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分别指哪四位古代美女,各自结局如何?

如题,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分别指哪四位古代美女,各自结局如何?
提到的作品

[穿越]新书

新朝末年,王莽改制失败,天下将乱,赤眉绿林义旗高举,刘秀兄弟志在复汉。 重生于这样一个时代,当如何? 新室已朽,不破不立,唯有来者,大笔书之! PS:这是关于穿越者大战位面之子的故事...

七月新番

[作品]韩非子

《韩非子》内容简介:韩非生年不详。根据《史记•老庄申韩列传》记载,韩非是韩国的宗族公子,“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他曾与秦国的丞相李斯一同问学于荀子,李斯自以为不如韩非。韩非所处的时代是中国历史...

高华平

[作品]史记

“中华经典藏书书系”,内容经典,形式精美,全面体现“经典藏书”理念。 该书简介:《史记》为其中之一。 《史记》是我国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史学巨著,列“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到汉...

司马迁

[作品]西厢记

《西厢记》是我国古代爱情剧中久享盛誉的作品。 作者王实甫,名信德,大都(今北京)人,生平不详,约是由金入元时期的杰出戏曲大家。所著杂怖十三种,大多散佚,除《西厢记》外,尚存有《丽堂春》?恢旨啊盾饺赝...

王实甫

[作品]汉宫秋

《汉宫秋》是元杂剧中一部优秀的历史剧,也是元朝著名剧作家马致远的代表作。作品讲述了汉元帝时期,因叛臣毛延寿从中挑唆,强盛的匈奴胁迫汉元帝送爱妃昭君娘娘出塞和番的故事。昭君慷慨赴行,最后投江殉情。故事感...

马致远

[作品]王昭君

五幕历史剧。 王昭君》是曹禺先生的最后一部剧作。他始终是听从时代和人民的召唤,而《王昭君》中又溶入了他对周恩来总理的深切怀念。他几乎是以一种炽烈燃烧的感情写下了《王昭君》。他根据史籍中关于王昭君的有限...

曹禺

[作品]三国演义

三国时期是个激动人心的时代。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的注是纪录这一时代的最原始材料。从晋朝到唐宋,民间关于三国的传说就一直没有中断过,以各种形式不停歇地上演着、评说着刘备和曹操的故事,男女老幼无不喜欢...

罗贯中

[作品]庄子

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

庄周

[作品]长恨歌

《长恨歌》讲述了一个女人四十年的情与爱,被一枝细腻而绚烂的笔写得哀婉动人,其中交织着上海这所大都市从四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沧海桑田的变迁。生活在上海弄堂里的女人沉垒了无数理想、幻灭、躁动和怨望,她们对情与...

王安忆

[作品]孟子

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

[作品]管子

《管子》共有八十六篇,其中十篇亡佚,实存七十六篇,后人认为它绝非一人一时所作,兼有战国、秦、汉的文字,集有一批“管仲学派”的思想和理论。其内容博大精深,主要以法家和道家思想为主,兼有儒家、兵家、纵横家...

梁运华

[作品]左传

本书为“中国家庭基本藏书·史学名著卷”中的一本,该卷包括《左传》、前四史及《资治通鉴》,它们是中华史学的精华,认识历史,当从此着手。本书是为普通读者提供的一个《左传》选本,所选篇章或长或短,基本上囊括...

左丘明

[作品]归田琐记

《归田琐记:清代史料笔记》作者梁章钜,仕宦而心泉石者,其曼倩之所谓大隐乎?餐石髓,撷芝蕤,蓬虆而行,鞅掌与使,溷跡於春庑,堆名於枕流,情则邈矣,非干济之才。垂缨纵,拖青紫,振藻云路,剖符要津,已髟髟其...

梁章鉅

[作品]西京杂记

《西京杂记》是中国古代笔记小说集,其中的“西京”指的是西汉的首都长安。该书写的是西汉的杂史。既有历史也有西汉的许多遗闻轶事。其中有人们喜闻乐道、传为佳话的"昭君出塞",即宫女王嫱不肯贿赂画工致远嫁匈奴...

葛洪 撰,周天游 校注

[作品]吴越春秋

本书在渲染气氛,铺排声面等方面颇有精彩之笔,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生动,语言丰富,有一定的文学价值。本书有元徐天祜的音注。此次校点,以元大德十年刊本为底本,参校明弘治十四年邝刊本和明万历十四年冯念祖刊...

东汉 赵晔

[作品]淮南子

本书包括校、注、译,每篇有说明,附刘安小传。

陈一平

[作品]新语

华夏五千年,亘古至今的文明火种在传递,文化也在传承中得到延续与更新,构成民族凝聚力的精魂。面对一波又一波经济浪潮的冲洗,国人不断地思考,目前文化的出路在哪里?高雅与通俗的界限是什么?学术的腐败如何防范...

谢国明

[作品]越绝书

越绝书》以春秋末年至战国初期吴越争霸的历史事实为主干,上溯夏禹,下迄两汉,旁及诸侯列国,对这一历史时期吴越地区的汉民族政治、经济、军事、天文、地理、历法、语言等多有所涉及,被誉为"地方志鼻祖"。其中有...

袁康 吴平

最新跟帖
LM志

LM志

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从古至今常用来形容女子美貌,而且还从古代四位美女的精彩故事演绎成了优美动听的成语典故:

“沉鱼”,讲的是西施浣纱时的故事;讲的是春秋的时候,越国美女西施在溪边浣纱时,溪中的鱼看到她的美丽,觉得自己丑而羞愧得不敢浮出水面,躲起来沉在水底。

“落雁”,指的是昭君出塞的故事;是指汉朝的时侯,南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归降汉朝,呼韩邪单于入京朝贡,以尽藩臣之礼,并请求做汉朝的女婿,汉元帝遂选王昭君赐给了他。王昭君出塞的时候,天空飞过的大雁,看到王昭君长得那么漂亮,都惊讶地忘记怎么飞了,全都坠落在地。

“闭月”,说的是貂蝉拜月的故事;说的是三国时,貂蝉在后花园拜月时,皎洁的明月也比不过貂蝉的妩媚,月亮也不好意思地赶紧躲在云彩后面。

“羞花”,谈的是杨贵妃观花时的故事。唐朝的杨玉环进宫后,到花园赏花散心,看见盛开的牡丹、月季等不由得伸手要摸花,她刚一摸花。花瓣立即收缩,绿叶赶紧卷起,花儿都含羞低下了头。

至于他们的结局,也是红颜多薄命,西施本是越国施展的美人计,越王勾践用美女西施赠送给吴王夫差,使夫差由此迷恋美色,骄奢淫逸,不理朝政,等到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灭掉吴国后,西施下落不明,有的说西施自缢而亡,有的说是西施随范蠡泛漾五湖而去。

王昭君由于没有贿赂画师,画师故意将她画丑,到了汉匈和亲时,汉元帝见到王昭君的真容后悔不已,但为守诺言仍将她嫁给了归降汉朝的南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呼韩邪单于死后,王昭君又下嫁给呼韩邪单于的儿子,最后抑郁寡欢客死他乡。

昭君出塞,既促使匈奴结束了多年的分裂和战乱,也加强了汉匈双方的文化与经济交流,使当时相对落后的少数民族产生了效仿中原的先进制度。

三国演义》中,貂蝉是司徒王允的义女,当时东汉王朝被奸臣董卓把持控制,董卓的义子吕布又骁勇善战是董卓的亲信,王允为了为民除害,王允就和貂蝉设下美人计,先将貂蝉许配给吕布,再将貂蝉送给董卓做妾,貂蝉嫁给董卓后仍对吕布暗中暧昧挑逗,最终离间了董卓和吕布的关系,使董卓、吕布两人反目成仇,最终借吕布之手除掉了恶贼董卓,之后貂蝉成为吕布的爱妾,后来吕布在白门楼被曹操斩首,貂蝉也从此下落不明,有的说是被乱兵所杀,又有的说她自缢而亡,还有的说她被关羽所杀。

杨贵妃先是嫁给唐玄宗的儿子寿王,寿王的母亲武惠妃去世以后,唐玄宗非常思念,这时恰好看见了儿媳妇杨玉环,于是唐玄宗李隆基父占子媳,将杨玉环纳为贵妃,安史之乱时,唐玄宗带着杨贵妃与杨国忠避难逃往蜀中成都,途经马嵬驿时,随驾禁军发生哗变,一致要求处死杨国忠跟杨贵妃,随即乱刀杀死了杨国忠,唐玄宗为求自保,不得已的情况下,用白绫赐死了杨贵妃,据传后来“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李隆基对杨玉环仍念念不忘,进行改葬时却没有找到杨贵妃遗体,传说到了日本。

zinxin

zinxin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四大美女、四大丑女,还有四大美男。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四大美女是西施、王昭君、貂蝉和杨玉环。那四大美女到底美不美、到底有多美?他们的缺点是什么?他们的结局又怎样?历史当中没有具体的图像资料留下来,但是仔细研究历史资料不难发现四大美女的优缺点。

一、政治牺牲品女间谍-西施

西施----沉鱼

桃花河边挽纱情

月光水面西施影

杨柳依依佛粉面

沉鱼纱地静观容

二、王昭君

王昭君-落雁

昭君出塞单于欢

马嘶沙鸣伤心肝

琴声塞外催孤雁

落地一睹美人颜

三、貂蝉

貂蝉-闭月

国色天香属貂蝉

月下容貌动心弦

嫦娥不及佳人艳

四、历史背锅人---杨玉环

杨玉环-羞花

深宫锁住杨玉环

含羞草叶立即卷

自惭形秽不及娴

玄宗得知立即宣

杨玉环是大家最熟悉的了。后宫佳丽三千人,万千独宠集一身。这样的唐玄宗怎么能治理好国家呢?所以安史之乱爆发,唐朝由盛转衰和杨玉环的受宠不无关系。历史注定把一个天大的锅甩给了一个女人-杨玉环。在安史之乱之后,唐玄宗丢下百姓,带着自己宠爱的杨贵妃一路逃亡。到达马嵬坡的时候,群臣死谏,要唐玄宗杀死杨玉环。杨玉环无奈之下自缢身亡。从此一代艳妃香消玉损。

百转千回

百转千回

问题: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分别指哪四位古代美女,各自结局如何?前言

沉鱼落雁,很多人说是西施与王昭君。 庄子·齐物论中,第一次提到了沉鱼落雁的美女:

“ 毛嬙 、 丽姬 ,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

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后人化为沉鱼落雁这个成语。庄子是战国时期的人,当然不会知道汉朝王昭君这个人。

闭月羞花,有人说是貂蝉与杨玉环,不知道出处在哪里。

一、沉鱼落雁之毛嬙

唐朝道家学者成玄英注疏时说:

毛嫱,越王嬖妾;丽姬,晋国之宠嫔。此二人者,姝妍冠世。

庄子提到的毛嬙,是春秋时期越国的美女之一,大体与西施同时。是不是越王嬖妾,也有争议。

宋朝张邦基墨庄漫录中说:

管仲之书,已言毛嫱、西施,是二人者皆前古之人矣。岂越之西施,冒古之美人以为名耶?是有两西施矣。而毛嫱亦非越王之美姬明甚。



二、沉鱼落雁之骊姬

庄子提到的骊姬(?-前651年),有的版本写作丽姬,名不详,她时春秋时期骊戎国君之女,晋献公的妃子,晋君奚齐的生母。

公元前672年,晋献公打败骊戎,骊戎求和,于是将骊姬与其妹少姬献给晋献公。骊姬深得晋献公的宠爱,获立夫人,并生下儿子奚齐。

骊姬以美色获得晋献公专宠,像后来的武则天一样,开始参与朝政。她设计迫使申生自杀,重耳、夷吾逃亡,改立自己所生之子奚齐为太子,史称骊姬之乱。

晋献公死后,荀息遵旨立奚齐继位,骊姬为太后。不过在丧礼过程中,里克杀死了奚齐,和骊姬。


三、闭月羞花

1、闭月羞花

闭月羞花的故事,似乎出自于元杂剧散曲中。例如越调·采莲女:

采莲湖上采莲娇,新月凌波小。记得相逢对花酌,那妖娆,殢人一笑千金少。羞花闭月,沉鱼落雁,不恁也魂消。

又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

则为你闭月羞花相貌,少不得剪草除根大小。

不过,在唐宋时,似乎没有连用的闭月羞花。


2、闭月

唐宋诗词中,闭月并不是赞美佳人的容貌。例如陆游的夏秋之交小舟早夜往来湖中绝句:

娥江道上欲三更,垣屋参差【闭月】明。倚柂赋诗无杰思,断肠分付棹歌声。

梅尧臣的和范景仁王景彝殿中杂题三十八首并次韵其二诗云:

天子赐烛昏夜时,嫦娥【闭月】栽桂枝。称量高下唯妍辞,相与尽心无附离....略

这里的闭月,是指挡住月光,与美人容貌无关。

3、羞花

宋朝诗词中,羞花有赞美佳人容貌的意思了。例如王澡的祝英台近·玉东西:

玉东西,歌宛转。未做苦离调。著上征衫,字字是愁抱。月寒鬓影刁萧,舵楼开缆,记柳暗、乳鸦啼晓。短亭草。还是绿与春归,罗屏梦空好。燕语难凭,憔悴未渠了。可能妒柳【羞花】,起来浑懒,便瘦也、教春知道。

宋朝吴百生的五律宫词中也用到了羞花:

妙选昭阳进,【羞花】妒六宫。行阶莲落地,随御柳含风。

按舞天光近,徽歌烛影红。夜深金殿合,环佩月明中。

这里的羞花,似乎并没有用典。


结束语

明朝彭大翼撰山堂肆考中,解释“沈鱼落鴈、蔽月羞花”时说:

丽情集有沈鱼落鴈之容,有蔽月羞花之貌,。又庄子齐物论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鸟见之髙飞,鱼见之深入,麋鹿见之决骤。

不过,老街在宋人张君房的丽情集中,没有看到这些内容。不知道是不是另有一种丽情集

另外,唐宋诗词中的沉鱼和落雁单独使用时,几乎也和美人无关。

@老街味道

dawanzi

dawanzi

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是中国民间对古代四大美女的雅称,她们分别指的是西施(沉鱼)、王昭君(落雁)、貂蝉(闭月)、杨玉环(羞花)。她们倾国倾城的容颜,以及身上发生的许多凄美的故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然而她们各自的结局如何就很少有人说的清楚了,那么这四位古代美女各自的结局究竟如何呢?

西施

西施,中国出名最早、影响最大的“四大美女”之一。她的名声,与吴越春秋、与勾践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沼吴复仇联系在一起;伍子胥忠贞被谗、伯嚭奸佞亡国,与“女色祸水”的信条联系在一起;与巾帼报国、与红颜薄命、与浣女范郎的悲喜姻缘联系在一起;与“西子捧心”、“东施效颦”、与“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等等联系在一起……比起其它“美女”来,它身上负载着更多的历史文化负荷。

西子故事的历史真实性到底如何呢?

先秦诸子中最早提及西施的是《管子》:“毛嫱、西施,天下之美人也。”《庄子》中,三次提到西施。“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走。”这就是“东施效颦”成语的来源。《孟子》中也有“西子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的话。《韩非子》亦云:“善毛啬、西施之美,无益吾面;用脂泽粉黛,则倍其初。”看来,西施确实是先秦时代的一位知名度极高的美女,不过,与后世传说不同的是:她并未与吴、越争霸的政治军事斗争发生关系,而且,管仲比勾践灭吴还早二百多年呢。

左传》和《国语》等先秦史传,都提到了勾践向吴王献美女之事,但并未提及西施其人。西汉时代的《史记》也是如此。在贾谊的《新书》、刘向的说苑、陆贾的《新语》及《淮南子》中,西施也仅仅是作为美女出现。只有墨子·亲士篇提到,西施因为太美,结果被沉入江中,可见“太盛难守”云。

最早把西施与吴越争霸联系起来的是东汉时的两部野史《吴越春秋》和《越绝书》。

在《吴越春秋》中,文种向越王献破吴九术,其四为“遗美女以惑其心而乱其谋”,勾践“使相者国中,得苎萝山鬻薪之女曰西施、郑旦,饰以罗縠,教以容步,习于土城,临于都巷,三年学服而献于吴。”《越绝书》的记载大致相同,不过西施的结局却迥异。前者说,亡吴后,越人认为这尤物是祸根留不得,把她沉于江中,算是对被吴王杀害的鸱夷子也即伍子胥的祭奠,这是一个残酷的悲剧。后者则让她与范蠡结为伴侣,泛五湖而去,以喜剧而告终。后世关于西施的种种故事和传说,率多由此生发开来的。

王昭君

昭君和番也是家喻户晓的故事。两千年来,经过许许多多戏曲家、小说家、诗人的不断生发改造,这一故事变得十凄怨和迷离,具有了多重面目和相去甚远的含义。

将昭君的悲剧归罪于画工毛延寿,晋人笔记小说《西京杂记》为始作俑者:

元帝后宫既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图形,按图召之。诸宫人皆赂画工,多至十万,少者亦不减五万,独王嫱不肯,遂不得见。匈奴入朝,求美人为阏氏,于是上案图以昭君行。及去召见,貌为后宫第一,善应对,举止闲雅。帝悔之,而名籍已定,帝重信于外国,故不复更人。乃穷按事,画工皆弃市,籍其家资皆巨万。画工有杜陵毛延寿,为人形,丑好老少必得其真……同日弃市。”

在各种传说中,也有说在和亲前毛延寿索贿陷害事即已败露,毛惧罪逃入匈奴,献上昭君画像,单于倚势向汉君强索昭君,元帝乃不得已忍痛割爱,送昭君出塞。昭君的结局,有说其哀怨愁闷,抑郁而终的,也有说其在呼韩邪单于死后不愿再嫁饮药自尽的。宋以后强调贞洁,《汉宫秋》则让她在汉番交界处投江自尽。现代人摒弃了狭隘的民族意识,则从增进民族团结的角度去认识这一故事,王昭君和文成公主一样,都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了不起的女性,曹禺先生的名剧《王昭君》,就是从这一角度去立意的。

王昭君的真实面目到底如何呢? 范晔《后汉书》有如下记载:

昭君字嫱,南郡人也。初元帝时,以良家子选入掖庭。时呼韩邪来朝,帝敕以宫女五人赐之。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呼韩邪临辞大会,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景裴回,竦动左右。帝见大惊,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遂与匈奴。

昭君为南郡秭归人,与大诗人屈原同里,她出身“良家子”,为出身清白的平民,并非知府或御史大夫之类豪门。入宫之后,她未得召幸,尚未有级别,只是待诏掖庭的普通宫女,她被稀里糊涂地赐给呼韩邪单于时方光耀汉庭,可是这时汉元帝后悔已晚,只好如约行事,成就这美艳凄惋的千古美事,使这一民族团结的使者永垂史册。

经过卫青、霍去病的征讨,匈奴的力量大衰,昭君和番,是呼韩邪单于入朝汉庭主动请求的结果,不存在胁迫问题。昭君入胡后,被封为宁胡阏氏,生一子曰伊屠智牙师。婚后的第二年,呼韩邪即过世,按照胡人习惯,单于大阏氏之子继位的复株累单于要娶她,昭君要求返回故国,汉成帝顾全大局敕令她学从胡俗,于是她又成为继任单于的阏氏。其后又生了两个女儿,一个叫须卜居次,一个叫当于居次。十年之后,复株累单于也死了,昭君之子在争位斗争中牺牲,卜须居次在王莽当政时曾到汉宫入待太后,王莽失败后也受株累而死。昭君卒于何年,则不得而知了。

貂蝉

随着三国故事的广泛传播,貂蝉也成了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她绝美的容颜,以及和吕布之间发生的爱情故事令三国迷们津津乐道,然而这样一位深受民间关注的人物,在正史中却无任何记载,也就是说貂蝉这个形象很可能是小说家虚构出来的。那历史上到底有无貂蝉其人呢?

后汉书·吕布传有这么一段记载:

“卓以布为骑都尉,誓为父子,甚爱信之。尝小失意,卓拔手戟掷之,布拳捷得免,布由是阴怨于卓。卓又使布守中阁,而私与侍婢私通,益不自安。”

从这一记载里,可以看到貂蝉的影子--董卓的一位侍妾,而董卓与吕布的怨隙,也是因女人而引起,《三国演义》“董太师大闹凤仪亭”的故事,就是因此生发出来的。在这里,“侍婢”仅仅是一个被污辱与被损害者,谈不上什么品格。后来,经过人民群众和许多艺术家的创造,这一“侍婢”才变成光彩夺目的貂蝉女形象。

也有学者认为貂蝉实有其人的,梁章钜就是一个代表。在《归田琐记》中,他说:“貂蝉事,隐据吕布传,虽其名不见正史,而其事未必全虚。”而到了小栖霞说稗,他则肯定“是蝉固实有其人”。

三国英雄的故事在他们的身后就开始进入民间,貂蝉故事的流传也是比较早的。元代杂剧中貂蝉戏已经形成一个系列,锦云堂暗定连环记、夺戟、关公月下斩貂蝉等搬演的都是貂蝉的故事。

在锦云堂剧中,貂蝉本忻州人任昂之女,小字红昌,灵帝时选入宫中,掌貂蝉冠,故名“貂蝉”。后来皇帝把她赐予了并州刺史丁建阳,建阳将其配给了义子吕布。在黄巾之乱中,貂蝉与吕布相失,而为王允所得。貂蝉后来在花园烧香,祷吕布,为王允发觉,因此密议,订出连环记。

在宋元讲史中,貂蝉也是吕布之妻,失散后流落到王允府中。《白门楼》和斩貂蝉的故事,则明显看出封建落后意识的影响。白门楼吕布被擒本来是咎由自取,然该戏却要让貂蝉对吕布的失败负责,居然让她在受到痛骂之后被处死。

关公月下斩貂蝉则写吕布失败后,曹操别有用心地将貂蝉送给了刘备,为了不蹈董草、吕布的覆辙,关羽竟将她斩于月下。

三国演义》电视剧在董卓被诛后让貂蝉悄然隐去--“貂蝉已随清风去”,这一奇女子的命运到底如何?留给读者自己去想象,这也许是一种比较聪明的做法。

杨玉环

杨贵妃,小字玉环,唐蒲州永济(今山西永乐)人。父杨玄琰,做过蜀州司户,死得很早,依其叔河南府士曹杨玄璬。唐玄宗开元3年,他被选入皇子寿王李瑁邸被册为寿王妃。

开元4年玄宗最宠爱的武惠妃死了,“后宫数千,无当意者”,讨好者向他透露,他的那位儿媳妇“姿色冠代”。开元8年10月,唐玄宗幸骊山温泉,就让她出家当了道士,号曰太真。为李瑁重娶个媳妇,暗暗地将玉环纳入宫中。旧唐书称:

“太真资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智算过人。每倩盼承迎,动移上意。宫中呼为‘娘子’,礼数实同皇后。”

白居易《长恨歌》云:“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头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承欢侍寝无容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天宝4年,玉环册为贵妃,一直到14年她缢死马嵬,她都是这个名号,故后世称其为“杨贵妃”。

杨妃被宠,正是玄宗后期大踏步走向腐败的时期。宫中仅“贵妃院织锦刺绣之工,凡七百人,其雕刻镕造,又数百人”。她的家族,则“姊妹兄弟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兄弟不必说,杨妃的三个姐姐,都封为国夫人,“姊妹昆仲五家,甲第洞开,僭移宫室,车马仆从,照耀京邑,递相夸尚。每构一堂,费逾千万计,见制度闳壮于己者,即彻而复造,土木之工,不舍昼夜。玄宗颁赐及四方献遗,五家如一,中使不绝。开元以来,豪贵雄盛,无如杨氏之比也。”

一次五家夜游,与广平公主的骑从在出西市门时发生争执,杨氏家奴挥舞马鞭打着公主衣服,公主掉下马来,驸马薛昌裔去扶公主,也遭鞭打。事后公主到玄宗跟前泣诉,玄宗虽然杀了杨氏家奴,但驸马也被免了官。

得到了倾城倾国的美人,唐玄宗尽情地挥霍与享受,政事全权交给了奸相杨国忠。在歌舞升平的掩盖下腐败也积累到了极限,终于,“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安史叛军如入无人之境,潼关陷落后,唐玄宗甩下百官和百姓,带着杨氏兄妹逃离长安。勉强到了马嵬驿,羽林军哗变,杀了杨国忠,之后,六军不散,唐玄宗不得已,只好忍痛割爱,将杨贵妃缢死在佛堂。

结语:

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作为中国古代的四大美女,她们本身除了有绝美的容颜,还有着许多凄美的故事,千百年来经过文人墨客的手得以广泛流传。而关于她们的结局,除了杨贵妃在正史中有明确记载,其她三个人由于年代久远和信息闭塞的原因,多少显得有点扑朔迷离。所以更多的时候我们只能在故事中,看着在不同的时代历史背景下,关于她们各自结局的演绎。

乌托邦~ดำ

乌托邦~ดำ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