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代的所有作家的名字?

如题,80代的所有作家的名字?
提到的作品

[作品]褐色鸟群

荒诞小说选萃

格非

[作品]私人生活

本书是一部描写现代大都市女性生命轨迹的严肃的先锋小说,它以主人公自身的女性经验和隐秘的内心生活为视角,讲述了一个女孩儿在成长为一个女人的过程中不寻常的经历和体验。女主人公在一特殊的生活背景中长大,叙述...

陈染

[作品]伪满洲国

历史是由普通人的生活构成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和活生生的日子。一九三二年至一九四五年,日本占据中国东北三省,建立了满洲国伪政权。《伪满洲国》描绘了那个令中国人刻骨铭心的时代,写足了当时东北社会各个层面...

迟子建

[作品]青年文学

刊 名:青年文学 刊 期:月刊 主 管:共青团中央 主 办:中国青年出版社 出 版:《青年文学》杂志社 编 辑:《青年文学》编辑部 社长/总编辑:李师东 主 编:邱华栋 编辑部主任:雪 ...

最新跟帖
王了了

王了了

目前的青年作家队伍中,最早于80年代中期走上文坛、引人注意的是迟子建、陈染、苏童、庞天舒等人。随后,程青以那竹篱围隔的小院、余华以《十八岁出门远行》、刘西鸿以《你不可改变我》、吕新以人家的闺女有花戴、格非以《褐色鸟群》、孙惠芬以变调初露头角,加上北村的小说和韩东的诗歌创作,形成了目前青年创作队伍的最初阵容。这一阵容最初是试探性的,连同同时出道的同龄评论家李书磊、李洁非、王干、汪政、晓华等人的评论,也还没来得及找到自己年龄上的恰当定位。但是,他们已经初露锋芒。随后不久的“先锋”、“实验”小说———以语言的颠覆和重构为先导的叙事革命,开始以一个群体的形式引起文坛的广泛关注,成为上一世纪80年代末最引人注目的文学现象。

进入90年代,1991年2月,李师东、毛浩在当代文坛报发表第四茬作家群的长文,提出了“60年代出生的作家群”这一概念,首次以出生年代划分作家群体。1994年初,《青年文学》开辟“60年代出生作家作品联展”这一栏目,长达4年,发表了余华、苏童、迟子建、徐坤、毕飞宇、祁智、刁斗、关仁山等60余位作家的作品,开始有意识地聚合目前的青年作家队伍。同时,东西、叶弥、述平、西�、刘继明、李洱、鲁羊、朱文、赵琪、陈怀国等人的创作,进一步加强了“60年代作家群”的声势。

90年代中后期,柳建伟、红柯、曾维浩、刘燕燕、李冯、邱华栋、许春樵、张继、王方晨、王跃文、石舒清等60年代出生的作家和随之而起的70年代出生的作家魏微、丁天、周洁茹、戴来、郁秀、朱文颖等交相辉映,进一步壮大了青年作家队伍的阵容。近年来,尹丽川、巫昂、马伊、陈蔚文、金磊、雷立刚、韩寒等一批年轻作者的出现,给青年文坛带来了新的生气。

与此同时,青年评论家的阵容也在进一步加强。李敬泽、何向阳、吴俊、郜元宝、张新颖、王彬彬、谢有顺、阎晶明、林舟、张柠等青年评论家,以新的眼光关注文学的创作进程,与青年作家们同步相向、桴鼓相应,有力地影响了青年文坛的发展态势。

在目前的这支青年作家队伍中,既有创作经历较长的年轻作者,也有崭露头角的文学新人。这些作家在不同的时段、以不同的背景走上文坛,汇聚成了我们目前所能看到的这样一支充满生气、蔚为壮观的青年文学创作队伍。而且这支队伍还在不断地发展和壮大之中,并呈现出了低龄化的趋势。

青年作家有自己独特的感触和体会,最善于捕捉社会进程中的变化和进展

这些1960年以后出生的青年作家,以其强大的阵势,丰富了现有作家队伍的构成,为文坛增添了富有朝气的新生力量;同时,他们的创作也为今天的文学注入了新的生气和活力,让我们看到了新世纪文学的希望和前景。

这些青年作家,是在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与前几茬作家相比,他们普遍受过良好的教育,知识结构较为完善;他们较少历史的包袱,更善于捕捉社会生活新的变化和进展。文学创作是这些青年作家内在的一种需求,写作目的相对单纯。在创作中,他们更注重从个人的角度表现自己的感受和思想,也更富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

通过他们的作品,人们可以看到,不少青年作家对普通人的生存处境,给予了较为深入的关注。像徐坤对当代知识分子生存命运的审视,毕飞宇对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处境的着意,东西、刁斗对百姓人生的独特发现,都是可圈可点的。更为难得的是,一些很年轻的作家从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出发,开始涉猎更为开阔的社会生活领域,展示了较好的写作实力和发展前景。

描写改革开放对青年人心理、生活和观念的影响和作用,展示成长经历,表现心路历程,成为不少青年作家不约而同的一个创作主题。前些年影响较大的余华的长篇小说在细雨中呼喊、陈染的长篇小说《私人生活》,还有叶弥的中篇小说《成长如蜕》等,都是通过一个人的生活经历,折射社会的发展进程,都是很出色的作品。近年来,一些更年轻的作者,在此方面着力更甚,他们的创作敏感地触摸着我们时代的神经,真切地记录着社会生活对他们的内在的激发和触动,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可以说,从自己的生活感受和写作实际出发,艺术地、建设性地表达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生的理解,正在成为青年作家们的自觉追求。此外,青年作家们对历史的挖掘,如迟子建的长篇小说《伪满洲国》等,石舒清、刘亮程、陈继明等对地域文化内涵的拓展,还有不少作家在语言、叙述等方面的有益探索,也都是令人刮目相看的。

guling_w

guling_w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