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飞将军李广是被唐诗捧红的“名将”,你怎么看?

有人说飞将军李广是被唐诗捧红的“名将”,你怎么看?
提到的作品
最新跟帖
lucy_ly

lucy_ly

其实这个问题可以绕回来说,为什么唐诗单单捧“李广”,却不捧别人呢?就好比罗贯中为何只捧诸葛亮等蜀国名将;演义为什么只捧“杨家将”,这期间有历史因素,有作者自己的思考,同时也有人物的时代性,代表性。对于李广,我们熟悉的有司马迁说他“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当然知道这句话的人很多,却很少有人知道这句话其实就是形容李广品德高尚。更熟悉的则是天才少年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的“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这千古名句,令李广在一众汉代武将中脱颖而出,成为至今被津津乐道的人物。其实我们纵观李广的一生,他的确也是一位非常有特色的武将,出生于武将世家,汉景帝时期为七郡太守,到了武帝却被召为未央宫卫尉,任骁骑将军,职责更加艰巨了。之后装死跑回西汉,又任右北平郡太守,守护一方安宁。直到元狩四年于漠北之战中任前将军,其实这里前将军的品阶要比骁骑将军低一点,换句说说李广这次是降职了。可惜不管是汉武帝还是当时的大将军卫青都认为李广已经老了,并不给其直接和匈奴作战的机会,李广逐因迷路自杀身亡。也正是李广这份独一无二的命运,让王勃感慨出了“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名句。其实历史上,“难封”的将有那么多,这句诗之所以会成为千古名句,并不是说王勃写的多好,而是冯唐和李广这二人的引用有多好,逐成千古共鸣。是唐诗捧红了“李广”,同时也是“李广”捧红了这首唐诗啊!
东张西旺

东张西旺

肯定是有捧的成分,而且很大。因为李渊是李广的后人,朝廷内外,自然会形成一股"崇李风",比如编入小学课本啥的,很容易捧起来的。
小西门

小西门

李广之名在民间,即其靠长期戍守边疆而出名的,属于大汉的边防部队,是辛劳而不易立功的部队,但在匈奴人心目中却威名赫赫。卫青和霍去病属于进攻型将领,也更容易取得战果而立大功。从汉武帝采取进攻战术后,选四位将领(包括卫青和李广等)各带一万兵马进攻匈奴,结果,李广的结果最惨,其遭遇的是七八万匈奴主力部队的围攻,其惨败的结果就难以避免。也就说,李广的名声与其他三路将领比,太大了,给匈奴的错觉是,他带领的部队一定是大汉的主力部队,击败了他,就等于是击败了大汉的主力。汉武帝后来总结此次战役教训时说,名声太大不是什么好事,指的就是李广战败的原因所在。唉,李广,悲剧英雄也!谢谢!
kojiwang

kojiwang

李广是被唐诗捧红的“名将”,这个观点正是在下提出来的!中国自古以来名将辈出,每个朝代都会产生一批骁勇善战的名将,他们创造和改变了战争历史,辉煌的战绩也被后世所津津乐道,在所有名将中,有一人的地位非常尴尬:他的大名可谓妇孺皆知,即便小学生也能随口背诵几首和他有关的诗歌,但是非常遗憾的是,他却没有留下任何一场能够名垂青史的战绩!他就是西汉的“飞将军”李广,李广一生先后担任七地郡守,征战四十余年,大小七十余战,被匈奴人称为“飞将军”,数年不敢入侵其镇守的边关,可谓是劳苦功高。自古以来,所有名将,都会留下一次或者多次名垂青史的战役,这些战役,也会和将领的名字紧密的联系在一次,成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比如齐国孙膑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秦国白起长平之战、西楚霸王项羽巨鹿之战和彭城之战、韩信背水一战、周瑜赤壁之战、张辽逍遥津之战李靖灭东突厥之战、岳飞郾城之战、刘锜顺昌之战、吴玠和尚原之战、徐达太原之战、蓝玉捕鱼儿海之战、袁崇焕宁远之战等等。戎马一生的李广,却没有留下一次贴上自己标签的战役!李广一生的七十余战,绝大多数失载,但载入史册的几次战役,李广的表现实在不尽如人意:公元前129年,汉武帝派汉军分四路出击匈奴,李广被匈奴俘虏,后来杀死匈奴士兵逃回,而第一次带兵出征的卫青则攻克匈奴祭天的龙城。公元前123年,再次出征匈奴,“诸将多中首虏,率以功为侯者,而广军无功”,李广无功而返。公元前121年,李广和博望侯张骞出征,李广所部被匈奴左贤王骑兵包围,激战到第二天,张骞率军赶到,匈奴撤退,此战李广所部死伤惨重,最后,汉武帝判李广功过相抵,没有封赏,也没有处罚。公元前119年,李广跟随卫青出征,却迷路了,卫青派长史向李广询问迷路情况时,李广拔刀自刎。李广的四次战役,一败,一平,两次无功,这样的战绩,远远逊色于同时期的卫青和霍去病!李广终其一生未能封侯,主要原因既不是皇帝昏庸,也不是时运不济,而是缺少出色的战绩。汉武帝时期获封“功臣侯”,至少需要满足下面四个条件中的一个:1,斩敌人首级千级以上;2,俘虏或者斩杀敌人王、相、将军、阏氏等;3,立有巨大战功的;4,父亲建有巨大功勋而死,儿子可得封侯。当然,还要满足两个附加条件:己方部队与敌人损失相当或者打败仗斩首过千,也不能封侯。汉武帝时期获封“功臣侯”的大约有九十余人,而李广征战一生,竟然没有一次战斗符合汉武帝“功臣侯”的封赏标准,所以,李广未能封侯,合情合理合法!李广战绩不理想应该和他的作战方式有关,李广骑射无双,遇到战事总是一马当先,把部队仍在一旁,如果是一名士兵的话,李广一定能成为兰博一样的超级战士,成为全军士兵的偶像,可作为一名领军作战的将领,抛开部队,只图自己厮杀痛快,李广是绝对不合格的!李广战绩平庸,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并不是闻名遐迩的名将,从西汉武帝到隋朝的几百年时间内,李广知名度很低,这些年中流行的汉乐府、骈文、诗歌等文学作品中也鲜有提及,而卫青、霍去病凭借骄人的战功,则是史书和文学作品的宠儿,被反复提到。如果历史这样发展下去,李广可能会一生默默无闻,可是,到了唐朝,转机出现了,有关李广的诗歌,如同井喷一般出现:1,有描写李广武艺高强,箭法出神入化的: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卢纶·塞下曲2,有描写李广战功卓著,让匈奴闻风丧胆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这首诗尚有争议,另一种说法为称赞卫青)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严武·军城早秋3,有描写李广爱兵如子,深得士兵爱戴的: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高适·《燕歌行》银鞍玉勒绣蝥弧,每逐嫖姚破骨都。李广从来先将士,卫青未肯学孙吴!——高适·送浑将军出塞4,有描写李广劳苦功高,却终身未封侯的:每愤胡兵入,常为汉国羞。何知七十战,白首未封侯!——陈子昂·感遇诗三十八首苦战功不赏,忠诚难可贵。谁怜李飞将,白首没三边!——李白·《古风五十九首》吴门别后蹈沧州,帝里相逢俱白头。自叹马卿常带病,还嗟李广未封侯!——李嘉祐·送李庶子致仕还洛使君高义驱今古,寥落三年坐剑州。但见文翁能化俗,焉知李广未封侯!——杜甫·将赴荆南寄别李剑州5,有描写李广时运不济,不被苍天眷顾的:汉兵奋迅如霹雳,虏骑崩腾畏蒺藜;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不封缘数奇!——王维·老将行时运不济,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王勃·滕王阁序……这些唐诗的广为流传,使李广的知名度大大提高,从鲜为人知的冷门将领一跃而成为妇孺皆知的“名将”,名声和风头完全盖过战功赫赫的卫青、霍去病,成为中国历史上知名度最高的将领之一!所以,完全可以这样说:李广出名,唐诗功不可没!为什么到了唐朝,诗人们突然就开始热衷于讴歌和赞美李广了呢?原因其实很简单,唐朝皇帝自称为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秦安县)李氏后人(此说法尚有争议),如此一来,李广就成了唐朝皇帝的祖先,唐朝诗人们既想讨好皇帝,又怕直接写诗猛夸会被当做佞臣,于是,变着法的写诗称赞皇帝祖先英明神武、战功卓著,也不失为讨好当今皇帝的巧妙方式。陇西成纪李氏名人辈出,比如秦国名将李信、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李牧、建立西凉政权的李暠、隋朝太师李穆等等,李氏名人虽多,但不是每个人都适合被写进诗里,比如投降匈奴的李陵,鲜有人写,毕竟皇帝的这位祖先曾经变节投敌,拿他做诗歌主角,很容易被别人当做暗讽唐朝皇帝曾向突厥称臣一事,就算没有招来杀身之祸,仕途恐怕也要走到尽头了!而李广与匈奴交战数十年,虽无卫、霍之奇功,但保境安民有功,而且终身未能封侯,这样的悲情人物,容易与郁郁不得志的诗人产生共鸣,众所周知,唐朝很多诗人,虽然妙笔生花,佳作汗牛充栋,但是却怀才不遇,仕途坎坷,得不到朝廷重用,还屡遭贬谪,这一点,和终身未能封侯的李广倒是同病相怜,于是,诗人们借古讽今,借助李广抒发个人心怀。此外,盛唐之后,唐朝对周边少数民族的军事优势不在,在对外战争中,屡屡吃亏,就连首都长安都被吐蕃攻克过,一些诗人感叹国家雄风不在,江山风雨飘摇,就通过歌颂李广来怀念唐朝初期大破东突厥的李靖、攻灭高句丽李世勣等震慑四夷的名将。唐朝灭亡后,李广不再是当朝皇帝的祖宗,热度也随之断崖式下降,后来的五代十国和宋元明清,诗词作品中虽然也有提到李广的,但数量寥寥无几,远不能和唐朝时期相比!
彩色的黑

彩色的黑

提出这个观点的人无非就是想哗众取宠!李广还需要唐诗捧红吗?李广从汉朝红到唐朝,根本不需要捧!唐诗也没有捧李广,不过是为李广鸣冤抱不平!李广那么大的功劳,却李广难封,是文景武三帝封赏制度的问题啊!文帝景帝没有几个封侯名额,造成不按功劳封侯,而是按照资历,那些高祖老臣没有什么军功,却一个个封了侯,李广多次大败老上单于,以1万人消灭10万匈奴军,却连小小的列侯都没有封赏,要知道霍去病不过消灭数千人,已经封为冠军侯,卫青更过分,寸功未立居然是车骑将军! 所以当李广被卫青诬陷逼死以后,百姓军士都为李广哭泣,所以唐代诗人要为李广难封不平。
浩子的淘气包

浩子的淘气包

李广是被唐诗赞颂的“名将”吧?自汉初因国力羸弱,汉朝对匈奴不得不采用“和亲”的国策,用女人去换和平,屈辱吧?可是边塞仍然不太平,时常遭到匈奴人的屠杀洗劫。李广守边,与匈奴人作战有70多次,虽然是百十人的小规模的战斗,可结果是李广驻防哪里,匈奴人就有意避开他入侵别的地方。在整个汉朝和汉军屈辱的时代,李广的战绩够不够的上璀璨夺目?至于说李广的战绩确实比不了后来卫青霍去病,那是因为李广的巅峰时代已经过去了,正当年的黄金岁月打的都是被动防守的小规模战斗,岁数儿大了改成大规模的主动进攻的战役,而且是在草原戈壁千里大迂回大包抄,李广难免跟不上节奏,被淘汰也是在所难免的事儿了
鱼_总

鱼_总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