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守义在张少帅被软禁之后对常凯申说了什么?

zsusaesar
民国时期军阀林立,不过经历中原混战后军阀数量大大减少,剩下的军阀基本上都是一方巨擎。因为割据一方,所以普遍以地域称呼,比如冯玉祥的西北军、张作霖的东北军、阎锡山的晋绥军。在众多军阀中张少帅算是比较惨的,年纪轻轻就失去了东北,只能带领东北军逃往内地。虽说张少帅流亡了,但毕竟是少帅,手握三十万东北军,到哪都有人给面子。
1936年12月12日,张少帅和杨虎城兵谏常凯申,制造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不过没两年光景,张少帅就被常凯申软禁在贵阳市的麒麟洞。我真是不知道到底是因为张少帅有极大的人格魅力还是说受张作霖的影响,东北军对张少帅极其忠诚。当时东北的高层将领分两派,激进派认为应该力保张少帅安危,哪怕与常凯申的军队开战;保守派认为应该惟命是从,等待张少帅的发令。这两派达成一致的点就是说誓不投降,东北军可比冯玉祥的西北军忠诚多了。
当时东北军与常凯申的中央军剑拔弩张,局面十分微妙。为了缓解两军的紧张关系,常凯申让张少帅在溪口会见东北军高层将领。此次见面张少帅说:“只要你们没事,他常凯申就不会动我”,这句话一点没错,就是因为东北军针插不进,水泼不进,常凯申无法用“银元外交”瓦解东北军,所以始终不敢轻易对张少帅下手。在这种情况下东北军和常凯申掌握了对方的政治需求,常凯申希望稳定大局,让东北军继续服从国军的管辖;而东北军誓保张少帅,可以为张少帅的安全服从常凯申指挥。
东北军的激进派霍守义找到了常凯申,并且直言:“委员长让我抗战,我义不容辞。但如果少帅出了问题,那我就难保东北军不会反你。”霍守义说的简直太明白不过了,双方都妥协一下,东北军抗日,你保护张少帅的安全。如果你动了张少帅,东北军就要干你。这是赤裸裸的威胁,但是从霍守义的话中常凯申也认识到东北军的忠诚了。可惜啊,忠诚的对象是张少帅,不是他委员长。这种忠诚对常凯申来说就是一个大威胁,于是常凯申继续努力分化东北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