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还能写出唐代那种等级的古诗吗?你怎么看?
现代人还能写出唐代那种等级的古诗吗?你怎么看?
最新跟帖

bunantoto
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标题之诗,相信古诗爱好者都是耳熟能详的了。诗的后两句,恐怕很多中小学生做议论文都有过引用。这是清朝文史学家赵翼的名作。而“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也成为了他,在今人对古诗词高山仰止望洋兴叹时,反其言而论之的励志名句。这首诗其实是一篇诗论。作者是用一种发展的文学观点去鼓励文人骚客们,要在继承和学习古人的基础上,勇于超越古人。每个时代都应创作出属于自己时代的作品。如“李杜诗篇万古传”一句,虽将唐代诗人李白和杜甫,看做是中国诗歌高峰难以逾越的代表人物,但也同时激励当今诗人要勇于创新,敢做诗歌界新一代独占鳌头,引领风骚的先锋主力。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千紫万红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以上引用的标题诗新雷,也是清代诗人张维屏所做。在现当代诗坛,能鸣响“诗歌的春天”那一声雷的是谁?其实已经出现过了,他就是横空出世,诗史结合,开一代诗风,其雄姿英发豪放气魄不亚于,甚至超越了唐诗宋词豪放派代表作的伟大诗人毛泽东。至于往后,中国诗坛能否做到“各领风骚数百年”,就要看当代诗人在长跑中的接力如何了。可当今诗坛的现状是,新诗和旧诗,一个复古一个崇洋,搞得两极分化,并且谁看谁也不顺眼。旧诗人新诗人,本来同属边缘人,应该有互补才是。但中国文人脾气,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劣根性,又成了中国诗歌重新崛起的障碍和阻力。更令人尴尬的是,当今诗坛,无论新诗和旧诗,都拿不出大家公认的扛鼎之作;推不出“绣口一吐就是半个中国”大诗人。所谓“各领风骚数百年”的理想,还在梦想的虚无缥缈中摸索蜗行。然而,诗坛毕竟出了个毛泽东,他丰富的优秀作品和独特的创作经验,可以作为诗歌成功学借鉴和学习的模式。展望未来,他日后生能否成为指点江山“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纵横诗歌江湖,笑傲“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的后起之秀,也只能指望当今诗坛的大小“才人”们了。期望时代歌手们能毫无愧色,大声诵读出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豪放诗句。正是:寄语寻梅客,何愁踏雪寒;春风悄然至,正把暗香传。

伽蓝
能,就是我,????

糖Jolly
谢谢邀请。我认为,现代人非但可以写出唐代人那种等级的古诗,而且可以超越他们。写诗作词无非是记言、写景、抒情、言志,说到风景,古代诗人讴歌的名山大川,清风朗月,柳绿花红,莺歌燕舞现在依然存在;古代人看见一个滕王阁,一个黄鹤楼已经惊叹不已,他们做梦也不会想到现在的建筑物是何等的雄伟壮观,是多么的造型各异,五彩缤纷;古代人荡一次秋千已经是很好的休闲娱乐,他们哪里见过摩天轮和海盗船……现在的自然风光开发的比古代更加充分,人工景观发挥了人的想象力,要写的景比古代多多了。说到抒情,现代人比古代更开放,更大胆,更直白,更丰富。至于言志,像范仲淹那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现代社会里比古代多了不知多少倍。因此,现代人具备比古人写得更好的客观条件。而且事实上,也存在着比古人写得好的实际例子。毛主席的诗有不少超了古人,最突出的例子就是他的沁园春·雪,原文在我的配图里,不再重复。这首词的写景——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毛主席的这段景色描写纵横千万里,场面之宏大前无古人,有颜色,有形态,有动感,试问古诗中有哪一首可以与之比拟?说到抒情——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这样的豪情有几个古人能够产生?至于言志——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样的伟大志向,有哪个古代诗人可以媲美?说到这里,我讲两句题外的话,古诗词受行数、字数、平仄、韵律、词牌等等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的聪明才智的发挥 ,再加上现在可以记言、写景、抒情、言志的渠道比古代多多了,你可以写新诗,写游记,拍照片,唱首歌,拍视频甚至拍电影,电视剧,这就是古诗词虽美现在却不流行的原因。以上仅为个人观点,不妥之处还请批评指正,谢谢。

Spear007
其实没有必要厚古薄今,不可否认,唐代诗人流传下来的诗歌,经过了一千多年的时代检验,具是佳作,但是现在人的文采和才华经过一千多年的积累,应该说是远胜古人。之所以当代鲜有好的古诗问世,主要原因是现在审美已经不再注重古诗了,写古诗的人就少了,写古诗的人也不那么专注了。这和“市场”有关,和“生产力”无关。如果现在社会对古诗的关注度还是那么高,如果现在和唐代一样,古诗写的好就能直接入朝为官,那你会发现,社会上全是文采斐然之辈。

堪村书记
时代不同,新生事物,环境,氛围,意识等都不同,尽管很努力很勉强的去之乎者也,但古味尚浅时代气息还是很浓,我所指的是年轻的不专业性的比如像我一类的爱好者,仅仅是爱好而已!专业知识人士或资深年老的另当别论!本人年龄文化阅历浅薄,有感而发!请大家见谅海涵!谢谢!

sarah_wang1986
李白在世知道自己会是诗仙吗?只知道是当时偶像文人。杜甫能知道他这样的屌丝会成诗圣吗?除了天天哭穷叹战乱流离失所,就是崇拜当时的偶像文人李白。哈,古诗巅峰力作都出自他们之手。然而,宋人有羡慕过古人吗?没有!直接推出自己时代的宋词;接着元曲,明清时期古话体小说,当代自五四以来就推崇白话文运动,那个时代造就出来了……最巅峰的作品自有后人评说呵呵!

梦笔生花
文化是需要土壤的,唐诗也如同汉赋宋词元曲一样,从文体上讲,后人永远无法超越时代。但现代人是可以学习的,可以从古典文学中汲取历史的营养,从古典文学中继承中华文明的精髓。

御影水无月
谢邀答。现在,我认为还是很少能与唐代比美的古体诗,格律诗。因为格律诗在唐代已经可以说登峰造极了。 由于白话诗,现代诗的简单,容易,流行。加上古文化,特别是古体诗,格律诗的断代,只有在习主席提出文艺复兴后,这几年古体诗,格律诗才重新焕发生机。现在,仍处于青黄不接阶段,古体诗,格律诗是需要深厚的古汉语知识,功底。不是可以办速成班的。从唐朝名诗家来看,极少是四五十岁才学写诗的,不少都是神童。因为当时的环境,所以造就无数名家。 现在所谓的诗社,诗刊,都是以现代诗为主,格律诗已可以说被挤出诗坛了!再者,一些所谓专家学者,对古体诗,格律诗的研究,讲授水平不高,有的甚至门外汉,连格律诗的规则都不讲究,怎能写出其同等级之作品呢?老师水平都不高,其教的学生则更是水平欠缺了。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文化素质提高,国家文化部门对中华民族遗产的保护,继承,发扬,媒体多宣传古体诗,格律诗,象办的诗词大会,多引导创作,给出古体诗,格律诗的创作发表的地方,我相信,必定有精品出现。 从有网络文化这几年,我上头条也二三年,在头上发现不少古体诗,格律诗是相当有水平的。就象宋,元,明,清,民国,文革前,留传下来也有不少好的古体诗,格律诗。我认为,只要静下心来,不为名利,诗以言志抒情,只要是真性情,能认真去创作,现代人也能写出与唐诗一样的精品。我们期盼着,文艺复兴的到来,中华的盛世繁荣,将给诗歌的繁荣带来春天!

旅行的原子
若是根据诗词格律的规则,熟悉运用唐代的语言方式,现代人还是可以写的出唐代的诗的,但如此一来,写出来的诗就是有其形似,未必能得其神韵。唐人的诗,有着唐朝的时代环境特点,它的文化环境、政治环境、自然环境都是唐诗产生的根基,也正是因为这些环境因素,造就了唐诗里的风情人俗山水,所以到了宋代,因了宋时的环境特点,就产生了宋词,到元代,却是元曲的兴起。所以,如今的人写的诗,即是按照唐人的语言特点,但写出来是今时的人情风俗,写的是今时人的所思所想,写出的是今人的情怀,所以亦无须刻意似唐诗而作。一切都在变革创新之中,语言的表达也一直在转变,习惯运用白话文的现代人,即使写一首形似唐诗的诗,也是要付出很多努力的,但因为唐诗是前无古人的首创,后世即使按照它的诗句体例写出诗来,已难有惊艳之绝了。

晶晶92
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今天的人同样可以写出具有大唐气象的古诗。虽然现在时代不同了,但是喜欢古代诗词的还是大有人在,这个通过央视和地方电视台举行的诗词比赛受欢迎程度就可见一斑。只不过,现代人在诗词创作上和古人相比还是有很多差异的。时代毕竟不同了,在那个“学而优则仕”的年代,能诗善文是文人出仕的必要条件。和今天的高考一样,既然有了考试大纲和导向,天下的读书人当然会以此为主攻方向,苦心孤诣,以求有朝一日一鸣惊人或者金榜题名。古代的读书人学业负担相对轻点儿,不学数理化,也不用考英语四六级,只学语文,日常的学习内容就是研究诗词歌赋。正所谓,术业有专攻,日久自然精。庞大的文人群体,睁眼闭眼就是写诗为文,创作基数大,自然很容易出精品。当时的社会氛围,文人都有自己的小圈子,这些圈子里的人平时交流,远的书信往来时经常写诗,近的聚在一起喝小酒时,最喜欢做的还是舞文弄墨唱酬答谢,这些对诗词创作的繁荣都有推动作用。现在呢,喝酒哪里还写诗,不是划拳就是骰子。创作群体和氛围的日渐式微,是今日诗歌创作的现状。对于现代人诗词创作,还有一大障碍就是汉字读音的古今差异。现代有些汉字的普通话发音,和古时候的发音早已大相径庭,这就是我们现在在读有些古诗时觉得不押韵的原因。如果不借助专门的韵书,诗词创作时必须掌握的平仄押韵,对于现代人来说是个非常大的困惑和障碍。虽然现在有的学者与时俱进地编写了中华新韵,用来指导现代人进行诗词创作。对于已经难以逾越的唐诗宋词巅峰来说,还是应该继承古法以求发展,给本已伟岸的诗词高峰添加点新的碎石头而已。重新弄一套系统,只会让后学者碰到没有标注新韵的诗词时平添许多无谓的困惑。诗词创作时至今日不得不承认已经是非常小众的行为,在这个利益至上的时代,注定难以引起足够的关注度。前面提到的诗词比赛,比的也不过是诗词记忆和灵活运用,这个相对于创作来说难度系数小了很多,也能够引起足够的关注度,才会有收视率。和古人相比,现代传媒如此快捷方便,现代人发表和传播创作诗词似乎机会更容易,但是事实恰恰相反。面对铺天盖地而来的信息,即使很多人创作的诗词能够在网上发表,但很快就会淹没在波涛汹涌的信息化海洋里,不为更多的人所见。所以,即使有那些所谓的写的比较好的古诗词,不能够广泛的传播,又有谁知道呢?虽然如上所述现代人在诗词创作上有诸多先天性的短板,但是只要有依然热爱诗词热爱生活的人存在,在经历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时,在对这个世界有了美好的认知时,或者别的生活场景激发了创作灵感时,同样能够创作出具有大唐气象的诗作,同样能够引起诗词热爱者的共鸣和支持。对于真正的诗词爱好者而言,为热爱而创作已经足够,至于别的,已经不重要了。最后,附上两首拙作,欢迎拍砖。无题春回芳草路,独步雨飘酥。烟锁池塘柳,桃燃城镇湖。红云花海怒,碧霭柳风纡。始解绝胜意,迷杨醉帝都。无题一树梨花压海棠,烛红浅照月流霜。难兴云雨春宵短,风送繁花影过墙。

亚热带桃子
荷花莲花夏日池塘风入怀荷花莲花同时开莲问荷花为何笑爱美你就出水来(海洋)

panzhencai
如果要超越李杜的精华诗篇,也许很难。但我读唐诗三百首,也不见得篇篇都是精华。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人的教育水平高于唐代,应该也能写出好诗来。我在头条写诗也已经两年多,有的诗友写的诗也很好。但,大浪滔沙始还金,能否世代流传,还得看是否能经得起时间考验。举个例子,毛主席是现代人,他的两首七律,长征和占领南京就写得很好。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我们要把唐诗这颗世界文学的明珠传承发扬。

Amelie小猪
能啊,为什么不能?一是人口基数。有句话叫量的积累达到质的飞跃。唐朝多少人口?中国人口发展史,葛剑雄的观点,唐朝人口峰值在755年前后,在8000-9000万之间。 记得一有则分析说,唐朝大概600人左右1名学子,整个唐时期,中进士者6000余人, 杜牧、白居易、韩愈、柳宗元等都是进士出身。这是多低的比率啊。而现在中国有多少人,13亿多,全国共有具有大学教育程度人口为1.9亿多人,当然,愿意写诗的肯定没这么多,但比唐朝不知多出多少倍啊。二是信息开放。现如今网络这么发达,想写诗的,有大把可以模仿的样版,古人哪有这么便利的条件,都得自己死憋。我们站在他们的肩膀上,想要达成那样的成就容易得多了。只是现在不以诗为荣,写出来了好诗也流传不到那个程度,可能很多都不了了之了。 我是多写,总想着用书中的道理解决一点儿现实的困惑。期待你的关注。

留饭百世
应该不能。人是受环境,文化,氛围等多种因素影响的!最起码现代人没有当时那种意境了!