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小说《碧血剑》里面的袁崇焕是个好官吗?历史的真相又是什么呢?

如题,金庸小说《碧血剑》里面的袁崇焕是个好官吗?历史的真相又是什么呢?
提到的作品

[作品]二十四史

“二十四史”用统一的纪传体裁,系统、完整地记录清以前各个朝代的历史,共计3249卷,约4200万字。清代钦定为“正史”,堪称为清代以前中华文明史的全记录。为方便广大读者阅读及充分利用“二十四史”中蕴含...

中华书局编辑部

[作品]碧血剑

《碧血剑》当代著名作家金庸著,著于1956年,是金庸的第二部武侠小说。至今为止,已经过三次修订。现收录在《金庸作品集》中。 本书讲的是明末抗清将领袁崇焕之子袁承志的故事。 × × ...

金庸

最新跟帖
duangao

duangao

金庸小说的观点大多是反清复明的

Rachel_瑶瑶

Rachel_瑶瑶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金庸拔高袁崇焕的目的,同阎崇年拔高袁崇焕没什么不同,同当年满清拔高袁崇焕也没什么不同。

他们将袁崇焕拔高,超过实际的历史地位,目的并不是赞扬他,而是借此攻击大明。

如果袁崇焕地位如此之高,却被昏庸的崇祯冤杀,恰恰证明了大明这个王朝该毁灭。

萨沙说过很多次了,因为金庸先祖查继佐出卖同胞成为旗人,按照今天的观点就是汉奸。金庸为祖先说话,美化满清,贬低明朝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其实,袁崇焕确实是民族英雄。

他从宁远战役开始,支撑辽东危局多年,改变了辽东明军几乎无法和满清对抗的颓势。

但是,我们不能刻意拔高。


因为袁崇焕时代,明军也不过是是从守也守不住,但勉强可以守住而已。

满清在辽东战场,仍然掌握绝对的主动权。

另外,袁崇焕的守得住,可是因为他夸口“五年复辽”获得了崇祯绝对支持,获得国家大部分军费开销后获得的成果。

但是,满清既然掌握战场主动权,也就可以使用其他的方法进攻大明。

果然,满清举兵数十万绕过袁崇焕的防区,从侧翼进入龙井关、大安口,直逼北京。

袁崇焕虽奋力增援,大将赵率教也战死,才勉强击退北京城下的满清军队。


然而,满清这一路烧杀奸淫,掠夺人口,已经对河北包括北京城外造成极大破坏。

虽然满清入侵的路线不是袁崇焕防区,而是蓟辽总理刘策管辖。但是,1年前袁崇焕说5年可以光复辽东,1年后满清就杀到北京城下,显然这种说法是没道理的。

崇祯对于袁崇焕对辽东的掌控过于高估,现在发现他并没有彻底改变辽东局势,辽东明军只是勉强维持局面,当然是勃然大怒了。

崇祯本来就是年轻冲动的人,加上此次被满清攻打到北京城外也是前所未有的事情,一怒之下杀死了袁崇焕。



客观来说,袁崇焕被杀确实是冤杀,他也是民族英雄抵抗了满清入侵。但是,不应该太过于拔高袁崇焕,至少通过满清兵临北京城下,明军连战不利可以看出,袁并没有扭转辽东被动的局势。


说不好听的,袁崇焕只是奋力延长大明几年阳寿罢了。但大明灭亡是客观规律,并不可以人为阻止,换谁来都不行,袁崇焕也是一样。

西溪的精灵

西溪的精灵

第一,袁是不是好官比较难定义,毕竟这个评价是面向百姓的,从当年他被凌迟时京师百姓争食其肉、且清修明史百年内无百姓追忆他而言,当年的百姓不认为其是好官,因为袁确实没有对百姓有面上的恩惠。作为上马管军、下马管民的辽东最高负责人,军事上让满清打到了山海关内(虽然不是经过他防区,但是老百姓可是不管的),经济上辽东无法自给自足,辽饷越征越多(虽然原因很复杂,但朴素的百姓肯定觉得是袁的责任),在百姓眼里,合格都难说,好官的评价没那么廉价的。

第二,袁确实不该是偏激人口中的汉奸,以当时的家国角度来看,他一生兢兢业业为崇祯效力,也无投敌之举,他算得上是一位爱国的忠臣。从最后的结局看,明显是崇焕不负崇祯,可崇祯负了崇焕。

第三,袁好大言不是根本问题,君前奏对的许诺更多是给崇祯信心以及谋求更多资源,之后以此为欺君的罪名判为凌迟是典型的一旦不爱(包括袁杀毛一事,疑点颇多,很可能事前有得到崇祯的暗示或默许,崇祯干过太多甩锅的事了),就都成了毛病。

第四,袁杀不杀毛都不是重点(当然从法度上看,本身确实擅权了),重点是杀了毛后,袁的后续处置措施,从之后来看就是根本没有,之后毛的部属竟然还成为清入关后的重要战力(后来的三顺王),说明袁缺乏组织管理能力(至少在军事上),如果杀毛后把毛的部属打散重编,是不会出现上述情况的。

第五,袁其实没啥军事指挥才能,唯一可以说的点就是他善于守城,最大战绩曾经靠守城打伤努尔哈赤并导致其死亡(可这个其实更多是一种运气),但是从他把红衣大炮架在城墙上作为防守的主要手段并因此消耗了大量的军费,就可以看出袁军事知识的惨白(可以理解,袁不过读过几本兵书,不能对他要求太高)。

第六,袁促使明跟皇太极之间的和谈,说明了袁清晰看到了明内部的问题(政治眼花还是有的,至少能看清部分大局),想玩缓兵之计,不过也说明了袁知己不知彼,和谈固然能让明缓口气,可同样也让皇太极有机会处理其内部矛盾(正是和谈那段时间,后金的内部出了很严重的问题,有兴趣的可以自行了解),从最后的效果上看,甚至比不和谈还糟,这也成了之后袁被凌迟的“通敌”罪证。

第七,袁最大的功绩,运气般打伤努尔哈赤致其病逝,其实并不是件好事,因为它加速了皇太极上位的速度(也正是努尔哈赤嗝屁之后,皇太极没多久就率兵入寇关内了),事实也证明皇太极比他爹在内政外交上要优秀太多。

han720

han720

我只知道 这货手下的所谓关宁铁骑 打仗不怎么行 军费要的不少 基本占了明朝财政的大半 但是没有发挥出应该有的效果!

新世纪168

新世纪168

袁崇焕不说别的事了,明史袁崇焕列传中载其在福建省邵武县做知县时曾穿官服上房助民救火。这一事件中国《二十四史》的列传中均无人(官员)做过的。其人之道、之身何用多言

叮当

叮当

我们先不说袁的是非功过,说说他的用人之道吧,耿精忠的爷爷,尚可喜那帮人,都是出身皮岛,在毛文龙被冤杀后,被迫投降清廷,那么问题来了,这两人在野猪皮那里都封了异姓王,与吴三桂合称三藩,一度与朝廷分庭抗礼,连强势如康熙大帝都得礼让三分,可见,这两人的能力是摆在那里的,绝对不是无能之辈,但毛文龙在时,他们都得服服帖帖听指挥,可见毛文龙是个多么有能力和人格魅力的将领,被袁崇焕一刀切了,用来立威,而耿精忠尚可喜珠玉在前而袁不能发现,亦不能用,可见其看人用人的能力!

rmvsmulisa

rmvsmulisa

碧血剑终归只是小说,但无论如何,金庸老先生塑造的袁崇焕之子袁承志也算侠义之士,义助闯王夺取大明江山。且不说真实历史究竟怎样,作为金庸老先生的忠实粉丝,近期他的去世确实让一众武侠迷难过,首先向老先生致敬。



袁崇焕是明末著名的大将,被明朝军事家孙承宗所器重,成为了明朝抗击满清的重要将领。而袁崇焕在抗击满清之时,多次取得大捷,被满清皇太极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但是由于袁崇焕确实厉害,满清始终只能在辽东地区活动,因此,袁崇焕成为了满清入住中原的一大障碍。



而当时的皇帝崇祯帝这个人虽然算是个明君,但是外强中干,而且优柔寡断,疑心很重。就这样,因为袁崇焕杀了不听命令的毛文龙,结果当时的崇祯帝就认为袁崇焕有造反之心,在加上这崇祯帝朱由检对魏忠贤恨之入骨,他因此认为袁崇焕是魏忠贤的余党。



而在当时,袁崇焕有没有反意确实成为了一个谜团,但是朱由检的多疑却使他损失一员大将,而且皇太极又从中作梗,使得朱由检下定决心杀了袁崇焕,并且让百姓食其肉,堪称残忍。

总的来说,袁崇焕肯定是一个好官,而且是一位名将,在他死后,大明再也没有人能阻挡住满清的铁骑。

小苏酥su

小苏酥su

在碧血剑里面,对袁崇焕太多方面的正确引导。而历史上袁崇焕一个热血青年,一个空谈吹牛却没有多少才干的文官,一个三番两次做出惊人之举只为出名的投机者,一个在任短短不到两年让大明失去蒙古林丹汗(最后的可汗)与朝鲜盟友将关外形势再次弄糟的失败都督,一个目光短浅颠覆孙承宗,阎鸣泰策略重修 “坑爹“ 堪比"马奇诺防线"的宁锦防线战略短视者,打压满桂杀毛文龙排除异己的小人。明末大批文官的真实写照

信快乐

信快乐

历史已去,何必追究

quibftiy

quibftiy

碧血剑,袁崇焕当然是好官。历史上褒贬不一,总体是好的,略有瑕疵也是的。

游客

游客

谢谢邀请,不过这个没看过哦

东海渔夫

东海渔夫

袁崇焕是典型的愤青+有为青年。还有一丝将在外君命不受的意思。坐镇一方擅杀副手,犯了大忌讳,被凌迟处死,在政治上不是十分过关

X。

X。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