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题材的小说和影视节目为什么能这么火?

芙蕖尚盈盈
这次,作为一个将《盗墓笔记》八部九本书看了四遍的小透明读者,笔者从自身角度出发,谈谈关于“盗墓”题材的想法。
首先是小说,盗墓这个行业自古有之,正如书中所述,这是个高危行业,古时候被抓住那是要坐牢的。而且,古时候除了被生活所迫活不下去的人盗墓,用器物换取粮食活下去之外,也有军队偷偷盗墓支撑军事。这个笔者没有翻过古籍,看过小说描述之后觉得很有意思。
就像读者喜欢看穿越小说,喜欢看盗墓题材,是因为这种生活都是我们心中隐隐期待的生活,然而我们都没经历过。它在我们心中就像藏族朝拜、敦煌飞天壁画、湘西赶尸这些事件一样,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作者们花很多心思去构思,去描述,设置一个有一个事件,吊着读者的胃口。让读者心甘情愿陪主角们历险。或许,如果我们是一名考古工作者或下斗的伙计的话,对这个就会完全没有兴趣。
读者们想看的是主角们在盗墓途中发生的事件,自然现象或者超出自然力量,这些都是期待的。遇到粽子了啊,看见奇葩物种了啊,被女鬼盯上了啊,发现了历史痕迹了啊……就像被人津津乐道的野史。懂行的看门道,吃瓜群众看个热闹。
如果喜欢看悬疑片、恐怖片什么的话,盗墓题材的作品自然不能错过。一边看着主角们谈情说爱,一边担心他们随时会被冒出来的粽子拍死,这种提心吊胆的感受也是追剧乐趣之一噢。
顺便多说两句,保护文物这个事情还是要交给考古工作者比较好。盗墓者一般为了利益,到处踩点,下手凶残,蝗虫过境,除了对古墓造成伤害,也给我国考古事业造成了不可挽救的损失。自古至今,这些猖獗的盗墓者不知已经毁了多少珍贵的文物资料。小说和影视作品中对他们进行美化,找一个理由让他们去寻找历史、寻找真相,传递正能量,并不代表真相就是如此。所以观众朋友们,看剧需谨慎,剧和现实需分清噢!

小兔子波波
有一句话说的好嘛,好奇害死猫。我们都知道,猫是有九条命的,但是好奇竟然可以把猫也害死,这就足可以证明,人们的好奇心是有多强烈了,然而盗墓题材的小说和影视节目却恰恰契合了人们的这个好奇心理,对于未知的好奇,每个人都有一种探幽寻秘的心情,加上情节的惊险刺激,不由自主的便会沉溺其中,不可自拔。
真是一种致命的诱惑力啊,还记得我看的第一部鬼故事就是幻婴系列(表打我,在我心中,盗墓系列,和鬼故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好可怕的罒ω罒),那是从八岁看的啊,结果到了十八岁依然忘不掉啊,每次到了夏天最热的时候,仍然是裹着一个薄被单热得汗流颊背,吓得瑟瑟发抖啊,但是!就是我这样一个胆小的人,依然是把盗墓系列看完了,(才不会告诉你们当时看文的时候窘迫的样子,每次到了晚上,裹着被子只露着一双眼睛四处窥探的时候,我就告诉自己,可记住了吧,再也不要看文了,这种日子太痛苦了~~,然鹅第二天又会不期然地拿起小说,津津有味地看起来。。(´・ω・`))真的是既惊险又刺激,没有看过的人是不会明白那种迷一般的诱惑的感觉。。为此我也了解过南派三叔这个人,记不太清了,好像三苏的奶奶还是姥姥是坐渡船的人,你想啊,渡船上的人,整日里都是南来北往的过客,是不同的人,自然有不同的故事,这个素材可就广了,三苏就听奶奶或姥姥讲故事,慢慢的也就萌发出来写故事的意图,由此可见,中华文化真是博大精深啊~,突然又觉得三苏好幸福,有辣么一个老人给他讲故事~
人们的想象诚然是无穷的,但是,仅仅是想象怎么敌得过视觉听觉的双重震撼呢?而盗墓题材的影视节目恰恰又迎合了人们的这一需求。利用现代的各种特效,从声音上,从视觉上给人以盛宴的享受,同时又有着一些爱情的因素,再加上男女主角的颜值配合,不火,没有道理啊!当然了,这并不包括一些。。。的影片,类似于寻龙诀,精绝古城这一些简直就是典范啊,大大的满足了观众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