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金庸小说以字数算稿费,古龙小说以行数算稿费。稿费效应造就两人怎样的艺术风格?

风流花落去
怪不得古龙的书有禅意,原来是为了赚稿费啊。
刀。
杀人的刀。
那一刀绝代风华
但,
持刀人却形单影只

明月天涯
说稿费的计算方法影响到一个作家的艺术风格,恐怕夸大其词。但对于连载作者来说,不同的稿费计算方法,的确会影响到他们书中的一些细节。
比如金庸的小说不管是日更,还是周更,都是按照字数来结算的,所以有的时候边想边写,剧情推进的速度就可能前后不一致。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倚天屠龙记》,在最初连载的时候,一开始的百多年间事,都是以郭襄为主角,写着写着,才看出张翠山、殷素素的故事主线。历次修改后,开头的情节基本都删掉了按照字数来计算稿费,往往是这样。
网络小说也是如此,虽往往不按字数来计算稿费,但字数是KPI,若是一日两更,一次更五千字的一章,那么几章打次架,几章遇到奇遇,几章插入一章闲笔,都要计算好。
按行来计算的,当然也有这样的问题,但同时会追求每一行效益的最大化,如何最大化?写对话。
以行来结算稿费的连载作者往往都爱写对话,一是你来我往,篇幅忽忽地过了,二是笔下人物说得俭省些,几个字就是一行,稿费来得容易。
古龙这样爱写对话,后期偏爱用对话来推进剧情的自不必说,大仲马也是这么干过的。大仲马的稿费是每行三法郎,所以遇到当天有事或是要出门,他就多写几行对话,在《三个火枪手》中,他为阿多尼斯配了个沉默寡言的仆人格里莫,每句话只说一两个词,为的就是有这样的方便。
后来被编辑吐槽了,他就改成让角色打手势,意思没变,并没多费脑子,字数比以前稍微多一些。
其实不论是按字数算,还是按行算稿费,连载作者万年不变的一招,就是插入无关情节,另起线头,旁逸斜出,这一点,不论金庸还是古龙,都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