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析魏晋南北朝文学发展的历史文化原因 二.怎样理解魏晋南北朝文学发展对唐代文学高峰的奠基作用

如题,一.分析魏晋南北朝文学发展的历史文化原因 二.怎样理解魏晋南北朝文学发展对唐代文学高峰的奠基作用
提到的作品

[作品]诗经

(风雅颂三卷册,全彩插图)

骆玉明 解注

最新跟帖
小满

小满

一: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各族人民的大融合,民族之间的交往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内容。

②北方经济的发展,江南经济得到了开发,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文化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

③外来佛教的传入,对中国建筑、绘画、文学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丰富了它的文化的内涵。吸收了异域文化的成果,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继承了秦汉时期的文化成就,又进行了有意义的改革、创新,从而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发展的前提。

二:魏晋文学“自觉”的重要性在于它对唐代文学的全面繁荣作了充分的准备,没有魏晋文学的繁荣,就不会有唐代文学的兴盛。另外,魏晋文学在文体发展史上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中国的许多文体的萌芽产生和发展成熟,都跟这个时期有关,如永明体对律诗的影响促成了唐代律诗出现,又如骈体文是中国骈文发展史上的高峰。同时,魏晋文学对文人命运的思考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影响了文学观念的变化。

Nancy皓

Nancy皓

我原本对诗是不感兴趣的,不过自从见了南朝诗后才喜欢。我随便谈谈吧,梁代的宫体诗是那时的文风,然伤于轻艳。宫体诗其实是在永明体的基础上演变而来,为唐代的律诗奠定基础。由于南朝偏安一隅,所以文化繁荣,加上萧氏一族大都喜好文学,萧纲七岁时有诗癖,长而不倦,然帝文伤于轻靡,时号宫体。宫体诗正式形成。作为南朝代表性文风不是突兀出现。上可追溯到《诗经》,汉乐府,无不有靡靡之音,艳情诗很早就有雏形。魏晋玄学,门阀士族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其发展,南朝又安逸于江南,上至贵族,下到百姓无不处在香艳婉转中。而民间的《子夜歌》,子夜四时歌对艳情更为大胆与泼辣,诗更容易勾起人对“性”的遐思。这也在一定程度影响文人的写作。举国上下郑卫之音泛滥,桑间澲上填充巷陌。现代一些学者认为宫体诗虽伤于轻艳,但也不是全是“止乎衽席之间”“思极闰闱之内”诗虽多描写女子贴身饰物,但格调低下者仅占少数,并非“邪淫”之作,唐代一些史学家虽感于其轻艳,但终将其作为新变体而没过多的批判,相对较客观。且广义上的宫体诗应包括简文帝,陈后袓,隋炀帝,唐太宗几个宫廷为中心而进行创作的文风,宋代以温庭筠为首的花间派仍可见其身影,可看作宫体诗的延续。

榛珍33

榛珍33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