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河,唐浩明,高阳哪个的历史小说写的最棒?

何处无芳草

夏商周

番茄鸡蛋汤

LUKK
这三位共同的特点是都写历史小说。二月河有落霞三部曲,康熙、乾隆和雍正;唐浩明写有《曾国藩》《张之洞》杨度;而高阳写有历史小说90多部,涉及到清朝历史的各个层面。
如果从创作深度和影响面上说的话,我觉得是高阳影响最大。世人用“有井水处有金庸,有村镇处有高阳”来形容高阳作品的受欢迎程度。
高阳(1926-1992年),本名许晏骈,字雁冰,浙江人。出身于钱塘望族。1962年,他发表第一部历史小说《李娃》,一鸣惊人。他一生创作颇丰,著作约90余部,105册,其中代表性作品有胡雪岩全传三部曲、《慈禧全传》、“红楼梦断”系列等,使他成为当代知名度最高的历史小说家之一,读者遍及全球华人世界,奠定了他当代首席历史小说家的地位。
高阳十分敬业,他创作历史小说时,常常用尺量地图,在草稿纸上演算书中人物的行程,以及事情发展所需的时间,努力使自己的小说永远经得起读者的多方位的检验,而从不主观臆造。高阳的前妻郝天侠说:“高阳先生撰写历史小说的技巧,以及他在写作之前、写作期间,对于史料钻研的努力与创见,确有异于他人之处。他在构思新著时,未必像许多人写文章那般,先拟好工整架构,而往往是身上一张薄纸,记下大纲,然后就像酿酒,假以时日,当这张纸变皱,又写满了旁人难以辨识的草字之际,即表示文思成熟,可以动笔了。高阳对于自己拥有的‘考据眼’颇为自豪,不过这也是他用工治学的结果。”
高阳先生清史论述力作《柏台故事》、《同光大老》、《翁同龢传》和晚年著作《清朝的皇帝》,在关于清史疑问处的考证和发前人之覆上都做出了新的突破和贡献。其中尤以《清朝的皇帝》论述和发覆最为精到和引人入胜。文中从太祖到德宗每个皇帝统治中的历史事件的评价和皇帝的特性、优点、缺失都做了很客观的评价,大多是用史料作为根据来论述。
高阳先生从对清人笔记的整理和诗集中能发现前人所不能发现的观点,而这需要一定的考据功底和诗歌鉴赏能力。而清朝大多的史料正需要如此去发现才能得到真相。这一点也是高阳先生在论述清史时所做到的最为后辈学者值得学习的地方。
高阳的胡雪岩全传《慈禧全传》《梦断红楼》等已成为经典作品。1992年,他走完人生最后历程。友人挽联云:“文章憎命达,诗酒风流李太白;才学著书多,古今殷鉴罗贯中。”

HalloDisafish
高阳是中国当代最富盛名的历史小说家,没有之一。
高阳原名许晏屏,杭州人,是晚清同治年间军机大臣许庚申的后代,也是胡雪岩的同乡。杭州许家世代书香,名人辈出。
高阳著作等身,一生写作90多部小说,历史小说外还有现代小说若干。他最有名的历史小说是四大系列,分别是清史系列、胡雪岩系列、曹雪芹系列、明史系列。其中写的最好的是《慈禧全传》和《胡雪岩》。90年代,前者是中国官场指南,后者是中国商场指南。高阳吃透了中国的人情世故,又有着深厚的文人士大夫情怀。上至庙堂下至市井,可以说高阳写了古时候的全体中国人。
高阳的作品之所以被奉为经典,是因为高阳本人深厚的文学和史学修养。学过历史的人都能看出,高阳写的人物、事件均有所本,参照了大量的史籍和笔记,绝不似时下流行的戏说。
高阳写小说,洋洋洒洒,娓娓道来。读高阳感觉就是上善若水。他不会像其它的历史小说那样预先设定好一个情节,然后让一个一个的人物入彀。而是像涓涓溪流,沿着情节的发展,走哪算哪,最后变成滚滚洪流,流到大江大海中。
读高阳,最受益的有两方面。其一,让你懂得人生中最重要的是格局和境界。比如《慈禧全传》里的人物,什么是大臣风范,什么是士大夫精神,高阳会入木三分展现给你看。清朝一个进士出身的贪官和今天有博士学位的贪官一比,高下立现。其二,教你怎么做一个中国人。做中国人不是说你会用筷子就可以了,那些关节和窍门,一步三叹,真正是六月里冻杀一只老绵羊,说来话长(高阳最喜欢用的歇后语)。高阳笔下,哪怕是最底层的轿夫和妓女,也是高贵和雅致的,因为他的人物几乎每一个都是有底线的,所谓盗亦有道。跟着高阳学做有底线的中国人,祛除时代带给我们的浮躁和喧嚣,真的很有必要。

wuqian
高阳的小说入情入理,描写心思细腻,尤其是胡雪岩,其心理活动的描写细腻的像销售的教科书,非常棒的作家。但是如果论对于馍片布局谋篇布局,格局大的还是二月河,毕竟题材占优。但是二月河小说中的一些小故事描写就有些low了,其他的文笔不错。关于唐浩明,我觉得其兼收并蓄,是二者中的优点在唐浩明的作品中有所体现。诗文的功底还是唐浩明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