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葬文化中总有头七一说,这是怎么来的?

如题,丧葬文化中总有头七一说,这是怎么来的?
提到的作品

[作品]招魂

實驗室的大抽屜裡,竟然關著一個自稱是明末大將軍的瘋子。巧的是,古墓也出現了自稱明朝皇帝的鬼。莫非費力醫生已經………

倪匡

[作品]楚辞

《楚辞》主要在精、全、注、装四个方面做了工作。 精,指精选古代诗文选本中最为优秀者予以推出。不仅注重编选者、编选思路的权威性,也注重流传的广泛性,使之具有真正的收藏价值。 全,指尽量全面地反映古代诗文...

黄凤显

[作品]魏书

本书是中国历代名家碑帖临摹教程中的魏书之《张猛龙碑》分册,并详细讲述了魏书的运笔及间架结构特点以及临摹中所应注意的事项。 该书图文并茂,讲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实用性强,是临摹《张猛龙碑》极佳的辅导材...

沈一草

[作品]云笈七签

近年来,随着文化事业的复兴,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人也愈发其众了。道教文献以其五彩缤纷的奇姿,赢得了中外人士的瞩目,确为有待于深掘的宝藏。 这部素享“小道藏”、“道教小百科”美誉的名著编于北宋。张君房在...

张君房辑

[作品]北齐书

清乾隆三十七年。,乾隆帝弘历下诏,开四库全书馆,次年,敕修《四库全书》。自唐宋以后,历代王朝便形成了收集编纂典籍的传统,唐代有《艺文类聚》、《北堂书钞》,宋代有《太平御览》、《册府元龟》,特别是明代永...

李百药

最新跟帖
xuyanhua

xuyanhua

有,就是死者去世后的第七日,死者魂魄会头七回家,家人应该在魂魄回来前,为死者准备一桌好饭菜,家人必须回避

雨露

雨露

头七,是中国人的丧殡习俗,是根据死者去世的时间,再配合天干地支计算出来的日子及时辰,然习惯上大家都认为“头七”指的是人去世后的第七日。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头七”习俗。

人死后的第七日其魂魄会回来家中以作最后的怀念,家人会为逝者准备其生前最喜爱的食物及物件以作最后的致意,中国人称这天为头七。 头七,中国人的丧殡习俗,是根据死者去世的时间,再配合天干地支计算出来的日子及时辰,然习惯上大家都认为“头七”指的是人去世后的第七日。一般都认为,死者魂魄会于“头七”返家,家人应于魂魄回来前,为死者魂魄预备一顿饭,之后便须回避,最好的方法是睡觉,睡不著也要躲入被窝;如果死者魂魄看见家人,会令他记挂,便影响他投胎再世为人。亦有说认为到了“头七”当天的子时回家,家人应于家中烧一个梯子形状的东西,让魂魄顺着这趟“天梯”到天上。

longchengjiari

longchengjiari

在我国民间各地都有丧葬过头七,只是因为各地风俗方式不一样。按照风俗习惯,人们认为头七就是人过世之后的第七天,是先人亡魂最后一次还阳回家看望亲人之后就正式踏上黄泉路,在这天,死者的魂魄会回到家中,家人不得来回走动,最好就是躲在被窝里睡觉。并且还要为死者准备好生前喜爱的饭菜,饭菜中是不可有牛肉和马肉的,因为先人头七魂是由牛头马面小鬼差护回家的,一旦出现,属大忌。

时辰到了之后,死者必须返回阴间,还有众多地方,在家中烧一个梯子状的东西,寓意是死者以此走到天上。

总之在历史上,因地区文化的的不同,民族习俗各有较大差异。这也是中华民族的丧葬文化的习俗不同,还有些地方,认为过世的人,会变成各种各样的东西,头七那天来到家中,因此人们如果看到活物进入家中,千万是绝对不能去赶的,更不能随手便打。否则让死者之魂看到,会舍不得离开,从而影响投胎转世。

给亡者过头七,是历史流传的习俗,相信科学的人和现代的年轻人,会认为是无稽之谈和迷信,因为人人都知道人死如灯灭,什么都没有了,那来的魂魄。其实专家告诉你,头七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的,在我国的古代,科学没有现代发达,人有时候会出现假死的状态,也就是留点机会看看他是不是假死的状态,也就是留点机会看看他是不是真死,但是实际上,随着历史的发展,人在头七的时候,早就入土为安了。

还有一种历史说法,头七的由来是因为扁鹊,医治一位太子的时候,因为太子已经死亡,扁鹊便说七天之后太子会醒,而扁鹊当然知道,太子只是医学上的假死。只要经过治疗,肯定会醒的。虽然说如今头七已经不能看出死者是否真的死了,因头七的时候,死者早已下葬,就是假死也没人知道,但是死者要停尸三日,在这期间,人们就可以分辨的一清二楚。

流光盛年

流光盛年

我尝试回答一下。

中国道教认为人有三魂,分别叫胎光、爽灵、幽精,代表天地五行,五行即人。人没有了心跳后,三魂先散,第一天散幽精,第二天散爽灵,第三天散胎光,三魂散尽,这三天内每一天都可能会还魂转回。按照道教说法,人尚未真死,还在望乡台上转悠,如果他放不下父母,便会在第四天转来回魂,如果放不下妻子,会在第五天转来回魂,如果放不下子女,会在第六天转来回魂,如果自己不想死,第七天回魂。出了七天,人就算确定无疑死了。

关于人死后的埋葬,也和头七有关系,人死后如果不到三天,便不需要请先生择日,如果三天之内未埋葬,就要请先生择日才可以入土为安。

李Cissy

李Cissy

我们民间丧葬文化中“七”是一个特殊的数字,意思是七天,通常七天表示祭奠亡者的一种阶段性,以七七表示终局。“头七”就是七七中的第一阶段,即头七天。

民间“七七”之俗很古老,流传至今。至于此俗古老到什么程度,从现在的史料来看,最早见于北书、《魏书》、《北齐书》等,后来历代文人在个人的著作中屡有记载,如北宋政治家、词人韩琦的君臣相遇传、明末清初著名学者和思想家顾炎武《日知录》等等的文中都有涉及,还有一些学作品,如《三言》中的一些篇章也有描写。又如清代钱泳《履园丛话》中对“七七”专门做了一番考证。

“七七”之俗指人离世后,以七日为期,每七日上坟祭奠一次,到四十九日上,也就是共七个七天,即一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七七,简称为“七七”。民间又把“七七”称之为“尽七”、“满七”、“断七”。关于“七七”的来源,据古人考证,有两种不同的说法。

一说来自于佛教。佛教以七天为一个轮回,认为世间之人死后,每个七天都有投胎转世的机会,就要靠死人自己的灵魂去寻找路径。亲属怕死者找不到投胎转世的路,每个轮回的第七天要进行祭拜和超度,帮助和指引其走向投胎转世之路。如果七七四九天内死者还找不到投胎转世之路,世上的亲人也就无可奈何了,死者也就只能做游荡在世间的孤魂野鬼。

二是来源古老的招魂习俗。招魂指招回死者的灵魂,春秋战国时民间的一种习俗,尤其以楚地为甚,如《楚辞》中就有《招魂》,可见当时的招魂巫风盛行。古人认为人死后灵魂暂时脱了躯壳,游离在人世间,从人死开始的七日内不能埋葬,通过请专门的“有司”(巫师)来招魂,希望灵魂归入躯壳内,死去的人就能复活。七天内不能复活,就确认为人是真的死了,可能埋葬,这就是“头七”的来源,是古代舍不得亲人离去,一种美好的愿望而已。把死人埋葬后,仍以七天为期,继续以祭祀的方式进行招魂,将其引回家中,不至于到处流浪,及到七七四十九天为止,过了四十九天后,世人谁也奈何不了。后来,招魂就逐渐形成了民间的一种对死者的祭奠习俗。初丧多以七日为期,逢七必上坟祭奠。

随着民间习俗的发展,各地产生了不同的习俗,对“七七”也产生了相关的禁忌。不同的地方,“头七”中出现了不同的祭奠形式。如民间很多地方在死人埋葬后,三天内,每到黄昏时要到坟前点灯,各地有不同说法,如黑龙江一带的说法是怕死者夜间害怕,而南方一些地方则认为,则埋葬的死者灵魂不安定,还不停地在路上游荡,点灯是为了让其不至于迷失回家(坟墓)的路。南方很多地方,死者埋葬后三天内,早晚要给死者送饭,就是将饭摆于坟前,主要是怕死者刚到阴间,还搞不清方向,饭让饿鬼抢走,没有饭吃。三天后就忌频繁上坟,认为于孝子孝女不利,这些地方已没有“头七”的说法。

民间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逢七必祭扫。如河南一带,祭七避子嗣的说法。比如,死者只有一子,“头七”就不能上坟祭扫,有二子,二七不能祭扫,以此类推。山东、河南、浙江等地则忌四七上坟祭扫。有很多地方七七的祭奠,从古代的上坟祭奠,改为在家中祭奠。有的地方依然讲究“七七”上坟,但与古代相比也有了很大变化,如“头七”为小祭,“三七”为中祭,“五七”为终祭。也就是说“七七”实际上只到“五七”为止,最后还有一个百日上坟之祭,称“过百”。

“头七”习俗来源于古俗,自然就有很浓的迷信色彩,是民间人们把对逝去的亲人的不舍之情,寄托在虚无的迷信之中,其形式是迷信的,但其对则逝去的亲人的感情却是真实的。

tmxk

tmxk

头七,是一种古代留传下来的丧殡习俗。

习惯上认为“头七”指的是人去世后的第七日。一般都认为,死者魂魄会于“头七”返家,家人应该于魂魄回来前,给死者魂魄预备一顿饭。

丧殡习俗盛行于儒家文化,孔子讲究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这种习俗起源应该是在周朝甚至更早,盛行于战国后期,然后随着后来儒家道家佛家的发展在这里面有加入了更多的一些东西。现在的一些讲究应该跟孔子那个时候的礼仪有许多的不一样的地方,因为孔子是敬鬼神而远之。而现在却是敬畏鬼神而近之。

最初头七的仪式应该是与人出生时有关。降生七日多恋父精母血,出生三年不免父母之怀。而一些祭奠仪式上讲究有始有终。又说人去世后七日还要讲究回阳间看看以免投错胎。后来随着西晋时期佛家盛行以及道教的一些讲究,让这个仪式添加了更多的一些迷信色彩。像在家中烧一个梯子一样的祭物和在桌面上洒灰,这些都是属于道教仪式。

任何的仪式都是传承与发展。所以现在的东西形式肯定跟以前的形式有些不一样,但是它的本质都是一样的,就是告诉我们。不要忘祖。同时也是让我们思考一个人生的终极目标,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感谢关注

东方岸埜

东方岸埜

我国民间,丧葬文化的内容多而繁杂。丧葬习俗因所处地域不同,差别很大。而同样的习俗,各地的做法有所不同,自然对该习俗的由来和含义,在解释上也大不相同,“头七”也不列外。

说“头七”就得说“做七(或烧七)”,这是汉族人的丧葬习俗。即,把人去世的当日作为第一日算起,每七日做一次祭奠活动,依次做七次,“七七”四十九日终。“头七”是第一个七日的祭奠活动。

源于佛教的阎王的说法。阎王在梨俱吠陀中出现,佛教沿用这一说法,称阎王为管理地狱的魔王。人死后都要到阴间去报道,接受阎王的审判,生前行善者,可转世成人,享富贵,生前作恶者,会受惩罚,下地狱,受刑后转世成人。

中国佛教中,又有十殿阎罗之说。十殿阎罗是十个主管地狱的阎王总称,这一说法始于唐末。从一到十,依次分别是:秦广王、楚江王、宋帝王、忤官王、阎罗王、卞城王、泰山王、平等王、都市王、转轮王。这十王分别居于地狱的十殿之上,因此称他们为十殿阎王。

人去世后,从“头七”到“满七”,祭奠七次;再加上百日、周年和三年的三次祭奠,正好十次祭奠。十殿阎罗,其实就是与上述十个节点相对应的。亡魂从“头七”开始,分别按照十个节点日,依次被押解到一至十殿受审。

“头七”被送到一殿,该殿专司人间夭寿生死,统管幽冥吉凶、善人寿终,接引超升;功过两半者,送交第十殿发放,仍投入世间,男转为女,女转为男。恶多善少者,押赴殿右高台,名曰孽镜台,令之一望,照见在世之心好坏,随即批解第二殿,发狱受苦。

我国民间,十分重视“头七”的祭奠,尽可能多烧纸钱,资助亡魂打点、孝敬一殿秦广王蒋子文,求得一个好的判决结果。更有甚者,人去世后,在家停放七天不下葬,等待亡魂被秦广王判个阳寿未尽,返回世间;或者被判个功过两半,送交第十殿转轮王薛礼发放,仍投入世间,期盼亡人能重新活过来的奇迹发生。

此外,有些地方,相当重视“五七”的祭奠活动,大做法事、多烧纸钱,以助亡魂孝敬司掌叫唤大地狱的五殿阎罗天子包(包拯),并打点其下属十六个诛心小狱的小王。凡解到此殿者,押赴望乡台,令其听见世上本家,因罪遭殃各事,随即推入此狱,细查曾犯何恶,再发入诛心十六小狱,钩出其心,掷与蛇食,铡其身首(包公即善于用铡刀),受苦满日,另发别殿。可见五殿刑罚足够残酷!

当然,还有其他一些说法。但,无论哪种解释,终归都是一些迷信的蛊惑论调,恐怕难有统一定论。因此,大家看完、听完后,就只当是一段荒诞的神话故事,平心静气地做好现实中的人和事,才是最重要的。

闲禾禾

闲禾禾

我国丧葬文化中关于“头七”的说法,指的是死者从死亡之日起,到第七天去上坟,祭祀烧纸,民间也叫烧七。

民间有七日还魂之说,这一天逝者都要回家

中国人的丧殡习俗,一般认为,死者魂魄会于“头七”返家,家人应于魂魄回来前,为其预备一顿晚饭,便需早早地上床睡觉全家回避;据说死者魂魄看见家人,会令他记挂,在六道轮回里受煎熬,影响他投胎再世为人。过了头七之后,先人就要登上望乡台,开始黄泉路之路,从此一去永不归。

家人为逝者烧头七

在民间流传人有三魂七魄,“头七”也叫做“烧七”,而这里的“烧七”就是指烧七个七,七天烧一次,七七四十九天,“头七”就是“烧头七”。据说人归天后,“阎王”每七天审问一次,然后一七“去其一魄”,直到七魄去尽。

阳间的人每七天便去坟地烧纸钱向“阎王”求情。我们河北沧州一代的风俗是烧纸祭祀五个“七”,意义上是每到一个“七”就去坟上祭拜一下。而因三七谐音“散”、四七谐音“死”,所以,一般三七、四七不烧,只烧头七、二七、五七。

家乡有头七面、二七饭的说法,因此头七要带一碗面条,二七带米饭之类,五七要带“仙桃果木”等祭品。烧过头七后,每“七”扣除一天,就是每个“七”实际上只有六天,五“七”烧完正好是一个月。

有一些农村习俗仍然保留至今,在年轻人看来甚至觉得有些迷信的说法。随着生活节奏的变快,一些约定俗成的规矩不知不觉中发生了改变。前年有白事回老家,第三天跟着亲属去圆坟,烧完纸,献上祭品,礼毕后,前去的人们把那些水果之类三三两两分开,只一次就说连七都带了,意思是所有的七都不烧了,当时未免有些错愕。

结束语:家乡从此再也没有烧“头七”这一说了,似乎觉得这些传统文化足以被时代慢慢简化掉,倒也省去不少心力,却又有些失落感。“头七”习俗由来已久,在民间,看似人们把对逝去亲人的不舍之情,寄托于虚无的迷信之中,但其对逝去的亲人的感情却是真实的。不知道这样的习俗是该传承还是剔除?请朋友们留言。

呜呜噜噜

呜呜噜噜

问:丧葬文化中总有头七一说,这是怎么来的?

丧葬文化是人过世后过五个七,五个七后,哀思告一段落,从哀思中走出来,合家生活生产恢复正常。

头七是五七之一,也是五七之首,头七是从五七中来的。

过五七是把故去人的灵魂从家里送至祖坟,再送上望乡台,让其顺利赴阴曹,不要恋家。

人死之后,虽然入土为安,但其灵魂难舍难离,久绕不去,家人就要一步一步把灵魂送往天堂,这是每一七送一步,五七到达。

第一七,就是头七,是在故去者卧室烧纸七吊,把老人送至堂屋。

第二期是在堂屋烧纸钱七吊,把亡灵送至院中。

第三七是在院里烧纸钱七吊,把亡灵送出院外。

第四七空着,让亡灵在野外再游荡七天,充分享受一下无拘无的束自由自在。

第五七,故去老人的所有近亲都要携带烛纸香钱和果供前来,把部分供品在堂屋摆上供桌后,其余都带去坟地去祭奠和烧化,这就是把亡灵送入了祖坟,融入了阴间的大家庭。

等到百日,再到村边路口烧纸钱百吊,把亡灵最后送上望乡台。自此,才与故去老人正式告别,以后就是每年的鬼节为先祖祭奠添坟压纸了。

头七说是七天,都要减一天为六天,头七不能是满七,满七更勾引起亡灵的恋宅不舍,所以要减为六天。

五七也不是满五七,如果配偶还在,要给其减去一天,再给儿女们各减去一天,但最多只减五天,不能少过三十天。

这头七一说就是从五七中来的,过七,其实就是送亡灵,慰亡灵,以安存者之心。

悟空sir

悟空sir

头七在中国文化中分为神话和人话。


先说神话。


七被认为是尽头的意思,古人认为人死之后投胎转世需要七个七天才能完成投胎。


人死之后头一个七天里,要去他一生走过的各个地方去再看一眼,告别一下,死者最后要去的地方就是他生活最久的家里,回到家里他要呆很长时间,大约能呆到鸡叫天明的时候,这个过程叫回魂夜。


古人认为灵魂回到家,最后看一眼自己的家人都平安无事,就可以放心的走了,安心的投胎转世,再做一个心底干净的可爱宝宝。


佛家的说法,离开身体,独自游荡的存在叫中阴身。


既然是中,就有前阴和后阴。


前因就是已经死去的那具躯壳,已经回不去了。


后阴是未来将要投胎的那具身体,还没有到来。


中阴身只是个暂时的状态。


按照佛家的说法,人死后,最短七天,最长四十九天就能转世。


在这七个七天中,每过一个七天中阴身都要再经历一次死亡,体味从恐惧到安详的过程。


科学家研究濒死体验时,发现每个人死前看到的景象都不一样,有的看到地狱阎罗,有的看到佛国祥瑞,有的看到未来世界。


佛家认为这是每个人生前所处世界不同而看到的不同世界。


有的科学家则认为,每个人临终前看到的景象不同,可能是因为有平行世界的缘故。

道家则把灵魂分为两部分,三魂和七魄。


三魂在《云笈七签》上的说法是:一曰胎光,二曰爽灵,三曰幽精。


胎光是三魂的主魂,人死亡其实就是胎光死了。


爽灵是帮助人和天地相处的魄,其实就是人的判断力,逻辑能力等各种生存能力,有的人傻了疯了大多是爽灵出了问题。


幽精,是主观生殖的魄。比如一个漂亮姑娘愿意跟薛白袍滚床单不愿意跟薛黑袍滚床单,都是这个幽精的魄在起作用。当然一个漂亮姑娘视英姿飒爽的薛白袍如无物,却喜欢另一个漂亮姑娘,也是幽精的功劳。


七魄是啥呢?


七魄的名字没那么高大上了,起的很接地气,分别叫:尸狗、伏矢、雀阴、吞贼、非毒、除秽、臭肺。


七魄指的是人身上的血,比如管理人眼耳鼻舌身的血,比如人体脏器里的血。


所谓灵魂其实指的是三魂,七魄会随着人的死亡而入土为安。


三魂是更高级的存在。

以上是神话的解释。


人话的解释就简单多了。


古代医学不很发达,有很多病患,得病死亡,但是是假死,这人其实就是休克了,缓一下或者心脏按压一下还能缓过来。


但是古人不知道啊。


匆匆忙忙就把人下葬,导致死者醒过来后,发现自己被埋到了深深的地下,然后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的再死一次。


在名医扁鹊的传说故事中,就有他看到路人出殡,然后看了那具尸体一下,拿出针扎了一下,人活了的神迹。


扁鹊不能起死回生,但是凭借医学经验,让假死的人复苏,他还是能做到的。

古人提倡人死之后放七天再下葬,而且要死者生前亲友前来吊唁。


我盲猜一下可能还有另外一个原因。


中国古代长期是农业社会,粮食产能严重不足。


有些老人老了,丧失了劳动能力,被儿女们嫌弃抛弃,有的是冻饿而死,在古代不孝是大罪。


所以老人死后,大办丧事,请亲友们前来吊唁,儿女借助这个方式让亲朋好友看看,老人生前是否被虐待。


久而久之,人死之后停灵七天,就成了一种民俗,被固定下来。



文:薛白袍

星星星-空

星星星-空

在中国传统文化想象里面,人死后的投胎过程是一项大工程。

人世间凡人千万亿,安排好每个人的投胎这工程不小,耗时费日,足足需要七七四十九天。

为什么是七七四十九天而不是其他天数呢?

因为中国民间相信每个人有“三魂七魄”,人死后一年去一魂,需要三年,所以要过三周年。

“七魄”呢?

七天去一魄,所以需要“七”个七天才可以把七魄去完,也就是人死后需要49天才可以完成去“七魄”工程。

第一个“七天期的最后一天”就是俗称的“头七”。

人死后第一天牛头和马面会带着死者的鬼魂前往土地庙注销活人身份,然后走向黄泉路,这一段黄泉路走完需要的时间不短,足足需要六天。

人过了鬼门关后,会看见很多孤魂野鬼,这些都是可怜人,他们永远走不完黄泉路,他们既不能投胎做人,连做兽亦不得,每一个见过这些孤魂野鬼的死人都会暗自庆幸——自己的一生还不算太糟糕。

黄泉路很长很长,路两边是鲜红鲜红的彼岸花,这些彼岸花好似鲜血铺成的地毯,鬼魂走在这地毯上,这地毯有魔力,会使鬼魂一幕一幕想起自己一生的所作所为,这个时候,或者庆幸,或者后悔,或者后怕,或者高兴,看你生前的所作所为了,都是报应。

然后要过一条奈何桥,桥边有一个土台是“望乡台”。

走到望乡台这一天就是“头七”这一天,鬼魂在望乡台上能够看见自己的家和亲人,进行最后的告别,然后去喝孟婆的“孟婆汤”。

而,对于活人世界来说,儿女们要在头七这一天准备祭品祭拜,让鬼魂们饱餐一顿,去阎王殿接受审判。

嘴角并不都是笑

嘴角并不都是笑

扁鹊经过號(guo)国时,听说虢国太子猝死。出于职业敏感,他跑到虢国宫里,问一个懂医术的中庶子,太子是怎么死的。

中庶子说:"太子是血气不能按时运行,阴阳交错而不能泄出,突然就爆发在体外,实际上是由体内的伤害引起的。"

扁鹊问:"什么时候死的?"回答:"今天鸡叫的时候。"他又问:"收殓了吗?"回答:"还没有,死了还不到半天呢。"扁鹊说:"我是渤海秦越人,还未仰望过贵国国君的风采。您带我去看看太子,说不定我能让太子活过来。"

中庶子疑惑不解:“"先生不是在开玩笑吧?你凭什么说太子能活过来呢?以前有个叫俞跗的名医,他医术高超,掀开病人衣服,就知道疾病的位置。还能割开皮肤疏通血管、清洗肠胃。先生的医术如果能达到这种境界,还有可能让太子活过来。"

扁鹊仰天长叹道:"你说的那些方法,好像用管子来看天空,从缝隙中看斑纹一样。我不用望闻问切之类的方法,就能知道病人得的什么病。判断病情的方法太多了,不能局限在一个角度。你不相信我的话,可以去看太子,一定能听到他耳部有响声,而且鼻子在张动。你顺着双腿一直摸到阴部,还有些体温。"

中庶子听得目瞪口呆,马上跑去把扁鹊的话告诉了国君。国君大吃一惊,接见了扁鹊,"我很早就听说您的名声了,但是一直没有时间去拜见。先生到我们这个小国,是我们的荣幸。您要是能让太子死而复生就太好了!"

国君话边说边哭,泣不成声,一脸悲伤。

扁鹊说:"太子的这种病就是所谓的假死。由于阴气破坏,阳气断绝,所以脉象好像没有了,给人死了的假象。但其实并没有死。”

扁鹊让学生准备好针石,针灸太子的百会穴,一会儿太子就醒了过来。又吃了点扁鹊开的药,很快就痊愈了。

此后,天下人都说扁鹊能起死回生,扁鹊却说:"我哪里有这个本事,只是让应该活的人活过来而已。"(这就是管仲说的"业明而不矜")

此后,便有了“头七”的风俗,为的是及时发现假死,抓紧时间救治。

久而久之,也就真的成了一个沿用千年的习俗。

还有一种说法”头七,做七“,古人认为,人死后要有七七四十九日才能转世投胎。四十九日分为七个七日,在这七个七日中,人死后的头七天成为“头七”。头七的最后一天,就是传说中的“回魂夜”,这一天逝者回到阳间看家人最后一眼,如果看到家里人很好,就会放心地离去了。

极地阳光

极地阳光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