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90年代都流行什么?

帮忙列举下要有代表性的最好~!
提到的作品

[作品]废都

小说以历史文化悠久的古都西安当代生活为背景,记叙“闲散文人”作家庄之蝶、书法家龚靖元、画家汪希眠及艺术家阮知非“四大名人”的起居生活,展现了浓缩的西京城形形色色“废都”景观。作者以庄之蝶与几位女性情感...

贾平凹

[作品]存在与时间

继承了古希腊的思辩传统,海德格尔对于日常语言中的“是”或“存在着”的意指提出诘问,并重新提出“存在的意义”的问题。作者力图唤醒对这个问题本身的意义的重新领悟。具体而微的把“存在”问题梳理清楚,而初步目...

马丁·海德格尔

[作品]葫芦娃

优美、博大的民间故事是老百姓祖祖辈辈生活的百科全书,是他们自我教育的一种有效手段;也是一个国家或民族文化艺术的鲜明标志,甚至是打开全人类心灵世界的一扇窗口……最著名的中国民间故事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

高玮 陈婷婷

最新跟帖
祁圈圈圈幸福

祁圈圈圈幸福

80年代:激情燃烧的岁月 20世纪80年代,是一个洋溢着阅读激情的阅读饥渴时代。在大众阅读领域,出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痴迷”阅读现象:男性读武侠,女性读言情。武侠的代表是金庸与古龙,言情的代表是琼瑶、亦舒。

同时,80年代的纯文学与流行文学其实分得不是很清楚,很多严肃文学如同流行文学一样流行。改革文学、伤痕文学,王蒙、刘心武的作品,都很流行。三毛也成为了80年代最热的文化明星之一。

在80年代那样一种启蒙的氛围和语境当中,思想文化著作、尤其是哲学理论书成为一时之时髦。美学热,李泽厚的著作,萨特、尼采,包括80年代后期流行的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成为当时的流行读物。90年代:物质阅读流行 上世纪90年代,中外名著、言情、武侠类小说依然盛行,外国文学阅读已向时尚化转变,财经、应用类图书开始受到出版界注意,科幻渐成新宠。

从80年代后期开始热起来的王朔小说,到90年代达到最热;80年代后期开始兴起的先锋文学,到90年代居然成为了一种时尚符号;市民化书写、市民审美趣味占据了文坛的广阔领域,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报刊和出版业走向。名人传记广为出现,赵忠祥、庄则栋、倪萍等成为时代之偶像,《废都》的广为流传似也象征着人文精神的崩塌。20世纪:商业成为主导 新世纪的阅读看起来纷乱繁杂,青春、言情、财经、励志、名人、小资、卡通、网络、魔幻、玄幻、盗墓、穿越、漫画热蹿升,其实还是有迹可循。 首先,这是一个商业图书爆炸性膨胀的年代,商业成为主导文化,企业家取代80年代的哲学家、90年代的文化明星,成为时代的偶像。同时,新世纪成了80后年轻人文化主导的社会。韩寒、郭敬明等一批青春写手的崛起是进入新世纪以后的重大文化现象。一种全新的青春心理体验、或者全然架空的想像写作,取代了原来的社会现实描写。20世纪70年代结婚很流行“凑份子”江小平(54岁):那个时候,普通人的工资一般是30—50元之间。结婚总体上花费不是很多。我结婚一共才花600元,这在当时来说就不是小数目了。其中400元是婆婆家出的,200元是我母亲送的,反正大家都是“工人阶层”,有多少钱办多少事,也挺开心的。这600元,打个衣柜花80元,打个床花80元,买个缝纫机花120元,还买了一块梅花牌手表。另外,我还做了两身结婚穿的衣服。到照相馆拍结婚照还是那种手工上色的,因为是熟人,还没要钱。当时送的东西还挺有意思的,也符合当时的时代特性。单位同志结婚就很流行“凑份子”.单位里一个班组或一个科室里有同事结婚,大家集体凑钱给他买东西,作为大家参加婚礼的随礼。一般都是每人出2—3元,买的东西都是一些简单的生活用品,有镜子、床单、枕巾、被面、暖壶、脸盆什么的。也有随钱的,普通朋友同事就随5元,亲属、亲密的朋友也有随10元、20元的。别小看这5元钱,因为那时候工资才三四十元,也就是说这5元能占到月收入的10%以上了。按现在月入一千元计算,当时这5元也就是相当于现在的一二百元了,所以不是小数目。江女士还给记者看了一份很有意思的礼单:枕巾8对、枕套10对、床单3个、褥单3个、镜子2个、高压锅2个、普通蒸锅3个、小锅1个、脸盆6个……

lucia的世界

lucia的世界

60年代疯狂的年代,流行的是早请示、晚汇报、唱语录歌、跳忠字舞、看样板戏、穿绿军装、戴绿军帽、戴领袖像章,造反有理!70年代是一个从极左向中庸过度,并开始闪现自由主义的火花。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前期和中期极左占优势,后期开始拨乱反正;服装从蓝、灰、黑、白、绿到七彩斑斓,从中山装到嗽裤,流行收录机、邓丽君等。七十年代末开始了全民学习科学文化的热潮。八十年代是一个自由的年代,整个八十年代思想是开放和自由的,所以出了很多的好书,整个八十年代流行的仍然是知识的学习,思想的碰撞与学术的争鸣。颓废主义开始萌生。九十年代流行的是一切向前看。
小马子儿

小马子儿

自行车、电视、收音机
路艾斯

路艾斯

60年代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应该是对吃穿比较讲究一点,男的流行穿中山装,女的则是穿改良过的布拉吉长裙.思想上没什么主要还是看一些文学周刊和《红旗》之类的政治杂志;70年代文革,流行看8个样板戏和一些红色电影,物品则比较实惠,所谓的“三转一响”即自行车、缝纫机、手表和收音机;80年代的物质生活丰富起来,一大批国货风靡全国不仅是当时的孩子喜欢代表比如梅花牌运动衫、长城牌电风扇、熊猫牌彩电、海鸥相机、乐凯胶卷、凤凰自行车、回力胶鞋、飞跃胶鞋、郁美净、蜂花洗发精、健力宝、大白兔奶糖、小白兔儿童牙膏等;思想方面主要体现在动画片上诸如《葫芦娃》《黑猫警长》《邋遢大王历险记》等一大批国产的优质动画片诞生,丰富
JEFFARRY

JEFFARRY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