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学习历史,哪里资料比较全面?杂史类的书籍哪里可以找到?

如题,想学习历史,哪里资料比较全面?杂史类的书籍哪里可以找到?
提到的作品

[穿越]风雅宋

中国文化造极于赵宋,然则崖山之后无华夏。成也风雅,败也风雅。赵匡胤作为周世宗的心腹与托孤之人,背叛柴氏成为他一生中迈不过去的坎。 后周恭帝柴宗训二十岁暴毙于房州,其幼弟或号称被收养,或称收养后早...

硬核的熊猫

[作品]史记

“中华经典藏书书系”,内容经典,形式精美,全面体现“经典藏书”理念。 该书简介:《史记》为其中之一。 《史记》是我国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史学巨著,列“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到汉...

司马迁

[作品]万历十五年

明万历十五年,即公元1587年,在中国历史上原本是极其普通的年份。作者以该年前后的史事件及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物为中心,抽丝剥茧,梳理了中国传统社会管理层面存在的种种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索现代中国应当涉...

黄仁宇

[作品]中国通史

民国以来畅销不衰的国史经典读本

吕思勉

[作品]二十四史

“二十四史”用统一的纪传体裁,系统、完整地记录清以前各个朝代的历史,共计3249卷,约4200万字。清代钦定为“正史”,堪称为清代以前中华文明史的全记录。为方便广大读者阅读及充分利用“二十四史”中蕴含...

中华书局编辑部

[作品]左传

本书为“中国家庭基本藏书·史学名著卷”中的一本,该卷包括《左传》、前四史及《资治通鉴》,它们是中华史学的精华,认识历史,当从此着手。本书是为普通读者提供的一个《左传》选本,所选篇章或长或短,基本上囊括...

左丘明

[作品]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简本)》内容简介:1995年11月到12月间,作者利用养病的时候把1980年初写成、1981年出版的《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读了一遍。自这本书完成以后,这还是第一次从头到尾重读...

胡绳

[作品]贞观政要

《贞观政要》系“随事载录”而成,凡10卷40篇,约8万字。它以君道、政体、任贤、纳谏、君臣鉴戒等为篇目,分别采摘唐朝贞观年间太宗李世民同大臣魏徵、王珪、房玄龄、杜如晦等45人的政论、奏疏。主要内容包括...

吴兢

[作品]三国志

《三国志》(上下)(图文珍藏本)(精装)图文珍藏本兼具普及性和学术性,其文字,仍以百衲本为底本,参校了清乾隆四年武英殿刻本、清同治六年金陵书局活字印本、清光绪十三年江南书局刻本等旧刻本和以中华书局标点...

陈寿

[作品]资治通鉴

司马光编撰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记录了从三家分晋一直到五代十国,十六个朝代,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历史。全书分二百九十四卷,共有三百多万字,取材十分广泛,历史资料十分丰富。《资治通鉴》刻...

司马光

[作品]隋唐五代史

本書不僅著墨於隋唐在中國史所扮演承先啟後的歷史地位,更注意到它在中外文化交流方面的貢獻,尤其在東亞地區形成所謂中國文化圈。 除了歷史的陳述外,本書更提供了很多很好的課題與思考方向。 本書初版原由國立空...

甘怀真

[作品]战国策

《战国策(修订版)》内容简介:《战国策》主要是战国时代游说之士的言行汇集,也有一些历史史实和人物的记录。其书作者不详,大概不是一人一时所作,故书中不免有自相矛盾之处。《战国策》一书名称为刘向校定其书时...

刘向

[历史]明朝那些事儿

《明朝那些事儿》(陆)主要讲述了晚明由"三大案"引发的党争,魏忠贤兴起及袁崇焕之奋战.自张居正去世后,便无人敢管万历,为争国本、查妖书、打闷棍,他与大臣展开拉锯战,三十年不上朝.东...

当年明月

最新跟帖
cannoe大刚

cannoe大刚

中国通史》全名自修适用白话本国史,吕思勉著,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中国通史,初版于1923年9月,出版后数十年内不断重印再版,仅1933年至1935年间就重版了4次,是民国时期发行量最大的一部中国通史。

中国通史》上起远古时代,下至作者写作之年(1922),是一本名副其实的中国通史。在20世纪的史学界,凭个人力量独立完成,囊括了古代、近代和现代三大时段的中国全通史,迄今为此,本书也是其中最权威和最完整的一部。

杂史类书籍

中华野史

本书特点

一部最真实客观的中华野史可鉴五千年历史治乱兴亡

一部最通俗易懂的中华野史可参廿四朝野史权谋胜败

一部最绚烂有趣的中华野史可窥七十帝艳史销魂浓香

一部最罕见珍稀的中华野史可叹数百卷秘史枉搜枯肠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爱久见人心。

爱久见人心。

我是任微言卿,我来回答你的问题,我想从三个方面去帮你分析。第一方面,学习历史该学习什么?第二方面,学习历史的方法。第三方面,推荐几本我深爱的杂史类书籍。

一、学习历史该学习什么

第一类,是名目繁多的通史(全史)、断代史。市面目前存有多种版本的《中国通史》,像范文澜、蔡美彪的《中国通史》,吕思勉的《中国通史》,白寿彝版本的《中国通史》,日本讲谈社出品的中国的历史,英国剑桥大学出品的由费正清等主编的剑桥中国史等等。世界历史方面,最经典的就是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断代史方面,我认为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断代史系列是最为经典的,如王仲荦的《隋唐五代史》,这些都是老一代历史学者呕心沥血之作。

这些通史、全史、断代史的特点是,便于读者系统的学习历史,可以掌握历史全貌,书中除了涉及一般的政治、军事外,大多还辟有专门章节介绍制度、文化、思想、科技等方面情况。但是中外作者受政治立场、学术观念影响,在很多历史事件的描述上不尽相同,还需要读者对照着辩证的去看待。这些著作还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大部头”,卷轶浩繁,想从头到尾一字不落的啃下来需要下一番硬功夫。

第二类,各类正史和史家名著。根据中国古代传统的经史子集分类,“史”是指记载兴衰治乱、各种人物以及制度沿革等的历史著作,分为正史、编年、纪事本末等十五类,中国史集浩如烟海、经典众多,正史以《二十四史》为代表;编年史以《左传》、《资治通鉴》、明通鉴等代表;纪事本末以《左传纪事本末》、《通鉴纪事本末》、《明史纪事本末》等为代表,此外还有历朝历代的实录。像《国语》、《尚书》等等,也都是史家名著,不可不读。《史记》、《汉书》、《三国志》、通鉴这类史家名著,其史实、史才、史观、史论均为后人所称道,后世之人也多为这些经典做注,如史记三家注、胡三省注资治通鉴、杨伯峻春秋左传注,这些老祖宗传下来的经典,至今中国人读史最正统,最纯粹的经典。买这些书,要认准大出版社,如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上海古籍出版社、岳麓书社,品质才有保证。

第三类,普及类(通俗类)的历史书。比如说市面上较为常见,也经常在各类畅销书排行上占有一席之地的《明朝那些事儿》、易中天中华史、血腥的盛唐、《风雅宋》等等,像袁腾飞、张宏杰、马伯庸等等都是普及类(通俗类)的历史书的知名作者。这类书籍,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图书出版商业化的产物,近年来异军突起,品种众多,偏重于迎合大众口味,叙事也较为简洁、明快,最大优势在于阅读起来不费劲,雅俗共赏,可以让读者轻松快速的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

第四类,专业的历史学术著作。大多是历史专业学者就某一问题或研究领域撰写的书籍,在古代就有很多史论书,如王夫之的读通鉴论、赵翼二十二史札记。中国近现代和当代,顾颉刚古史辨、钱穆国史大纲,黄仁宇《万历十五年》、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等等都是历史学术专著之上乘。这类书的共同特点是以小见大,专注于某一领域或某一历史阶段,博大精深,思辨深邃,加之作者自身水平很高,凝聚了多年研究心血,对于史实和史论都有具体和说服力的辨析,学术性和普及性兼顾,是一般通史最好的补充,可以互相补充借鉴着读,能受益甚多。

第五类,各种历史小说。历史小说是用演义、戏说等形式,生动的讲述历史的故事类读物,《东周列国志》、《说岳全传》、《隋唐演义》是代表作,其中最经典的就是民国时期蔡东藩所著的《中国历代通俗演义》12卷,完整的记录了从秦汉到民国的历史进程,并以小说的形式普及开来,远较一般的历史著作生动、有趣。现代,有二月河的清代帝王系列小说《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唐浩明的晚清权臣系列小说《曾国藩》《张之洞》杨度、孙皓晖的《大秦帝国》等。历史小说七分真三分假,不同小说的历史真实还原度不一样,很多地方看着精彩,但实际上并不是真实的历史。

第六类,各种回忆录、个人传记。

第七类,就是专业的历史研究论文、历史学术期刊、历史杂志。

第八类,历史辞书、历史词典、历史工具手册。

以上三类就不一一列举了。

第二方面,学习历史的方法

鉴于提问的朋友,肯定不是历史专业的学生,所以这里讲的就是非历史专业朋友怎样去学历史。

第一点,我觉得要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或者是主攻方面。历史学作为一门学科,以中国史为例,可以分为中国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或以朝代分期的先秦史、秦汉史、隋唐史、明清史等等,或者针对某一领域中国边疆史、蒙古民族史、历代交通史、财政史等等。每个人生活经历不同,兴趣爱好不同,学习历史也一样,一定要在广泛涉猎的基础上真正找准自己最喜欢的一门或几门下功夫,多读多看多研究,才能够专一,并有所收获。

第二点,要有好的历史学习习惯。既然下定决心学习就要有恒心,要坚持,经年累月的一点点积累,要避免断断续续的看书,这一学习非常不系统。学习时,可以根据个人习惯,或者是在书上做记录,或者是在纸上记录,不一定是要非常系统做学习笔记,但读到某个自己感兴趣的段落或者印象深刻的话,随手摘记下来,对于巩固学习效果、加深学习印象、碰撞思想火花非常有帮助。

第三点,要有自己的历史学习“小书架”。学习历史必须得有书籍资源,现在购书渠道非常多,我个人就经常在当当网和京东商城买书,每年618和双11都会购买很多书籍,日常网上书城也就定期打折推出满减活动,也可以选准时机入手。实体书店偶尔也会逛逛,一些稀缺书在实体书店中还有出售。但是图书馆就比较少去,不是不爱去,而是觉得图书馆更新书籍的速度很慢,市面上的新书大多没有,存书也较为老旧,不能满足我的需求。我自己还有两部Kindle电子书,也下载了很多历史书,方便出门时随时随地阅读。

第四点,要经常浏览借鉴互联网相关资源。网络上也提供了很多学习历史的渠道,或者是订阅相关的历史知识微信公众号,或者是登录相关网络论坛、贴吧,今日头条的历史栏目里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资料文章,特别是一些历史类“青云计划”文章,可读性、知识性和学术性都很强。此外,还可以到一些自媒体购买收费学习资源,或者在主要的几家视频门户网站收看相关学习视频,资源也非常多,但好的资源一般都是收费的。

第三方面,推荐几本我深爱的杂史类书籍

看到你专门提问杂史类的书籍哪里可以找到,我刚才实际上已经答过了,网购、逛书店或图书馆、登录历史贴吧或论坛等等,但我觉得最经济、最便利、最有效率的还是到几家网上书城,按照选书目录把选好的书购买下来,随时随地可以翻看。我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推荐几本我比较喜爱的杂史类书籍给你。

张宏杰著《简读中国史》、胡阿祥著吾国与吾名:中国历代国号与古今名称研究、韩毓海著龙兴:五千年的长征、陈旭麓著《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李零著我们的中国、王仲翰等著二十五史说略、许倬云著《万古江河》、施展著枢纽:3000年的中国、马克垚著《世界文明史》、贾雷德·戴蒙德著《枪炮、病菌与钢铁》、尤瓦尔·赫拉特著《人类简史》、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

很高兴能结识喜欢历史的朋友,历史的魅力,是思想的魅力,是阅读的乐趣。如果满意我的回答,请点击关注。

草边吃窝不兔子

草边吃窝不兔子

推荐蔡东藩《中国历朝通俗演义》,钱穆国史大纲,吕思勉《中国通史

Jophin童

Jophin童

杂史,泛指我国古代私家著述的史书,是以记载带有掌故性见闻为主的史书。它却不同于纪传表志等体例齐全的正史,也不同于关系一朝执政的别史,它不受体例限制,博录所闻,虽则杂荒疏浅,却可弥补官修史书的疏漏与不足,它包括家史,外史,小史,稗史,野史,逸史等类别。

中国记载一事始末、一时见闻或一家私记史书。私人撰写。创始于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史部·杂史类叙述其著录标准称:“大抵取其事系庙堂,语关军国,或但具一事之始末,非一代之全编;或但述一时之见闻,祗一家之私记。”

杂史大多可以成为正史的补充,尽管杂史在一定意义上并不一定是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事情,但是我们也可以借助杂史了解到一些事情,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猜测到在正史那春秋笔法似的文字下面还隐藏了些什么。

推荐书籍:《战国策》《贞观政要》《钱塘遗事》汉唐秘史《国语》明季野史中国野史大观

四库全书收录有很多杂史,对此有详细解释

/tp猫哆哩

/tp猫哆哩

学习历史?我个人不建议学习历史,当然我的意思不是不需要,而是没必要专门学习历史,因为我们现在所读到的以及所被接受的历史存在的水分太多,斑驳不堪,甚至很多史书都是带着当时的政治色彩以及文人墨客的情绪所书写的,自己客观看待历史就行了,读的多了反而有害,因为了解的越多你会发现我们的祖宗个个都是撒谎和编故事的一把好手,尽信书而不如无书的道理你应该要学会……在一个时代生活必须遵守这个时代的规则,懂得太多,明白的太多只会伤害自己罢了!你看看现在有多少傻逼把三国演义当成正史来看了?还杠的不行,很多历史都淹没在时间的长河中了,逝者已逝,何必再评价是非呢?

你是谁

你是谁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