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体现盛唐文化,《妖猫传》和《长安十二时辰》哪个还原的更接近真实?

初夏的鱼
我觉得由雷佳音,易烊千玺主演的反恐剧《长安十二时辰》还原的更真实。我一直在追这部剧。这部剧可以说高度体现了盛唐文化。我从客观角度说下原因:
对视觉品质的极致追求是中国影视工业化进步的体现。
然而《长安十二时辰》中的唐城造价5000万,《妖猫传》和刘亦菲真人版《花木兰》中亮相的唐城壕掷13亿,而它们只是国内3000多个影视基地中的两个。显然,不是每一个影视城都能获得它们如今的关注度,大多数影视城首先要考虑如何在影视寒潮中活下来。
我们跟随飞檐走壁的张小敬一起,来看一看盛唐时的长安。易烊千玺饰演的李必评价它:“熙攘繁盛,光耀万年,再也没有比长安城更伟大的城市了。”
剧中富丽堂皇的唐城,确实配得起这般赞誉。
与陈凯歌八年磨一剑的《妖猫传》类似,《长安十二时辰》也聚焦中国历史上最开放包容、自由奔放的盛唐时期,讲述上元灯会前后的一场危机。 更巧的是,两部影视作品分别斥巨资建造了一整座唐城,在行云流水的长镜头中无死角展示大唐的壮美,承载了当下的我们对于大唐的某种想象。
梦回唐城
一百零八坊,东市西市,靖安司,唐装仕女,昆仑奴,胡旋舞…《长安十二时辰》中的大唐盛景,98%都是在浙江宁波象山影视城的“唐城”拍摄完成。此“唐城”非彼“唐城”,陈凯歌拍《妖猫传》的唐城位于湖北襄阳,两位美术指导就住在当地,一共建了六年。
在公开报道中,《妖猫传》的唐城一期占地600余亩,投资13亿,预计整个唐城影视城投资30亿。而迪士尼新发布的刘亦菲真人版《花木兰》预告片中也出现了襄阳唐城的场景。
另外也可以看到,两部作品的取景需求不尽相同,《妖猫传》的唐城着力刻画了陈云樵宅邸、皇宫、花萼相辉楼、青龙寺等几场重头戏场景,金碧辉煌;而《长安十二时辰》里的张小敬要摸遍寻常市井,烟火气浓。
对于大唐气质,或许每位创作者心中都有自己的理解,它们被呈现为迥异的作品风格。如陈凯歌求“幻”,要求场景美术有“文人画的意境”,一定程度上允许大胆发挥想象力,而曹盾求“真”,要求尽量做到细节真实。
对此《妖猫传》和《长安十二时辰》则显露出十足的本土文化自信,力求还原唐代原本样貌,规避和风演变的元素。《长安十二时辰》主创表示,在那个年代,不是唐学日本,而是日本学唐。
一戏一城背后:政策与资本联姻 像两个唐城这样,为一部戏专门造一座城的案例还有很多。横店影视城最早就是为谢晋导演的《鸦片战争》开始兴建的。
象山影视城也是从张纪中版《神雕侠侣》的“神雕城”起步,后来又为陈凯歌《赵氏孤儿》建了春秋战国城等。
大导演、大投资、大项目,在热钱不断的年代里使影视城遍地开花。据统计,全国影视基地有3000多家。其中很多影视城都是政府支持下的文化地产项目,有诱人的政策优待,如象山县政府在今年3月刚刚出台了“五免五减80%”的补助新规。
当然,未来面向游客开放后,将迎来稳定可观的收益。 襄阳唐城在《妖猫传》之后,已经陆续接待画江湖之不良人天盛长歌《将夜》《九州缥缈录》等剧组。而随着《长安十二时辰》的热播,相信象山唐城也将成为更多古装剧组的选择。
在《长安十二时辰》中,唐朝仕女妆容也非常值得关注。
它除了剧情烧脑、刺激之外,还最大程度地还原了大唐盛景,复原了千年长安的风貌与气质,营造了真实感,获得观众好评。
实际上,从前几年的《妖猫传》到去年大热的《延禧攻略》,都最先以精致的服装、化妆和道具审美赢得高口碑,古装剧展现的传统文化之美往往令观众着迷。近年来,古装剧所涉的朝代无论是架空还是真实,都呈现较高的美学追求,容易在剧情之外引起观众关注,因为服化道影响观众的第一眼审美,决定了一部戏的基础品相,也是诚意所在。剧组日益深谙此道,甚至预先将此作为一个营销话题。
《妖猫传》可以说近年来国产古装剧审美的新浪潮,引发后来的古装剧纷纷效仿。它从服饰、道具、礼仪等外在表现形式,到人物的思想内涵、气质风骨,都蕴含浓浓的“中国风”,画面犹如水墨画一般素雅古朴,构图遵循黄金比例,这些都让我们称赞。
正在热播的《长安十二时辰》则精细展示大唐长安城的日常生活,涵盖衣食住行和工作、娱乐领域,一开播,就抓住了我们的眼球了。
即将播出的大宋宫词大明风华《孤城闭》等待播的古装剧依然让我们非常的追捧。,从宣传的物料来看,也相当注重服化道的审美。
导演曹盾:千玺身上有种文人风骨
《长安十二时辰》导演曹盾表示,自己在选角问题上没有犹豫,自己读小说时就觉得易烊千玺很适合李必这个角色:“千玺身上有种文人风骨,他文化素养非常高,擅长书法,也喜欢雕塑。另外,他有着与年龄不符的沉稳,虽然拍这部戏的时候他只有17岁,但已经展现出一个演员该有的素质。从整个剧来看,我们都认为千玺的表现不失水准,播出后能获得观众的肯定是意料之中。”
曹盾还透露,该剧之所以选择雷佳音出演张小敬,一方面是由于演员本身的气质与角色非常契合,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大数据的选角建议。
曹盾表示他想做出具有中华民族独有的东西,“我没法用分秒的概念拍成24小时,但十二时辰是我们国家独有的文化,按照这个来做才是我们独有的表达”。
他强调,花大篇幅还原大唐的时代气息是为了营造真实感,“只有真实感营造出来了,在后续跟进的剧情中,演员的情感基础才能够真实,价值观才能建立起来”。
口碑方面,有人表示一口气看12集还不过瘾,非原著粉则表示看不懂高密度的信息、半文半白的台词。导演曹盾表示:“唐文化是中华古代文化里相对最璀璨的一个时刻,大家也很了解。
我们跟着《长安十二时辰》长知识张小敬的服饰,织锦缺胯袍配六合靴,因是侦查人员,身上佩有缚索、刀、烟丸等。其中烟丸在抓捕可疑人员时,发挥的作用令人感叹唐朝办案人员的机智。
女子服饰腰线上升,上升至胸部以上。
而以丰腴为美的唐朝,最大限度地修饰女子身材,显得曼妙高挑。剧中舞者许鹤子的出场造型,高度还原了唐代的“彩绘双环望仙髻女舞俑”,这个女舞俑是陕西历史博物馆藏品之一。
仕女妆容国际化 ,唐朝仕女妆容也非常值得关注。
在《长安十二时辰》中,为了让妆容能够贴近历史,同时又能尽量贴近当代人的审美,上妆时就要更加用心。据化妆指导张丽透露,女子妆容要一层层叠加才显自然,光粉底阶段就要用掉一个小时。很多人觉得唐风和和风非常相近,事实上,盛唐的天宝初年是一个十分“国际化”的都市,仕女妆容恰恰是国际化交流的体现。那个时代,并非是唐学日本,反而是日本在学习唐朝的服饰和造型。
东市和西市长安城的结构可谓布局严谨、结构对称、排列整齐,外城四面各有三个城门,贯通十二座城门的六条大街是全城的交通干道,而纵贯南北的朱雀大街则是一条标准的中轴线,展现了典型的中式对称美学。
做生意的商业区,其实只有东市和西市而已。其中东市主打国内市场,和现在的三里屯相比只差街拍,西市是国际性大市场,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买不到的。因为东市和西市,“东西”的说法从此产生。
张小敬出了大牢,走出靖安司的第一件事,就是找个当地最好的馆子来上一碗水盆羊肉。喝完一大碗不算,还想着再来一碗。
能配上水盆羊肉的,自然是火晶柿子,火晶柿子很甜很软,薄薄一层柿子皮里面是满满的蜜一样甜的柿子浆。
在唐代,柿子已大面积在长安附近种植,刘禹锡有诗咏红柿子:“晓连星影出,晚带日光悬。本因遗采掇,翻自保天年。”写的大约就是临潼的火晶柿子。
除了这两样,还有薄荷叶。薄荷叶不仅仅是张小敬最喜欢的东西,也是长安城男人们最喜欢的,它能清新口气,相当于唐代的口香糖。
因为善于储藏,胡饼成为长安最常见的干粮之一,堪称居家旅游必备。
大型“追星”现场
上元节是正月十五,也称元宵节,当晚没有宵禁,娱乐活动必不可少。剧中有一段表现了唐代长安市民在街头的“追星”现场。剧中,长安著名女歌手许鹤子和她的搭档在长安街头的表演引起轰动,市民跟着许鹤子唱起了清平调,这个场景同时表现出唐代人对诗歌的推崇。叉手礼
事实上,每个朝代的礼仪都根据其地域、文化、传统有着自己独有的特点,唐朝文学家柳宗元有诗:“入郡腰恒折,逢人手尽叉。”而唐朝最与众不同的礼节就是叉手礼。执此礼仪时,双手交于胸前,左手握住右手,右手拇指上翘,非常优雅。这个场景,现在的有关唐朝的影视作品里很少见,《韩熙载夜宴图》有记录到。
胡旋舞
剧中,为了躲避官兵的追踪,狼卫(“偷渡”进城的危险人物)戴上面具、跳起了胡旋舞。而这胡旋舞正是当时长安最流行、最时髦的舞蹈,它是从西域流传而来。其伴奏音乐以打击乐为主,与它快速的节奏、刚劲的风格相适应。
十二时辰
时辰是中国传统的计时单位,中国古代把一昼夜平分为十二段,每段叫做一个时辰,合现在的两小时。十二个时辰分别以地支为名称,从半夜十一点起算,分别是:子时 、丑时、寅时、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戌时、亥时。
剧里的报时都古意盎然、大气磅礴。观众感叹,看懂了《长安十二时辰》,把唐代的计时方式也学会了。
归根结底,影视文化价值才是一座影视城的核心竞争力,是他的价值所在。“唐城热”的本质在于,影视剧作品以及作为观众如何诠释对大唐盛世的想象,可能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的答案。
而在我的心目中,《长安十二时辰》这部剧用地70亩搭建了长安城,仅仅这方面就高度还原了大唐。
最重要的一点是:这部剧的制片人梁超说:这部剧的70%资金都用在了制作上面,演员的服装和道具上面。是真正的“把钱花在了刀刃上”。而以往的影视作品大部分资金都花在了片酬上。
其次还有演员的服装,包括金属甲,以及剧中各个情节也是高度对历史的还原。所以说《长安十二时辰》真正意义上高度还原了盛唐时期的繁荣景象。
它是迄今为止最值得我们看的“爆款剧”,赢得了我们对这部剧的高度认可。而对“注水剧”高片酬说不,将资本回归创作,最终的受益者,还是坐在银幕前的我们每一个人。

wilstarrie
我们先来看看《妖猫传》和《长安十二时辰》都是什么样内容的影视剧?
《妖猫传》是由新丽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角川公司、二十一世纪盛凯影业、英皇影业有限公司出品的古装电影,由陈凯歌执导,王蕙玲编剧,黄轩、染谷将太、张雨绮、秦昊、阿部宽、张榕容、刘昊然、欧豪、张天爱等主演。
《长安十二时辰》是由曹盾执导,雷佳音、易烊千玺领衔主演的古装悬疑剧。
一个是电影,一个是电视剧,从内容的篇幅上来说,《妖猫传》肯定比不上《长安十二时辰》毕竟,一部电影只有2个小时,而电视剧可是有几十集,可以全面展现很多的细节。。
从情节上来说,《妖猫传》改编自日本魔幻系列小说沙门空海之大唐鬼宴,讲述了一只口吐人语的妖猫搅动长安城,诗人白乐天与僧人空海联手探查,令一段被人刻意掩埋的真相浮出水面的故事。
《长安十二时辰》改编自马伯庸的同名小说,讲述了唐朝上元节前夕,长安城陷入危局,长安死囚张小敬临危受命,与李必携手在十二时辰内拯救长安的故事。
也就是说,《妖猫传》的故事情节实际上跟唐长安城关联度不大,而《长安十二时辰》可以说是就是在唐长安城曾经发生过的事情,虽然也是改编而来,真实性还是可以预见的。
从剧中很多细节来说,《长安十二时辰》的真实性可以说是高度还原,无论是建筑、服装、用语还是文化积淀,甚至是街头的美食小吃,让人仿佛真正回归到唐朝,所以,还是《长安十二时辰》胜出一筹。

为人民服务
雷佳音,易烊千玺,热依扎,周一围等主演的古装剧《长安十二时辰》是没有宣传突然播出的。
这部“大唐反恐24小时”上线过后,口碑质量、评分都登顶2019年上半年国产剧之首。
《长安十二时辰》只要不烂尾,2019年国产剧的门面绝对是稳了!
《长安十二时辰》电影品质和精良的制作水平,已经成为观众公认的事情,也是大家最津津乐道的话题之一。本剧的“唐风古韵”更是在国内掀起一股唐朝文化的潮流。
但也因为同时盛世唐朝,不得不让人联想到2017年陈凯歌导演的《妖猫传》。
这其中原因表面看有很多,比如什么《长安十二时辰》是电视剧,时长远远长过《妖猫传》,肯定拥有更多的时间来打磨“唐朝文化”的各种细节。
再比如什么《长安十二时辰》有马伯庸的原著小说打底,故事剧情强过《妖猫传》。
毕竟说到底,《妖猫传》不也有日本作家梦枕貘的原著小说大唐鬼宴打底。两部作品的时长更是不能说明问题,有些时长很短的电影,却远远强过同本小说改编的电视剧版。
陈凯歌代表的第五代大导演内心的文化纠结,已经比不上新时代成长起来的电影人,即是——大国崛起下的民族自信,从而对于古代中国盛世文化的探究和追寻。
一言以蔽之:同样是表现唐朝“安史之乱”之前的盛唐危机,陈凯歌文化观点是纠结,曹盾文化观点是自信!
可能很多人没有概念,陈凯歌等第五代导演,都是50年代出生,青少年时期成长于中国最穷困的年代,经过过中国特殊年代的巨大历史事件。
他们因为身世和人脉关系确实率先接触到欧美日本的流行文化,但毕竟和从小陪伴长大的影响,不可同日而语。
陈凯歌们内心的“文化观念”,还是青少年时期就已经成形的“反思文学”那一套东西。
2001年后,张艺谋的《英雄》开启中国商业大片时代,陈凯歌等人都开始拍中国商业大片。
它们表面既放了大堆符合商业大片的场面和明星,主题思想还是想反思“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劣。但现在回过头一看,这些电影欧美文化思想、日本的文化审美,非常严重……
张艺谋《英雄》《影》受到黑泽明的影响,冯小刚《夜宴》就是改编西方的戏剧《哈姆雷特》。
陈凯歌的《无极》和《妖猫传》的服化道和美术审美,就有着非常严重日本文化的影响。
猫妖传的日本和风元素
这部电影的剧情表面看非常复杂,实际上非常的简单。
主要讲的就是日本高僧空海东渡大唐,巧遇唐朝妖猫作祟,空海联合白乐天一起调查案件的真相。经过被妖猫纠缠的陈云樵和春琴那里,查到了日本遣唐使阿倍仲麻吕那里,通过阿倍仲麻吕遗留下的书信,得知当年真相来自马嵬坡杨贵妃之死。
《妖猫传》前半部类似狄仁杰的探案,虽然两位主角不像狄仁杰般的武功高强,斗的方式不是武功,而是妖猫制造的幻术。
说句实话,《妖猫传》前半部分探案还不错,不会输给狄仁杰之通天帝国,甚至还犹有胜之。如果后半部分揭开了谜底,空海联手大战背后控制妖猫的反派,《妖猫传》不失为一部优秀甚至经典的国产古装商业特效大片。
但是第五代导演的陈凯歌怎么可能这样,他就是要抒发自已的文化人“一腔骚情”。可惜陈凯歌抒发的文化观,日本文化元素却很重,主要有这几点。
一、杨贵妃居然是个胡汉混血,找的演员张榕容混的还是欧美人种。杨贵妃是胡汉胡汉混血,这在中国不管是正史野史,民间传说甚至文化眼中,根本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即使中国民间有开创唐朝李氏有胡人血统,但据考究也是先祖很早时期,到李世民时代不到八分之一。
这就仿佛找个欧美混血的演员来演唐朝皇帝,但日本人就认为杨贵妃是胡人混血。陈凯歌还找了个欧美人混血演员,就是这么的神奇。
二、《妖猫传》在号称还原唐朝的美术审美上面,包含了大量日本文化元素。没错,《妖猫传》服饰和建筑确实有大量考究还原历史上的唐朝,但在美术构图,光影审美方面,显然是日本和风文化的配色形式。
如同上面两张图片一样,两名女演员身穿的衣服服饰确实相对还原唐朝,但你怎么看都觉得她像日本人。这就是配色,美术审美摆明是日本文化审美,所以便有披着中国传统衣服,内在却是日本人的即视感。
三、《妖猫传》内在文化思想表达是日本式的而非中国式的。首先是日本和对待中国妖怪态度的不同,中国古代妖怪多以“恶”的形象出现,用来反应人间的苦难。具体可追溯《西游记》和《白蛇传》等等,这些文化在明朝成形之前,妖怪可是要吃人的。妖怪真正和人开始大谈恋爱,都是后世《聊斋志异》的事情了。
但日本妖怪文化不同,日本人对妖怪的态度是接受,并没有太多的恐惧。
《妖猫传》里空海见到妖猫不恐惧可以理解,后来春琴见到妖猫不恐惧,白乐天也不恐惧,前面皇帝死状惨烈,旁边官吏也不恐惧,他们非常非常的镇定。
本片对于佛教文化的表现也是如此,中国文化里得道高僧基本是老持沉稳,字字珠玑。即使后世歌颂的济公也是外表疯癫,内在学问渊博、行善积德。
但《妖猫传》里在大街卖瓜的瓜翁,后来我们知道他是白龙一起的丹龙,还是青龙寺的主持。
这个就是日本文化的体现了,中国佛修的叫“真”,日本阴阳师修的才叫“幻”。
《妖猫传》其它日本文化还包括妖猫得知真相后杀害了老宫女。
中国文化是“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日本则是“菊与刀”,电影里白龙对杨贵妃,即使猫妖已经知道真相,白头宫女是织了布但也是被逼的。中国文化里肯定是放下执念,并不杀人为主。
日本文化就是一定要杀掉无辜的人,最终鲜血和灵魂一起堕落,仿佛这才能诠释日本人眼中极致的美丽,极致的执念,我曾经看过一段很好总结日本文化和中国文化的句子。
日本人讲究极致,中国人讲究博大。日本人讲空,是真的空,一无所有中探究点一无所有的意义罢了。中国人也讲空,但是繁华落尽,盛极而衰的空,是留白。日本人是在空中悟道。中国人是悟到“空”。
所以,中国人拍日本文化,日本人拍中国文化都拍不好,因为大家的精神内核就不一样,这个跟美国人翻拍日本动漫拍不好也是一个道理。
《长安十二时辰》里的唐朝文化《长安十二时辰》比《妖猫传》强的地方有很多,首先是同样是浓墨重彩的美术审美,是否感觉《长安十二时辰》就比《妖猫传》和风元素少了太多。
其实曹盾导演的九州海上牧云记也有相当严重的和风审美,《长安十二时辰》就少了不少。虽然本剧根据大神考究,在开场琵琶,灯笼,团扇和建筑配色方面也有一定的和风元素。但整体上化妆造型,服饰审美等等,都非常的严谨考究。
如本剧主角张小敬和李必,再到朝堂各种官员朝服,与大量不同兵种的盔甲甲胄。其它像大量的胡人和外国人等等,都和历史上唐朝遗留下的文献画卷十分还原。
《长安十二时辰》还原唐朝文化的,还包括盛唐危机的处理方式。《妖猫传》基本用幻术代表了,还有用人人都爱“杨贵妃”来隐喻大唐的气象,乃至唐玄宗缢死杨贵妃时,最高明的幻术师的说法。这些东西显然都是日本文化元素的。
《长安十二时辰》则用了很多盛世下的汹涌暗流,其中右相林九郎利用杯子一招,暗斗高力士和太子一党。再到高力士给李必传话,暗示圣人话下真正意思的权力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