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等武侠小说家笔下的侠客与历史上真实的侠客差异有多大呢?

如题,金庸等武侠小说家笔下的侠客与历史上真实的侠客差异有多大呢?
提到的作品

[作品]湘妃剑

《古龙真品集》(包括《孤星传》《湘妃剑》《情人箭》《大旗英雄传》《浣花洗剑录》《楚留香传奇》6部11册)由当年台湾“武侠出版第一家”——真善美出版社授权出版,是源自作品诞生地,且经、过精读精校的权威版...

古龙

最新跟帖
果果君君

果果君君

有武艺的“侠”是“武侠”。

“武侠”也不见得都个个武艺高强。

传统来看,武艺最高强的,都是“官”、“将”,而不是“侠”。

“侠”是民间人士,韩非子说的“五蠹”(方士、儒生、游侠、盗匪、纵横家)之一!

在贵族出身的韩非子看来,“游侠”也就是“侠”“侠客”,是社会蛀虫,是颠覆社会秩序的隐患!所谓“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

大概,就是这个“侠以武犯禁”,使得古来很多人,都把“侠”跟“武”自然地联系到了一起。

前几天去世的“武侠小说泰斗”金庸先生,以及他所代表的“武侠小说家”们,写了无数传奇且仅仅只是传奇的故事,写的太好了,让差不多所有人都信以为了真。

古有韩非子“侠以武犯禁”的编排,今有查老先生(金庸先生真名“查良镛”)、熊先生(武侠小说另一领军级代表人物“古龙”真名“熊耀华”)们“我歌我泣”呈现出的降龙十八掌、六脉神剑、小李飞刀、化骨神拳(这个知道的人可能不是那么多,见于古龙著武侠小说《湘妃剑》),让今天的我们信实了“侠客个个武艺高强”。

信实了也无妨,反正“侠”的时代早已成为过去,留点儿对武侠小说的美好幻想,人畜无害、自娱自乐,挺好!

但真实历史中的“侠”,远没有武侠小说家笔下的人物那么简单、可爱、仗义。

所谓“游侠”,在史籍上,大抵指两种人:落单的“义匪”,和,地方豪强。

“义匪”也是“匪”!这种人,有时候会做一些惠及贫苦人的事,但其本质,还是“以武犯禁”。地方豪强,有大商人、大地主,也有身负绝技的名医、工匠,等。他们未必自己会什么武艺,更毋论“高强”;但他们有“非官方”的影响力,甚至是“势力”,可以用来“反社会”,至于是否惠及贫苦大众,是要依他们的“个人发展需求”而定啦。

近代中国,最后一个曾被誉为“侠名远播”的“大人物”,可能是杜月笙。他赚了钱,确实周济了不少贫苦的“街坊邻居”,他甚至还为抗战捐钱捐物。但他的钱是怎么来的呢?主要是“黄赌毒”!

所以说,“侠”这个字,是有两面性的。

“侠”中会武艺的那些,通常叫“武侠”,其真实的存在,多属于“落单的义匪”。

minifriend

minifriend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