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的真实性是什么?

史拿拿
这里首先要搞清楚两个概念。
一个是事实的真实,一个是本质的真实。
文学艺术追求的是本质的真实,即艺术的真实。
先看看我国四大名著。
《三国演义》里的曹操,整个一个奸臣。历史上的曹操可是横槊赋诗文武双全的英雄(鲁迅认为曹操“至少是一个英雄”),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但小说里的曹操是作为奸臣的典型来塑造的,他和历史上事实上的曹操不能划等号,《三国演义》的曹操是个提取了奸臣本质再赋予血肉所塑造的一个人物形象。
《西游记》里的故事,生活中谁见过?可没一个人认为虚假,因为它本质上是真实的,生活中有的是唐僧和他的四个徒弟那样的正面人物,更不乏令人头疼的各种妖怪,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和妖怪们打斗的故事也是各种稀奇古怪。正义最后总是战胜邪恶,这是人们善良的愿望,也是世界的结局。
再看外国小说。
谁都知道,生活中人不可能变成甲虫,可是在卡夫卡的小说《变形记》里,推销员格里高尔一天早上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躺在床上的大甲虫。本应对他报以同情怜悯的他的父母,却对他百般厌恶,于是他孤独凄凉地死去。
这篇小说的真实性在于,人在社会的压力下,完全丧失了个性和尊严,卡夫卡说:“为每天的面包所产生的忧虑摧毁了一个人的性格,生活就是如此。”生活在他笔下变了形,他所表现的现实却是生动而且真实。
不是有人爱这样说吗?——累成了狗!
卡夫卡的人生也是被变了形的,他热爱写作,也有着写作的天才——他是超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的先驱,世界上许许多多的作家是在向他学习——却只能在保险公司当一个职员,成天上班,而他的父亲十分专横,使得他成天战战兢兢。他只活了41岁,死前留下遗嘱,要他的朋友烧毁他所有的手稿,幸亏这朋友没有照办,世界名著《美国》、《审判》、《城堡》等才得以面世。
卡夫卡不也活成了甲虫吗?
曾经创造过灿烂的印第安文化的、百年孤独的拉丁美洲,光怪陆离的现实使得传统的写作手法感到无力,于是产生魔幻现实主义。巨石可以变成巨人,人长到150岁第三次换牙,指甲已经石化,长得像鹰爪铁钩,外国占领军把大草原像卷地毯一样卷起来,带回国去……
如果你了解拉丁美洲,你会知道,那些魔幻的描写,从本质上说,和生活是多么相似。
例如卷毯子,不是真实地反映出凶恶和贪婪吗?

Redsun28
小说是作者创作的,但必须有现实的影子,不能离生活太远,即强调的真实性。即使神话小说《西游记》,也是以玄奘西游印度取经为素材,映照社会人生。取经万里之遥,一路坎坷在所难免,跋山涉水,旅途险象环生,人们可以想象得到。那天宫的仙事,那魔界的魔情,无不有人间的影像。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文学创作是对生活的艺术加工。当然在写作过程中,也不排除作者借书中人物之口,抒发自己思想感情和人生理想的事实。比如路遥先生的在困难的日子里《人生》《平凡的世界》,陈忠实先生的《蓝袍先生》《白鹿原》等,既紧扣社会历史风情,又抒发了自己的人文理念。小说故事来源于生活,甚至亲身经历,读来亲切可信,激发人间正气。若是像当今网络的一些魔幻小说一样,野马行空,胡奔乱跑,瞎编乱造,哪会出现传世经典?

定格_回忆
以下内容,仅为个人观点。
1.小说的真实性
小说,故事尔。就算是最真实的小说,意图创作现实主义作品的作家,也会清楚的意识到,他的小说是经过自己艺术加工的。
绝对真实的现实,往往会因为缺乏戏剧性而显得刻板。因此,应该说并不存在绝对真实的小说。
题主所说的真实性,大概是指“反应深刻的现实”吧。但其实小说的真实性,不是指这个,而是指小说自身的真实性。意即“小说内所发生的事情,都符合作者事先所定下的规则。”
一个人被车撞了,在都市小说里,这个人会死;在科幻小说里,这个人可以通过医疗救活;在玄幻小说里,这个人反倒会把车撞飞。
处于不同的规则下,会发生不同的事情,这就是小说的真实性。
故事内的自洽。
如果不强调真实性,一个人在都市小说里被车撞了,等会他就爬起来拍拍屁股走了。我们都会很尴尬。
2.作者的创作
作者的创作材料主要来源于想象,生活经历和阅读。
也就是说,当作者开始创作一个故事的时候,他定下一个主基调。比如说:爱情。他会先回忆自己经历过的爱情,想象一次相遇,看点爱情电影,阅读爱情相关的书籍。从中挑选适合于他想表达的主题的片段作为材料。
这个时候最完美的事情,大概是有一个完整事件本身就可以供他表达。“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这个时候,他可以借助于这个本身存在的事实进行创作。但为了戏剧性的表达,仍然会重复上述的步骤。
所以,就算是所谓的“非虚构类小说”,也会有虚构的成分。这一部分,就是作者的创作。
以上。

团子_Simone
小说:一种叫虚构类小说;一种叫真实类小说。真实类的小说,是建立在真实之上的真实(作者对收集的真实材料熔炼加工,让这个创作出来的“真实”,更有代表性、更加突出、然后展现给读者)。作为专业读者,能有这个水平的理解已经很不错了,是对材料及其运用都能分析到位滴。

杨敬玮
我没有出版过小说,不是专业性写作人员,但是也经常看小说,其实说真实性是什么,我感觉这个命题很大。但是作为一个读者来说,小说是应该追求真实性的,小说不仅追求真实性,还应该来源于生活,如果是天马行空的或者是想象的那种小说读着有什么意思,从没听说过修仙的小说得过大奖,这些修仙修道的小说其实很可能得不到业内小说家们的赞同。不是说小说非得追求真实性,只要小说来源于生活,升华一下,想象一下,也不是不可以。

何金明老师
真实性是小说要反映现实生活,小说也是艺术品,艺术品就意味着会再加工再创作,所以小说一般都会有基本的现实社会原型,作者是在对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物经过自己或者大众的视角来以艺术的方式把它提炼升华之后用小说的方式再现出来。

tiudiang
艺术,源于生活,小说的一切素材都离不开作者的生活,以我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莫言】为例,他写的《蛙》,非常真实,可以这么说,除了人名地名不一样,故事背景和事件都可以在现实中找到,以当时推行“计划生育”(当时确有其事)这一政策为主线,写了“我”的姑姑这一学医的女子,在乡下为村民接生,搞结扎,引发的一系列矛盾,与村民斗智斗勇,乡村的“重男轻女”现象,一定要生个男的这种观念根深蒂固,作者写了山东高密县的这一系列事,非常逼真。可以是,小说的真实性,真的是除了人名不真,其他的都非常真实。可以说,除了莫言外,中国的茅盾文学奖的作品,都是非常真实的反应中国人情社会的。
再说,为什么要强调真实性,一流的作家都会有关怀人民的使命,他们的写作不像网文作家那样可以随意虚构,博人眼球。他们的写作很纯粹,他们要反映社会,让更多人通过艺术品来了解人情社会,思考人生,所以和网络上流行小说不一样,什么玄幻,什么穿越小说,都不一样的。
小说是艺术,艺术源于生活,反映生活,所以真实性还是很重要的。
参考文献:
《文学理论》
《蛙》莫言
——喜欢文学的老师或同学,欢迎加关注。

342121134
真实性是小说创作的理论问题,也是小说家写作面临的实际问题。
可以从几个层次来谈论真实性。
小说是叙事体的文学类别,描叙是这一体裁作品的基本手段之一。无论描叙的对象是人物、情节还是场景,细节的真实都有助于增强作品的整体真实性,对于写实一派风格的作品而言,尤其如此。擅长细节真实描写的名家有法国批判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巴尔扎克等。
另外有一派作家则反其道而行之,完全不拘泥于细节是否真实,他们笔下的情节可以是荒诞不经、不可思议的,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在小说中发生了。读者对这一类作品的阅读体验同样可以是积极的,在审美上同样可以是愉悦的或被震撼的。没有人因为这类作品的细节荒诞而指责它们是虚假的。二十世纪风靡拉美的魔幻现实主义小说,如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等名著,能够通过奇幻的叙述,穿透事物的表象,直抵事物的本质,也确保了小说的真实性。
小说归根到底是写人的,伟大的作品一定是能够捅到人心最深处,揭示人性的真实的。这,应该就是小说真实性的最高境界了。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