、秉丞、郢生等。同年中学毕业,后成为乡镇小学教师。
1915年,任上海商务印书馆尚公学校国文教员,为其编写小学国文课本。
1916年,进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公学校执教。我国的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人》是他写的。
1917年,应聘到吴县甪直吴县第五高等小学任教,进行教育改革,编写新的教科书,工作到1922年,并开始写作。
1918年,在妇女杂志第4卷2、3号上发表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1]
1919年,加入了北京大学的新潮社,开始白话文学的创作,发表小说、新诗、文学评论和话剧剧本。
1921年与周作人、沈雁冰、郑振铎等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共同举起“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旗帜。“五卅”运动,与胡愈之等人创办公理日报,进行反帝爱国宣传,后又主编中国济难会的光明半月刊。同年,与茅盾、郑振铎等人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提倡“文学为人生”。
1921年冬,叶圣陶开始尝试童话创作。小白船是他的第一篇童话,表达的是“爱”和“善”的理想主义。
1923年,进入商务印书馆从事编辑出版工作,发表了长篇小说《倪焕之》。
1930年任开明书店编辑。“九一八”事变后,参加发起成立“文艺界反帝抗日大联盟”。同年,转入开明书店,主办《中学生》杂志。[1]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发起成立“文艺界反帝抗日大联盟”。
抗战期间,他前往四川继续主持开明书店编辑工作,同时还参加发起成立“文艺界抗敌后援会”。
不知疲倦的叶圣陶
1939年,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
1946年,回到上海后,担任了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总务部主任及上海市小学教师联合进修会和中学教育研究会的顾问。
1949年,到达北平,担任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主任,后任全国文联委员。
1949年后,先后出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民进中央主席。[1]
1983年当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是第一至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
1988年2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人物轶事
叶圣陶曾数次改名,他原名叶绍钧,他12岁入苏州长元吴公立小学时,请先生章伯寅取一个立志于爱国强国的字。章先生说:“你名绍钧,有诗曰‘秉国之钧’,取‘秉臣’为字好。”并教育他要爱国就得先爱乡土,晓得乡土的山川史地名人伟业。1911年10月15日,苏州在辛亥革命中光复了。次日,叶绍钧找到章伯寅先生说:“清廷已覆没,皇帝被打倒了,我不能再作臣了,请先生改一个字。”先生笑了笑说:“你名绍钧,有诗曰‘圣人陶钧万物’,就取‘圣陶’为字吧。”这样叶绍钧满意而去。1914年6月10日,叶绍钧在小说丛报第2期发表文言小说玻璃窗内之画象,署名“圣陶”。以后他又把姓“叶”与笔名“圣陶”连了起来,成为著名于世的笔名。[1]
人物贡献
文学贡献
叶圣陶的第一篇关于儿童文学的学术论文题作儿童之观念,批评了中国儿童受到的坏影响。
事实上,叶圣陶是20世纪20年代第一位写童话的作者。他的作品《稻草人》于1923年出版。 这部儿童读物在许多青少年当中极受欢迎。另一个作品古代英雄的石像,讲述了一块石头被雕刻成英雄的形象。这个简单易读的故事背后的寓意是嘲笑专家的傲慢自大与人们的麻木。
叶圣陶热切的主张规范现代汉语包含规范的语法、修辞、词汇、标点、简化字和除去异体汉字。他又编纂和规范了出版物的汉字并且规定了汉语拼音方案。他所做的努力改进了编辑工作的质量与组织结构。
最重要的是,叶圣陶在出版领域提倡使用白话文。 他的杂志和报纸大多使用白话文,这极大地方便了记者和读者的阅读。所有的这些贡献促进了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4]
教育贡献
叶圣陶教育思想对中国特色现代教育理论作出了具有独创性、系统性的重要贡献。这一教育思想,以中国教育改革实践为逻辑起点,形成了唯物辩证的中国教育改革之学;在探索和回答中国教育改革实际问题中,精辟、独到地揭示了中国现代教育基本原理;在总结和提炼中国教育改革实践经验中,发展、创新了中国现代教育教学理论。[5]
个人作品
时间 作品 类型
1918 春宴琐谭 短篇小说
1921 小白船 童话
1921 《一粒种子》 童话
展开全部
报纸 杂志
上海时事新报 礼拜六
上海民国日报 《儿童文学》
文学周报 《中国语文》
展开全部
作品风格
叶圣陶小说的突出艺术成就,在于他对“灰色人生”的冷静观察和客观描写,表现出鲜明的现实主义的特征。作家的冷隽、客观的风格色彩并不排斥他内在热情和主观见解的表达。冷静观察和客观描写,在叶圣陶小说风格的诸因素中最为突出。他带着一双透入的观世的眼,冷静地审视着蜷伏在旧中国暗诹一角被侮辱与被损害的民众。他的内心满蕴着悲悯之情,而在落笔之际却藏而不露、冷隽含蓄,意常见于言外,情不外露于文中。[7]
叶圣陶先生
同情与讽刺兼备,是叶圣陶对小市民知识分子用笔的基本特色,在生活碾盘重压下的知识者,他看不惯他们的怯弱、空虚、玩忽职守、自私自利、因此要刺它一下,期望他们有所改变;但是他也深知他们的甘苦,造成他们这些不良表现的原因是复杂的,有时他们自己也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因此,他在嘲讽的同时又毫不含糊地把笔锋指向其背后的黑暗现实制度,从而使他的批判现实主义达到了一定的深度。[7]
人物评价
叶圣陶先生是中国文艺界、教育界的老前辈,他为人敦厚,彬彬有礼。著名诗人臧克家曾经说过:“温、良、恭、俭、让这五个大字是做人的一种美德,我觉得叶老先生身上兼而有之。”[8](臧克家、新浪网评)
叶老虚怀若谷,平易近人,办起事来刚强果断,认真负责。比如编讲义,写教材,他不但不满意有的人只是照搬照抄,而且指出其中须包括自己的研究,带有自己的心得,这种主张是他负责精神的表现。又如编制“引得”,尤其为大部头的书编制“引得”,许多人虽明知有益于学术研究,但觉得这毕竟是为他人的工作,又耐不住工作进程中的辛苦和单调,不肯去尝试。叶老却曾用商务印书馆铜版《十三经》白文做底本,编出一部巨册的“引得”。初着手时,困难重重,又缺乏助手,但他既已认定这是有益于广大读者的工作,就成年累月不知疲劳地去做,决不半途而废,这是他工作中负责精神的又一表现。[9](中国网评)
人物纪念
叶圣陶纪念馆建于县立第五高等小学的原址上,1917年至1922年,叶圣陶曾在这里任教。
叶圣陶纪念馆
纪念馆位于苏州吴中区甪直镇叶圣陶公园,与保圣寺相邻(保圣寺西侧),坐落在保圣寺西,与寺院仅一墙之隔。这里是文学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叶圣陶工作过的地方。叶老逝世后,甪直人民为了表示对他的崇敬和怀念,将当年叶老执教的几处旧址重行修建,辟为叶圣陶纪念馆。[10]

mayunpeng
2019-09-28聊聊
叶圣陶(1894—1988),男,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扩展资料叶圣陶曾数次改名,他原名叶绍钧,他12岁入苏州长元吴公立小学时,请先生章伯寅取一个立志于爱国强国的字。章先生说:“你名绍钧,有诗曰‘秉国之钧’,取‘秉臣’为字好。”并教育他要爱国就得先爱乡土,晓得乡土的山川史地名人伟业。
1911年10月15日,苏州在辛亥革命中光复了。次日,叶绍钧找到章伯寅先生说:“清廷已覆没,皇帝被打倒了,我不能再作臣了,请先生改一个字。”先生笑了笑说:“你名绍钧,有诗曰‘圣人陶钧万物’,就取‘圣陶’为字吧。”这样叶绍钧满意而去。
1914年6月10日,叶绍钧在小说丛报第2期发表文言小说玻璃窗内之画象,署名“圣陶”。以后他又把姓“叶”与笔名“圣陶”连了起来,成为著名于世的笔名。

盲童

扣儿

亏你Queenie_X

大踏步的流浪汉

老驴看唱本
叶圣陶(1894—1988),男,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扩展资料
叶圣陶曾数次改名,他原名叶绍钧,他12岁入苏州长元吴公立小学时,请先生章伯寅取一个立志于爱国强国的字。章先生说:“你名绍钧,有诗曰‘秉国之钧’,取‘秉臣’为字好。”并教育他要爱国就得先爱乡土,晓得乡土的山川史地名人伟业。
1911年10月15日,苏州在辛亥革命中光复了。次日,叶绍钧找到章伯寅先生说:“清廷已覆没,皇帝被打倒了,我不能再作臣了,请先生改一个字。”先生笑了笑说:“你名绍钧,有诗曰‘圣人陶钧万物’,就取‘圣陶’为字吧。”这样叶绍钧满意而去。
1914年6月10日,叶绍钧在小说丛报第2期发表文言小说玻璃窗内之画象,署名“圣陶”。以后他又把姓“叶”与笔名“圣陶”连了起来,成为著名于世的笔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叶圣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