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林清玄的散文《清欢》向内心寻找清欢,佛系散文如何避免庸俗化?

我是刘小胖
用自己的亲身体会、切身感受感性的表达出一些感悟,而不是鸡汤式的灌输、说教、飘忽的华丽词藻堆砌。林清玄的散文虽然会有一种每一本都相似的感觉,但仔细看每一篇都是清新入心的,每一篇又是不同。本来人生话题看似几大类重复中却可以延伸覆盖细微到及其丰富,用心体会,真正有着清明内心的人及时始终在讲一个道理也会是清风拂面醍醐灌顶,不会落了庸俗。

升紫烟
清欢来自内心的丰盈,阔达的态度,对外界要求不高,对自身要求一份闲暇。林清玄的清欢是令人羡慕的,像诺大的世界只属于他一个。幽静的山间小路,如蜜胜蜜的小花,清远的湖水,竹子的躺椅,美味的香茶,遗世的古寺。若外人来了,打扰了,他就不高兴,就抱怨失望。但现代社会本来就因人的流动而兴,这一切谁有避得了呢?清欢是从古人的口里说出来的,但并不必然属于古人与古的环境。现代社会似乎就清欢无处可寻了。也不是。继下古人的心情,在自家的狭小的走廊里,隔着玻璃看外面落阳,看晚灯,看归家的人,不也是心生愉悦,清欢来袭吗。走在喧闹的街上,看到一个奶娃在母亲怀里小眼瞪园怒视这个世界,不也让人清新而欢愉吗。所以清欢不必人设,不必刻意,它随时在人的身边。怎么能避免庸俗化呢,不滥情,不做作,不矫情。发自内心,他人也自心感知。必要的克制也是要的。动不动就哭,或大哭,或嚎啕,别人只会说你神经病,不管你打的是佛一样的悲悯,还是自己上帝是的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