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历史小说不能允许任意地杜撰、篡改史实。但既然是小说,就应该允许虚构的空间。这个界限应该如何界定呢?
历史小说在多大程度上可以虚构?
提到的作品
最新跟帖

yatou_mo
虽然历史小说可以随意虚构,但是,为了能够给读者更强代入感,还是建议不能虚构太大。例如经典的三国演义,七分真三分假,很多人甚至认为那就是历史。

_Yun_nuY_
我觉得关于那些穿越类的历史小说,主人公虽然可能对历史会有影响,但是改变真正的历史进程也是可以的。

northern_3
当然是随意虚构,因为那是小说,小说就是胡编乱造——莫言,不过有一本小说没胡编,相当忠实于历史原貌,而且很好看,当然是崖山憾

天津的天津
我觉得对于那些跟历史有关的的小说而言,只要小说编的符合逻辑就好了,其他的方面都可以虚构。

蔓延、這段情
我觉得即使小说里涉及某一具体历史人物,那么他的名字以及生卒年也是能够去改变,虚构得。

老姜1968
时空背景,人物,以及发生事件的地点不可更改和虚构.其他情节根据文学艺术的要求可以合理加工,渲染.以达到一定的效果.

李盈
历史小说,首先应该尊重历史大框架,具体的细节可以发挥、虚构。如果架空了历史,等于进入了另一个次元,那就是纯粹的小说,不是历史小说了。对几个历史穿越剧印象很深,比如《寻秦记》,里面的主人公怎么努力,都改变不了哪怕是自己已经知道的历史。还有一个明朝穿越剧,好像是穿越千年的爱恋,最后的结尾是千千带着建文帝穿越到了现代,而历史中的建文帝的确是不知所踪,这个巧妙地处理,对历史进行了加工,真的让很多人宁愿相信,明朝人找不到建文帝,真是被千千带到现代世界了。

伊诺千晶
记得有人说过,历史除了名字是真的,其余都是假的;小说除了名字都是真的,其余都是假的。那么谁来告诉我,历史小说是真是假?哈哈哈哈

大力菠菜钙铁锌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且多半有其事件发生背景、某一历史事件、某些历史人物的存在。按内容来分为:武侠小说、恐怖小说、言情小说、历史小说、穿越小说、悬疑小说、推理小说等等。由此可知,不同小说的差异在于前面两个字的突出程度。而历史小说更有其明显历史发展脉络,而非单独某个点。所以三国志通俗演义、大秦帝国、明朝那些事儿等等,是历史小说。金庸小说虽有历史人物背景,但无完整脉络,不属于历史小说。历史小说作为文体是在史实的基础上加工,既有历史之名,个人觉得历史小说要求七分史实,三分创作。

q1n9m1n9
我觉得任何事情都有一个限度,就历史小说而言,如果大幅度地篡改了历史事实,导致了小说内容的发展偏离了历史主线,那就不能算是历史小说,充其量只能算是虚构小说;主线不偏不倚,在小事上进行适当地改编使故事更加充实接地气,那样的历史小说才算是“事如其名”。

ZoeFAster
尊重历史,还原真实的历史,注重事实,不能凭空瞎想,甚至杜撰事物事件,人物可以在原型的基础上采用夸张手法,环境可虛构,对中心观点表达的事或人一定用辨证的方法,用历史唯物史观,不能黑白不分,!

Arielle
现在的好多小说都会修改一些历史以满足小说需要,其实可以当做半架空的来写,但是,怎么说也要以真实的历史做参考,哪能胡乱虚构历史,不然就不负责任了。当今西方学术界对历史小说,甚至对所有的历史文本,在理解和阐释上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有相当一部分学者认为,不必过多地追究历史真实,只需达到历史的可理解性就行了。也就是说,小说里描写的某一段历史,只要是合理存在的,就并不一定要真的发生过。于是,“合理的虚构,符合历史的本质真实”,这一来自匈牙利美学理论大师卢卡契的陈旧命题又在西方复活了,近三十年来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了中国。俄国卢那察尔斯基在阐释这个理论时举了中国的一个实例:《三国演义》中的一些人物并不能完全对应史志,例如对曹操、刘备、关羽的塑造,采纳了不少民间传说成分,进行了大胆虚构,由是成就了不朽的文学作品。合理虚构,立足于真实的历史,这样写出来的东西才有血有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