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

如题,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
提到的作品

[玄幻]搜神记

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时的洪荒时代,随着天下公认的领袖神农氏的去世,各族群雄都开始蠢蠢欲动,就在此波涛暗涌的动荡时代,一位少年横空出世,在机缘巧合下开始了一段惊心动魄的传奇历程。长篇神怪小说《搜神记》会带你...

树下野狐

[作品]史记

“中华经典藏书书系”,内容经典,形式精美,全面体现“经典藏书”理念。 该书简介:《史记》为其中之一。 《史记》是我国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史学巨著,列“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到汉...

司马迁

[作品]论语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思想散文集。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辫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集腋成裘,最终在战国初年...

[作品]庄子

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

庄周

[作品]红楼梦

《红楼梦》是中国最具文学成就的古典文学巨著,它是中国古典文学创作的颠峰之作,是全人类的文化瑰宝。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荣衰的描写,展示了广阔的社会生活视野,森罗万象,囊括了多姿多彩的世俗人情...

曹雪芹

[作品]山海经

《山海经》是一部想象力非凡的上古百科全书,这一部国际通行的学科划分带来麻烦的奇书,当代任何一门学科都无法使它对号入座。它不属于任何一门学科,却同时又属于所有学科。这部宏大奇瑰的神秘著作,彰显了人类对自...

倪泰一,钱发平,

[作品]诗经

(风雅颂三卷册,全彩插图)

骆玉明 解注

[作品]诗品

本书为我社“大学经典”丛书之一种,选用近人古直笺注本为底本,由《诗品》研究专家曹旭先生整理,并附以导读和集评。古直笺之考订辨别或妙解阐发等有诸多精义,刊行后大受好评,其疏漏失误之处则由整理者在导读或按...

钟嵘;古直笺

[作品]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由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全书原八卷,刘峻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共一...

[作品]九章

本书收录诗人陈先发二○一○年至二○一一年创作的诗歌一百四十四首,分颂九章、秋兴九章、杂咏九章、寒江帖九章、裂隙九章、不可说九章、茅山格物九章、遂宁九章、敬亭假托兼怀谢朓九章、大别山瓜瓞之名九章、入洞庭...

陈先发

[作品]九歌

诸神复活

蒋勋

[作品]孟子

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

[作品]楚辞

《楚辞》主要在精、全、注、装四个方面做了工作。 精,指精选古代诗文选本中最为优秀者予以推出。不仅注重编选者、编选思路的权威性,也注重流传的广泛性,使之具有真正的收藏价值。 全,指尽量全面地反映古代诗文...

黄凤显

[作品]左传

本书为“中国家庭基本藏书·史学名著卷”中的一本,该卷包括《左传》、前四史及《资治通鉴》,它们是中华史学的精华,认识历史,当从此着手。本书是为普通读者提供的一个《左传》选本,所选篇章或长或短,基本上囊括...

左丘明

[作品]中国文学史

《中国文学史(修订本4)》是《中国文学史》中的一册,《中国文学史》是一九六一年四月高等院校文科教材编选计划会议上确定编写的一部史文系的教材,它参考了当时参加编写的部分高等院校教学和科研的成就,于一九六...

游国恩

[作品]战国策

《战国策(修订版)》内容简介:《战国策》主要是战国时代游说之士的言行汇集,也有一些历史史实和人物的记录。其书作者不详,大概不是一人一时所作,故书中不免有自相矛盾之处。《战国策》一书名称为刘向校定其书时...

刘向

最新跟帖
jacarranda

jacarranda

摘要:中国文化经历了漫长的萌芽和发展期,对它的认识应该从宏观和全局上进行把握。结合中国文化在各个阶段的特征和主要成就,把中国文化发展分为七个阶段:前文明期(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雏形期(夏商周时期)、形成期(春秋战国时期)、定型期(秦汉时期)、发展期(魏晋南北朝和唐宋时期)、成熟期(元明到鸦片战争前的清朝、转型期(从鸦片战争开始,延续到今)。

关键词:中国文化;  文化;  发展历程;

中国文化起源甚早,在发展进程中虽历经磨难,但却总是一脉相承的得以传承下来。中国文化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虽然时常面临周边少数民族的侵扰和威胁,不断受到来自异域文化的挑战,有些时候甚至濒临灭亡的境地,但都因为中国文化顽强的生命力而得以保存。

中国历史上虽数度出现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情况,但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竞争结果都是先进的中原文明战胜了落后的游牧文明。所以,中国历史上虽出现过如五胡乱华、元蒙、契丹、女真入主中原等文明的插曲,但都没有使中国文化陷入根本性的危机,结果往往是即使少数民族在政治上统治中原,乃至出现极端的民族歧视和压迫,但在文化上都以“进入中国则中国之”而结束。不管主动与否,少数民族的统治者一旦入主中原,无论他们原本是多么保守和落后,都会立刻学习中原先进的文明,有时甚至因此而出现很激进的情况,如北魏孝文帝改革,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实行全面封建化和汉化的措施。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竞争

异宇

异宇

文学史概述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理清文学史脉络。

2、掌握各个文学史阶段的主要文学现象及文学成就。

教学时数

2课时

重点与难点

各个文学史阶段的重要文学现象。

一、文学史概念

1、历史对文学的影响:

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文学内容乃至文学形式。

2、文学对历史的影响:

通过影响人而影响历史的发展。

二、中国历史及中国文学史分期

(一)中国历史分期:

(二)中国文学史分期:

1、中国古典文学史:(先秦至1840)

先秦文学

秦汉文学

魏晋南北朝文学(东汉建安年代至隋统一)

隋唐五代文学

宋代文学

元代文学

明代文学

清代文学(1644至1840)

2、中国近、现代文学史(1840至1949)

3、中国当代文学史(1949至今)

三、各阶段的主要文学成就和现象

(一)先秦文学

1、总体特点:从萌芽到初步发展阶段

1、没有专门从事文学创作的人

2、从本质上说,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文学作品。

2、主要文学形式及成就

(1)神话:

与西方神话相比,中国神话没有系统,散乱地保存在《山海经》等书中。

(2)诗歌: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诗歌305篇,按照音乐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诗经》运用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初步开创诗歌创作的艺术传统。

(3)历史散文:

以记事记言为主,主要有《左传》、《国语》、《战国策》等

(4)诸子散文:

在百家争鸣的政治文化环境中,产生了诸子散文,如《论语》、《孟子》等,《庄子》的文学性最强。

(5)楚辞:

其明显的特征是具有楚文化的独特风采,以六、七言为主,长短参差,灵活多变,多用语气词“兮”。屈原运用楚辞体创作了《九歌》、《九章》,其代表作《楚辞》是我国文学史上最宏伟壮丽的长篇抒情诗,与《诗经》并称“风骚”。

(二)秦汉文学

1、总体特点:文学的价值开始受到重视

(1)出现完全以文学的感染力为目标的文学样式:赋

“其始作也,洪淋淋焉,若白鹭之下翔。其少进也,浩浩沂沂,如素车白马帷盖之张。其波涌而云乱,扰扰焉如三军之腾装。其旁作而奔起也,飘飘焉如轻车之勒兵。“

(2)文学创作的兴盛

(3)出现专门从事文学创作的人

(4)出现了区别文学与非文学的意识

史记》论及儒学及一般学术时,用“文学”一词

不指学术而带有词章意义时,用“文辞”或“文章”

2、主要文学形式及成就

(1)辞赋:

汉赋经过了骚体赋、大赋、小赋几个发展阶段。

(2)乐府诗:

两汉文学中最有价值的是乐府诗,乐府本是建于西汉武帝时的官方采诗机构,其所采集的民歌即为乐府诗。乐府诗长于叙事,奠定了中国叙事诗的基础

(3)文人五言诗:

东汉末年出现的古诗十九首是文人五言诗成熟的标志。与乐府诗长于叙事不同,五言诗长于抒情。

(4)《史记》:

代表两汉散文文学的最高成就的是《史记》。《史记》以人为经,以事为纬,开创了纪传体这种新的史书体例。在史学、文学方面都有显著的成就,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三)魏晋南北朝文学

1、总体特点:

(1)对文学的重视和文学观的发展

对文学的重视,首先表现在社会上层包括帝王在内,普遍热心文学创作。

由于文学受到重视,文学作品日渐繁多,就开始了将文学与其他学科区别开来,视之为一种独立学科的意识,南朝宋文帝时,在国家学校中设立文学馆,反映了文学在这时已独立这一史实。

在上述背景下,文学理论呈现出空前繁荣,《文心雕龙》、《诗品》等文学批评著作出现 。

(2)文学集团的活跃

和文学创作的兴盛互为因果,出现“竹林七贤”、“二十四友”、“竞陵八友”等文学集团,更进一步推动了文学的兴盛。

(3)追求美的创造

文学不再被看作是政教工具,而注重表现个人内心的感受,在题材、风格方面更加注重美,如在题材方面,陶渊明创立了田园诗,谢灵运、谢眺完成了从玄言诗到山水诗的转变。追求华美的修辞,也是这一时期的普遍风气。

(4)文学与哲理的结合

由于作家自我意识加强、重视个体价值,再加上当时哲学思考蔚然成风,文学与哲理的融合成为引人注目的新现象。,

2、主要文学形式及成就

(1)诗歌 :

陶渊明是本时期成就最高的作家。另外,南北朝民歌特色鲜明。

(2)散文:

形式更加多样,檄、碑、诔、序、记、书信等各体文章

(3)辞赋:

抒情小赋占主要地位,其发展趋势是逐渐律化。

(4)小说:

习惯上把这一时期的小说分成“志怪”和“志人”二类。志怪小说专记神异鬼怪故事,其中最著名的是东晋干宝的《搜神记》;志人小说现存较完整的是宋代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四)隋唐文学

1、诗歌史上的黄金时代

(1)诗人队伍的扩大和主导力量的改变

自初唐后半阶段,宫廷文学就逐渐失去了在诗坛上的主导地位,诗歌创作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文化现象。

(2)唐诗所反映的社会层面扩展

与前一条相联系,唐代诗人源于各个阶层,对社会各方面的了解比较深刻,再加上朝代的变化,诗人具有干涉社会政治的信心和勇气,因此唐诗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层面就显著扩展了。

(3)艺术风格与流派的多样化

人们习惯上唐诗分成初、盛、中、晚四个时期,在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些自标一格的杰出诗人出现,他们共同汇聚成唐诗的盛大局面。

(4)诗歌艺术形式的完善

从根本意义上说,唐人比前人更加注意到诗歌是一种美的构造。

从语言形式上说,语言更加凝炼。

例: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2、其它文学形式及成就

(1)唐传奇

唐传奇脱离了志怪小说记录奇闻异事的性质,成为有意识的文学创作,标志着中国古代短篇小说开始进入成熟阶段。

(2)散文:

唐代散文最重要的是古文运动的兴起,“古文”主要是对于盛行于六朝、在唐代仍据主导地位的骈体文(称“时文”)而言,指先秦两汉时期的不讲究骈偶的散文。

(3)变文

唐代变文在艺术上比较粗糙,但对后世白话小说和民间讲唱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其意义不可忽视。

(4)词:

词最初孕育于唐代繁华城市中的歌楼妓馆,是歌妓们演唱的小曲,所配合的是唐代新兴的燕乐。从总体上说,由于词是酒宴上的歌曲,内容以委婉抒情见长,很少表现重大的社会内容。

(五)宋代文学

1、主要文学形式及成就

(1)宋诗:

宋诗与唐诗的区别表现在唐诗的丰腴变成了宋诗的瘦劲,唐诗的蕴藉变成了宋诗的深刻,唐诗的通脱变成了宋诗的曲折。

(2)宋词:

词在整个宋代沿着“婉约”、“豪放”两个路线发展。

(3)散文

2、社会结构与文化形态的变化对文学的影响:

城市与商业的发达直接影响了文学观念、文学内容、文学形式的嬗变与演进。

(六)元代文学

主要文学形式及成就

1、杂剧:

标志着中国戏剧的成熟,元杂剧与散曲合称为“元曲”,与唐诗、宋词并举。

2、散曲:

格律形式:韵脚较密;韵部按北方口语划分;可以添加衬字。

语言风格:大量运用俗语和口语;句法完整。

例:宾也醉主也醉仆也醉,唱一会舞一会笑一会,管甚么三十岁五十岁八十岁。你也跪他也跪恁也跪,无甚繁弦急管催,吃到红轮日西坠,打的那盘也碎碟也碎碗也碎。

(七)明代文学

1、明前期文学(明初到成化末年1368——1487):衰微冷落

2、明中期文学(弘治到隆庆1488——1572):

复苏时期

(1)出现两个文学集团:“吴中四才子”、“前七子”

(2)俗文学的兴盛

3、明后期文学(万历到明末1573——1644)

进入高潮,又遭挫败

(1)理论上的自觉

(2)“公安派”诗歌

(3)晚明小品

(4)通俗文学:小说,戏剧

(八)清代文学

红楼梦》:

一部具有历史深度和社会批判意义的爱情小说

1、宝黛爱情

2、由宝黛爱情看其历史深度和社会批判意义

(九)中国近现代文学

1、中国近、现代历史:救亡图强

2、文学与政治的关系

“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欲新道德,必先新小说;欲新宗教,必新小说;欲新政治,必新小说;欲新风俗,必新小说;欲新文艺,必新小说;乃至欲新人心,欲新人格,必新小说”

——梁启超

3、对鲁迅的误读

“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鲁迅我怎么做起小说来

曾经青涩的毓

曾经青涩的毓

这个问题其实就是文学史问题,推荐一本书:袁行霈的《中国文学史》。

拂晓700

拂晓700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