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创作难度上来看,宋词难于唐诗,但为什么宋词还没有唐诗名气大?

有的唐诗四句二十字文明遐迩,一首词上百字还没那大名气,为什么写词不写诗?
提到的作品

[作品]点绛唇

上元节的一次偶遇,从此她便将他放了心里。她贵为公主,所以可以嫁给心爱的男子。 只是她不知道,这一场看似美好的婚姻背后,又隐藏着多少阴谋与悲剧。 一直到他图谋造反,她才明白,原来他从未想要娶...

何兮

[作品]将进酒

大周王朝咸德年间,建兴王沈卫兵败于东北茶石河,导致中博六州险些被外敌侵占。其子沈泽川受押入京,沦为人人喊打的余孽。离北王幼子萧驰野闻讯而来,出手狠戾几乎要了沈泽川的命,谁知这看似文弱的沈泽川凶得很,回...

唐酒卿

[作品]长恨歌

《长恨歌》讲述了一个女人四十年的情与爱,被一枝细腻而绚烂的笔写得哀婉动人,其中交织着上海这所大都市从四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沧海桑田的变迁。生活在上海弄堂里的女人沉垒了无数理想、幻灭、躁动和怨望,她们对情与...

王安忆

[作品]诗经

(风雅颂三卷册,全彩插图)

骆玉明 解注

[作品]诗词格律

《诗词格律:诗词常识名家谈四种》所讲的诗词格律,大部分是前人研究的成果,也有一些地方是著者自己的意见。由于它是一部基本知识的书,所以书中不详细说明哪些部分是某书上叙述过的,哪些部分是著者自己的话。这本...

王力

[作品]如梦令

内容提要 北京有无限的魅力,也有永远说不尽的话题。本书精选民国时期文人 学者描写北京的散文随笔,内容涉及北京的风土人情、名胜古迹、社会变 化、政治事件、文化活动等各个方面。选取的标准是:一有历史价值,...

姜德明编

[作品]论雅俗共赏

本书以大家习焉不察的社会说法与历史问题作为切入口,揭示出艺术与文学的某些基本规律。作者以明白晓畅的口语入文,又有大量贴切生动的文艺例证,不失为雅俗共赏之作,是广大学习者和研究者的理想选择。

朱自清

[作品]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讲述进京赶考的书生王子进,在路途中偶遇一个美貌的白衣少年,这个叫做绯绡的狐妖行事古怪又本领超群,化解了他身边发生的无数不可思议的事情。然而人与妖,终究不能共存,最终王子进是否真的能忘记前...

可爱多的粉丝

[作品]菩萨蛮

这部约22万字的小说以美丽的南岳七十二峰之一的金子峰脚下一个秀美的湘中小镇――以盛产毒蛇出名的杨柳井为背景,描写了改革开放后,人们与毒蛇之间的故事。演出一幕一幕活生生的爱恨悲歌。 该小说取材独特,作者...

陈澄

最新跟帖
Lily喵

Lily喵

宋词难于唐诗,这个问题有些严肃。如果把当今诗届和词届爱好者拉到一起开个讨论会,恐怕争论个三天三夜也永无休止。虽说我诗词爱好者,写不出个好诗好词出来,可是我还是能看懂点皮毛能分辨是非,个人认为还是诗难写,恐怕不止我一人。想要理清楚还须把诗和词大致的弄明白。学诗学词必须要从诗开始学起,词由诗演变而来。我见过好多学习写诗词的都从《诗经》开始学起,它是中国最早的最完备的诗歌典籍,是起源和开创者,然后在学习乐府诗古诗十九首,刘勰《文心雕龙》称为“五言之冠冕”,下面就可以学习唐诗宋词元曲了,按照顺序来,保准没错。诗的最基本格式就四种,也有第五种格式,见于语言学大家王力先生的《诗词格律》,当今写诗词分两派,一为王力先生一派二为启功先生一派,论书法国画启功成就最大,论诗词也颇有成就,各有专攻,这里就不多评论大家了,我也没那个资格,大家自己斟酌。先简单的说说诗,诗中格律诗最难,规则繁琐复杂拘束过多,格律诗要求平就是平仄就是仄要平仄相对面面俱到,还必须对仗押韵,今人写诗要注明你押韵是平水韵还是中华新韵,不然对于懂诗的人一律按照平水韵去判断押韵平仄。不能乱造词句,所以鲁迅先生也说诗大都被唐人写完,后人写也都是些陈词滥调。诗要有起承转合,常见有五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绝句,七言律诗,六言绝句律诗很少,律诗超过八句皆为排律诗,首句尾句可不对仗,中间必须对仗不然就不能称作排律诗,而且绝句绝对不是从律诗中截取出来的,四句,它是要整独立的,可想而知写好律诗有多难。然后就是古诗或者古风,比较宽松,对仗平仄没那么多要求,但一定要押韵,不押韵就不能算作诗,懂诗的人看都不会多看一眼,深有体会。写打油诗打水也好,不管你三七二十一,都必须押韵,没别的路经可循,古诗相对来说简单许多。再简单的说下宋词,宋词由唐诗演变而来,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宋词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宋词词牌就是就是可以歌唱的谱子,就像当今每首歌都有歌谱,想用乐器表演出来肯定要知道歌谱,所以宋词也是这样,填词用的是词林正韵,由写诗的平水韵整合修改而来,选择你喜欢的固定的词谱,每个词牌都有固定的格式和表达的感情基调,填词也不能乱选词牌,要按照自己表达的感情进行筛选。押韵对仗,起承转合,平韵仄韵看谱进行押韵,进行填词有的直接从诗中截取,有的词格就是律句的演变。从古至今多少名人文豪才女进行改编创作“词牌”谱,所以才有今天1000多种,词牌种类繁多,你不可能把每个词牌的格式背下来,所以难就难在这里,不过要想写好一首词也是很难的,那还要看你的才学修养到什么境界了,不管你写诗填词,都要讲究境界修为积累阅历。一般就是三个阶段,初成境界、上成境界、大成境界。初学阶段最爱胡说八道,就像我,上成阶段锦上添花信手拈来,大成阶段可了不得,看山不是山,花非花物非物,和古人练习武功法门一个道理。诗都被唐人写完了,宋人拿什么留给后人,所以这个词在宋朝就彻底发展弘扬起来了,宋词由民间发展起来,多由勾栏瓦舍妓院流传至当时名流世家,多以风流韵事为主题,或者闺房哀怨怀春为主的多如牛毛,即便是位男词人也要模仿少女口吻来抒发感情。诗庄词媚,宋词多以绮糜浮艳来评价,要与诗做个比较词是俗不可耐。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看看朱自清《论雅俗共赏》一本书,第一篇就军什么是雅俗之别。宋词是音乐是可以唱出来的,所以才受坊间茶肆酒巷市民百姓的欢迎。我是喜爱苏东坡的,即便是大词人苏东坡也有艳词,也逃脱不了宋词的俗化。有苏东坡之类的词人写了很多经典的宋词,想把词像诗一样给雅化,最终还是没能把词彻底的雅化。后来元曲又兴盛了,比宋词还俗,渐渐就有人总结,诗庄词艳曲俗之说,到了明清小说更加的不堪入目,各种黄书漫天乱飞。苏东坡艳词如下《洞仙歌·冰肌玉骨 》入蜀主孟昶宫中。一日大热,蜀主与花蕊夫人夜起避暑摩诃池上,作一词。朱具能记之。今四十年,朱已死,人无知此词者。但记其首两句,暇日寻味,岂洞仙歌令乎,乃为足之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欹枕钗横鬓乱。 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如有错误的见解希望各位可以随时指正,喜欢的可以轻轻的抬你高贵的手点击关注。图为花笺十竹斋笺谱
世界上另一个我

世界上另一个我

唐诗宋词,并驾齐驱,哪里有什么高下之分。唐诗分古体诗绝句(五,七绝)和律诗(五,七律),在创作上要求严格。绝句需要四声平仄,一百多部韵脚,还要粘替,对仗,律诗中间两联还要对仗,对仗要求平仄相反,词性相对不能同字等。古体诗简单一些,押韵还是不能少的。字数最少的二十个,长的达几百字,如《春江花月夜》、《长恨歌》等。产生了许多优秀的诗人和优美的诗篇,并出现了田园、山水、宫廷,边塞等许多诗歌流派,照耀千秋。词又称诗余,长短句,源于民间,被文人借用后,便成了诗的延续。词谱包括变体一千余个,最短的十六字令十六个字,最长的二百多个。词谱较格律要宽松一点,有的词谱中也要对仗如忆江南,水调歌头,满江红等,但可同字相对,这比律诗对仗宽松了,有的词谱打以增加衬字如忆江南,卜算子,武陵春等。格律诗都是一韵到底,词的韵脚却是依谱而定,各不相同。有的一韵到底,如鹧鸪天,卜算子,采桑子,忆秦娥等。有的一谱多韵,如菩萨蛮,钗头凤,虞美人等。词又分小令,中调,长调中长调有两片的,也有三四片的。词经晚唐五代的花间派后,到北宋达到鼎盛,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词作家和优秀的词作。柳永扩展了词的篇幅,苏轼承韦庄,李后主之词风,开创了豪放一派,打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从此,婉约派与豪放派各放异彩。南宋词多爱国主义情怀,以辛弃疾,陆游,陈同甫等为主,他们热情奔放,忧国忧民,成了宋词的主旋律。也有蒋捷,李清照,吴文英,姜夔,张炎等清丽婉约大家同撑文坛。宋词像唐诗一样同样出现了许多流传千古的名篇佳作,唐诗宋词是我国古典文学上的两座高山,永远滋润着中华儿女。
哇吼吼

哇吼吼

这个问题,恕六甲番人放肆直言,本身是存在疑问的:1、宋词创作难于唐诗?2、宋词没有唐诗名气大?针对第1点,关键点在于诗词创作什么才算难易?是根据字数?还是根据格律?问题备注提到唐诗四句,这也是不对的,四句的符合格律诗要求的叫绝句,只是唐诗绝句、律诗、古体诗三大类格式的一种,唐诗三百首收录的绝句也大约只有80首,不到三分之一,所以绝句是不能代表唐诗的。而如果按篇幅字数来说,唐诗里的古体诗则字数一般会多于宋词,白居易的《长恨歌》大约有840字,而宋词里字数最多的一首是汪元量的莺啼序,只有240字。此外宋词的小令都是字数很少的,十六字令就只有16字,比五言绝句的20字还少。再说格律,格律是诗词创作最难驾驭的,唐诗中格律相对较宽的是古体诗,用韵、平仄等都可由作者根据需要自由安排,但绝句和律诗属于格律诗,对平仄、用韵是有严格要求的,律诗甚至还要求二、三联必须对偶。而词一般对平仄和用韵会有要求,但很多位置的字可平可仄,可选的空间较大,另外一般也不需要对偶的句子,所以单从格律而论,律诗是难于词的。至于第2点,唐诗和宋词被称为中国古典诗歌的两座高峰,从来没有高下之分,相对而言,唐诗意境高远,而宋词婉约动人。名气和传播程度是有关系的,也要分人群,对于小学生而言,唐诗的名气确实大于宋词,这是因为唐诗的很多绝句更适合孩子们阅读朗诵,而对于青年男女来说,宋词恐怕会在别离相思的时候上了眉头吧。六甲番人至今还记得孩提时读的第一首唐诗春眠,中学时读的第一首宋词《如梦令》,都是很美的。唐诗之后,再无唐诗,宋词之后,再无宋词。唐诗和宋词都是六甲番人非常喜欢的,自然不敢妄下结论,而亲爱的朋友们,您喜欢唐诗还是宋词呢?我是六甲番人,如您喜欢本文,敬请关注。
陈石头

陈石头

唐诗宋词我都喜欢读,但是仍然偏爱唐诗多一点,因为我觉得宋词缺乏一些唐诗的盛唐气度和一气呵成的感染力!古人都说词是“诗之余”,在古人那里,诗已经地位高于词了。当然,诗和词的创作,本身并没有高低之分,然而在人的意识里,特别是古人的意识里,仍然偏重诗多于词。宋词本身在形式上,跟唐诗,或者说诗,有点差别。这一点差别,就造成了流畅感的变化,别小看这一点点变化,在吟诵时,差别非常大。大到,你很少能在词里感受到李白的《将进酒》里那种一气呵成,如黄河之水倾泻而下的畅快之感。不独李白如此,整个盛唐诗都有这种气度,比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高适的《燕歌行》,崔灏的《黄鹤楼》,哪怕沉郁顿挫的老杜,他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种惨兮兮的诗,读起来都有一种豪迈,酣畅的感染力。只从这一点来说,唐诗的传播度,恐怕就比宋词广一些,感染力强一些。此外,宋词为了入乐,就变得稍微脱离大众一点,群众基础就变薄了一点。唐朝的白居易能让乡间老妪都能听懂他的诗,宋代你找个市井老妪让她去听二晏柳秦,那不是难为人家嘛,哪怕是苏辛,也有点难度。
alexhj

alexhj

题主这句问话里,至少有两个问题不敢苟同啊:1、谁说宋词难于唐诗的?比如唐诗的律诗里,比宋词有更严格的音律、对仗等要求,正因为唐诗的难度及限制,才有了宋词的诞生,宋词相比唐诗更加自由,可创作的空间也更加开阔,所以也相对更加容易。自宋词以后,一般人都是先学会填词,然后才开始写诗的,作词作得好的,未必诗就写得好。而且就整个宋词的意境、内容来看,宋词虽然创作体例更加自由,但在深度和广度上都不能和唐诗相比。宋词以后,同样又遇到了创作体例上的瓶颈,所以才诞生了元曲。从唐诗—宋词—元曲的发展,是一步步自上而下的向老百姓过渡的。你说哪个难哪个易呢?2、谁说宋词没有唐诗名气大的?宋词大家比比皆是,苏轼、辛弃疾等的词,三岁小儿都能熟背。到近现代,比如毛泽东、柳亚子,都是写词的好手啊。题主是从哪个数据看到宋词没有唐诗影响大?还是只是自我感觉?
早上

早上

谢“南宫寻欢”邀答。先审题:题主说:从创作难度上来看,宋词难于唐诗,但为什么宋词还没有唐诗名气大?补充描述:有的唐诗四句二十字文明(应该是闻名吧?)遐迩,一首词上百字还没那大名气,为嘛写词不写诗?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来:一、创作难度虽然唐诗宋词常相提并论,但二者还是存在很大的不同的(这不是问题的主旨,此处就不展开说了),单说创作难度,我部分认同题主所言,填词的创作难度略大于写诗。因为唐诗(此处仅限于特指唐代主流的近体诗,不包括唐代仍然很流行的古风)宋词都是格律文体,都要受到平仄格式,韵部限定以及对联规则的约束。这一点上,大家难度相当。但近体诗的绝句和律诗,只分为五言、七言两种、再分绝句和律诗两大类,又分仄起、仄起入韵;平起 、平起入韵四小类,翻来覆去总共不过十六种格式。而词牌,仅存世的词牌名就超过1600种,很多同一词牌下还存在不同版本。所以,任何一个掌握了近体诗格律的人,都能写出16种诗体。但试问,世上有谁敢说自己会填1600多种词牌?另外,近体诗的行文是整饬统一的,相同水平下,相对易于掌握;而词牌,尤其是上百字的长调,长短参差,颇多短句,如果才力不及,很容易就写得散碎零乱。从这两个角度上说,词牌创作难度应该略高于近体诗。二、名气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双璧,唐诗宋词都是国之瑰宝。唐有李杜,宋有苏辛,名篇名句上,唐诗宋词也是各有千秋。俗话说“诗庄词媚”,一个能上达庙堂之气,一个能下接市井之情。所以,在我看来,这倒不存在谁名气不及谁的情况。三、字数诗词不是买萝卜,凭着堆头就能取胜。所以二十字也好,上百字也好,只有内容好,才是真的好。在诗里,排律、古风都有上百字的,但要是写得謷牙詰屈,不知所云,一样也难以流传。而像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252个字,也没什么人嫌他冗长;同理,词里也有很短小精干的小令。比如归字谣(又名“苍梧谣”、“十六字令”)就只有16个字,比五言绝句还少4个字呢。但如果作者写不出感人的内容,也成不了名篇;而像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95个字,念奴娇·赤壁怀古100个字,也毫不影响其妇孺皆知,万口传诵。不过,基于普通人记忆认知的能力,相同艺术水准的情况下,短诗肯定在记忆和传诵上,要比更长篇幅的词牌占优势一些。此乃人之常情。四、干嘛要写词?这个话题展开了说,能开一节讲座。姑且借用清人赵翼的论诗简而言之: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正如赵翼所言,一个时代应该有一个时代的文学新风。唐诗虽然好,但前人已经将妙处道尽,留给后来者的空间已经非常非常小了。唯有在继承的基础上发扬,求新求变,才能在历史上留下属于自己的一笔。否则,世间将只得唐诗,又哪来另一座名曰宋词的高峰呢?再打一个通俗的比喻:回顾我们改革三四十年来,听到过的流行歌曲,是不是悄然间也已经转变过多次风格?虽然期间有些歌,过了很多年再听还是那么动人,但要是这几十年来,你听到的全是这种调调,怕你也会觉得腻味了吧?但上述求新求变的观点并不通行于当下,因为经历了文化的断层,现在的中国诗歌,在我个人看来,是亟待补课,重拾经典,而不是像建空中楼阁似地盲目创新。所以,唐诗也好,宋词也好,都还是我们该好好珍视,汲取营养的文化母体。以上回答完毕。以下插播广告:“一水诗塾”——诗书国学的传承者,对于普及推广国学,我是认真的。欢迎同道同好交流探讨。也真诚感谢每一个为我点赞的朋友!
Swift

Swift

简单说下对这个问题(现象)的总体看法:唐人写诗,以景引情居多,景是实在的,由其引出的情(感受)便具共性,更易形成“经典”,显得空灵;而宋人作词,多是由情赋(附)景,那么这情就更加个性,个性的东西就不是每个人都能与作者同感,所以,宋词相较唐诗显得更加细腻,细腻的、个性的东西相较就难成经典。总体来说,这个现象应该是其重要原因之一吧!

此观点不知从何推断而来,我怕有人误以为真,所以解释一下。首先是宋词难于唐诗这个观点,我认为只是片面之谈而已。填词与写诗的难度比较在词牌中,根据篇幅的长短,五十八字以内称为小令;五十八字以上、九十一字以下称为中调;字数再往上可称长调。而在小令之中,词牌字数最少的有竹枝和十六字令。以十六字令举例,比较著名的是南宋蔡伸的作品:天,休使圆蟾照客眠。人何在?桂影自婵娟。平仄格式如下:平,中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中仄仄平平。而在格律诗之中,篇幅最短的五言绝句,字数也比十六字令要多,何况是律诗。因此单从字数的角度上看,填词不一定比写诗容易,不能一概而论。词牌为什么看起来很难写?词牌之所以看起来比诗要难写,主要原因是词牌的复杂性。首先词牌要求倚声填词,在古代只要精通音律,每个人都可以自创词牌,因此词牌的数目繁多,而诗只有绝句和律诗。其次,不同词牌之间,格律规则也不尽相同,而近体诗只有固定的几个句式。不过我们也不必畏惧填词,虽说词牌比较复杂,但即便是古人也很少一一涉猎,只要挑几个有兴趣的词牌填词即可,熟悉之后也可以像写诗一样,信手拈来就是符合格律的。宋词名气没有唐诗大吗?基本上每个人接触宋词之前都是由读唐诗开始,格律也是如此。但要说唐诗比宋词的名气要大,我想也不见得如此。今人读唐诗知道李白、杜甫,读宋词知道苏轼、辛弃疾,但你能说孰高孰低么?自古以来文无第一,每个时代推崇的文风都不一样,古人编集也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挑选的。既是主观驱使,就没有公认可言。因此我认为一家之言没有必要上升到共识上来讨论,俗语有言,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以上就是我的回答,感谢赏读。
yihuiking

yihuiking

宋词的篇幅一般在北宋后期到南宋变的很长,有最多二百四十字的南宋词牌。但是这不是最重要的,宋词的篇章结构随着时间变得越来越紧凑,而且名句越来越少,南宋的词大多是以整首词作为代表作而出名的,而北宋就有大量名句像“衣带渐宽终不悔”,还有“此恨不关风与月”等等。而真正朗朗上口便于流传的大多为名句,而唐诗这种体裁更易于名句的产生(因为对格律和声律没有那么多要求,而光宋词的宫调就有几十个)。除此之外,宋词在发展中逐渐变得含蓄隐晦(比如吴文英的高阳台咏梅,还有王沂孙的眉妩新月),就更没法为百姓所理解,故然名气不如唐诗。但是并不是说宋词就一定要因为百姓不懂就通俗化,士大夫们可不是一般的傲娇。
raulvii

raulvii

谢邀。我觉得话不能这样说,个人观点如下。1、诗和词的发展都是一个长期的演变的结果,只不过诗到了唐代发展到了鼎盛,词在宋代得到了大发展,诗词在伯仲之间,没有谁的名气更大之说。2、单就难度而言,个人以为唐诗貌似更难,对字数,平仄韵律的要求更高呀。诗分五七言为主,有古风,乐府,绝句,律诗,长诗,声部,韵部无数,古人为此还特地编了一本韵书,看看多复杂。词要好一点,各种词牌对三五七言等有要求,但要好写的多,更象是有限制的散文。李白后期就尝试写过词,如《菩萨蛮》,敦煌也有唐末及五代的词,大多是工匠劳动者创作的。所以唐诗宋词两座高峰,时间有先后,排名则不先分后。
wikeypig

wikeypig

说到名气,我觉得不分伯仲,说到难度,这个问题恰恰是说反了。难度高低并不是由字数来决定的。按照写作难度和格律要求来说,唐诗更难。首先说唐诗也并非只有绝句,还有律诗(五律、七律、排律)。可以说律诗是要求最多的文体。不光要格律、平仄,还讲究韵部、韵脚。颈联、颌联还要对仗,还要注意不能合掌。(即对仗句意思不能太过相近)。除此之外还有平头、连韵、撞韵,三平尾,三仄尾,详细讲起来甚至可以写一本书。而宋词就是因为在晚唐时期文人对格律要求过于严谨产生的新文体,思路相对自由,取材也更加广泛。宋词创作大多根据词牌来填写,例如李清照的那首《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这样对少女的描写在唐诗中是不多见的。宋词里更多见男欢女爱之情,少女怀春之意,按照文人的雅俗标准判断,词是低一个级别的。虽说这样,但是这并不影响宋词的发展,文人们把这些刻画的深入人心,也留下许多不朽名作。
Stia

Stia

确实,从传诵度和影响力,还有审美观看,宋词名气不及唐诗。宋词缺少形象思维,没有唐诗的空灵飘逸,而其中束手缚脚的规矩太多,恐怕也是其逊于唐诗的原因之一。宋词继承了唐诗律绝的平仄对仗还嫌不够,又自铸枷锁,打造出了庞大繁杂的词牌模式,设计出千型百款环肥燕瘦,长长短短的各色套装。结果把好钢多浪费在刀背上了。不过在中国诗歌史上,唐诗宋词都如风华绝代的佳丽,只是当唐贵妃回眸一笑时,宋美人就差点颜色了。有央视中国诗词大会为证:唐诗的选题远超宋词。此中道理,我觉得“秀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喜欢用古风创作的李白,有一句经典“诗话”可用作点睛评论,即“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若将此语反向推论,宋词吃力不讨好的原因就浮出水面了:形式绑缚了内容。而束缚唐诗的形式说少不多,被打造成诗歌镣铐的,只是被当代称为近体诗的律诗和绝句。这就让诗家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少受拘束,多了自由,妙思好句便如群星升起,灿烂了整个唐代。诗仙李白平生创作的古风类诗歌,就占了相当比例。一首古今传唱最广的作品“床前明月光”,平民百姓张口就来。即便创作格律诗最为严谨的诗圣杜甫,为了迁就内容,也会破格出律。宋词的写作难度,难在繁琐的严苛限制,其词牌太讲究“量体裁衣”,使本该奔放不羁的形象思维,被各种框架套牢。唐代诗人爱用诗家语炼字,宋代词家却常拿词牌练平仄。在唐诗故事和宋词传说中,被誉为“一字师”的唐代诗家,比例远超宋代词人。可以想见,一些功力稍差的词家,在将天然的清水芙蓉修枝剪叶后,会有多少作品被变成标准畸形的盆景?两相比较,唐诗突破创新的难度占多,宋词循规蹈矩的难度最大。而才华若专注于形式的推敲上;灵性就会被词牌的枷锁绑死。
庸人自扰Mike

庸人自扰Mike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