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家训全文》

如题,曾国藩家训全文
提到的作品

[作品]史记

“中华经典藏书书系”,内容经典,形式精美,全面体现“经典藏书”理念。 该书简介:《史记》为其中之一。 《史记》是我国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史学巨著,列“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到汉...

司马迁

[作品]曾国藩家训

曾国藩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是个很有争议的人物。他率领湘军,经过十余年战争,镇压了太平天国,被清廷称为“同治中兴”的第一功臣,他严于治军、治家、修身、养性,实践了立功、立言、立德的最高追求,被后世视为道...

曾国藩

[作品]历史研究

英国著名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的名著《历史研究》已为读者所熟悉,本书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已出版的《历史研究》有所不同。它收入了支撑作者论点的大量历史例证,保留了更多细节。同时,作为第一部插图本,配合文字说明...

阿诺德·汤因比

[作品]家书

家书是古人用来教子治家、进行家庭教育的一种读物。家书,可以作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从狭义上理解,它是指家人之间来往的书信。但中国古代的家书,是以家训为中心。家训构成了家书的核心内容,并因此使其具有永久的...

管曙光

[作品]近代史研究

《近代史研究》杂志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主办的专门刊载中国近代史研究高水平的学术成果并及时反映学术研究动态的刊物。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倡导实事求是的学风和严谨切实的文风,提...

[作品]曾国藩家族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倍受争议的政治人物,他的家族也因些倍受关注。像曾国藩家庭这样有用人才之多,分布行业之广,影响之大,在中国历史上是罕见的,值得后人加以梳理、考察和总结。本书正是一样一部总结,作者...

成晓军

[作品]十八家诗钞

古代诗歌选集。清代曾国藩编选。共28卷。十八家为魏晋南北朝的曹植、阮籍、陶渊明、谢灵运、鲍照、谢脁六家,唐代的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李商隐、杜牧八家,宋代的苏轼、黄庭坚、陆游三家,金...

曾国藩纂

[作品]江海学刊

1958年创刊,是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创办最早的哲学社会科学类学术刊物之一。“文化大革命”期间停刊。1979年10月以《群众论丛》之名复刊。1982年1月复名《江海学刊》。1986年以《江海学刊》(文史哲...

最新跟帖
duoduo

duoduo

曾国藩家训全文

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日专而已矣。谚日:“艺多不养身”,谓不专也。吾掘井多而无泉可饮,不专之咎也。

诸弟总须力图专业。如九弟志在习字,亦不必尽废他业。但每日习字工夫,断不可不提起精神,随时随事,皆可触悟。四弟、六弟,吾不知其心有专嗜否?若志在穷经,则须专守一经;志在作制义。则须看一家文稿;志在作古文,则须专看一家文集。作各体诗亦然,作试帖亦然。万不可以兼营并鹜,兼营则必一无所能矣。

参考译文:要求得学业精通,没有别的方法,只有一个专字而已。谚语说:“艺多不养身”,说的就是不专。我掘井多而无泉水可饮,正是不专的过失所致。

各位弟弟总须努力攻研专业。如果九弟志在习字,也不必把其学业全都废弃,但每日练字时绝不能不提起精神去做,随时随事,都能有所触悟。四弟、六弟,我不知是否有专门的兴趣?如果志在穷究经典,那么就必须专攻一种经典;如果志在科举文章,那么就必须专看一家文稿;如果志在古文,那么就必须专看一家文集。作各种诗道理也一样,作笔帖也是如此,万不可以样样都做,那势必一无所能。

扩展资料《曾国藩家训》修身十二则

1.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慎。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如日之升。

2.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半时,体验静极生阳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3.早起:黎时即起,醒后不沾恋。

4.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断不看他书,东翻西阅,徒循外为人,每日以十叶为率。

5.读史:丙申购二十三史,每日读十叶,虽有事不间断。

6.谨言:刻刻留心,是工夫第一。

7.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

8.保身:节劳节欲节饮食,时时当作养病。

9.日知其所亡: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分德行门、学问门、经济门、艺术门。

10.月无忘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积理之多寡,养气之盛否,不可一味眈着,最容易溺心丧志。

11.作字:早饭后作字半小时,凡笔墨应酬,当作自己功课,不留待明日,愈积愈难清。

12.夜不出门:旷功疲神,切戒切戒!

参考资料:

过期〆草莓

过期〆草莓

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日专而已矣。谚日:“艺多不养身”,谓不专也。吾掘井多而无泉可饮,不专之咎也。诸弟总须力图专业。如九弟志在习字,亦不必尽废他业。但每日习字工夫,断不可不提起精神,随时随事,皆可触悟。四弟、六弟,吾不知其心有专嗜否?

若志在穷经,则须专守一经;志在作制义。则须看一家文稿;志在作古文,则须专看一家文集。作各体诗亦然,作试帖亦然。万不可以兼营并鹜,兼营则必一无所能矣。切嘱切嘱!

千万千万!此后写信来,诸弟各有专守之业,务须写明;且须详问极言,长篇累牍,使我读其手书,即可知其志向识见。凡专一业之人,必有心得,亦必有疑义。诸弟有心得,可以告我共赏之;有疑义,可以问我共析之。

——节录自道光二十二年九月十八日致澄弟温弟沅弟季弟

译文

寻求学业之精深,没有别的办法,说的是一个“专”字而已。常言道:“技能多并不能维持一个人的生计”,说的就是技艺要专的道理。我掘井很多却没有水可以喝,是不专的过失在起作用。各位弟弟无论如何都应当致力于专深一门学业,如九弟立志练书法,也不必完全抛弃其他方面。

只是每天练习字帖之时,决不可不提精神,随时随事,均可接触体会。至于四弟和六弟,我不知道你们心里究竟有专一门学业的爱好没有。如有志于探寻古代经典之学,就必须专守一经;如有志于作八股文,就必须专读一个人的文稿;

如有志于作古文,就必须阅看一家的文集。作各种体裁的诗词也是如此,作应付科举考试中的试帖诗也是如此。千万不可以各门学问同时进行、心志不专,如果各门学问同时进行,则必定一无所成。切嘱切嘱!千万千万!此后你们写信给我,对于各人专守之学业,务必详细写明;

而且须向我详细询问到深处,文字多篇幅长也不要紧。以使我读了你们的信后,就可以知道你们的志向见识如何。凡是专攻一门学业的人,必定有所心得体会,也必定存在着需要解决的疑难问题。

各位弟弟有什么心得体会,可以告诉我,让我与你们共同欣赏;有什么疑难问题,可以向我提出来,我们共同分析……

扩展资料:

成晓军,1953年8月生,湖南湘乡人,现任惠州学院政法系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惠州学院粤东地方史研究中心主任。

自1976年以来先后在《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江海学刊》等海内外多家刊物上发表过学术论文,参与主持整理《曾国藩全集》,并独著、合著、主编出版帝王家训、名臣家训、《曾国藩的幕僚们》《曾国藩家族》等近20本图书,其中大量论点多次被学者或研究人员引用。

曾国藩家训》是2006年重庆出版社出版的图书,由成晓军,唐兆梅整理所得。本书主要从为人处世等几个方面介绍了曾氏家训和家书等内容,是一本非常有史学价值的书籍。

本书根据曾国藩的家训、家书等史料编辑加工而成,从为人处世、从政治军、谨守家风、保养身心几个方面分类,并进行了详细的注释、翻译、评析。

在介绍曾氏家训内容的同时,重点引导今人借鉴吸取有益成分。本书适合史学研究人员参考学习。

曾国藩是晚清一位极具争议的人物,既有中兴名臣的美称,又有“卖国贼”的恶名,可谓毁誉参半,褒贬不一,无论欣赏他的人还是鄙视他的人都对他的家书推崇备至,可见他的家书不仅是一部记录家常的书信集,更是一部蕴藏着为人处世,持家教子的智慧书。

参考资料:

远方的信客

远方的信客

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日专而已矣。谚日:艺多不养身,谓不专也。吾掘井多而无泉可饮,不专之咎也。诸弟总须力图专业。如九弟志在习字,亦不必尽废他业。

但每日习字工夫,断不可不提起精神,随时随事,皆可触悟。四弟、六弟,吾不知其心有专嗜否?若志在穷经,则须专守一经;志在作制义。则须看一家文稿;志在作古文,则须专看一家文集。作各体诗亦然,作试帖亦然。

万不可以兼营并鹜,兼营则必一无所能矣。切嘱切嘱!千万千万!此后写信来,诸弟各有专守之业,务须写明;且须详问极言,长篇累牍,使我读其手书,即可知其志向识见。

凡专一业之人,必有心得,亦必有疑义。诸弟有心得,可以告我共赏之;有疑义,可以问我共析之。

扩展资料:

曾国藩一生奉行程朱理学,但对于程朱之学并未盲目崇拜,事实上,他对于宋明儒学其他支派的思想亦多所汲取。宋明理学实际上分为气学、理学和心学三个学术派别。

曾国藩在政治实践和军事斗争中也渐渐地看到了程朱理学“指示之语,或失于隘”、或“病于琐”、或“偏于静”的局限。

在这种情形下,曾国藩对心学表现出了宽容的学术姿态。对于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之学术争辩,他认为对于两家之争应取其同,避其异,扬其长,兼收并蓄,扬长避短,推进儒学的发展。

曾国藩还以气学在生成论方面的资源来弥补理学之局限,谓“张子之正蒙,醇厚正大,邈焉寡俦”。依着气学的思路,曾国藩认为,天地万物均因禀气而生,气是构成天地万物的最终基元。在禀气而生这个意义上,天地万物是“同体”的。

不过,曾国藩同时认为,虽太和絪緼之气流行不止,天地万物最初所得之气“均耳”,但人与物、圣人与常人实所禀有之气并不相同。就人与物相对而言,人得气之全,物却仅得气之偏;

故人有知性,而物仅得物性。就人类而言,圣人所禀之气清且厚,常人所禀之气却浊而薄。

参考链接:

晶_季宝要加油

晶_季宝要加油

曾国藩家训 【清】 曾国藩

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日专而已矣。谚日:“艺多不养身”,谓不专也。吾掘井多而无泉可饮,不专之咎也。诸弟总须力图专业。如九弟志在习字,亦不必尽废他业。但每日习字工夫,断不可不提起精神,随时随事,皆可触悟。

四弟、六弟,吾不知其心有专嗜否?若志在穷经,则须专守一经;志在作制义。则须看一家文稿;志在作古文,则须专看一家文集。作各体诗亦然,作试帖亦然。万不可以兼营并鹜,兼营则必一无所能矣。

切嘱切嘱!千万千万!此后写信来,诸弟各有专守之业,务须写明;且须详问极言,长篇累牍,使我读其手书,即可知其志向识见。凡专一业之人,必有心得,亦必有疑义。诸弟有心得,可以告我共赏之;有疑义,可以问我共析之。

————节录自道光二十二年九月十八日致澄弟温弟沅弟季弟

译文:

寻求学业之精深,没有别的办法,说的是一个“专”字而已。常言道:“技能多并不能维持一个人的生计”,说的就是技艺要专的道理。我掘井很多却没有水可以喝,是不专的过失在起作用。各位弟弟无论如何都应当致力于专深一门学业,如九弟立志练书法,也不必完全抛弃其他方面。只是每天练习字帖之时,决不可不提精神,随时随事,均可接触体会。

至于四弟和六弟,我不知道你们心里究竟有专一门学业的爱好没有。如有志于探寻古代经典之学,就必须专守一经;如有志于作八股文,就必须专读一个人的文稿;如有志于作古文,就必须阅看一家的文集。作各种体裁的诗词也是如此,作应付科举考试中的试帖诗也是如此。千万不可以各门学问同时进行、心志不专,如果各门学问同时进行,则必定一无所成。

切嘱切嘱!千万千万!此后你们写信给我,对于各人专守之学业,务必详细写明;而且须向我详细询问到深处,文字多篇幅长也不要紧。以使我读了你们的信后,就可以知道你们的志向见识如何。凡是专攻一门学业的人,必定有所心得体会,也必定存在着需要解决的疑难问题。各位弟弟有什么心得体会,可以告诉我,让我与你们共同欣赏;有什么疑难问题,可以向我提出来,我们共同分析……

扩展资料:一、曾国藩简介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曾国藩出生地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8岁能读四书、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道光十八年(1838年)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

与大学士倭仁、徽宁道何桂珍等为密友,以“实学”相砥砺。太平天国运动时,曾国藩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其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

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曾国藩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号“文正”,后世称“曾文正”。

二、曾国藩文化学术

1、学术

曾国藩一生奉行程朱理学,但对于程朱之学并未盲目崇拜,事实上,他对于宋明儒学其他支派的思想亦多所汲取。宋明理学实际上分为气学、理学和心学三个学术派别。

曾国藩在政治实践和军事斗争中也渐渐地看到了程朱理学“指示之语,或失于隘”、或“病于琐”、或“偏于静”的局限。在这种情形下,曾国藩对心学表现出了宽容的学术姿态。对于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之学术争辩,他认为对于两家之争应取其同,避其异,扬其长,兼收并蓄,扬长避短,推进儒学的发展。

曾国藩还以气学在生成论方面的资源来弥补理学之局限,谓“张子之正蒙,醇厚正大,邈焉寡俦”。依着气学的思路,曾国藩认为,天地万物均因禀气而生,气是构成天地万物的最终基元。在禀气而生这个意义上,天地万物是“同体”的。

不过,曾国藩同时认为,虽太和絪緼之气流行不止,天地万物最初所得之气“均耳”,但人与物、圣人与常人实所禀有之气并不相同。就人与物相对而言,人得气之全,物却仅得气之偏;故人有知性,而物仅得物性。就人类而言,圣人所禀之气清且厚,常人所禀之气却浊而薄。

2、文学

曾国藩继承桐城派方苞、姚鼐而自立风格,创立晚清古文的“湘乡派”,乃湖湘文化的重要代表。他论古文,讲求声调铿锵,以包蕴不尽为能事;所为古文,深宏骏迈,能运以汉赋气象,故有一种雄奇瑰玮的意境,能一振桐城派枯淡之弊,为后世所赞。

曾氏宗法桐城,但有所变革、发展,又选编了一部《经史百家杂钞》以作为文的典范,非桐城所可囿,世称为湘乡派。清末及民初严复、林纾,以至谭嗣同、梁启超等均受他文风影响。所著有求阙斋文集、《诗集》、读书录、日记、奏议、《家书》、《家训》及《经史百家杂钞》、《十八家诗钞》等。不下百数十卷,名曰曾文正公全集,传于世。另著有《为学之道》、五箴等著作。

3、书法

曾国藩在书法上的突出成就一直为他历史上的重大影响所掩盖。曾国藩对于书法理论的阐述见其日记、《家书》及一此文章中。他首先对当时阮元抛出的南北书派论有独到的认识,他既赞成又提出批评,主张南北兼而有之。他对书法的本源,提出乾坤大源之说。

从乾道——阳刚美——着力——雄奇——大气,从坤道——阴柔美——不着力——淡远——韵胜,形成了他一个系统的书法理论观。曾国藩一生勤勉于书法创作,走过了一条由泛而专,由继承古典到创新时尚的曲折探索道路。

他留下了近130万字的日记是中国古代罕见的一部巨型书法作品。他的楷书劲健刚拔,竖起了一面承唐继宋明而刚柔相济的正书旗帜。他的行书劲健遒俊而华美。他的小楷与小行书是整个清代的典范。他应是与同代包世臣、何绍基齐名的大书家。

参考资料:

京华色影

京华色影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