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科幻小说中的幻想已经成为现实?

熊猫
嘻嘻,这个可就得提起凡尔纳了,比如说凡尔纳作品中,很多幻想的科技都已变成了显示。
举个最经典的例子:《海底两万里》的潜水艇
科学幻想并不是无中生有的代名词,更不是胡说八道。
科幻作品之所以吸引人,一个重要原因是作者在科学基础上展开合理想象。所以,若干年后,人们发现,科幻作品中的很多新奇的玩意儿竟然变成了现实。
比如,我们现在普遍使用的手机,再比如直升机,这些东西的发明其实都是从《星际迷航》和《世界大战》等科幻作品中找到的灵感。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 那些个受科幻小说影响而产生的科技发明吧~~~~
以下是受科幻小说启发产生的十大发明。
1.潜艇
在潜艇设计的早期试验中,“舡鱼(Argonaut)”号有3个轮子,以便能在河、湖或者海洋底部前行。然而这种设计并未取得成功。
美国发明家西蒙-莱克被誉为“现代潜艇之父”。
相信你一定听过他的典故,西蒙他是在1870年阅读了儒勒-凡尔纳的科幻小说《海底二万里》后,从此迷上了海底旅行和探险。
莱克 的新发明包括压载舱、潜水舱和潜望镜。他的公司于1898年制造了第一艘在公海成功航行的潜艇“舡鱼(Argonaut)”号,并收到凡尔纳的贺信。
2.直升机
埃格-西科斯基制造的“VS-300”是第一架取得成功的直升机,它于1939年9月14日完成划时代的吊飞
虽然儒勒-凡尔纳最著名的虚构作品可能是潜艇“鹦鹉螺(Nautilus)”号,但是这位法国作家还对航空旅行的未来进行了大胆设想。
现代直升 机的发明者埃格-西科斯基是在他小时候读过的这位著名科幻作家的书征服者罗比尔(Clipper of the Clouds)的启发下,发明了直升机。
西科斯基经常援引凡尔纳的话说:“一个人能够想象出来的东西,另一个人都能把它变成现实。”
3.火箭
罗伯特-哥达德站在射击控制板一旁,从他的发射控制室观察发射地点
美国科学家罗伯特-哥达德制成第一枚液体燃料火箭,并于1926年3月16日成功发射升空。他是在阅读了1898年报纸连载的H.G-韦尔斯描写火星人入侵地球的科幻小说《世界大战》后,开始迷恋上太空飞行的。后来哥达德回忆,星际飞行的想法“引起了我无限的遐想”。
4.原子能
原子能
1914年,H.G-韦尔斯推出科幻小说解放全世界,设想1933年出现“人造”原子能,随后发生一场毁灭性的世界大战,最终出现一个爱好 和平的全球政府。物理学家利奥-西拉特1932年读了这本书,这帮助他在1933年解决了产生核链式反应所面临的一个问题。同一本书还促使西拉特在二战后 积极从事控制武器和国际和平利用核能的活动。
5.作战信息中心
侦察和交战演练期间,操作专家、水兵新手亚历山大-拉姆普夫在美国两栖攻击舰“埃塞克斯”号上的战斗信息中心监控一个雷达控制台
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德华-艾默-史密斯的科幻小说透镜人(Lensmen)愉悦了读者,该书叙述了未来银河巡航的冒险经历。科幻 小说编辑詹姆士-坎贝尔在1947年的一封信里告诉史密斯,他的系列小说描写的指挥船“Directrix”让一位美国海军官员很受启发,提出了“军舰作 战信息中心”的概念。
6.瓦尔多(机械臂)
两名技术人员在整修机械臂期间身穿加压防污套装。他们所在的位置是一个“热室”,即高放射性物质工作屏蔽室
1942年,著名科幻作家罗伯特-海因莱因推出一部描写体弱多病的发明家瓦尔多-琼斯的短篇小说,他发明了遥控机械手。20世纪40年代中期为核工业发明的真实的机械臂被命名为“瓦尔多”,这是为了向海因莱因的创新性想法表示敬意。
7.手机
1966年到1969年,《鸟笼》中的伦纳德-尼莫伊
摩托罗拉公司的产品研发部门负责人马丁-库珀认为,是《星际迷航》里的发报机促使他在20世纪70年代初设计了第一部手机。库珀说:“对我来说那并不白日梦,而是一个奋斗的目标。”
8.泰瑟电击枪
泰瑟枪系统公司总裁、泰瑟枪的发明者约翰-科沃尔手握一把这种非致命器具,这与发生在佛罗里达州迈阿密的一起抢劫案使用的武器一样
20世纪初最著名的一个文学人物是汤姆-斯威夫特,他是一位天才发明家,是一系列青少年科幻小说的主角。美国宇航局的物理学家杰克-卡沃是汤姆 -斯威夫特的忠实粉丝,泰瑟枪“Taser”是斯威夫特的虚构发明之一,而“Taser”是“Thomas A. Swift’s Electric Rifle(托马斯-斯威夫特的电步枪)”的首字母缩写。后来,杰克-卡沃果真发明了泰瑟枪。
9.QuickTime
电脑屏幕上显示的1984年影片星际迷航3:石破天惊里的威廉-沙特纳
苹果公司的科学家史蒂夫-帕尔默表示,他在看过星际迷航:下一代的故事情节后突发奇想,产生了设计创新性多媒体程序QuickTime的想法。
星际迷航:下一代有一个情节:一个角色正在用他的电脑欣赏多个音乐曲目。
10.第二人生(Second Life)----虚拟城堡
尼尔-斯蒂芬森1992年推出的科幻小说《雪崩》详细描写了在线“虚拟实境(Metaverse)”,在虚拟实境里,一个人可以通过“化身 (avatars)”与另一个人互动。红极一时的社交网“第二人生”的发明人菲利普-罗斯戴尔从大学开始在心里盘算虚拟世界的想法,他认为《雪崩》“为这样一种虚拟世界在不久的将来的样子描绘了一幅令人印象深刻的画面,我发现这很令人兴奋。”
这是厉害了,这些厉害的科幻小说作家,也是厉害了这些伟大的发明家。

wangyl_
诞生于科幻小说之中一样,人们对机器人充满了幻想。也许正是由于机器人定义的模糊,才给了人们充分的想象和创造空间。
现在, 我国的机器人专家从应用环境出发,将机器人分为两大类,即工业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所谓工业机器人就是面向工业领域的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机器人。而特种机器人则是除工业机器人之外的、用于非制造业并服务于人类的各种先进机器人,包括:服务机器人、水下机器人、娱乐机器人、军用机器人、农业机器人、机器人化机器等。在特种机器人中,有些分支发展很快,有独立成体系的趋势,如服务机器人、水下机器人、军用机器人、微操作机器人等。国际上的机器人学者,从应用环境出发将机器人也分为两类:制造环境下的工业机器人和非制造环境下的服务与仿人型机器人,这和中国的分类是一致的。

magictt
玛丽·雪莱1818杰作的《弗兰肯斯坦》,里面的人造人弗兰肯斯坦,对应现实中的基因工程技术,通过基因编辑,我们可以像画画那样,随心所愿地“创作”,是男是女,单眼皮双眼皮,个子多高,颜值多高,智商几何,一生生几次病,一辈子快乐多久……任君调控。尽管上述基因性状短期内无法精准改变,但这次的实验算是开了个头,要知道基因编辑技术早已存在,只是受伦理道德束缚,人体胚胎应用方向的发展被限制了,一旦这个头开得好,“上帝造人”、“自然造人”都将翻篇为“人造人”。

Claire
凡尔纳小说里的不少设想,在当时曾被视为痴人说梦。如飞机、坦克、火箭、潜艇、远射程大炮、电话、电影、电视、传真、摩天大楼等等,可是后来却一件件成为了现实。
“80天环游地球”在小说问世时还只是幻想,现代社会,一天就能环游地球了。现代潜艇之父西蒙·莱克曾在自传中提到《海底两万里》,称凡尔纳是他一生事业的导师。
1944年底,美国科幻作家卡特米尔在生死界线中精确地描述了原子弹的功能和原理,当即引起了美国军方的强烈震动,为此展开了一场调查。调查结论是,“曼哈顿计划”不存在任何泄密行为,小说中的描写只是作者碰巧“推测”出来的。几个月后,世界上第一颗真正的原子弹爆炸了。
类似的“神预测”在科幻小说史中比比皆是。
1、耳机。雷·布拉德伯里的《华氏451度》(1953年)
2、视频通话。雨果·根斯巴克的大科学家拉尔夫124C·41+(1911年)
3、原子弹。赫伯特·威尔斯的解放全世界(1914年)
4、信用卡。爱德华·贝拉米的《回顾》(1888年)
5、抗抑郁药。奥尔德斯·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1932)
6、电子书。道格拉斯·亚当斯的《银河系漫游指南》(1979年)
7、互联网。马克·吐温的来自1904年伦敦时报(1898年)
8、手机。亚历山大·贝利亚夫的在空中战斗(1927年)
9、仿生义肢。马丁·凯丁的半机械人(1972年)
10、三维投影仪。弗兰克·赫伯特的《沙丘》(1965年)

M
如果某种科学技术得以实现,那么未来将……
是著名科幻小说《时间机器》的开篇……
这也成为了科幻小说的一种经典开篇范例……,这是科幻小说的一种信仰,科幻小说的建立,是在科学精神至上的价值观上的,它不是臆测,而是合理的科学幻想和预言……
科幻小说的历史其实并没有很悠远,事实上都是欧洲工业革命崛起后,人们对未来世界的畅想……
科幻小说大致诞生于19世纪,进入19世纪的时候,我们都知道,工业革命已经轰轰烈烈的展开了,动力的革命性变化使人类脱离了自然力的束缚,生产力也得以极大的发展,人类突然进入了另一个时代。
这个时代迥异于以往数百年甚至数千年,开始全面进入以科学发明和技术革命为主导的时代,机械取代人力,这是在19世纪以前人们未曾想象到的。
人们开始制造出火车,汽车,轮船,飞机,甚至在今天制造出通向宇宙的飞船火箭……科学的震撼发展,技术的大爆发,让人们觉得未来有无限的可能性,所以人们的很多幻想就可以依靠科技在未来有了得以实现的极大可能性,就是科幻小说之所以形成的原因。
这也是科幻小说之所以称之为科学幻想的原因,因为它具有某种前所未有的预言性。凡尔纳是科幻小说之父,他的科幻小说最早就被称为anticiption,是预言预测的意思。
对科幻小说,这样的文学作品本来就是基于科学的条件对未来科技发展的一种畅想,或者一种幻想;因此这一建立在科学主义科学至上精神的很多科幻小说,对未来世界的畅想,的确有实现的可能。
作为科幻小说之父,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重要的科幻小说家法国人儒勒凡尔纳,其作品中就有着非常非常具有前瞻性的,而且已经实现了的科学语言。
关于海底两万里的潜艇……未必是预言在19世纪末,凡尔纳有一部作品叫做《海底两万里》,《海底两万里》是在1869年到1870年连载在教育与娱乐杂志上的,所以人们认为,凡尔纳成功的预言了潜艇的发明。
当然又有人说在1863年法国就建造了潜水号潜艇,而且在水下下潜深度为12米,能够下潜时间为三小时,速度为2.4节,是压缩空气发动机,所以这个算不算预见,有些争议……
但是除此之外,凡尔纳预言了一个在当时看来完全不可能实现的设想,那就是登上月球。
在儒勒凡尔纳的小说《从地球到月球》中,法国冒险家米歇尔阿尔当乘坐几颗炮弹到了月球冒险,并且在离月球2800英里的地方绕月运行,而且他的科幻小说并不是全部来自于臆想,而是有着坚实的科学基础和依据,以及包含了非常丰富的理性知识……
也曾在20世纪40年代的时候,美国有人发表了一篇科幻小说,竟然精准的描述了原子弹的功能。
美国军方震动不已,甚至为此展开了一场调查,但最后发现曼哈顿计划并不存在任何泄密行为,但小说作者幸运的推测出来了。也正是因为这个小说,科幻史作者们认为,科幻小说与未来的科技发展是有着密切的联系的。
而且美国科幻小说黄金时代的领导者约翰坎贝尔,也在1940年就成功的预言了未来50年代和60年代的现实科技,而他的预言与后来历史的发展中竟然惊人的吻合。
但有些科幻作品中的主题,比如说时间旅行,外星人,机器人等以及著名的基地系列,是需要一个漫长的科技发展过程才能验证的,人类的科技史从19世纪到21世纪,也不过是200多年的时间,在漫长的时间长河中实在是微不足道的渺小一瞬。
无论是20世纪著名的英国科幻小说家威尔斯对外星人的描写或者是第四维的时间旅行;
又或者20世纪中期,在科幻小说迎来黄金时代的年代里,阿西莫夫这位卓越的科幻小说家,在基地系列和机器人系列的预言,包括机器人三定律这种经典的机器人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
又或者刘慈欣的三体这种超越我们当下想象的遥远太空文明,和种种难以快速冲破的技术瓶颈……
是一个需要我们的科技持续爆炸性发展到一定程度才得以见到和验证的,这一切都需要时间,相较于科幻小说对未来世界的伟大展望的恢宏,其作品所经历的时间之短暂实在是太不值一提了。
或许有生之年都无法见到科幻的黄金时代这些作品里的神奇预言成为现实……,但不代表不能成为现实!

girlinparadise
从这个角度来看,哆啦A梦是长篇科幻连载啊!

huma
刘慈欣科幻小说里面提到过人生了在当时无法治疗的疾病可以把人冻起来,等到科技成熟时候解冻,这项技术2016年已经问世
人体冷冻技术。
但是,现实并没有任何人能在冷藏后复生,但是,人体冷冻者却基于以下的信念,相信技术的可行性,包括
a)、 假如人体或动物的结构能够完好地保存,那么生命可以被停止,也可以被重新启动。
b) 、玻璃化冷冻方法能有效地保存人体或生命。
c)、 相信未来的分子修复技术可以有效地修复受损 (甚至己死去) 的生理结构。

生而为赢
凡尔纳笔下的潜水艇,达芬奇笔下的飞机都已成为现实

少_井
最经典的凡纳尔著的一系列小说、如“海底两万里”等,科幻永远是预言人类文明的一种方式!很多小说的情节都实现了,只不过那些小说比较早,像是飞机,微型电脑等。即使是早些年幻想的悬浮车,现在也有悬浮滑板了不是么


失眠的茶__
太多了,最突出的是阿西莫夫。科幻三巨头之一,堪称“预言帝”。如机器人,他将单词“robotics”(机器人学)第一次引入英语,“2014年,机器人还不会普及,而且不是非常好用,但它们已经出现”,他曾说。 “到2014年,只有无人驾驶的飞船能降落在火星上,而一次载人探险则在准备之中。”有人甚至称他为“机器人之父”。1945年,28岁的克拉克提出了同步通讯卫星的设想。1960年,这一设想成为现实。为此,通信卫星所运行的轨道后来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命名为“克拉克轨道”。他提出的用太阳风驱动的飞行器,也被欧洲空间局等在实际太空探索中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