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魏冯太后有没有毒杀献文帝?2.北魏胡太后有没有毒杀孝明帝?

万能能能
北魏的这两个太后,一个寿终正寝,另一个死于非命。
北魏献文帝拓跋弘不是冯太后亲生的儿子。北魏有个非常残忍的规定:学习汉武帝赐死钩弋夫人的旧例,凡后妃所生之子册立为储君,就要把他的生母赐死,以防母以子贵,将来像吕后一样干涉朝政。献文帝的生母李氏被赐死后,冯后成了他的养母。
冯太后毒杀献文帝,是一桩历史谜案,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公元465年,献文帝即位,当时政局动荡,冯太后临朝听政,采取铁腕手段,诛杀了权臣。后依据祖制归政于献文帝;公元476年,献文帝突然暴崩,当时的人都怀疑为冯太后所鸩杀。
冯太后拥立拓跋宏即位,成为太皇太后。宠幸了许多健美强壮的男子,并二度临朝称制,扶持孝文帝十四年,是北魏中期全面改革的主持者,对后来孝文帝的改革也有重要影响。
下面重点介绍一下胡太后。由于胡太后的奢侈淫荡,毒杀亲生儿子,直接导致了北魏王朝的灭亡,从此天下大乱。
胡太后还杀死了自己亲生的儿子。最后自己被尔朱荣扔进黄河溺死。
北魏宣武灵皇后胡充华。这个女人不简单,才华出众,能力很强,一生坎坷传奇,等到大权在握,生活立马开始腐化堕落。
胡充华当过尼姑,又被称为胡仙真。她妈生养她的时候,满屋红光,一个相士一看,大吃一惊:这个女娃将来必然是大富大贵,贵不可言。
胡充华从小聪明过人,能文能武。有一次在和人比试射箭的时候,一剑射穿了针孔,技冠全场。吕布辕门射戟也不过如此。放到现在就是奥运会射箭冠军的水平。
后来她被选入北魏后宫, 在其他朝代,母以子贵,后宫的嫔妃们都争着想生下皇子。但是按照北魏王朝立下的规矩,如果生下了皇子,被立为太子,就要把他的母亲杀掉,防止日后太后干政。因而,北魏后宫的嫔妃们没有一个人敢生孩子,一不小心怀了孕,也要想办法堕胎。
唯独胡充华宁愿一死,也要为宣武帝留下血脉,她决心生一个儿子,继承皇位。终于,她生下一皇子,就是后来的孝明帝元诩。 515年,元诩被立为太子。
皇后高氏,必欲置其于死地而后快。怂恿宣武帝按照惯例,杀了胡充华以绝后患。北魏宣武帝最终没有舍得杀,保住了她一条命,并废止了这个残酷的制度。
公元516年,宣武帝驾崩,六岁的元诩继位,就是孝明帝。
胡充华太后临朝称制。 苦尽甘来,唯我独尊了。她耗费巨资在全国各地修建了无数的寺院,又下令开凿石窟,建筑规模十分宏大,堪称历朝历代之最。著名的龙门石窟,有不少就是她在位时修建的。其中,仅洛阳一地,就建有寺院1367所,耗费了大量的社会财富。搞得民怨沸腾。
一次,胡太后看到盛放绢布的国库内,绢帛堆积如山。一时兴起,让自己身边的大臣宫女太监共100人,随便往家搬。尚书令李贤和章武王元融两个人,拼命搬运,导致摔倒受伤,一个腰闪了,一个脚崴了,成为当时的笑料。
当时,整个朝廷上下,以奢侈浪费为荣。高阳王元雍富可敌国,家中僮仆有6000人,乐伎有500人,吃一顿饭要花几万钱,出门仪仗队开道。
河间王元琛家中的马槽以纯银打制的,锁环用纯金打造而成,家中水井的井栏以美玉雕刻。并的拿西晋的著名富豪石崇来对比,说:“不恨我不见石崇,恨石崇不见我”。
胡太后非常风流,和自己的妹夫元义长期保持不正当的关系。
她又逼幸了清河王元怿,不免争风吃醋,发生矛盾。元义杀了元怿,并一度把胡太后囚禁。
胡太后重新掌权后,没有从中吸取教训,她宠幸郑俨,并封他为谏议大夫,中书舍人。其主要工作就是侍候太后。除了节假日,得到太后的恩准,才能回家去看一看老婆孩子。
将军杨华(又名杨白花)被胡太后利用手中的权力,强逼而幸之。 后来杨华实在受不了,逃到了南方的梁朝。胡太后对其日思夜想,写了一首诗,诉说思念:
杨白花歌辞
阳春二三月,杨柳齐作花; 春风一夜入闺闼,杨花飘落南家。 含情出户脚无力,拾得杨花泪沾臆。 秋去春还双燕飞,原衔杨花入窠里。
胡太后在位几年,各地爆发了起义,其中六镇的叛乱影响最大。武川镇走出了三个王朝:北周的宇文家族、隋朝的杨氏家族、唐朝的李氏家族。
胡太后的胡作非为,孝明帝元诩渐渐长大,看在眼里,十分憎恨。
528年,孝明帝生了一个女儿,胡太后对外宣称生的是皇子,其目的是想将来作为傀儡,代替孝明帝。孝明帝忍无可忍,发密诏给镇守晋阳的大将军尔朱荣,令其率兵南下进兵洛阳。母子之间发展为敌我矛盾。
尔朱荣为人极其残暴。对于整个后三国来讲,他是个大哥大式的人物。隋朝和唐朝的开国皇帝,都出自于尔朱荣系统。
创建东西魏的高欢和宇文泰,是尔朱荣小弟的小弟。隋文帝杨坚的父亲杨忠,唐高祖李渊的爷爷李虎又是宇文泰手下的小弟。
此人出山,从此打开潘多拉魔盒。猛虎下山,董卓再世,天下大乱,直接导致北魏王朝的灭亡。
胡太后深恐儿子影响到自己的权力,令人用毒酒将孝明帝,也是她唯一的儿子毒死。立三岁的临洮王之子元钊为帝。
孝明帝暴毙的消息传开后,朝野一片哗然。尔朱荣联合长乐王元子攸,立元子攸为帝。兴兵攻陷了洛阳。命令士兵把胡太后和小皇帝扔进黄河淹死。
和胡太后相比,冯太后的结局要比她好太多。
尔朱荣进行大屠杀,在河阴县把北魏权力中枢的文武大臣二千余人全部杀害,这就是著名的“河阴之变”。后来,尔朱荣多行不义,也被杀死,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和南梁形成三国鼎立,进入中国历史上的后三国时代。
再后来,三国之间开始了新一轮的互相攻伐。 直到公元577年,北周在宇文邕的带领下攻灭北齐,后三国结束,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

傻傻两个人·笑得多甜
北魏两位悲惨天子献文帝和孝明帝都是惨于其母毒手。献文帝被其母冯太后毒杀,孝明帝则被其母胡太后毒杀。

wangxun
【这里是@杂谈会客室】
说起北魏,就不得不谈谈在整个北魏一朝两个最有权势的女人:冯太后和胡太后。两人是不同时期的历史人物,但却有很多相同点!都迷恋权利临朝称制,都宠幸男宠,甚至都毒杀自己的儿子。然而一个令王朝走向辉煌,一个导致王朝的覆灭。一个寿终正寝,一个却沉尸黄河......
胡太后毒杀孝明帝那是板上钉钉的实锤,最后导致王朝灭亡自己沉尸黄河。下面咱们聊聊,历史上和武则天其名的女强人北魏冯太后“到底有没有毒杀献文帝”。
前言北魏的立国祖训不像我们看的清宫剧那样“母凭子贵”而是“子贵母死”,这是为什么呢?北魏是游牧民族鲜卑族入主中原后建立的政权,在不断汉化的过程中,依照汉武帝赐死钩弋夫人的旧制,凡是被立为储君之后其生母必须赐死,以防“母凭子贵”“子少母壮”,进而霍乱朝纲。看似很残忍无情,但却也是无奈之举,毕竟谁也不想再出现“吕后之乱”。
冯太后有没有毒杀献文帝?魏献文帝拓跋弘,是北魏王朝的第六位皇帝。公元456年,年仅2岁的拓跋弘被册立为太子,生母李贵人按子贵母死制度被赐死。由嫡母皇后冯氏抚养,后被尊为皇太后临朝听政。直到公元467年献文帝长子拓跋宏出生,冯太后才将归政,开始抚养皇长孙(后来的孝文帝)。
公元476年,身强力壮年仅23岁的魏献文帝拓跋弘,突然暴卒。冯太后带着不到10岁的孝文帝,二次临朝听政。
历史上一直有个悬案,献文帝的死到底是不是冯太后毒杀?种种迹象都将矛头指向了她
谁既得利益来看谁得利最大,谁就有最大的动机。献文帝登基时,冯太后年仅24岁就贵为太后临朝听政,万人敬仰。在权利面前,谁又能轻言放弃?
公元467年献文帝长子拓跋宏出生,按照祖制冯太后归政。献文帝亲政后不久发现个问题,朝堂上昨天刚刚确立的人事任免,今天就突然更改了,众人皆言“太后”。意气风发的献文帝对于冯太后的长期摄政,是有怒不敢言,只能忍气吞声,慢慢扶植培养自己的势力。
引子:杀念四起冯太后宠幸男宠那是出来名的。您想独居宫中,年轻守寡,肯定耐不住寂寞,当时看中了朝臣中的三个美男子:吏部尚书王睿,南部尚书李冲和宿卫监李奕,常以奏事为借口,召他们入宫,轮流陪伴她。这三人同为太后男宠,几乎外廷内朝人人皆知,免不了背后议论,传入献文帝耳中,使他大失面子。这三人又倚仗太后权势,不把皇帝放在眼里,更引起献文帝的憎恨。
一天,献文帝的丈人李惠提醒他:李奕兄弟拉拢党羽,培植亲信,恐会谋逆。建议找人告发李奕兄弟的不法罪状,由献文帝作主,将其一门一网打尽,趁势让太后收心,逼其归政。不久,有大臣弹劾李奕的族人李欣贪赃,献文帝派李惠找李欣,要他告发李奕与他同谋,就可版免去死罪。李惠还四处帮李欣收集资料。于是,,李欣告发了李奕兄弟的三十条罪状,如纳贿贪污,买卖官爵,私纳宫女为妾等。皇兴四年(公元470年)李奕兄弟及党羽被问斩。
转折:以退为进?冯太后营救不成,怒不可遏,发誓要为情人报仇雪恨。献文帝一看势头不对,这下算是彻底撕破了。想要发难冯氏,但苦于实力不足,没办法只能“已退为进”。公元471年,皇兴五年年仅18岁的献文帝宣布要让位(惹不起躲得起),本来想着让位给叔父京兆王拓跋子推。但遭到冯太后以及群臣们坚决反对,献文帝只好作罢。 几天后,献文帝下诏传位于皇太子拓跋宏,自称太上皇帝,但新帝年幼,国家大小事物仍由献文帝处理。
然而献文帝的表现完全不象一个退居二线的太上皇,他一直在为自己树立威信。延兴二年(公元472年),他率领军队征讨柔然,把柔然人打得抱头鼠窜。延兴五年(公元475年),献文帝又南下举行了大规模的阅兵仪式,暗示自己才是军队的最高统帅。更让冯氏气恼的是,献文帝居然把被冯氏罢免的官员恢复原职。一条条措施颁布下来,献文帝赢得了官员和百姓的真心拥护,大有东山再起的势头,冯氏念在母子之情隐忍了五年,也积怨了五年。公元476年,年仅23岁的献文帝暴卒,至于是毒杀还是行刺,从史料上已经无法确认,能够确认的是献文帝死后冯太后二次临朝听政,所以说献文帝的死与冯氏绝对脱不了关系。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送人玫瑰,手有余香,你小小的 点赞,是对我大大的 鼓舞~~
谈古论今,数尽花开花落,看遍人生百态 。@杂谈会客室,说些你不知道的历史。 记得关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