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的古诗有哪些?

如题,“国学经典”的古诗有哪些?
提到的作品

[游戏]长安古意

《长安古意》(又名《肝胆》),小椴著。由 “余果老”、 “屠刀”、 “商裳儿”、 “肝胆”、 “登坛”组成。故事围绕着铁骨御史肖愈铮留下的一部《肝胆录》展开,以一对孤儿寡...

小椴

[作品]将进酒

大周王朝咸德年间,建兴王沈卫兵败于东北茶石河,导致中博六州险些被外敌侵占。其子沈泽川受押入京,沦为人人喊打的余孽。离北王幼子萧驰野闻讯而来,出手狠戾几乎要了沈泽川的命,谁知这看似文弱的沈泽川凶得很,回...

唐酒卿

[作品]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十三篇涉及军事理论、实践各个方面,内容博大精深,思想深邃富瞻,逻辑缜密严谨,既是我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又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以杨炳安先生的《十一家注孙子校理》为底...

孙武

[作品]史记

“中华经典藏书书系”,内容经典,形式精美,全面体现“经典藏书”理念。 该书简介:《史记》为其中之一。 《史记》是我国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史学巨著,列“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到汉...

司马迁

[作品]西游记

古典小说《西游记》共一百回,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是主要人物。第一回至第十二回主要讲了孙悟空的出世和大闹天宫、唐僧取经的缘由。第十三回至一百回是全书的主体,写孙悟空皈依佛门,徒弟三人保唐僧西天取经...

吴承恩

[作品]论语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思想散文集。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辫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集腋成裘,最终在战国初年...

[作品]三国演义

三国时期是个激动人心的时代。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的注是纪录这一时代的最原始材料。从晋朝到唐宋,民间关于三国的传说就一直没有中断过,以各种形式不停歇地上演着、评说着刘备和曹操的故事,男女老幼无不喜欢...

罗贯中

[作品]红楼梦

《红楼梦》是中国最具文学成就的古典文学巨著,它是中国古典文学创作的颠峰之作,是全人类的文化瑰宝。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荣衰的描写,展示了广阔的社会生活视野,森罗万象,囊括了多姿多彩的世俗人情...

曹雪芹

[作品]建筑艺术

《目击者文化指南》是一套最具收藏价值的精品文化图书,是一套畅销全球的文化经典著作,全面、系统地展现了人类文明和财富。《目击者文化指南:建筑艺术》为其中一册,是一本全面的建筑艺术指南,内容丰富,包括探索...

乔纳森·格兰西

[作品]诗经

(风雅颂三卷册,全彩插图)

骆玉明 解注

[作品]大学

博大的学问

蔡志忠

[作品]孟子

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

[作品]左传

本书为“中国家庭基本藏书·史学名著卷”中的一本,该卷包括《左传》、前四史及《资治通鉴》,它们是中华史学的精华,认识历史,当从此着手。本书是为普通读者提供的一个《左传》选本,所选篇章或长或短,基本上囊括...

左丘明

[作品]自然景观

满怀求知渴望走进七彩世界,伴着欢乐的思考与时代同步成长。认物识字、学拼音、学英语!

香云

[作品]墨子城守各篇简注

《新编诸子集成·墨子城守各篇简注(繁体竖排版)》主要内容简介:我国军事家几无不晓得孙子兵法那一本书,但墨翟的守城方法,似乎还未得到人们的十分注意。墨翟的时期,大约比孙武不过略后几十年。据墨子公输篇说,...

岑仲勉

[作品]孙膑兵法

《孙膑兵法》:中国传统文化读本。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北京大学的一批青年学者,在国内一批知名专家的指导下,组织编纂了这套《中国传统文化读本》丛书。《中国传统文化读本》是面向全体国民的普及性读物。它从浩如烟海...

孙膑

[作品]上邪

李崇建的第一本短篇小說集。 其中〈上邪〉描寫從鄉下到都市討生活而一步步沈淪的女孩子的故事。女孩對自己的期待與自己的行為總有極大的落差,但落差愈大,矛盾也愈大,卻愈讓人覺得悲憐 〈震殃〉裡寫一個男孩身上...

李崇建

[作品]六韬

《六韬》,又称《太公六韬》。中国古代著名兵书,宋代钦定为兵学经典“武经七书”之一。内分《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犬韬》,6卷60篇,约2.3万字,是存世先秦兵书中篇幅最长者。 ...

孔德骐

[作品]练兵实纪

“当时中国沿海各省有倭寇,戚继光练兵作战,因士兵的出生地区不同,而所加训练亦別。如山东的兵长处在哪里,短处在哪里,江苏的兵长处在哪里,短处在哪里,书中都有详尽分析。这是一部极值得注意的书,因此书能发挥...

戚继光

[作品]司马法

《司马法(图文版)》亦名《司马兵法》《司马穰苴兵法》,是中国古代的一部著名兵书,宋代将其列为《武经七书》之一,成为武学策试的必读之书。现在一般认为,《司马法》是春秋时期齐国的田穰苴所作,但从《史记•司...

司马穰苴

[作品]国学经典

国学经典,ISBN:9787801754851,作者:钱玄溟

钱玄溟

[作品]太白阴经

《太白阴经》是一本为将帅增益心智、启迪韬略的兵书。成书于社会剧烈动荡的中唐时期,具有总结“安史之乱”作战经验的性质。作者借“释古”指斥时弊,强调了人在战争中的作用,并进行了富有逻辑的论证,阐述了有关治...

李筌

[作品]历代兵制

中国有关兵制的早期著作。南宋陈傅良撰。8卷,约 4万字。有《墨海金壶》、《守山阁丛书》及 《长恩书室丛书》等刊本。 该书按照朝代顺序,记述自西周迄北宋的兵制。对西周的乡遂井田兵农合一制,汉代的京师兵(...

宋 陈傅良

[作品]战国策

《战国策(修订版)》内容简介:《战国策》主要是战国时代游说之士的言行汇集,也有一些历史史实和人物的记录。其书作者不详,大概不是一人一时所作,故书中不免有自相矛盾之处。《战国策》一书名称为刘向校定其书时...

刘向

最新跟帖
冰蓝猫瞳

冰蓝猫瞳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荀子•劝学)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养生主)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中庸)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管子•论积贮疏)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淮南子•说林训)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韩非子•喻老)

前事不忘,后世之师。 (战国策•赵策)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推荐书籍:《国学经典

国学经典》是2010年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林萌等。该书主要讲述了国学的知识。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都有极大影响。对于传承文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民族的复兴都起着重要作用。中国国学中的思想,是中华民族共同的血脉和灵魂,是连接炎黄子孙的血脉之桥、心灵之桥。

这套丛书设有六个分册:《国学经典》、《自然景观》、《民俗风情》、饮食天下、《建筑艺术》和城镇魅力。我们采用中国画"散点"构图的方式,通过若干有序的篇章安排,对文化的不同侧面做精练扼要的勾勒,同时尽可能多地吸纳细节,扩充信息,牵手时尚。每一章节增设的"现代链接"栏目,就是把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或纵深,或延展加以记述,配之以精心挑选的图片,以方便读者的阅读为出发点,全方位、多层面地展示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内蕴。

折叠 编辑本段作品目录

第一部分 诸子百家

"诸子百家"概说 An Introduction to "Hundred Schools of Thought"

儒家学说 Confucianism

至圣孔子 Confucius

亚圣孟子Mencius

道家学说 Taoism

话说老子Lao Zi

庄子轶事 Zhuang Zi

法家学说 Legalism

韩非子Han Feizi

墨子哲学 Mo Zi

儒家经典之"四书" The Four Books

儒家经典之"五经" The Five Classics

史书纵览 Historical Books

兵书纵谈 Books on the Art of War

第二部分 中国古典文学

先秦诗歌 Poetry before the Qin Dynasty

诗歌唐朝 Tang Poetry

诗人经典 Tang Poets and Their Classical Works

宋词小酌 Song Ci

词人经典 Ci Poets and Their Classical Works

元曲经典 Yuan Qu and the Representative Works

散文古风 Prose

散文经典 Prose Representatives and Their Works

四大古典名著之《三国演义》 The Four Great Classical Novels -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四大古典名著之《水浒传》 The Four Great Classical Novels - Outlaws of the Marsh

四大古典名著之《西游记》 The Four Great Classical Novels - Journey to the West

四大古典名著之《红楼梦》 The Four Great Classical Novels -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第三部分 中华文化杂谈

国茶文化 Chinese Tea

民族茶艺 The Ethnic Tea Art

中国酒文化Chinese Drinking Culture

汉字书法 Chinese Character and Chinese Calligraphy

诗意国画 Chinese Painting

神州民乐Chinese Folk Music

民族乐器 Chinese Musical Instrument

戏曲艺术 Chinese Opera

国粹京剧 Beijing Opera

南国奇葩--越剧 Yue Opera

黄梅艺苑 Huangmei Opera

中华武术Chinese Martial Arts

传统医学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Science

针灸疗法 Acupuncture

养生气功 Qigong

中国瓷器Porcelain

中华服饰 Ancient Chinese Clothing

民间艺术 Chinese Folk Arts

园林艺术 Garden

国学经典的书籍:

【经部】

十三经

周易 尚书 诗经 周礼 礼记 左传 公羊传 谷梁传 论语 孝经 尔雅 孟子 仪礼

其他

四书章句集注 春秋繁露 新本郑氏周易 大戴礼记 韩诗外传

易纬是类谋 易纬坤灵图 易纬乾元序制记 陆氏易解 中庸

东坡易传 周易正义 轻松学诗经 尚书正义 易传

韩诗外传 毛诗正义 泰泉乡礼 深衣考误 深衣考

仪礼注疏 礼记正义 周礼注疏 春秋左传正义 大学

春秋谷梁传注疏 孝经注疏 春秋公羊传注疏 周易参同契 大学集注

孟子集注 中庸集注 论语集注 孟子字义疏证 大学问

论语注疏 孟子注疏 尔雅注疏

【 史部】

二十五史

史记 宋书 梁书 魏书 陈书

南史 北史 南齐书 北齐书 周书

汉书 后汉书 三国志 晋书 隋书

旧唐书 新唐书 旧五代史 新五代史 宋史

辽史 金史 元史 明史 清史稿





其他

资治通鉴 续资治通鉴 唐才子传 贞观政要 逸周书

古列女传 徐霞客游记 大唐西域记 荆楚岁时记 战国策

前汉纪 后汉纪 华阳国志 东观汉记 通典

唐会要 唐律疏议 吴越春秋 洛阳伽蓝记 越绝书

前汉纪 江表志 江南野史 五国故事 邺中记

三楚新录 江南馀载 吴越备史 九州春秋 越史略

东观奏记 北狩见闻录 竹书纪年 五代史阙文 官箴

平宋录 大金吊伐录 松漠纪闻 翰林志 高士传

李相国论事集 赤松山志 真腊风土记 荆楚岁时记 北戸录

岳阳风土记 溪蛮丛笑 吴中水利书 岁华纪丽谱 吴地记

平江记事 南岳小录 岭表录异 东京梦华录 风土记

益部方物略记 游城南记 淳熙三山志 桂林风土记 朝鲜赋

南宋都城纪胜 桂海虞衡志 洛阳名园记 南方草木状 佛国记

捕蝗考 宋朝事实 大清律例 三国杂事 史通

子部

【兵书类】

武经七书

孙子兵法》 《吴子兵法》 《六韬》 《司马法

三略 尉缭子 唐李问对





其他兵书

孙膑兵法》 《百战奇略》 握奇经 《练兵实纪》 将苑 何博士备论

三十六计》 守城录 孙子略解 乾坤大略 《墨子城守各篇简注

兵制 阴符经 《太白阴经》 《历代兵制》 《素书》 备论

其他子部

墨子 列子 庄子 荀子

申鉴 说苑 新语 论衡

茶经 棋经 中论 邓子

盖庐 人物志 潜夫论 初学记

洛阳牡丹记 王守仁全集 四十二章经 论衡校释

梦溪笔谈 太平广记 孔子家语 韩非子

鬼谷子 归田录 唐新语 公孙龙子

搜神记 搜神后记 周易参同契 山海经 校注

艺文类聚 穆天子传 唐摭言 颜氏家训

古画品录 盐铁论 宋高僧传 广弘明集

老子道德经 钝吟杂录 弘明集 宣室志

世说新语 金匮要略注 九章算术 吕氏春秋

黄帝内经灵枢经 黄帝内经素问 备急千金要方 伤寒论注

难经本义 神农本草经 孔丛子 抱朴子内篇

法言义疏 风俗通义 鹖冠子 齐民要术

潜夫论 范子计然 西京杂记 晏子春秋

周髀算经 朱子语类 山房随笔 林泉高致集

吴子兵法辑佚 银雀山尉缭子 司马法逸文 群书治要三略

孙子略解 水战兵法辑佚 群书治要六韬 敦煌写卷六韬

怀王墓竹简六韬 六韬逸文 汉墓竹简六韬 老子集注

范蠡兵法辑佚 太公兵法 太公金匮 太公阴谋

端溪砚谱 歙州砚谱 扬州芍药谱 橘录

糖霜谱 刘氏菊谱 洗冤录集 荔枝谱

高僧传 阴符经 随隐漫录 画继

续高僧传 方言校笺

集部

【楚辞】

楚辞 楚辞补注

总集类

全上古三代文 全秦文 全汉文 全后汉文 全三国文

全后周文 全北齐文 全陈文 全梁文 全齐文

全隋文 全唐文 先唐文 唐文拾遗 唐文续拾

全宋文 全晋文 全后魏文 全唐诗 全宋词

千家诗 文心雕龙 文选 乐府诗集 全元曲

全宋诗 历代诗词赋

其它集类

优古堂诗话 诚斋诗话 庚溪诗话 草堂诗话 藏海诗话

六一诗话 后山诗话 彦周诗话 二老堂诗话 怀麓堂诗话

沧浪诗话 诗品 诗人玉屑 中山诗话 观林诗话

李太白全集 王右丞集笺注 欧阳修集

国 语

其他

四库全书目录(介绍、史话、乾隆文渊阁记)

总 目 经 部 史 部 子 部 集 部 考 证

辑注类

三字经 庄子集解 商君书 汉官六种 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

千字文 孟子全译 史记三家注 九家旧晋书辑本 敦煌变文集新书

百家姓 老子校释 世说新语笺疏 太平经合校 管子轻重篇新诠

幼学琼林 列子集释 新语校注 龙文鞭影 八家后汉书辑注

论衡校释 孙子兵法论正 明夷待访录 裴注三国志 文心雕龙注

古文观止 曾国藩文集 菜根谭 传习录 文心雕龙考异

增广贤文 曾国藩家书 金人铭 众家编年体晋史 文心雕龙义证

专题类

历史 军事 文化 图片

古典小说类

世情小说 历史演义 历史小说 志怪小说

历史工具类

中国历代量制演变简表 中国历代纪年表 中国历代帝王年表

中国历代衡制演变简表 中国历代年号索引表 中国历代疆域图

古今地名对照 历表(隋之前) 中国历代度制演变简表

历代人口的官方统计数 二十四节气表 三国地图

民国地图 万年历

Jianierrrr

Jianierrrr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

2、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礼记

3、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

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

5、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

6、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

7、不迁怒,不贰过。——《论语

8、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 劝学

9、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史记留侯世家

10、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

1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

12、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孟子

13、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

1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15、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弟子规

16、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礼记

17、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18、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

19、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20、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21、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国语>

22、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

23、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2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25、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公孙丑

26、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

27、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孙子兵法

28、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史记高祖本纪

29、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30、读书贵能疑,疑乃可以启信;读书在有渐,渐乃克底有成。——格言连璧

31、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战国策

32、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33、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

34、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

35、鱼离水则鳞枯,心离书则神索。

36、有真才者,必不矜才;有实学者,必不夸学。——格言连璧

3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38、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39、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40、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

41、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晋书

4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

43、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寅,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

44、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史记陈涉世家

45、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

46、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47、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诗经

48、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

49、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孝经。天子章

5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

51、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大序

52、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宋朱熹读书之要

53、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5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55、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

56、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57、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太子少傅箴

58、尽信书,不如无书。 ——孟子尽心下

5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60、行成于思,毁于随。——唐·韩愈进学解

61、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左传

62、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后汉书

63、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64、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礼记

65、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论语

67、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

68、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69、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养生主

70、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71、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72、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观书有感

73、闻过怒 闻誉乐 损友来 益友却——《弟子规

74、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三国志

75、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

76、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晏子春秋

77、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 《战国策

78、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

7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80、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

81、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

82、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83、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诗经风相鼠

84、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85、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老子

86、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

87、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88、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

89、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

90、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论语

91、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荀子

92、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

93、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记李将军传

94、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95、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后汉书

96、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

97、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

98、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大戴礼记

99、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

100、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

10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

102、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

103、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孔子家语·六本

104、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三国志

10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106、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 清《增广贤文

107、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

108、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

109、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110、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

11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112、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上

113、满招损,谦受益。 —— 《尚书

114、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明·吕坤呻吟语·应务

115、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周易

116、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论语

117、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118、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论语

119、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史记报任少卿书

120、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

12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选自韩愈师说

飞翔的板砖

飞翔的板砖

汉铙歌十八曲 [汉] 佚 名 崔豹古今注曰:短箫铙歌,军乐也。黄帝使岐伯作,所以建武扬威德,风劝战士也。《周礼》 所谓王大捷,则令凯乐。汉乐有黄门鼓吹,天子所以宴乐群臣也。短箫铙歌,鼓吹之一章尔, 亦以锡有功诸侯。 古今乐录曰:“汉鼓吹铙歌十八曲,字多讹误。一曰 朱鹭,二曰 思悲翁,三曰艾 如张,四曰 上之回,五曰 拥离,六曰战城南,七曰巫山高,八曰上陵,九曰 《将进酒》,十曰君马黄,十一曰芳树,十二曰《有所思》,十三曰雉子斑,十四曰圣 人出,十五曰 《上邪》,十六曰 临高台,十七曰远如期,十八曰石留。又有务成 《
Unicorn_丁丁

Unicorn_丁丁

1、悯农 唐代: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译文: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劳苦农民,仍然要饿死。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血汗? 2、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代: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译文: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无情的野火只能烧掉干叶,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野草野花蔓延着淹没古道,艳
大胖子老李

大胖子老李

一、静夜思 作者:唐代李白 1、全诗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翻译 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二、蜀相 作者:唐代杜甫 1、全诗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2、翻译 诸葛丞相的祠堂去哪里寻找?锦城官外翠柏长得郁郁苍苍。 碧草映照石阶自有一片春色,黄鹂在密叶间空有美妙歌声。 当年先主屡次向您求教大计,辅佐先主开国扶助后主继业。 可惜您却出师征战病死军中
YYGOING

YYGOING

1、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先秦佚名诗经·击鼓 译文:生死聚散,我曾经对你说(过)。拉着你的手,和你一起老去。 2、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唐代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译文:曾经到临过沧海,别处的水就不足为顾;若除了巫山,别处的云便不称其为云。仓促地由花丛中走过,懒得回头顾盼;这缘由,一半是因为修道人的清心寡欲,一半是因为曾经拥有过的你。 3、借问吹箫向紫烟,曾经学舞度芳年。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唐代卢照邻《长安古意》 译文:问她们可曾吹箫,她们答说曾经学习舞蹈度过花样年华。只要能和心爱的人厮守在一起,就是死了也
ls_amy

ls_amy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